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走进罕见病的世界,罕见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提起罕见病
人们的心头
不免掠过一丝忧伤
它的未知与神秘
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医学的局限
也让很多孕妈和宝妈
担忧和忐忑
欧洲罕见病组织于2008年2月29日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面临的问题的认知。特意选在2月29日这个四年才有一天的日子,就是为了加深公众对“罕见”二字的理解。
其后,为了方便纪念,各国统一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 -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现已确认的罕见病有7000余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由此推算,就算按照最低发病率,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也逾千万。千万级的数字,是不是可以说罕见病的群体也并不罕见呢?
在现实生活中,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线粒体病……这些疾病名称相信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听说过甚至遇见过。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媒体越来越重视,“人鱼宝宝”(并腿畸形)、“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等被赋予诗意的疾病代称也越来越为大众所了解。
不管是直白的名称还是美丽的代称,其实罕见病离我们并不远。而这些文字后面承载的,其实都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
研究表明,约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约有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
罕见病常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仅有约1%的罕见病有治疗药物。且50%以上的罕见病会在出生时和儿童期发病。
从遗传学上讲,人类在不断繁衍、进化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常规染色体遗传可能发生突变。
这其中有些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有利突变,也有些是随机突变,可能改变基因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疾病引发临床症状。
基因的变化分很多种,多基因改变致病,常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受环境影响较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这就是常见病、多发病。
医学文献称,每个人身上都有5-10个缺陷基因,一旦夫妻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
因此,把好预防关,早发现、早干预才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
通过婚前、孕前筛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的三级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防范罕见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一级预防
婚前或孕前进行携带者筛查
这是主要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避免怀上患有罕见病的孩子,也是我们一直推崇婚前检查以及孕前检查的原因。
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说,也许本人和家庭没有患病个体,但可能携带风险基因,如果配偶同样携带这种基因,就有发病的风险。
比如,在我国的两广地区就有针对地中海性贫血疾病的人群筛查,那么即使筛出夫妻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在生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做针对性的产前检查,防止新生儿患病。
二级预防
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预防罕见病患儿出生
这是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即夫妻之前生育过患有罕见病的儿童,或者家族成员中有患罕见病,就可以针对性地检测致病基因,通过产前诊断或试管婴儿技术植入前遗传诊断来判断患儿是否患病,以便做出适宜的生育选择。
在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临床之后,一些发达国家也提倡对普通孕妇筛查常见的一百多种罕见病,如果孕妇是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就要给男方做筛查,如果男方同样是携带者就要给胎儿做宫内诊断。
三级预防
新生儿筛查
在孩子发病之前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加强终生随访管理、药物控制。
比如某些罕见病在发病之前药物控制效果非常好,那么孩子很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健康成长。
罕见病是人类疾病的缩影
随着人类对疾病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发现和认识
只要有生命的传承
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
面对这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
除了理解、关爱和必要时伸出援手
最重要的是
从你我做起
科学预防
尽量减少罕见病的发生
快别丧了!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将致大脑变笨及多器官病变,这份“情绪管理”请收好→
“健康答题周周乐”每周二、周五邀您赢红包!
本期封面:
健康证办理咨询:0771-5318251
门诊药房咨询:0771-5318031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健康证体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00,办证地点:桃源路80号(桃源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接种地点:桃源路80号(桃源门诊),金洲路18号(埌西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