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片星空

其他

如何避免青春期的“两败俱伤”

(文/徐海娜)原文首发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标题为《在最不服管的青春期,怎么做不说教的父母?》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乖巧的,就算有调皮的,一般而言也不会太出格。家长们一般会觉得,孩子各方面都与大人力量悬殊,无论如何,亲子关系总还是在家长掌控之下的。可是到了十几岁青春期来临的时候,亲子关系在不知不觉间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么亲子之间冲突不断,要么爆发冷战;就算关系尚好的,也会感觉彼此不像从前一样亲密。很多家长还觉得自己开始不那么了解孩子了,有的甚至开始“惧怕”孩子,对孩子唯唯诺诺。其实当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当身边一些朋友抱怨自己的半大不大的孩子们时,彼此总是秒懂,然后会心一笑。因为孩子青春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一个隔壁学校的朋友在我家门口等我。其实我们认识不久,连好朋友都算不上,我只知道他成绩不好,还经常旷课。他来找我,令我十分惊讶。然而令我更加惊讶的,是他说出来的话。他说,他正在离家出走,因为他不好好学习,被他爸爸暴打了一顿,遍体鳞伤。但是他没有钱,所以他来找我借钱。我努力想劝他回家,可是他说,他的爸爸只会打他,往死里打,他已经“没有活路”了。他和所有认识的朋友都借了钱,但总共也没有多少,可能都不够他离开我们那个小城市的路费。我曾经面对过两起同学或者朋友离家出走的事件,这是其中一件。另一件发生在我初中同班的好朋友身上,我在班里的两个好朋友相约要离家出走,还邀请我一起。她们都对各自的家庭很不满。这件事我成功地拦了下来。我们初中早上7点开始上早自习课,那天早上到了7点,看到她们两个的座位空空,我便不管不顾地离开学校,冲进其中一位朋友的家中。朋友的爸爸那时还在酣睡,被我一阵乱喊,喊了起来,然后立即开车去了汽车站,找到她们,拉回家。我一直等在窗外,只听到那位爸爸暴怒摔碎东西的声音。2021年,中国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曾经公布了过去五年的儿童失踪数据,儿童失踪原因中63%都是离家出走,大多正值十二三岁青春期的开始。离家出走必有原因,孩子心中带伤,父母也一定伤痛不浅。青春期的亲子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现代社会更加突出,因为现代的父母比过去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控更加精密细致。我们要如何来避免出现这种青春期的“两败俱伤”呢?我们不妨从青春期的特点上来找解药。我们都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就是成长的全新阶段,他们在一步一步地向一个真正的成人迈进。我们以为这时父母可以轻松一点了,至少不用再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但这个时期其实非常令人操心。十几岁的孩子,是未成熟的,但又是渴望成熟、渴望独立的,和热切期待展示自我人格的。他们有时会显得像个成熟的人一样谈吐优雅,在社交场合大方得体,但有时候也会十分鲁莽冒进。他们的自尊心有时很强大,有时很脆弱。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他们甚至渴望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他们偷偷突破一切禁忌,他们想要通宵达旦地玩电子游戏,他们隐秘地尝试烟草和酒精的味道,甚至还包括大麻和其他毒品的味道。他们有时还会游走在犯罪的边缘,有的真的涉嫌违法犯罪被捕。新加坡内政部最近刚刚牵头成立了一个“跨部门防止青少年嗜毒委员会”,也是因为发现青少年涉毒问题出乎意料地严重,因为心理卫生学院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本地嗜毒者在18岁以前便已接触毒品,而首次接触毒品的平均年龄是16岁。一位18岁的学生也在不久前因为涉嫌毒品犯罪被捕。青少年的种种冒险出格行为,让我们做父母的更加想要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可是打骂和说教,效果不彰,往往还容易造成“两败俱伤”。我们可能需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找出对策。台湾心理学家陈品皓说,青春期是一个“从依赖迈向独立”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在那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孩子也在延伸他的权力。他刻意与父母保持距离,做一些冒险的事,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如果说,心理学家都说得比较抽象,那我们来看一段具象的文学表达。曾经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他的一部作品开头部分,就陈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是《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日和夜从两个极点冉冉升起,就像他的两个世界迎面相逢。一个世界是父亲主持的,有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有学校的光辉和模范。“这个世界中,通向未来的路途平坦笔直,这里有义务和罪责,愧疚和忏悔,饶恕和善举,爱慕和敬意,圣经和箴言。这个世界的秩序需要我们去遵守,这样生命才会变得明朗而丰富,美好而规整。”另一个世界却大相径庭,充满小人物的悲欣,充满鬼怪和奇谭,充满野蛮和残酷,充满无数恐怖又魅力无穷的事物。黑塞这样形容两个世界的关系。“某些时刻,我明白,我生命的目标便是以父母为榜样,长成光明而纯净的人,成熟和规整的人,然而在此之前,我还要跋涉一段远路,要上小学、大学,参加各种实习考试,而这条道路的路边便是那另一个黑暗的国度,我必须穿越这个世界,一不小心,我就会驻留其中,无法拔身。”他还说:“我心潮澎湃地读过一些故事,故事中的少年遭遇了类似的经历,堕入迷途。此时,回归父亲的真理世界令人感觉如释重负,我觉得这才是惟一的真善之举,是我应谋求的路途,然而即便如此,那个关于邪道和迷途的故事依然更显诱人。”小说中,虽然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心理世界,但拿它来形容青少年的心理世界也十分贴切。我们如今做了父母的,不妨也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去,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是否也尝试过冒险,是否也曾做过不被大人允许的事情?澳洲先天无手无脚的演说家力克(Nick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求生”与“管控”——破解青春期迷思

