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假,孩子们值得“真正拥有”

徐海娜 另一片星空 2021-12-23

(文/徐海娜首发FT中文网)快过年了,学校也开始放寒假。为了上学每天要早起的孩子们可以睡一睡懒觉了,为了完成作业每天熬夜的孩子们也终于可以早一点进入梦乡。我曾经写过《假如寒假没有作业》(按此标题回顾),之所以说“假如”是因为真的很难实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短短的一个寒假总是有着很多期盼,成绩好的,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差的更不用说,此时不用功,更待何时?可是我还是想说,努力了一个学期的孩子们,这个寒假你值得“真正拥有”。

给孩子自主权和选择权

真正拥有一样东西的感觉是什么呢?首要是能够自己做主。当一个工作的成人,迎来他的假日之时,他希望的是努力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的放松。当一个人在假日还被要求工作的时候,那就不是放假。或者非自愿被安排了许多活动的时候,那也不是真正的假日。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孩子们和成人一样,需要一段能够自己做主的时间。孩子们需要自己选择上不上补习班,自己选择用空闲的时间加强哪一方面的学习,自己选择玩什么,自己选择看什么书而不是指定书目,甚至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虚度光阴”。

人类的生存本能令我们寻求对于生活的“控制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种“可以控制的感觉”形成一种强大的潜意识,令人可以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命运。这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也是人们快乐的来源之一。

心理学家Susan Weinschenk 曾经向大众传授如何让孩子们感到快乐的秘诀,其中之一就是让孩子们有选择,她曾经把周末需要两个孩子完成的家务事列表并标记点数,让孩子自己选择做哪些,她说这让孩子们做家务的时候更快乐。

在她的一本书《The Arts of Choosing》中,也写到一些关于选择的实验,这种实验从老鼠到鸽子、猴子和人类都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比较喜欢有选择的状态。总是有选择,也代表着对自我的控制权。

她说,我们强大的潜意识使我们不断寻求控制,正是对控制的渴望使我们不断寻求选择。我们喜欢选择,因为它使我们感到可以控制。

可是完全让孩子自己做主,成人就会焦虑。例如很多人担心,如果什么都不管,孩子可能会终日玩电脑。其实,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两条规则去解决我们的焦虑,例如议定电脑时间的上限等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规则,我们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去讨论,以让他们明白规则存在的必要,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意见,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的选项,让就算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做出自主的选择。当一个人能够自己做主的时候,他通常会是快乐的。

重视孩子的快乐和自由

我们很难期望孩子总是选择最有利于他们自我进步的方式去度过寒假,但是假如你把假期的目标放在“令孩子快乐”上的时候,就会释然。

在心理学家Susan Weinschenk 的实验中,她给老鼠提供了两条可以抵达等量食物的路径,一条短而直接,另一条布满树枝。假如老鼠的目标只是食物,那么都应该选择那条短路,可是她的老鼠们却一次又一次选择了那条有树枝的路。老鼠们显然很享受这种“有选择”的境遇。其实,经过一个艰苦学习的漫长学期,孩子们值得拥有一个令他们感到快乐的寒假。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快乐,我们就会让他们有选择。

日复一日的学习,虽然辛苦,但大体上还是快乐的。多数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知识本身以及求索的过程都可以带给人深层的愉悦。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学习也一样,需要停一停,让孩子有休息和消化的时间。

有孩子从“爱读书”变成“厌恶读书”,根源便是过重的学业压力。过重的压力会把本来令人快乐的事情,变得不再令人快乐。
有一位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亚,写过一首诗叫《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诗人如此写道,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你只是虚度了它。无论你怎么活

只要不快乐,你就没有生活过。”

现实却是,孩子们的快乐在有些情况下完全不被重视。有一个班级,在前一段时间迎来了圣诞老人,但圣诞老人从礼物包里掏出的却是厚厚一叠试卷。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众多类似笑话的翻版。没有想到,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身边。

一位朋友的孩子,非常享受写日记,每日在网上公开发布自己写的日记。最近有一篇名为“笑死宝宝了”,写的是同学生日会,大家都穿着古装玩,有人扮演皇上,最后还有大抽奖。那怎么就“笑死宝宝了”呢?原来“皇上”抽中了“特等奖”——黄冈小状元寒假作业一本。别人都“笑死”,可收到这种礼物的小朋友大概只有苦笑了。

