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用毛竹换来首台计算机
1971年,福州大学原副校长卢嘉锡复出,参与学校领导工作,召开各系教师座谈会,到驻马尾造船厂教改小分队调研,商讨数学系的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并积极呼吁购买晶体管电子计算机,那时计算机生产量很少,都是计划分配,用户排队等候,粥少僧多,望穿秋水。
1972年,福大向福建省革委会申报购买计算机的计划并取得省革委会领导卓雄批准,教师康金章持省革委会介绍信到上海仪表局商议,用省内计划紧俏供应物资毛竹和木材换购一台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生产的电子计算机一X-2计算机。X-2计算机的到来,圆了数学系老师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这也是全省高校的第一台计算机和福建省最早的民用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福州大学老校区
没找到数学系楼,这是编制过计算机教材的教材科,有墙上的卫生区蓝牌说明。
上世纪70年代,就是这个条件,但创造出来诸多奇迹!
上海无线电十三厂技术员和工人讨论计算机设计(网上图片)。
很难找到计算机工厂的历史照片,在网上流传的职工搪瓷杯,已是工业文物。
康金章老师说,具体付出多少毛竹和木材,我们不清楚,都是省里有关部门和上海商议并安排的。当时一台类似的天津产441-B晶体管计算机,售价60万元,X-2机的价格也应不相上下。
华东计算所研制,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生产的X-2晶体管计算机。
毛竹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较高,竿型粗大,适宜建筑工程使用,可作为梁柱、棚架、脚手架等,当年上海建设规模很大,毛竹紧缺。好的毛竹,高至15米,米径粗近18公分,每亩可以砍伐200株以上毛竹,以围径30厘米为标准竹的竹材亩产量一般为2、3吨左右。毛竹属国家管理的二类产品,实行计划生产,统一收购和调拨。1971年广西毛竹收购价格,主产地毛竹每根0.75元,实行全自治区城乡统一收购价。换购计算机的毛竹,大概需要上千亩竹林,一、二个列车装运?这也是中国计算机事业中的一个经典事例。
数学系购买X-2计算机,抽调吴文钰、董正雄、叶金声、陈谋瑞等赴上海接机,上海无线电十三厂来校安装。通过接机、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他们得到锻炼,并形成计算机技术应用队伍。这台计算机的到来,对福大的计算机科研、教学与计算机系的成立,起到独特的作用。
卢嘉锡等时任校领导在数学系调研:前排左二为卢嘉锡院士,左一为林清溪,后排左一为吴文钰。
1973年下半年,康金章与三机部602所协作,研究飞机的最佳设计课题,经过四年奋战,研制成功独创的结构最佳设计方在计算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于1977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它涉到234个变量,5500个约束条件。对已设计好的“直七”型机,使用非线性规划进行最佳设计优化,比原设计的重量减轻25%,这个成果经三机部六院鉴定,达到国内最先进的水平,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及1978年福建省科学大会成果奖。
福大进行了一大批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数学的理论研究,如南方系列水田犁、水田耙的设计,在中国农机行业中首次应用电算解决水田犁(粑)的强度设计;上海汽轮厂60万千瓦汽轮机组叶根的应力分析、马尾造船厂数学放样的编程研制,青州造纸厂、三明钢铁厂开展高炉料称量的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等等。
1979年数学系通过举办计算机技术(本科)班,还有大专、中专班,培养了一批人才,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已水到渠成了。
经过教育改革十多年来的谋划、运作、实践,数学系形成了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科队伍。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经验,具备了充分的实力。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系领导审时度势,酝酿建立计算机科学系。
1981年数学系主任康金章向学校汇报,提出创办计算机科学系的建议,得到校党委书记皇甫琳的大力支持,康金章向省计委、省教委江报,希望给予开办费,得到的答复是教有资金缺乏,可以建系,但没有开办费。在资金缺乏的条件下,1982年上半年仍上报计算机三个专业招生计划,并于7月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康金章,计算机科学系和数学系实行一套领导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没有开成立大会,没有鲜花,没有鞭炮,这是福建省高校最早成立的新学科系,园了福大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的多年之梦。这台计算机如还在,应是国家文物!
1981年首届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毕业生林惠民等留校任教,林惠民任助教,到中科院进修得到软件专家唐稚松指导,后又考取唐稚松门下的研究生,留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大楼,可能施工时已经不大使用毛竹脚手架?但是不要忘记毛竹的贡献,在楼外要是种植一片毛竹,更有特别的意义。
毛竹对全国的建筑、轻工业贡献卓越,居然也为计算机行业尽力过。
卢嘉锡简介:
1915年10月26日,出生于福建厦门,原籍台湾省台南市,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陈东乡蕉坑村。1928年秋,13岁考入厦门大学预科,1930—193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1937年8月,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进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学习。1939年7月,获物理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客座研究员。1945年冬回国,受聘母校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和校长助理、副校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被高教部聘为一级教授。1958年,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主席团主席、成员。2001年6月4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6岁。
卢嘉锡院士对新科技发展,眼光独到。
本文引用杨信安和康金章先生赠送的《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发展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