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志摩,是个“渣男”吗?

滤镜 2021-12-26

“渣男”的标签,简单粗暴,在现代社会,定义死了民国才子徐志摩。但我想,一个人总归多面,如果只以情感关系论徐志摩,那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真正的徐志摩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出生于1897年的徐志摩人生十分短暂,只活了34岁便因飞机失事离世,但他在民国名人圈里的影响力,却延续至今。著名的绯闻女友林徽因,没能见到徐志摩的最后一面,因为徐志摩出事时她正怀着孕,无法去参与处理后事,告别遗体。

34年,其实来不及做更多的事,但徐志摩显然是个很能折腾的人,如果民国时代互联网跟现代一样热热闹闹,徐志摩一定是堪称“顶流”的存在,不仅因为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甚至凌叔华4个女人的来往闻名,自己也因才华和不羁天性永远自带话题度。

徐志摩死后,冰心的一番评价意味深长,她称徐志摩为“天才”,但同时也认为徐志摩这辈子是被女人所误,“女人的好处他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先不说冰心所认为与徐志摩关系匪浅的这个女人是谁,真实、全面的徐志摩,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想象。

一来,徐志摩天性浪漫,至情至性,万事都讲一个“真”字。向往的便不顾一切追求,厌恶的便打死也不肯屈服。他生在富商之家,20岁转入北大读书,那个时期,他亲眼目睹社会混乱军阀交战,深深觉得失望,便决定要出国留学寻找救世的良方,也算是热血青年一枚;

但每个人的天分不一样,在涉猎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内容后,徐志摩的兴趣转向了文学方面。20年代,为了追寻罗素,徐志摩竟然放弃了美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去往英国,因为种种意外,他没能和罗素成师徒,倒是跑去康桥(剑桥)学政治经济。

但徐志摩显然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不仅自己抛弃了“专业”,后来还劝好友邵洵美别乱跟潮流。他说,中国人到了英国总学这一套,自己本也想按父亲希望的做“银行经理”,但还是变卦。因为徐志摩,邵洵美也放弃了政治经济学,转英国文学;邵洵美是很欣赏徐志摩的。

可见,徐志摩从骨子里就绝不是个愿意被束缚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他一样,向往着自由,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改变,不在意那些认为你奇怪的指点。

二来,徐志摩的确很有才。18岁那年,他娶了张幼仪,这是一场世人皆知的包办婚姻,都知道徐志摩对张幼仪并不算好,这种厌恶并非针对张幼仪本身,而是针对“包办”两个字。

但,张幼仪的娘家人却并没有因此将徐志摩视为仇敌一般。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就是徐志摩头号迷弟,他临死前,留下的遗嘱是这样的:

“葬礼上不要念圣经,念上几首志摩的诗就行了!”

徐悲鸿也曾在与人喝酒时,这样介绍徐志摩:“一品诗人,江南才子。”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我却更喜欢他写的《月夜听琴》:

“......

幽冥,草尖的鲜露,

动荡了我的灵府。

我听,我听,我听出了

琴情,歌者的深心,

枝头的宿鸟休惊,

我们已心心相印......”

诗是给有心的人看和听的,若眼中只有世俗,自然难以理解诗的真性情,更难理解徐志摩当时为何那样受欢迎,甚至连他唯一的儿子徐积锴都说:

“我父亲命太苦......如果活到八九十岁,相信还会有女人要他的,很多女人都倾慕父亲的文采。”徐志摩执意与他的母亲张幼仪离婚,按理说徐积锴应该恨透了这个父亲,但徐积锴依然承认,父亲的才华是摆在那儿的,这也是为何他会向往自由感情,而非被家长安排“门当户对”婚姻。

三来,面对朋友,徐志摩有真诚、讲义气的一面。徐志摩虽然天性向往浪漫自由,性格却并不偏激,而是温和厚道。人人以为徐志摩和娶了林徽因的梁思成是“情敌”,其实他们真是好友关系,没有那么多狗血。

