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出版社的企鹅是哪种企鹅?| 建筑大王爱自然
这篇文章完全不在计划内。
本来的想法是收集一些有鸟的形象的 logo。万一大家没发鸟给我们,我们就鉴定这些 logo。因为,它们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鸟」啊。
我们想到的第一个有鸟的 logo,是来自英国的企鹅出版社。
为了搞清楚企鹅出版社的企鹅具体是哪种企鹅,我们看了一下企鹅出版社的历史。
1934年,一个叫艾伦·莱恩的人,在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家里做完客返回伦敦的途中,发现火车站里卖的书没有一本是值得看的。他有了一个构想:要出版平价质优的平装书籍,用自动售货机卖它们,所有人都能买得起。
隔年,艾伦·莱恩的出版社成立了。当时公司既没有名字也没有标识,艾伦召集几个职员来讨论此事。其中就有全公司唯一会画画的职员,21岁的年轻人爱德华·杨。因为会画画,爱德华承担了公司 logo 的设计任务。
他们聊了一会,没得出结论。突然,一直在边上偷听的打字员说:
「用企鹅怎么样?」
艾伦·莱恩的眼睛亮了。受德国出版社「信天翁图书馆」的影响,他早就决定要用动物当名字,和 logo。
「企鹅明显就是答案,简直就是天才的闪光。」爱德华回忆道,「我立马就去了伦敦动物园,在那边画企鹅,度过了那天剩下的所有时间。」
很快,爱德华设计出了企鹅出版社的第一版标识——一只肚子正对观众,脸侧着,翅膀微张的黑白企鹅。
这只被评价为「体面又嘴碎」的企鹅,才站了三年就站不住了。
1938年,爱德华推出了蹦哒企鹅:不顾自己千钧体重,偏要抬起左脚,直到把肚子挤出三叠肉,还用小眼睛贼贼的偷瞄身后。
后来,普通企鹅和蹦哒企鹅就一边在各大书店为企鹅出版社站台,一边被改来改去,直到今天。
但是,光靠这只小企鹅,企鹅出版社早年的平面设计还不足以载入设计史吧。
与出版价平质优平装书这个想法一样前卫的,企鹅出版社的人搞出来了一个标准化的封面模版。这个模板看起来,就跟想到要用模板一样前卫:用颜色把封面一分为三,有背景色的地方写出版社信息,中间白色区域写书名和作者名。
有了模板之后,爱德华又设计了一个颜色编码系统——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文学类型:橙色是小说,绿色是犯罪小说,粉红是旅行和冒险,深蓝色是传记,黄色是其他,红色是剧本,紫色是散文,灰色是国际风云。
有了模板和色码,企鹅就可以轻松搞定往后所有书籍的封面设计。你想,一个作者,她正在写一本游记,写没写完不要紧,只要书名有了,这本书在企鹅那里的封面,就有了。
▵ 请就着1984的新版封面体会一下模板的强大之处。
正如艾伦·莱恩预想的那样,统一的设计降低了出版成本。但超出他预料的是,统一的视觉语言帮助企鹅树立了可以被人们记住的品牌形象。据说,大家可以在18米开外认出企鹅的书。30、40年代的书店才多大呀,18米开外搞不好都到马路对面去了。除了辨识度高,统一的视觉还让出版社这样一个本该隐藏在书籍和作者背后的角色被大家熟知。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记,还是散文,你一定会在明白它们是小说、传记、散文之前,你就先知道它们是企鹅出的。
不过,可能只有设计师,才会被这种又有效、又美观的设计策略搞得喜出望外吧。
而要招所有人喜欢,还得靠我们「体面又嘴碎」的小企鹅不是。
喂喂,等下,是不是跑题了…这篇文章不是关于企鹅的 logo 到底是哪种企鹅的吗?
这不正要说嘛…
我们本以为大家说企鹅设计史的时候,必然会介绍是哪种企鹅。想想,如果是你设计的,你写设计说明的时候,能不写吗?难道不是第一句话就会说吗:本企鹅标识是一只站立姿态的某某企鹅。
但是,没人说。
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主流媒体对企鹅成立60、70、80周年的各种报道。如果你知道了英国人很喜欢动物,如果你来写企鹅发家史,你能不挖一挖爱德华当年到底在伦敦动物园画了哪种企鹅?
