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康鹏教授和康鹏电路
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系(6系)助教,康鹏电路发明人,1965年国家荣誉“发明证书”获得者康鹏,不幸于2022年12月23日7时48分去世。
康鹏,教授,1937年10月生于河北唐山,1949年就读河南省商丘一中、开封第一高中。1955年8月,以优秀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哈军工毕业留校任见习助教,1962年参加441-B晶体管计算机工程,发明隔离阻塞电路、推拉触发器,1965年10月获国家荣誉“发明证书”,1978年3月在长沙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越级晋升副教授,后晋升教授,1984年到国防大学工作,2022年12月23日去世。
我为什么要写康鹏和哈军工
徐祖哲(原著2008—2-16)
大家看过电影“集结号”吧?军人不仅要以性命的代价去执行任务,要在任何紧急的战略转移中作出自己的贡献;还要维护自己的荣誉。而一个个军人荣誉的集合,就是这个军队的精神。这种精神和信念不仅对军人,对整个社会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在当前的中国更为必要。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有自己的精神和传统,在五十年前的短短13年中,培养出了13,000名学员,他们在陈赓院长的带领和教导下,创造了很多奇迹。“哈军工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传奇,不仅在军队和国防系统中,就是在全国很多教育和科技单位中,说到“哈军工”众人也会肃然起敬。
康鹏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有幸的是他也为哈军工的军旗增添了荣誉,在电子计算机从电子管向晶体管的转移中作出了突出的独特贡献;遗憾的是,多年之后他又如电影“集结号”的谷连长那样,要为自己曾经获得又没有到手的荣誉而苦苦寻求。
实在说,先是因为那场席卷全国的“十年浩劫”,只差一步之遥,国家科委下发的“发明证书”没有拿到手;后来,应当说是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科委发明创造局”被“捣毁”,档案荡然无存,至今都没有恢复,使中国的科技史、发明史丢失了重要的一页。“集结号”中,老部队还在,就算中国之大,还总有找到的一天。而对于一个机构和档案都没有的历史片断,而且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居于弱势的科技、教育和发明,要寻找和理论一番,就更难上加难了。
康鹏的功绩在计算机界中是明摆着的。
1965 年10 月10 日,在国家科委的文件“发明纪录”中,肯定康鹏作为发明者的“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是国内、国外文献中还未看到过的,既起逻辑作用,又起整形放大作用的脉冲数字电路”。明确表示“确定为发明的依据”,有四个特点。
1.由此组成的逻辑电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具有强逻辑作用;
3.经济性高;
4.该电路除上述实用价值外,还产生了另外一些结果。
1985年出版的《中国计算机工业概览》中说,哈军工的441 B机稳定性很高,较之电子管计算机有明显的优越性,在试运行期间,已经在我国造成很大影响,对我国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对于行政体系来说,他的功绩就不是那么明了。所以,他填写的院士申报表,根本就出不了大院的围墙,到达不了评审委员会。才会形成中国的10位早期计算机英才中,惟有康鹏不是院士。
我以为康鹏是中国计算机人的一个典范,代表了历史的重要一环,计算机电路只是他的多项发明中的一件,要是不如实记存康鹏们的贡献,中国的计算机史就是不完整的,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记录。个人的职务、级别以至院士的头衔,是有用的,在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话语权中都有其价值;而另一方面,有了职务、级别与头衔,并非就同等于贡献和发明,就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发明”和“创新”。
因而,我一直在呼吁,要学“王选”,就要使各级领导们为千千万万的王选们,创造恰当的工作条件,要先寻找出本单位的王选们。
我写康鹏,还要向上延伸到慧眼识人的慈云桂教授,因为他的决断,康鹏才有了创造的平台,还要写到聂荣臻主任的贡献。上世纪的60年代,他在主政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时,专门成立“发明创造局”,挖掘、表彰了200多项国家级发明。而今天,在全国推行“科技创新”之时,聂荣臻主任的贡献和那一段历史也居然成为空白。肯定康鹏发明,也体现了聂荣臻主任直接关注过的这项重点工作的价值。由于没有条件查找专门档案,我对此是无能为力了,但是只要了开头,总有人会做下去。
自然界是公平的,偏废一方面,大自然就会在另一方面给人类打击;历史也是公平的,偏废了一方面,社会在进程中也就会向另一方面倾斜。
我们不仅要如实记忆、弘扬康鹏们的贡献,也要为发明者完善鼓励和支撑的体系,要尊重发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中国才能更好的实现“自主创新”,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中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我也遭受过因莫须有的挫折,自己的技术经历和职称都一度被“隐匿”,所以,我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的公平、公正的评价,有着更多的切身体会,因为我也遭受到过类似的冷漠,才对康鹏的遭遇更加关注。
希望大家通过康鹏的事迹来了解中国计算机事业中的从电子管向晶体管的“战略转移”,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康鹏的精神,学习“哈军工”精神,为今日的信息化作出贡献,也希望康鹏的“发明”终被承认。
我接触到康鹏的“发明证书”至少有四年多了,终于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很高兴,相信康鹏教授和哈军工的校友们也都会高兴。
《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