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成果】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语义编码与模型重建

刘章孟,袁硕等 雷达学报 2022-07-02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




前言




国防科技大学刘章孟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语义编码与模型重建方法,通过对电子侦察大数据的自动挖掘,从多功能雷达脉冲列中自动提取出了雷达常用脉组结构,并重建了雷达工作模型,该成果有助于充分发挥电子侦察大数据的情报效益,在雷达型号识别、工作状态识别、行为意图推断、精确电子干扰等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图1 多功能雷达的工作模式



背景介绍




多功能雷达是指能够执行多种功能的雷达,常用功能包括搜索、跟踪等。借助电子侦察手段截获和分析雷达信号以实现目标发现、跟踪和识别,是电子情报分析、电磁态势感知的重要途径,其中多功能雷达是雷达侦察领域的重难点对象。深入研究多功能雷达的信号特点、行为规律,对于精确掌握重要的目标情报十分必要。多功能雷达信号具有更加复杂的层次化时序结构和变化规律,既包含了执行特定功能时脉组内部多个脉冲的编排方式,也包含了在搜索、跟踪等不同任务之间切换的状态转移规律,且其低截获概率特性造成了侦察截获信号的严重残缺,这些因素都显著增大了从电子侦察脉冲列中获得关于雷达工作状态信息的难度。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电子侦察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同,但其难度却极大阻碍了对该问题的解决进程。

从电子侦察的角度看,基于侦察系统截获的大量多功能雷达脉冲,如果要构建一个时序模型对这些脉冲的关联关系进行刻画,则该模型的形式存在无穷多种可能性。但是,从雷达设计者的角度看,雷达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探测、跟踪等任务服务的,而且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在重复执行类似的辐射行为,以实现对广大空域的持续覆盖。因此,在错综复杂的雷达脉冲列内部,应当隐藏着一个简洁、紧凑的时序模型(如图2),用于控制不同功能脉组的执行过程,以及每种功能的信号结构等。如何从电子侦察的视角重建雷达脉冲列的时序模型,对精确掌握雷达情报并支持雷达对抗等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图2 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层次化结构中蕴含了很强的结构性特征




团队工作




国防科技大学刘章孟研究员等遵循模型简洁性(奥卡姆剃刀定律)这一基本原则,基于雷达侦察脉冲列重建多功能雷达的层次化信号模型(如图3),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雷达脉冲列中基本信息单元——脉组的提取,二是脉组切换模型的重建。团队在描述多功能雷达脉冲列时序结构的基础上,首先借鉴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定义了雷达脉冲列的复杂度;随后,依据复杂度最小化准则对雷达脉冲列进行编码,所得的编码字典中各码字的内容对应于多功能雷达执行各种功能的基本脉组结构;最后,基于脉组提取结果和以此为基础的雷达脉冲列编码序列,估计雷达不同状态之间的切换规律,进而完整重建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层次化模型。

图3 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层次化时序结构

该工作已发表在《雷达学报》网络优先出版的论文“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语义编码与模型重建”(刘章孟,袁硕,康仕乾)。



论文介绍




该文首先定义了多功能雷达电子侦察脉冲列的编码模型:

其中,表示雷达侦察脉冲列的字符串形式,序列是指基于脉组字典集对雷达脉冲列编码所得序列,脉组字典集定义为多功能雷达各功能脉组集合,
其中,字典集中元素数目设为示第字典元素中包含的脉冲数目。进一步地,将编码模型的复杂度定义为字典复杂度与脉冲列编码复杂度之和,

其中,字典集的编码复杂度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PRI数目,脉冲列编码复杂度表示基于脉组字典集对脉冲列的编码复杂度。

能够用于雷达脉冲列压缩编码的脉组字典集的形式有无穷多种,其中包括真实的雷达脉冲列时序模型,重建这一模型是该文对脉冲列进行语义编码的目的。当脉组字典集的内容与多功能雷达脉组结构相吻合时,雷达脉冲列可表示为完全的字符编码形式,其描述复杂度应当是所有模型中最低的。这一推断满足经典的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又称简单性原则。对于雷达脉冲列编码问题而言,就是应当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模型对脉冲列进行充分压缩。

随后,该文依据这一模型简洁性原则,寻求对雷达脉冲列进行压缩,以使雷达脉冲列的编码复杂度达到最小。据此提出了对脉冲列编码复杂度的最小化寻优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编码模型寻优流程


以脉冲列编码复杂度最小化为准则,通过对雷达脉冲列进行压缩编码,可以获得脉组字典集,其中各元素对应于多功能雷达执行各种功能时所发射的脉冲序列。在此基础上,对雷达脉冲列进行编码得到符号序列。该符号序列中不同脉组之间的切换过程反映了图3中所描述的多功能雷达脉冲列的顶层结构,即状态切换矩阵所控制的多功能雷达脉组切换的概率模型。

其中示不同脉组之间切换频次在整个脉冲列中所占的比例,

该文最后借助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以一个具有2层结构的多功能雷达为例,假设雷达具有3种功能,对应的脉组分别为[230µs, 330µs, 430µs]、[300µs, 305µs, 310µs]和[407µs, 356µs, 285µs]。利用新方法对该雷达脉冲列进行脉组结构分析,算法在迭代9次之后终止,每次迭代过程结束之后的脉组字典集的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蓝色字体标注了当前迭代过程中的编码模型变化情况。

表1 脉冲列编码模型寻优流程脉冲列迭代编码过程中顺次输出的脉组字典集


表1中的脉组结构重建结果与仿真设置十分吻合。接下来,对脉冲列编码结果中不同脉组之间的切换过程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新方法对多功能雷达脉冲列具有较强的时序结构自动解析能力。




作者介绍





刘章孟,男,国防科技学电子学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侦察与对抗、电磁大数据、统计信号处理。

袁硕,男,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侦察数据处理。

康仕乾,男,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侦察数据处理。

网站论文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

相关阅读

【重大成果】雷达脉冲编码理论和方法
 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进展
 用跟踪脉冲实现MIMO雷达多目标微动特征提取
 基于单脉冲雷达和差通道多普勒估计的前视成像
 学报课堂|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九讲 脉冲调制器(视频)


编辑:李郝亮 武琰杰

审核:于青 贾守新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雷达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