但是,没人挖。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我们只能自己去看了。于是,我们把机器猫(谷歌)叫来,坐上它的时光机(谷歌图片),去到1935年的伦敦动物园(输入「london zoo penguin 1935」)。一下车,我们就碰到了手拿写生本、走得飞快的爱德华。「他一定是去企鹅馆的,」我们想,「跟着他就行了。」
繁茂的树木掩映下,一幢纯白色的低矮建筑越来越大。很明显,那里就是爱德华的目的地。越过他的头顶,我们远远看到墙上用前卫字体 futura 拼成的「PENGUIN POOL」。
你看,墙还是弧形的呢…
噢,好像整个房子就是椭圆的呢…
观看的窗口就那样一整条水平拉过去呢…
整个楼都是纯白的呢…
越走近,就越觉得这房子有来头。走到水平条窗前停下,往里一看,「扑通」,是下巴落水的声音。
1901年,贝特洛·莱伯金(Berthold Lubetkin)出生在前苏联的 Tbilisi,爸爸是道路工程师。早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学习。从被誉为「俄罗斯包豪斯」的莫斯科高等艺术暨技术学院(VKhUTEMAS)毕业后,莱伯金开始了职业生涯。1920年代,他跟 Jean Ginsburg 合伙,在巴黎搞建筑设计。他混迹于当时的前卫艺术圈,积极参与跟结构主义有关的讨论,与圈里的重要人物颇有来往,比如柯布西耶。
▵ 「企鹅建筑师」莱伯金
1931年,莱伯金跑到伦敦,跟其他几个人一起组成了前卫建筑实践小组 tecton(来自希腊语的建筑一词 architecton 的后半截),让劲吹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之风刮到了英国。通过一系列建成作品,tecton 小组让英国人民可以亲身感受现代主义的现代。
尤其是那些热爱动物的人。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伦敦动物园大猩猩馆(1932-33)。第二个项目,就是我们所在的企鹅池(1934)。
莱伯金设计猩猩馆和企鹅池的时候,还叫了另一个人帮忙。学建筑的朋友肯定已经猜到了,这个人是结构工程师。就拿这两条坡道来说,可能只有像高迪、卡拉特拉瓦这样的建筑师,才会自己算吧。
莱伯金找的这个结构工程师,还是钢筋混泥土方面的专门人才。他叫奥韦·奥雅纳(Ove Arup)。1895年,奥雅纳在英国纽卡斯尔出生。他爸爸是丹麦人,是兽医。妈妈是挪威人。奥雅纳先是在哥本哈根大学读哲学,然后又去了哥本哈根技术大学读结构。二战前,他跟 tecton 小组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盖了不少房子。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企鹅池了。企鹅池可以说是把奥雅纳和莱伯金最厉害的地方完美的整合在了一起:莱伯金把他的结构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推到了极致,为了实现他的设想,奥雅纳又把钢筋混泥土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
做完企鹅池的十二年后,奥雅纳创立了今天地球上最大、最成功的工程顾问公司,奥雅纳(Arup Group)。我们在奥雅纳的官网上公司发现了一个名为《奥韦·奥雅纳关键讲话》(Ove Arup Key Speech)的文档。那是奥雅纳在1970年对全公司发表的演讲。时至今日,每一个新加入奥雅纳的人都会被要求阅读《关键讲话》。看过这篇演讲,你就会知道早年的哲学训练对奥雅纳的影响有多深,从逻辑的严密性,到对一致性(consistency)的追求,再到时刻保持对深层问题的理性思考。
仅举一例,与读者共赏。
There are two ways of looking at the work you do to earn a living. One is the way propounded by the late Henry Ford: work is a necessary evil, but modern technology will reduce it to a minimum. Your life is your leisure lived in your ‘free’ time. The other is: to make your work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You enjoy both your work and your leisure. We opt uncompromisingly for the second way.
There are also two ways of looking a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One is to go straight for the things you fancy without restraints, that is, without considering anybody else besides yourself. The other is to recognise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 that our lives are inextricably mixed up with those of our fellow human beings, and that there can be no real happiness in isolation. Which leads to an attitude which would accord to others the rights claimed for oneself, which would accept certain moral or humanitarian restraints. We, again, opt for the second way.
