【最新成果】一种基于多模态OAM波束的目标特征智能识别方法
前言
图1 获取实验数据的近场测试系统
背景介绍
作为信息的载体,电磁波可由多个维度调制信息,如幅度、相位、频率和极化等。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理论,Maxwell方程所描述的电磁波包含线动量和角动量,而角动量又包括自旋角动量(SpinAngular Momentum, SAM)和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理论上,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电磁波束具有无穷多种模态且各模态间相互正交,因此可实现模分复用从而提高频谱效率及信道容量以解决探测系统探测效率低的问题。各模态的OAM波束的相位呈差异性分布,如图2所示,基于OAM波束的探测成像系统可从回波信号中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以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因此,OAM波束在雷达探测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a) l=2 (b) l=3
图2 不同模态OAM波束的相位分布
图3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团队工作
论文介绍
该文首先对OAM波束的传播特性进行推导,给出了符合探测需求的多模态OAM波束源特征;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三种不同反射场景,如图4所示。其中,场景1内的反射面初始位置与xoy面的夹角为 ,即垂直于OAM波束的主瓣指向,待分析数据为反射平面与xoy面的夹角为 时观测点处收集到的反射回波的幅相信息;场景2的反射面初始位置位于发射阵列的正上方,待分析数据为反射面沿轴每平移10 m观测点处采集的回波信息;场景3内反射面初始位置位于发射阵列上方且偏离z轴100 m处,待分析数据为反射面绕轴等夹角旋转时观测点处采集的回波信息。
(a) 反射场景1 (b) 反射场景2 (c) 反射场景3
图4 3种反射场景示意图
然后,研究了不同模态的OAM波束在3种不同应用场景下目标反射回波信号特性,分别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由3种反射场景的回波信号可以看出,3组回波数据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各异,且同一场景内的不同位置的反射回波也存在或幅度或相位的信息差异,因此,通过提取场景间与场景内不同位置的回波信息的差异实现反射场景判断及目标位置识别。最后,采用如图3所示的卷积神经网络对3种典型反射场景下的数据特征进行提取,实现了对场景类型的判断及场景内目标位置的智能识别,并对本文所提出的探测系统进行了抗噪性能分析。
(a)幅度 (b)相位
图5 反射场景1中观测点处反射信息
(a)幅度 (b)相位
图6 反射场景2中观测点处反射信息
(a)幅度 (b)相位
图7 反射场景3中观测点处反射信息
图8 基于多模态OAM波束的目标特征智能识别系统结构框图
作者介绍
周宁宁(1996-),女,河南周口人,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OAM的关联成像算法、传输超表面产生OAM。
朱士涛(1980-),男,河北沧州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雷达信号处理方法、人工智能成像算法、微波关联成像,超材料孔径天线及微波量子雷达。
相关阅读
编辑:黎明 于青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期刊新媒体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