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一届雷达学报线上论坛——雷达陆海空天应用技术研讨会”拟于2021年9月28日在线上举办。
“雷达学报线上论坛”系列研讨会,聚焦雷达及相关领域前沿技术,采用线上直播互动的方式为雷达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平台。
一、论坛主题:无处不在的雷达应用技术——陆海空天全覆盖。
雷达作为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在陆海空天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次研讨会围绕雷达系统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展开研讨,探讨陆基、舰载、机载以及星载雷达目标探测、成像、识别等最新理论突破与技术进展,促进新一代雷达系统的创新发展走向多任务多功能一体化应用。
三、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学报论坛安排在2021年9月28日19:00-21:20,具体包括:主席和嘉宾致辞、5位特邀专家报告、交流互动,具体如下。时间 | 内容 | 报告人 | 主持人 |
19:00-19:05 | 主席致辞 | 朱圣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兰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9:05-19:15 | 嘉宾致辞 | 待定
|
19:15-19:40 | 海上目特探测——多维多域多特征处理 | 关键 (海军航空大学) | 朱圣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9:40-20:05 | 光电对偶原理及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王开志 (上海交通大学) |
20:05-20:30 | SAR全球基准图 | 张过 (武汉大学) |
20:30-20:55 | 星弹双基海面目标雷达成像与识别技术 | 王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55-21:20 | 超宽带穿透成像技术 | 金添 (国防科技大学) |
雷达学报视频号:
朱圣棋(198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院副院长。国防卓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最美三秦青年”科技创新之星。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担任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副主编、中国电子学会雷达专委会秘书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信号处理、雷达多维信号处理、高速平台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抗干扰。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 72篇,授权发明专利46余项。
兰岚(1993-),2020年8月至今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准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航空基金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体制阵列信号处理、雷达智能抗干扰、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期刊、会议论文近30篇,其中一作SCI论文10篇,包括多篇IEEE Transactions高水平国际期刊;授权专利7项;翻译专著1本;获2016 C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优秀论文奖、第十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现任期刊《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Frontiers in Signal Processing》编委会成员,担任2020 IEEE Radar Conference 程序组委会成员&分会主席、承办2021 C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等国际会议及研讨会。
报告1:海上目特探测——多维多域多特征处理
报告人:关键 教授
内容简介:海上目标探测是海域信息感知中的关键技术。在雷达探测中,由于海杂波的影响使得海上目标探测成为瓶颈问题。多维多域多特征处理是海杂波中目标检测的重要技术途径。报告人简介:关键(1959-),海军航空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海上目标探测。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科协“求是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部级科技领军人才。
报告2:光电对偶原理及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报告人:王开志 研究员
内容简介:由于光波与微波同属电磁波,但波长通常相差五个数量级以上。本文提出利用光学系统构建一个微缩版的微波系统的思想,即与微波系统对偶的光学系统,解决复杂信号的实时处理问题。由于光学系统通常存在可逆性,因此在构建了光学正向系统的同时即可得到其对应的逆系统。在此基础上,将雷达信号调制在激光束上,逆向通过对偶的光学系统进而得到信号处理的结果。该技术思路可以提供纳秒量级的处理延迟和超低的功耗需求,可以满足天基或空基平台的处理求。报告人简介:王开志(1977-),上海交通大学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天基微波遥感技术、雷达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仿生信息处理等、智能探测等。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先后获得国防卓越青年基金资助和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称号。主要学术兼职有:某部卫星应用专家组专家、某部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
报告3:SAR全球基准图
报告人:张过 教授
内容简介:利用高分卫星获取全球范围光学、SAR、高光谱数据,研制代表我国高分卫星水平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基准图产品,可切实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突破任务规划、几何定标、区域平差、辐射一致性等关键技术,形成全流程、自主可控国产SAR无控高精度全球处理技术,利用高分三号数据研制了我国首个分辨率最高的全球陆地和主要岛屿的雷达正射影像一张图。报告人简介:
张过(1976-),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3年黄鹤英才、2017年某部卫星应用组专家、2017年某重大专项专家、2019年青年测绘人才、2019年国防卓青获得者、2019年王之卓青年科学家、2021年某部保障组专家,2021年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几何定量遥感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4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7项。
内容简介:传统的弹载末制导雷达由于采用前视工作模式,很难通过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二维成像来获取与目标属性有关的形状和结构信息,严重影响识别效率和精度。尤其当舰船周边存在角反射器等干扰情况下,由一维距离像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区分舰船目标和角反射器,导致导引头极易脱靶。基于此,本报告介绍课题组目前的工作——基于星弹双基体制的海面目标雷达成像与识别技术,实现对海面舰船目标的高分辨率二维雷达成像,并克服角反射器等干扰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星弹双基成像系统设计、高频振动补偿、星弹双基成像算法、方位向定标以及基于雷达图像的舰船目标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方法等。最后简要介绍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王勇(1979-),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雷达成像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第1)。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论文总他引次数800余次。其中SCI检索论文7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某部基础加强项目及前沿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入选IEEE高级会员、IET Fellow、《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雷达学报》编委、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员等。
报告5:超宽带穿透成像技术
内容简介:超宽带射频信号具有介质穿透性强、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微波成像方法,能够获取遮挡情况下的非视距目标雷达图像,满足反恐、救援、维和等应用对目标感知的迫切需求。超宽带成像需要考虑非均匀传播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实现目标图像的良好聚焦。本报告重点介绍传播环境未知条件下的穿透成像自聚焦方法,包括电磁波折射和色散校正方法、环境参数估计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成像体制的自聚焦处理流程。最后将通过实测数据处理结果总结超宽带穿透成像的现状,并展望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金添(1980-),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处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目前担任近地面探测与感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委员、信号处理分会委员,《雷达学报》、《信号处理》、《雷达科学与技术》、《现代雷达》等期刊编委。多次担任APSAR国际会议、CIE国际雷达会议、IET国际雷达会议等TPC委员或分会主席。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雷达学报》。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