看完《关键讲话》,yoko 突然觉得有点好笑:本想查个企鹅,怎么扯出来这么长一串东西?从书籍出版,到平面设计,到现代主义,到建筑设计…现在可好,连结构仔都跑出来了。结构仔一出来,说的还是哲学。
▵ Ove Arup 在施工现场。
但不好意思就是这么巧——让爱德华帮著名出版社设计出著名 logo 的企鹅们偏偏就住在一栋由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著名结构工程师合力完成的著名建筑里面。
想知道企鹅是什么鹅,你必须先领略莱伯金先生的巧思和 Arup 爵士的妙算。就连企鹅本鹅,如果它学过建筑,都会先看企鹅池再看企鹅吧。
▵ 企鹅在企鹅池里看企鹅池。
那,现在总可以讲企鹅了吧?
可以啊,但在此之前,请容我说完企鹅池风雨八十载的故事吧。
2004年,在企鹅池建成七十周年的时候,企鹅池失去了它的企鹅。原因居然/自然是企鹅池不适合企鹅居住。动物园的人说,常年在坚硬的混凝土表面生活让企鹅关节疼痛。而且池子太浅了,即使装满水,水深也不够企鹅下潜和游上一个畅快的泳。还有,企鹅没法在这里挖地洞,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可不是松软的土。但企鹅又渴望挖地洞,那是它们求偶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鹅被全体迁出企鹅池,结束了它们在著名建筑里看似风光,实则不怎么舒服的生活。
企鹅走了以后,企鹅池又迎来了新居民,来自中国的扬子鳄。为了让鳄鱼住得舒服,动物园还弄了一些植物和泥巴到企鹅池里。这个做法引起了建筑保护人士的不满。他们声称,动物园把鳄鱼放里面说明他们根本不懂这个房子的美(???),而且植物和泥巴可能会破坏企鹅池的建筑部分。
▵ 扬子鳄在企鹅池居住的状态。
卫报说:跟动物园一样,鳄鱼其实也不懂这个房子的美,它们很快就带着它们的植物和泥巴搬走了。
鳄鱼走了,企鹅池就再也没有成为任何人的家。它顶着一类保护建筑的光环,在伦敦动物园里度过了寂寞的十五年。
19年初,一则名为《让企鹅脚痛的企鹅池可能需要一个了结》的新闻让企鹅池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标题说的意思,来自企鹅池设计者莱伯金的女儿,莎莎。她说她看到爸爸设计的企鹅池空着特别难受。但她又想不到爸爸专门针对养企鹅设计的企鹅池还能干什么别的。
莎莎还特别提到,当年爸爸是找了生物学家确认过设计的。为了企鹅的幸福生活,爸爸已经基于当时人类对企鹅的了解,做了能做的一切。然而,科学又进步了…
「也许,是时候把它炸了。」莎莎说。
只有设计师的女儿,才敢这么说吧…
看到莎莎的言论上了报,曾经修复过企鹅池和写了莱伯金传记的建筑师艾伦坐不住了。他说,设计的问题都是动物园造成的,而非设计师。
比如企鹅脚痛:「莱伯金的原设计中,水池边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橡胶地面,是动物园非要搞混凝土。」
比如不能挖地洞:「莱伯金拿到的任务书是,设计一个养南极企鹅的企鹅馆。针对南极企鹅喜欢挤成一团孵蛋、育儿的习性,莱伯金专门设计了一堆『育儿箱』。结果,真正住进来的是南美的洪堡企鹅。它们不搞挤油渣那一套,但它们要挖地洞。」
再比如:「我搞修复工程的时候,还被动物园要求在坡道上铺石英小籽籽呢。这完全是为了饲养员着想,而非企鹅。」
前大臣奥斯本,同时也是报道莎莎言论的那个报社的编辑,就没有艾伦这样摆道理讲事实了。他说炸掉一级保护建筑是「摧残文化」,还说莎莎的言论相当于「弑父」(!!!)。
最后,还扯到了脱欧。
脱欧公投时还在大臣位子上的奥斯本,离任之后也密切关注着脱欧进程。他意味深长的表示,「看图纸觉得动物会喜欢但结果它们不喜欢的房子,令我想到好多政治提案啊。白纸黑字看着蛮好,一搞就成灾难。脱欧。对不对?」
面对这些不同的意见,伦敦动物园说,他们目前没有任何针对企鹅池的计划。除非有人可以提出一个让众人满意的提案,企鹅池只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动物,在动物园里静静待着。隔个十年八年的,会有人来修复一下。与企鹅池悬置的未来不同,企鹅在它们的新家「企鹅沙滩」过上了想潜水就潜水、想刨土就刨土的美好生活。
(完)
!!!
