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解决方案行业的战略思考(二)| 中国叙事和欧美叙事

GEORGE陈果 陈果George 2023-05-12

昨天我的《工业互联网究竟怎么给企业创造价值》文章,有读者说没有看明白我的观点。我在该文中认为所谓工业互联网的提法,包括了:

➡️ 设备自动化
➡️ 工业物联网平台 (IIOT)
➡️ 工业软件开发平台 (PaaS) 
➡️  工业应用软件 (SaaS)

➡️  社会化工业互联

这个架构层级上的全部或部分概念,在这个行业里的中国公司的战略选择有其特点。坦白说,这些中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往往不仅是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选择,而是被政府产业理念(或者只是部分官员意志而已)、投资机构兴趣、资本市场特点、媒体舆论炒作等所裹挟,和欧美同类软件的发展路径不一样,这样的战略就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否能获得普遍成功,需要用时间来检验。由于我本人是行业利益相关方,跟这些厂商以及投资机构有很多来往,就不太好公开对具体厂商的策略进行明确的指指点点,所以看起来文章的观点就不太鲜明。

文章提起西门子作为国外工业软件发展的例子,正好昨天西门子在进博会上,正式在中国发布了数字化开发平台Xcelerator,实际上就是西门子工业软件的PaaS。这个技术平台产品在国外是2019年左右发布的,今年才正式进入中国。

西门子从2000年前后进入到工业软件领域,经历了大量的收购,收购了几十家CAD/PLM、离散制造MES、电子制造MES、APS等领域的软件公司,这些公司在并购进来之前的历史上也经历了漫长的并购,例如西门子PLM前身UGS PLM(产品名TeamCenter)是整合了PLM市场早期两家主流厂商产品:iMan和Metaphase,我记得2004年初参加TeamCenter培训时,厂商说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逐步将两个产品整合为一个产品。直到最近几年,西门子才开始在工业云平台、PaaS平台上开始发力。

因而欧美企业软件公司大多数都是先有应用,因为并购的原因,还有很多个相互独立的应用,逐步才整合出在这些软件(以及SaaS)之下的统一技术开发平台——即PaaS,有些SaaS和PaaS是相对独立的,PaaS为SaaS提供扩展开发及集成,有些则将原有应用通过重写代码移到PaaS之上,无论是Workday漫长的PaaS之路(参见《从Workday用户角度,看SaaS公司的低代码PaaS化进程》),还是SAP向终极云平台架构BTP迁移的三年计划:

来源:SAP CTO Jurgen Muller公开讲话,2019


中国的企业应用和欧美相比可以说是先天不足,我已经写过很多次,主要是因为企业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的企业应用或者SaaS很难被推广(参见《企业管理SaaS在欧美很普及在中国却很难做的根因和趋势》)。然而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年代,“中台”、“平台”、“生态”这些从中国互联网公司实践中产生的概念,启发了中国的企业解决方案行业,他们意识到,原来面向市场、面向投资人、面向政府官员,企业解决方案的商业故事可以换种方式来讲。

互联网公司的资本故事多香啊,通过补贴拉用户和拉流量,比谁死到最后,在烧钱大赛中能活下来就是王者,市值动不动几千亿;应用软件是开发标准化产品后反复销售,毛利高,是个性感的商业模式,但是客户不买单;而干IT服务的那些中软、软通、东软、汉得、赛意,干几十年发展到几万人,市值也就才百亿左右。

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是:生态鄙视平台,平台鄙视应用,应用鄙视服务

从全球的企业解决方案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

欧美企业解决方案公司,无论是SAP还是西门子工业软件,甚至是Workday、Salesforce、ServiceNow等,都是从阶段一走到阶段四,目前所处阶段也不一样,例如,Workday尚处于第二阶段,SAP的BTP平台战略则是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

而中国企业解决方案公司,无论是传统的用友、金蝶的升级转型,以及从传统企业自研自用系统孵化出来的科技公司,还是不少在资本推动下的新兴创业公司,正是由于前述之原因,受到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公司影响,加上资本、政策等一系列促进因素,正在采用“弯道超车”的方式,直接从阶段三甚至是阶段四开始其产品策略、商业模式和对用户价值主张的叙事:

正如我在《日本模式、欧美模式还是中国模式 | 套装软件在中国的危机和出路》和《企业解决方案行业战略思考 | 下一代ERP的“中国模式”之路》的思考,究竟“欧美模式”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还是互联网公司式叙事的“中国模式”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解决方案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值得中国的行业从业人员思考,你认为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