1931年夏天,徐志摩曾去北平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得知他们将去香山避暑便殷殷嘱咐要注意安全,因为梁思成生病,徐志摩不忘提醒林徽因记得帮他熬姜汤;

和这样细心的人做朋友显然是很愉快的体验,所以徐志摩的朋友们,对他评价都非常好。

因为欣赏沈从文的才华,徐志摩便尽力帮他找工作;当郁达夫与胡适闹起了矛盾,徐志摩并没有因为胡适地位更高就偏帮他,而是用心调和;因为和邵洵美长得很像又一见如故,徐志摩就热情地管他叫“弟弟”。谁都喜欢和直肠子的人交友,徐志摩这样的人,就很适合为友。

四来,到了爱人面前,徐志摩不遗余力地深情,尽力呵护,投其所好哄其开心,堪称当代男友模范。对张幼仪的无情是徐志摩一生最大“污点”,但换个角度去想,徐志摩的不妥之处并非要和张离婚,而在于用了错误的冷暴力方法。

谁都不会喜欢和自己不爱的人共度一辈子,宽于待己严于律人更是普世通病。面对自己的所爱,徐志摩便会真挚温暖。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了,这对夫妻婚前婚后,都不遗余力恩爱。徐志摩看到朋友买了好的新车会想到陆小曼,遗憾自己没有那么多财力为她买:

“文伯的新车子漂亮极了......你一定欢喜;只可惜摩不是银行家,眉眉(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称)没有福享。”

陆小曼富家名媛出身,从小养尊处优,为了让妻子生活得更好,徐志摩同时打7份工;陆小曼喜欢戏曲,徐志摩并不擅长,但为了让她高兴,依然装扮了陪她上场,甚至陆小曼化妆他都要参与;这样温柔贴心的丈夫,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

徐志摩其实并不滥情,更不纳妾,他的理想是择一人终老,而非与多个女子纠缠。如果徐志摩一无是处,1931年11月19日他因飞机失事离世之后,就不会有那么多朋友为他感到悲痛哀伤,“情敌”梁思成不会赶去为他处理身后事,林徽因不会写下那段话称赞徐志摩的真: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事实上他只是比我们认真,虔诚到傻气,到痴!”

据《北平晨报》所载,徐志摩留给朋友们的最后一面十分凄惨。四肢已宛如焦炭,“血肉焦黑莫可辨认”,额头一个洞成了致命伤,半边身躯几近折断,一位天才诗人就此陨落,私以为,冰心对徐志摩的评价不算准确。

徐志摩一生短暂,但与女人(无论是林徽因抑或陆小曼)无关,他本就是这样自由的灵魂,自由而来,自由而去,那些情感关系,世人为之津津乐道,但拨开真假难辨的八卦,徐志摩其实活成了很多人想而不敢的样子——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所以我从不赞成只以“渣男”定义徐志摩。读了《徐志摩传》,才知道,他34年的不羁人生,比很多受困于他人眼光者都要自在洒脱。从年轻到老,有太多东西将我们的灵魂死死束缚着,总有某个时刻你会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就像徐志摩一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本文来源网络,作者不详,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END--

阅读推荐:
南渡北归:民国最后一批大师
陈漫有拍“丑”照或“美”照的自由
木心的最后一课在讲什么?
回不去了丨那个开放包容、充满朝气的年代
噗小呗的放风时间
林少华:木心读罢三不敢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木心:你要我毁灭,我不!
“光之诗人”莫奈:一生只画一人
范曾为亡妻写的讣告全是金钱的味道
拒绝“大合唱”丨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感官、思想、灵魂:生命体验的三个层次
诗人、艺术家需要亲自去体验痛苦吗?
谁说大师不画照片?
可怕的天才诗人:顾城
与我分道扬镳的除了儿时伙伴,还有《读者》
80年代,无与伦比的照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