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误国”之我见
原创 安黎 安黎
以下内容节选自安黎微信
“戏子误国”之我见
01
我从不鄙视河里的一滴水,但我有可能鄙视整条河流。
水滴这样流淌或那样翻滚,皆受之于河流的左右与推动。苍蝇横飞的时候,一味地责怪苍蝇,无疑是肤浅的,最应做的是在气候与环境上寻找原因。
02
“戏子”,是旧中国对演员的称谓,蕴含极大的贬损与歧视于其中。称人“戏子”,明显涉嫌侮辱人格。
新时期里,“戏子”得以翻身解放,从沦落风尘,被人蔑视和驱逐,到居庙堂之座上宾,被人追捧和膜拜。“戏子”早已摆脱了“戏子”的低贱与屈辱,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家”或“人民艺术家”。
“戏子”的时来运转和身份转换,是一个透视镜,既映现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又映现着一个时代的荒谬。
当谢霆锋跨入北大,受到北大学子的纵情欢呼和围追堵截时,我看到的是北大的荒废与自残一一我没有丝毫看不起谢霆锋的意思,但我自此却不再高看北大。
03
“戏子误国”四个字,近日充斥于电脑与手机的荧屏。“戏子”真的能强大到“误国”的程度吗?对此我并不苟同。
说“戏子”污化了公序良俗,为本就污秽不洁的社会风气推波助澜,我或许相信;但说他们“误国”,我却坚决不相信。
假如“国”有所“误”,肯定不是“戏子”误的。把“误国”的大帽子扣到“戏子”的头上,之于“戏子”,肯定是一桩冤案一一“戏子”不过是充当了替罪羊而已。
2018.6.5
与其抵制戏子,毋宁抵制社会的戏剧化
01
在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戏子的年代,单揪住某一个戏子的衣领逼其低头认罪,尽管貌似大义凛然,却多少有点儿欠缺公平。
谁是戏子?这是需要追问的问题。
依我之见,凡表演者,无一例外皆为戏子。有所不同的是,有的戏子挂羊头卖羊肉,明码标价;有的戏子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也就是说,有的戏子是以演戏为职业,扭捏作态于亮丽的舞台,而有的戏子虽然没有身着戏服,头戴戏帽,却时时处处都在长袖善舞,及至于演戏,已渗透进他的举手投足之中,俨然固化为他步出家门后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戴着假面具,脸上的表情与内心早已剥离,不发生任何关联,且能依据需要,随时随地都能像幻灯片一样地变幻莫测。于是喜悦是表演,悲伤也是表演;高度评价是表演,严厉批评也是表演;走路排序是表演,坐座位熟左熟右也是表演;与谁握手是表演,与谁攀谈也是表演;抱起哪个孩子拍照是表演,把慰问品交到谁手里也是表演……对同僚表演,对乡亲表演,对朋友表演,对陌生人表演。表演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案头延伸到饭桌,从装束延伸到腔调。
汉语中“装模作样”的成语,描述的正是这种不是表演的表演。
演多了,就很入戏,扮演了大人物,以为自己真的就已经是大人物,于是变得越发地飞扬跋扈起来,容不得些许的逆耳之言一一哪怕是一句善意的提醒,都能幻化为刺向他心尖的一根刺,插向他肺腑的一把刀。
演员在演戏,观众也在演戏。观众激动的表情、盈眶的热泪、高调的赞美以及热烈的鼓掌,也是事先排练好的节目一一不过是投其所好的表演而已。
02
舞台上的戏子是不难分辨的,因为大家都心中有数,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不过是在背诵早已编好的台词,是在演绎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于是不会对其的真实性有所期待和苛求。反倒是那些混淆生活与戏剧的界别,并把生活戏剧化的戏子,并不以戏子的面目示人,因此才更具有伪饰性和欺骗性。
众多的领域,都遭遇沦陷,被各类戏子侵入和占领。
一人通过演戏获得人生所谓的成功,无疑会起到示范效应,引诱来无数效仿者的前赴后继。
清朝远去的背影依稀可见,但纷纷扰扰的清宫戏却已满屏开花。说明了什么?说明大清的宫廷原本就是一座戏台,帝王将相皇后王妃等,无论生前多么地正襟危坐,耀武扬威,但身后终究逃不出作为一个戏子的历史评判。
历史是芜杂的,并非总是那么地一本正经,大量的滑稽曲目充斥其间——有的历史是供人尊敬的,有的历史是供人数落的,有的历史是供人逗乐的。
现实中的丰功伟业,也许在历史的审判面前,充其量只是一堆华丽的废墟。
现实铁石般地坚硬,每个人——哪怕身居中位或高位者——实际上都有一种鸡蛋难以与石头碰撞的无力感。有人主动把自己转换成了戏子,有人被动地卷入了戏中;有人把演戏当成了生意,以最小的投入谋取最大的利益;有人把演戏当成仕途攀爬的阶梯,他所有的表演,都是为了取悦上峰或上上峰;而有人演戏,却只是为了能勉强地维持生计,不至于让自己被甩出有吃有喝的戏台。
当通往幸福的道路和桥梁,是由一出出的演戏铺垫时,一则说明人人皆向往的幸福,是虚幻的,纵然得到也是临时拥有;二则说明路桥是脱离地面的,是失却根基的,是危机四伏的。
真实,才是支撑社会屹立的坚固根柱,而失真,则预示着根柱的歪斜与地基的悬浮。
路桥如果塌陷,站在路桥上的人,不论站位的高与低,都会无一幸免地受到牵连。
20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