还有人说,现在虽然要忍受持续学习的“不快乐”,那都是为了将来能“快乐”。我真的不确定有这样的逻辑,现在的“不快乐”会成为将来“快乐”的充分必要条件。

有谁能够真正预见未来呢?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中持续保有对于知识的热情才行,如果在童年的求学阶段,便耗尽了热情,只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苦役的话,如何指望他将来仍有学习的渴望呢?会这样想的成人大概是受了古训“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影响。

但是你纵观天下学子,有多少学生睡眠足够?有多少孩子有足够玩耍时间?有多少人有足够的自由社交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青少年中高达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5-19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在中低收入国家,有15%的青少年考虑过自杀。

朋友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放假只睡一天懒觉就进入全天学习模式。他们比我们成人活得还要努力的多!他们现在不是不努力,而是过于努力了。法国作家露荷·蒙路布的绘本作品《好忙好忙的风信子》就写出了小孩子忙碌生活的实质。

“小女孩风信子太忙了,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一丝空隙。”周一放学后上游泳课,然后复习课文,睡觉;周二放学是空手道课;周三,“创造力培养课”;周四,舞蹈;周五,体操。

爸爸妈妈对风信子说,“这是为了教你,不要浪费时间。”有一天,她被邀请去朋友家玩,在朋友家,没有任何安排和计划,只有自由。风信子开心极了。而画面里风信子和朋友的手工作品正展示出她的创意,创意和快乐的来源原来正是“自由”。

莫把“让孩子快乐”等同于“浪费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孩子需要拥有重要的家庭时光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寒假也是大人和孩子们能够拥有的重要的家庭时间。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把人们打散在一个个小家庭中,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春节是一个四散的亲属团聚的时机,更是孩子们从中学习感受亲情美好的机会。在这个假期里,他们可能经历大家庭的团聚和分离,留给他们一生值得珍视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大概因为所有的不快都被暂时收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十多个亲人聚集在爷爷奶奶的屋子里,一起包饺子,一起吃火锅,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仿佛无止境的宠爱。

孩子的幸福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需要的不多,只要感到被关注被爱就够了。美国洛杉矶一位父亲Justice Mojica将自己送圣诞礼物给两岁女儿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后,引来超过77万的点击率,可是这礼物只是香蕉而已。这本来是父母的恶作剧,声称是“最差圣诞礼物”。

但是他女儿在收到礼物后,看到包装纸揭掉露出的香蕉,立刻灿烂地笑了,兴奋地要求妈妈帮忙剥开。在《今日美国》的采访报道中,该父亲解释香蕉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孩子的反应也确实在意料之外。

无独有偶,上个月因为出门旅行的缘故,我完全没有时间去准备孩子的圣诞礼物,在旅行归来那个精疲力竭的深夜,我翻箱倒柜找到一条崭新的方格面巾和一个小笔记本放进了孩子床头的圣诞袜。然而第二天孩子却抚摸着如此简单的礼物感到快乐不已。这时候,我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精神上的温暖和安慰比一切物质都重要。

我想这时候我们该把前文提到的佩索亚的诗《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继续读下去:

“夕阳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悦

爱情,美酒,或者欢笑/便也无足轻重。

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物中

汲取到快乐,他无法拒绝

这每一天的馈赠!”

在春节这个重要节日中,孩子能感受到的幸福可以非常多。小时候,妈妈把买哪种糖果招待客人的选择权部分地交给我和弟弟的时候,内心感觉比真正吃到糖果还要幸福。

长大了,才知道这就是家庭关系的一部分,家人就是一起做很多事情,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饭睡觉,任何时候都在意彼此的喜怒哀乐的人。所以,寒假,当成人们带着孩子一起去逛年节市场,哪怕只是一起网购,也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制造和孩子相处的机会,比多做几张试卷,会更令孩子们受益。

在中国很多大中城市里,很多孩子都比大人还要忙碌,周六周日也在不同的课外学习班之间辗转。他们如此辛苦地努力了一个学期,他们值得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寒假。而我们成人的责任,就是确保他们拥有一个值得回忆的,温暖而快乐的寒假,以令他们有足够的内心动力,去完成接下来的长途跋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