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商洛的大山沟里长着一种树,是漆树,每次雷电伤它一次,或者刀斧收割一次,它就会流出好多树液,并且不能自身愈合,黑洞似的伤疤,让人看起来怪怪的。如果把人比作树,我觉得贾平凹就是一棵漆树,不断地奉献着自己的能量液。但是,家乡人却不断地用语言的斧子在伤着他,让他变得更加落寞,强大起来。
贾平凹出生在棣花这个小村庄。在他成名前,这里也出现过一些能文能武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埋没在一杯黄土之中,成了过眼烟云。随着平凹的声名鹊起,世界的目光随之点燃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可以说,没有贾平凹的棣花,是穿着草鞋走路的农民。贾平凹改变了这个村庄的面貌,使得人们踩上了高跷走路,使得这里变得更加富有传奇,神秘色彩。
近日编辑了几篇老农民写贾平凹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很是令人感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们一起割柴,寻猪草,荡秋天,偷吃人家的西红柿等,顽皮,可爱,在巴掌大的天空欢乐着着自己的欢乐。平凹因为在苗沟水库笔锋雄健,被推荐上西北大学。走的那天晚上,平凹一一拜访了那些一起战斗的老乡,朋友,并且说,“你们如果来西安,一定要找我。”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毫无疑问,那个年代的人,有一个西安的朋友,是多么的荣耀和威武。他们有事进城了,就去贾平凹住处坐坐,聊一些乡村故事,吐几句人生感悟,谁家的猪下了个大象,谁和谁鬼混了,生的孩子没屁股眼。东头的谁死了,儿子不是争着埋人,而是先捋下老人的手表。一个有钱的饭店老板娘和一个学校看大门的跑了,被人脱光了吊起来打等等,这些最能反映时代潮水冲击下的乡村,以及村庄的人挣扎,浮躁的真实情况。贾平凹听了,枯萎,低落的心,活泛了起来,就像小池涨水,哼出了最优美的歌谣。这些,经过再加工,成了以后不可多得的鲜活,生动的素材。
他唯一的报答,就是解决朋友心头的事,给来者吃住,喝茶。发最好的烟。
他们像兄弟一样拥抱,嘘寒问暖。
这叫饮水思源,不忘本。
(二)
多年以后,贾平凹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成为商洛的一张名片,成为棣花古镇社火中“大头娃娃”。棣花要开发,做大做强,要建成旅游强镇,要成为陕南的一颗夜明珠,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了贾平凹的身上。他们要找贾平凹拉赞助,疏通关系。平凹没吭气,也没有掏自己的腰包,只能呵呵。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写城市只写西安,写乡村只谈商洛——以商洛这个小地方的人文历史,地域变革特征,辐射全国乡村,让人们有“窥一斑而略全貌”的感受。商洛是他的根据地,是血脉地,是凝结了乡愁,盛放了灵魂之所。故乡永远行走在心中。他把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涂抹进了文字里,展示给了世人。在文字里,他尽情地渲染着,耕耘着,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故乡,领略商洛山中这个风情小镇的美。
这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深沉的爱。如对土地,对母亲般的爱恋。
有些爱,可以说出来,有些,在心里。在心里的那些,需要细细的琢磨,品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慢慢地被人理解,接受。
(三)
棣花火了。
平凹成功了。他不再是那个不说话的,没有力气干重活的平娃。大量的人涌向棣花,只为了目睹贾平凹的容颜和身影,体味一下这个偏僻的乡村,如何产生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平凹是领头羊,是出头的椽子。是一道闪电,是一座大山。人们只可以仰视,这对于经常伸脖子去仰视的人来说,心里是不舒服的。好像是你一辈子只能活在石头缝里,活在别人的屋檐下,装鳖,他们心里才喜欢,才可以长舒一口老子天下第一的气了。