哦哦,没有没有,还没说完。企鹅出版社的 logo 到底是哪种企鹅呢?前面我们不是说跟着爱德华就能找到答案吗,但很不幸,我们没找到爱德华画企鹅的任何影像资料,毕竟人家当时还只是平凡的小职员。
!!!
可是啊…只要一直询问,迟早会有答案的。
把用谷歌搜索出来图片们往下一直翻一直翻,我们反复看到一个手持摄像机、梳着大背头的男子在企鹅池里拍企鹅的照片。如果有人拍他拍企鹅,那他会不会是什么名人?点开图片,标题是「华特·迪士尼在伦敦动物园拍摄企鹅」。再一看年代,居然是1935年!
在这张无比清晰的照片的正中央站着的,就是企鹅出版社的 logo,爱德华的写生对象,比帝企鹅小一号的世界第二大企鹅,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跟分布于智利、秘鲁两国的洪堡企鹅(Spheniscus humboldti)一样,王企鹅也不来自南极洲,而是来自亚南极各岛屿。
▵ 王企鹅的分布
不像洪堡企鹅,王企鹅不挖地洞,它们同近亲帝企鹅一样,喜欢挤在一起孵蛋育儿。但这可能也没办法帮「育儿箱」正名,因为企鹅池的王企鹅其实没两只,大部分还是有着强烈挖洞需求的洪堡企鹅。
地球上最大的王企鹅育儿帮,同时也是第二大企鹅育儿帮,位于马达加斯加和南极之间的一个无人岛上。这个岛是法国领土,名叫猪岛(Pig Island)。最早发现这里的,是一群1962年上岛测绘的人。根据占地面积和单位面积内站着的企鹅数,测绘小组的人估计这伙鹅有超过30万对企鹅夫妇。
1982年2月,科学家坐直升机飞到育儿帮上空,拍了航拍图。回办公室一数,发现这次有超过50万对企鹅夫妇。
▵ 王企鹅最大的育儿帮 Morne du Tamaris Colony,摄于猪岛,1982年
这是人类最后一次登岛。之后,科学家都是通过卫星图片保持着对育儿帮的监测。2017年4月18号,科学家收到了最新的卫星图片,着实吓了一跳。育儿帮的占地面积又缩小了不少。经计算,1988年以前一直稳定在50万对左右的育儿帮,如今只有不到6万对企鹅而已。
35年的时间,数量锐减88%。
这是史无前例的企鹅种群崩溃现象。
消息首先出现在18年的《南极科学》(Antarctic Science)杂志上,随后迅速被全球媒体报道。科学家明确表示,他们没想到会这样。从62年发现之初到82年最后一次登岛,Morne du Tamaris 育儿帮的企鹅数目一直在增加。从82年往后的日子,猪岛上似乎一切正常。只是,45万对企鹅不见了。
是什么导致了王企鹅第一大育儿帮九成企鹅消失?目前,没人知道。科学家给出了下面四种可能性:
• 1997年印度洋海温偶极震荡(又名印度洋厄尔尼诺)?海温不稳定会影响企鹅捕食,从而影响繁殖。有记录表明,此次气候异常导致了猪岛附近岛屿上的王企鹅育儿帮种群数量减少。
• 组建新帮派?不成立,因为新的育儿帮只有1.7万对,消失的企鹅数高达45万对!
• 野猫和家鼠?虽然目前没有猫和老鼠袭击王企鹅幼崽的记录,但有人观察到猫和老鼠袭击信天翁幼崽…
• 疾病和寄生虫?但我们没有任何猪岛上爆发传染病的记录…
科学家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不知道。同时,他们又说鹅数减少的现象起码从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很可能还在继续。因此,人类必须尽快查明原因,并且解决问题。
今年秋天,预计会有科学家时隔37年再次登岛。
其实谁都知道,导致90万王企鹅消失的人,就是人。科学家登岛,是要查人类具体是如何杀死企鹅的。说完整点就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施加的巨大影响究竟是通过怎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杀死企鹅的。
自然是连续体,要杀害别的生命,我们已经不需要跑到它们那里去杀、去抢,我们只需要保持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就能通过海洋污染、气候变化间接杀死它们。
南极、北极,天上、海底,有人、没人,有意、无意,都一样。
只希望,拿着企鹅图书的后来者,不要被人告知「这是王企鹅,已经灭绝了」,才好。
*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建筑大王爱自然,也爱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有关自然的一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