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久舍主持建筑师范久江《风景·营造》


风景·营造

Architecture as Contract with Landscape



主讲:


范久江

久舍营造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主持:


周淼   

浙大城院建筑系副系主任


嘉宾:


 王晖   

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


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应小宇   

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副院长

 

龚敏   

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徐丹华   

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讲师






讲座内容

Lecture content



    2020年10月26日18:30-20:30,由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主办、建筑学社承办的主题讲座《风景·营造》于浙大城市学院北校区UW学院(文科六号楼)101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特邀的主讲嘉宾是久舍营造工作室著名建筑师范久江老师,到场嘉宾有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晖老师、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王修水老师、工程学院院长应小宇老师、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副教授龚敏老师、以及浙大城院建筑系教师徐丹华老师,并由浙大城院建筑系副主任周淼老师主持。


周淼老师正在进行发言


知名建筑师范久江正在进行讲座


同学们签到参加讲座



    范老师由陕西的一座被迫与外界切断而失去灵性的建筑——二龙塔,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建筑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契约。讲师通过列举三个案例,来解释这个主题。

    第一个案例定海台房,混凝土基座以内外统一的外廓体积和表面质感回应了建筑外部与山体的形态结合以及室内地面的连续台地的塑造。内部钢结构以较小结构尺寸的优势,获得了超常尺寸的景观开口以及梁柱交接时的更多灵活性,并且将视线层级充分的纳入考虑,形成朴实却诗意的建筑语言。
    第二个案例苍南砼寮,源自对当地地方与场所的风景观念进行发掘和构想,简洁有充满力量感的体量将视线引向东海,波涛声在空间中回荡,物质的建构、形式的整合塑造了“风景文化”。
    最后一个案例迈皋堂桥成为了注重主体与风土之间的“契机”,弥合当地城市与人群的割裂状态,充满智性与形式感的屋顶将两岸的人群需求充分融合,结合对场地肌理细节的刻画与反映,以同一性的观念进行构想并建造出迈皋堂桥。
     建筑几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它是一种人与纯粹自然之间的中介物。三个案例的设计过程,范老师都注重场地的历史变迁,从人类学、地质史层面的考察出发,将历史的元素融于建筑的形式之中。建筑师并非完全是使用者的代言人,他还是地方与场地的代言人。


二龙塔


定海台房内部照片


苍南砼寮观景台


南京迈皋・堂桥廊桥竞赛(效果图)



     之后的提问环节同样精彩。王晖教授与范老师之间的沟通并道出理论帮助建筑师的感觉体系化。范老师更是指出,要用自己的感受去读理论。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王修水在与范老师的讨论中,指出技术的进步与意识的渊源结合,才能塑出独特的形,技术的逻辑与土地的情结,需要人文情怀与回归哲学的思考。

     几位同学的问题同样犀利,范老师也作出了详细的解答,他指出,建筑在与当地文化的碰撞需要一个过程来缓和,而在历时性的空间考察中,更需要获得更为内核的场地与建筑氛围的定义。对于建筑系的同学来说,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固然是有效的,但设计需要逐渐剥离了身上带有的惯性和套路思考,随着对自我的不断思维训练,我们感受力和观察力会获得长远的进步。自省、反思是痛苦和艰难的,但也是极其必要的,这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最后,周淼老师提议在场所有学生以范老师为榜样,做一个善于自我反思并不断改变的少年。


王修水总建筑师分享从业经验



同学们进行提问发言




讲座总结

The lecture summary


     从本次讲座,同学们跟随着知名建筑师进行了一场关于建筑与人文的“旅行”,思考了建筑与人和文化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循循善诱的老师与行业杰出建筑师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去理解场所精神的挖掘塑造和批判性的思考,建筑设计需更全面和完整地表达了人与外部世界和绵延时间的复杂关系,而这种复杂多维的关系,又需要通过当下的各种物质的建构、形式的整合。通过这场”旅行“,我们为什么做建筑,又应如何做建筑,同学们各自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呐喊。



讲座精彩瞬间

Wonderful moments of the lecture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得最新资讯哦~

图片:张萌萌

排版:苏绎琢

文字:葛攀   

审核:石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