他们要找到发泄口,找到对方的弱点,这样才能攻击,达到“红眼病”的目的。
至少,他们认为从精神上,物质上,贾平凹都是有罪的,是阶级敌人。
骂他的,多数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人。
一种说法是,他是靠糟蹋商洛人出名的。平凹把商洛的丑展示给了世人,乡村的猪圈和房屋是连着的。大哥死了,他的徒弟又和嫂子过起了幸福的生活。一个青年爱上了小镇最美的女人,爱而不得,就割了尘根,成了疯子。一个插鱼的单身汉,把一封恋爱信装在了酒瓶里,投在了河里,然后遇到了真爱。一个漂亮女人,偏偏跟了一个麻风病人,这个病丈夫死了,她每晚和猫儿在做爱等等,不一而足。似乎商洛不但产红薯,土豆,而且产畸形恋,产许多变异的品种。所有稀奇古怪的事,都在商洛盆地发生了。
棣花开发了,成了景区,大量的农民却失去了土地。每日扛着锄头下地的生活,不复存在。锄头成了房前屋后的摆设品。这对于视土地为衣食父母的人来说,是可耻的事。这一切,都因为这里出了人精贾平凹。没有他,这里能开发吗?农民日出日作的生活,能改变吗?所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是他还是他。
另外一种,流传的最广,就是贾平凹码字成了富翁,有钱了却很吝啬。从来不把钱撒出来,跟亲戚乡党们分一杯羹。贾平凹写字卖钱,写书卖钱,钱似乎和他有缘。农民种地辛苦一年,还不如他三分钟写的一幅字,画的一幅画。人们是见不得挣钱如此轻而易举的。七大姑八大姨来了,阿猫阿狗的来了,纷纷试探着,结果都吹了一鼻子灰,回到了家里,“什么人嘛!张得没领(衣领)了。”
东家他二婶子的干妈说,她还抱过一岁半的贾平凹,给她尿了一身。那个尿布子,至今还挂在核桃树上。
西门的老汉说,贾平凹偷吃过他的柿子,他没有追赶,还给送了两三个。
南沟的村妇逢人就说,平凹割柴路过家门口,还在她家讨要过馍馍。
如此一番考究下来,贾平凹有了恶名。
一个湖南的热爱文学的农民作家背了一布袋家乡的橘子来了,就为了朝圣——在他的心中,贾平凹真是一尊神,需要来敬仰的。到了棣花后,找不到贾平凹的故居,东边的人给指路说在西边,西边的给指到到了东。他抹了一脖子的汗水,说,“见个名人,真难啊!”
(四)
如果贾平凹悠闲地遨游网络,安装了微信,他肯定会和许多人打嘴皮子官司,写出许多鲁迅式的杂文来。就会像李敖一样,结下许多仇家。他是读过《金刚经》的,是知道“放下”的。他的上书房堆放了许多佛像,神器,他是整日在和它们对话,心灵交流的。
所以我说,贾平凹是最懂得生活的。他知道放下,知道授人以渔的道理。
那个发小刘高兴,进了平凹的书里,成了主角,然后也学得写书了,卖字了,也混成了文学土八路。现在在棣花景区,写写字,轻松的挣钱了。他是要感谢平凹的。如果当初在城里打工,平凹给他的是一沓子钱,三五年过去,钱可能就完了,刘高兴依然是刘高兴,可是怎么能“高兴”起来。
这就好比你是一根枣木棍,你的任务就是成为拐杖。你有多大的能耐,要在哪里发展,这不是贾平凹说了算数的。他起了一个点拨的作用。你自己没本事,你天生就是一坨牛粪,那就只能进入炉火,埋进土壤。如果是一只卧虎,就该起来抖落身上的泥土,笑傲江湖了。
怨不得别人的。
(五)
平凹每次回故乡,是有许多话要说的。但是观众太多,围着他,他不知道先问候谁。话说的太白,太露,不招人爱,也没意思。
沉默了,又有许多人说他是县太爷回来了,架子大,见生熟人都不说话。
他就只能发烟,笑着。他的笑是亲切的,憨厚的,向日葵般,敞亮着自己的心。
更多的时候,他喜欢默默地承受,细雨润物。他曾经谦虚地说过,给一把䦆头,他是挖不了地的。他的手艺就是写字。他的笔端越是呈现故乡的丑陋,越是爱之切。只有揭露弊端,才能改进,去赢得佛的大欢喜。佛面对众生的苦难,他是知道的,了然于心的。但是佛自己不能愁眉头,不能让人们看到哀愁。人们得到了佛欢乐的启示,就放下了一切,随着快乐,安然。
文字的最大功能,我以为就是教化民众,带给人们快乐,小日子过得舒心安逸。
每一个人的心中的欲望,是装不满的。只有自己不断地修复自己,才能快乐起来。
鲁迅先生是站在民众精神领地的最高处,也是站在社会的最黑暗处,给人们指着光明的路。他的发梢就像不屈的火炬,领着人们奔跑。理解的人,慢慢地去爱,不理解的人,狠狠地骂吧。他不在乎。
时间才是最伟大的见证者。贾平凹的三部曲之一《废都》,这部作品经历了近乎30年的磨难,又一次地绽放了光芒。也许,就为了证明一句话:
平凹就是平凹,唯一,且不可复制。无论故乡怎样伤他,故乡以外的人怎样伤他。
作者:丹凤晒晒:70后,网络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