(原文首发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徐海娜: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对”控制”的敏感?他们希望父母“不存在”吗?共情、不缺席的爱及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为独立个体。(文/徐海娜)年幼孩子的父母经常羡慕那些孩子已经上了中学的父母,觉得到那个时期,父母应该可以算是“解放”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到了上中学的阶段,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一个跃升,父母要操心的生活琐事就会不再那么多。可是,当我的孩子也步入青春期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心更累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身边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烦恼。孩子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管控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林林总总,有的还闹到了寻死觅活的地步!面对青春期,父母们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两种倾向,在不断冲突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既想“求生”,又想“管控”。曾经在奥巴马时期就任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部第一位女性部长的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减少学生跳楼悲剧,从提升教育专业度入手

从视频内容来看,家长是冲动的,而老师看不出什么情绪反应,女老师似乎犹豫是否要干涉,看到男老师的手势后便将家长带走了。此后,没有人再关注过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式管教的孩子,直到跳楼悲剧发生。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寒假,孩子们值得“真正拥有”

人类的生存本能令我们寻求对于生活的“控制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种“可以控制的感觉”形成一种强大的潜意识,令人可以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命运。这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也是人们快乐的来源之一。
2020年1月15日
其他

预防青少年自杀,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Difference》里,他谈了很多童年的经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也学着同学说脏话,还抽烟,因为十几岁的他觉得“这样太酷啦!”这是一种青少年普遍的对自尊和自我认同的要求,但是寻求了错误的表达方式。
2019年4月22日
其他

人,生而有意义——清明节,我们来谈谈“生命教育”

(文/徐海娜)四月,在北方长大的我的眼中,是一个莺飞草长的季节,柳树长出嫩芽,院子里爷爷种的梨花,一树一树的洁白。北方的四月,干涸了一冬的枯枝全部生机重现,让人心底也充满莫名的力量。
2019年4月5日
其他

假如寒假没有作业

虽然劳逸结合才效率高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适当“停一停”的好处并不仅仅是能让人得到休息这么简单。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儿童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可是我们的成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闲下来。
2019年1月22日
其他

孩子“勤奋”的底线在哪里?

原文首发于FT中文网(文/徐海娜)我们从小就一直被鼓励要勤奋,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不断被告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是小朋友们的努力究竟有没有底线呢?真的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吗?”要勤奋到什么样的程度,家长和老师才会满意呢?假如有一天,所谓的“勤奋”什么也换不来的时候,会不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呢?小朋友努力的底线之一:充足睡眠曾经见过在医院病床上仍坚持写作业的孩子,在地铁里用各种奇怪姿势完成作业的孩子,然而这些还算平常。我比较震惊的是,亲妈半夜把熟睡的孩子叫起来补作业,亲妈把病床上的孩子拉起来温习功课。然后这些“亲妈”不断地发出“心疼却无奈”的感慨,仿佛如此一来,自己就得到了开脱。小朋友的顺从和勤奋固然令人感动,但是成人的伪善也昭然若揭。有妈妈说,也不想这样,可是为了留在实验班,必须得起早贪黑,孩子小小年级便熬出黑眼圈,大人虽然心疼,但抵不住实验班“未来前景”的诱惑。还有妈妈说,孩子连周末的时间都排得密密麻麻了,比上班的成人忙碌多了。就算如此,这些人说起来,也甚少有对子女的勤奋程度感到满意的,反而常常会责怪自己的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爱偷懒不用功。曾经有一些机构的调研指出,作业和考试是造成学生睡眠少和压力大的元凶。前不久,新加坡的教育部长王乙康宣布,小一小二学生将不再有测试和考试,中一学生的年中考试也取消了。可是立刻就有课外补习机构开出“模拟考试班”,满足想要知道孩子“分数”的那些人。我记得中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的政策也发布很久了,可是有多少小学生真的不曾写过书面作业?就算老师不布置,家长也要组团建立课外作业群。不久前,据有关报道,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再次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还对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和时间等给出意见。但这些政策从来抵不住家长要给孩子补习的“热情”,“学校教得越来越少,考得却越来越多”的抱怨也从未停止。可见,虽然给中小学生“减负”是个大趋势,可是“减负”却减不了人们心中的焦虑,优质教育资源毕竟还是稀缺。纵然如此,我们是不是真的应该牺牲孩子的睡眠和健康来投入这场看不见结局的所谓教育资源争夺战呢?睡眠对于正处于蓬勃生长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惜我们常常爱把成人的标准套用在孩子身上,以为8、9个小时的基本睡眠能保证就可以了。2017年中国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第25条却是这样写的:“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可是,试问如今大中城市的学生们,有几个能有充足睡眠的?我曾经在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还要不要“头悬梁、锥刺股”?》中引用过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研究者Po
2019年1月10日
其他

少年自杀,是因为缺乏“挫折教育”吗?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徐海娜/文)最近几天,新加坡总是阴云密布,不时暴雨,孩子对我说,那是天空在哭。确实,看,天地滂沱一片。近日收到学校邮件,一个不到12岁的学生,死了。无独有偶,上网看新闻,又惊闻一位西安15岁少年疑似被迫剃光头而自杀。据《南方周末》报道,上月还有湖南衡阳一位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因一次月考成绩下滑而轻生。每当有孩子自杀的消息传来,总会有一种伴随的声音:“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一点儿抗压能力都没有”,“现在孩子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得太顺利了,缺少挫折教育,稍微的一点儿不顺心,就会采取过激的手段。”
2018年11月15日
其他

你是否真的在爱孩子?

我们再回头来看开头提到的那个4岁的全聋小女孩。为什么4岁才确诊全聋?或者她没有经过听力筛查,或者经过了,但没有被查出来。(任何一种诊断工具都有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问题,这会导致少量的误诊或漏诊。)
2016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