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论周刊 转载仅供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关键时期,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集中精力谋发展。同时,在中华民族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将承受更多的关注与挑剔。
不过,当我们开拓奋斗、全面发展的时候,社会上仍旧存在着“月亮是西方的圆,空气是美国的甜”迷思,我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被无限放大,归结为制度困境,似乎不按照美国的制度去变革就不是发展。这显然是盲目的、陈旧的错误制度归因认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世界历史上由于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厘清一些错误认识。
一个国家的制度只有适合本国国情才有生命力,世界上不存在一种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制度模式
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制度都会体现出独特性。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制度各有不同,深刻体现着他们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质的差异。
任何一种制度都只能决定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制度只能是一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内生演进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决定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决定于我国国情而不是其他。
诚然,在推动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和甄别,需要学习和借鉴,但是与别国制度的比较不是对标,更不是看齐,而是从中体悟其发展的智慧,学习其发展的经验,领会其发展的规律。
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并无来者可供参照,尤其不能将西方国家的制度经验定于一尊。简单照搬别国的制度从来没有成功的先例,在制度建设上,只有植根于本国国情,充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制度才会具有生命力。
一个国家的制度只有从实际出发,深刻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制度经验和形成的制度原则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
制度从来不是理论抽象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制度是“交往的产物”,归根结底,制度只能是实践的结果。因而,完善发展制度的答案,不可能从书本上找,只能从实践中去找,从一国的发展道路中去找。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制度理论终究是制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对于一种成熟制度理论的借鉴与学习只能将其还原于其实践条件之中,发现规律才是有意义的。僵化地刻板套用、粗暴地比较不同制度中的社会问题,将之简单归结为制度问题是不理性的。就像是小马过河的故事,对小马而言,河水的深浅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知道,对于松鼠来说深不见底的河水在老牛那里不过是没过膝盖,但都不是小马触到的深度。我们不能批评松鼠夸大其词,也不能埋怨老牛粉饰太平。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把握我们走过的路,把握现实要求,解决现实问题,而不能脱离中国实际,根据别国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的制度建设经验最可贵,必须倍加珍惜;历经探索形成的制度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决不能丢弃。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就要表现为应有的制度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不回避问题
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时刻,我们理当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我们也不回避国际比较,跟发达国家的比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动力,可以不断提醒我们自己,让我们清楚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和差距。但是比较差距是为了找到问题,不是菲薄自己的努力,怀疑自己的道路,甚至放弃自己的选择。既不能拿我们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与西方国家的长处去比较,也不能把发展中的问题归结于制度原因。
须知,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只能由中国人民来完成。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我们能够冷静客观面对各种问题,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实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和微观运行仍旧不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制度安排仍需改进;基层民主制度的现实活力亟待调动。
但是这些都不是否定我国根本制度的理由,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动力。任何人只要不抱有偏见,都会认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历经了我国历史与现实检验,得到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这个制度方向。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不会有党派之间的相互攻讦和利益博弈,一张好的蓝图都会一干到底,不会为了一时一事的功过而延误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13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
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
龚育之:党史研究的十大关系
袁武振 梁月兰:新时代党史研究者应具有哪些本领?
孙英: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理论思考
仰海峰:如何凝练研究思路
王炳林:写出好论文才是硬道理
王奇生、黄道炫:研究中共党史必须具有全球史眼光
国史研究应注重引导和增进“五个认同”
毛泽东是怎样用内参来治国理政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经验
中共党史学科归属争议及其历史考察
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思想史路径的初步思考
纪念史学: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