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新刊
93个内容
内容摘要:汉晋以来,撰述官制成为学者们自觉的追求,此项活动对于现实政治的重要性也被反复验证。至重视制度兴创的南朝,朝廷开始动用国家的力量去支持职官之学的发展。宋齐之际王珪之耗时十馀年编纂的《齐职仪》是首部官修政典。该书在时代范围、栏目设置这两个方向实现了对官制撰述传统的突破。萧梁政权延续纂修政典的做法,专门配备学士以撰《梁官》。南朝的这些实践是唐廷推出《唐六典》的远源,《唐六典》在体例、取材等方面对《齐职仪》多有吸收。文末还对《齐职仪》进行了辑佚。关键词:《齐职仪》 《唐六典》 官制之学 官修政典
内容摘要:“制诏某官”是秦汉魏晋皇帝诏书的常用起首语之一,尤以汉代行用时间最长,但史书在引录该时段的诏书时,经常会将“制诏某官” 省改为“诏曰”“上曰”“下诏(书) 曰” “皇帝曰” “制诏(曰)” 等叙事用语,以致后人难以明确诏书原本使用的起首格式。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汉代大量相关史例的比勘和分析,可以提出复原“制诏某官”的两种方法:一是史书中称引诏书使用的某些表述如“诏某官(曰)”“制诏(曰)”多数都是“制诏某官”的省写;二是利用史书记载汉代集议、察举与博问诏书的特定书写体例,可以推知诏书最初的下达对象,进而复原出“制诏某官”的本来面貌。这为考察秦晋间诏书的起首格式提供了更多例证,有助于推进对帝制时代早期王言的研究。内容摘要:通过进一步梳理现所刊布的《唐惠昭太子哀册》残简,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证残简内容实际包含谥册、哀册两部分。对于谥册,可复原其册文篇首的前五枚简片内容,明确宪宗遣使持节册谥惠昭太子的确切时间,同时对谥册的刻写格式可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哀册,可复原其册文篇首的前四枚简片内容,以及篇首末部结尾处二简内容,获得惠昭太子崩薨地点、具体入葬时间等重要信息。内容摘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引王大观《行程录》一书记有金熙宗朝北征蒙古及议和的独家史料,受人瞩目,但关于此书之真伪则存有争议。自王国维以来皆将其断为伪作,然近年有研究者欲颠覆前人成说,证其为真。通过对《行程录》真伪及其所见金朝征蒙及议和史事的考察可知,王大观于金皇统年间曾随完颜宗弼北征,遂将其亲身见闻及先前金蒙交战之事记录下来,撰成《行程录》一书,应当是真实可信的,但流传于南宋的《行程录》并非此书原貌,而已掺杂了某些来自伪书的不可靠内容,从而使其显露出一些作伪的痕迹。由此可见,《行程录》一书的情况并不是非真即伪那么简单,需要我们对其史料记载进行仔细地辨析和剥离,才有可能看清其真假虚实。关键词:《行程录》 王大观 金熙宗朝 北征蒙古 真伪问题内容摘要:诏令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原始资料,明代诏令文献数量众多,一通明帝诏令可能同时收录于诏令集、明人文集、官修史书、外国文献等多种不同的文献中,其在各种类型文献中的面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何种文献所保存的诏令最接近颁布时的原貌是一个重要问题。有明一代洪武朝诏令保留较多,分散较广,对比分析《明太祖御笔》《明太祖御制文集》《皇明诏令》《皇明诏制》《王忠文公集》《明实录》《高丽史》等文献中所见的诏令,可见诏令在初稿、颁布、被史料收录等各阶段由于撰者修改、传写讹误、收录者有意改动等原因而产生的文本流变。内容摘要:题“昆山顾宁人炎武汇辑” 的丛书《皇明修文备史》,卷帙繁富,史料价值颇高,但长期以来,仅以抄本形式行世,流传不广,被视为顾炎武著作当中的“秘籍孤本”。事实上,该书既不是顾炎武汇辑,也不像清代李兆洛认为的汇辑于清代初年,而是汇辑于明代万历后期。其题署“昆山顾宁人炎武汇辑”和该书《皇明帝系图》从“ 今上” 以下的内容、《皇明帝系》里从“穆宗”以下的内容,都是作伪者为抬高《备史》身价窜入的。《备史》原本经汪文柏、金德舆、赵怀玉递藏,此后不知下落,李兆洛据之整理成节抄本《备史》,又经方功惠、恽毓鼎鉴藏,终归国家图书馆。该书收录的文献,有的已经成为孤本,洵足珍贵。《皇明修文备史》真正的汇辑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很有可能是万历年间的周炳谟。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两部明代缙绅录:一部是万历十二年(1584) 春季缙绅录,该缙绅录为清阮元旧藏,本为其夫人孔氏奁中物,又先后归钱东壁、陈文田、徐乃昌等人所有;另一部是崇祯十四年(1641) 秋季缙绅录,近人陈垣、郑振铎曾有收藏,丁传靖有抄本,后上海古籍书店又据丁氏抄本影印。国图所藏这两部缙绅录皆为明代北京坊肆所刊,所记官员包括京官与外官,传本罕见,具有较高的史料与文献价值。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考论 杨雨蕾
内容摘要: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包括1 幅中国总图,15 幅分省地图以及1 幅朝鲜半岛、日本、辽东合图等17 幅地图和相关文字说明,并附有经纬度列表、索引等,1655 年首先以拉丁文本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之后陆续出版德文本、荷兰文本、法文本和西班牙文本,各语种文本还存在不同的版本。这部地图集不少内容直接参考《广舆记》等中文文献资料,除了对中国地理状况的整体描述,还有对每个省的说明。卫氏在此书中一方面对相关内容采用西方制图法重新加以编绘和说明,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西方人大航海以来的地理发现和自己在一些地区的实地考察。《中国新地图集》纠正了之前西方人不少模糊和错误的认识,不仅较好地把握了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整体所具有的特征,而且具体到中国内部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反映出卫匡国对中国地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直到19 世纪初,西方对中国地理的认识还深受这部著作的影响。
关键词:卫匡国 《中国新地图集》 中国地理认知 西方汉学
乾隆十五年缅甸银叶表文研究 何新华
内容摘要:乾隆十五年(1750),缅甸东吁王朝遣使清朝。缅甸访华使团于次年到达北京并向清廷呈递了一份银叶表文。这份银叶表文目前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05 年,银叶表文上镌刻的古代缅文由法国学者白诗薇翻译成现代汉语。该表文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既反映了缅甸特有的政治、宗教传统,也反映了缅甸对明清王朝的独有认知。对这份银叶表文的时代背景、缅语原始文本以及流转演变为清朝官方汉译朝贡文书的过程进行分析、考证,不仅对研究清代中缅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厘清清廷处理、翻译外国表文的过程和模式。
关键词:缅甸东吁王朝 银叶表文 中缅关系史
交流与碰撞:胡适和诸桥辙次围绕《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笔谈研究 周妍
内容摘要:1920 年11 月初,胡适与留学北京的日本学者诸桥辙次以笔谈的形式,围绕《中国哲学史大纲》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诸桥辙次在笔谈中表达了应区分“ 西洋哲学” 与“ 东洋经学” 研究体系的看法,并在宋代儒学的发展原因上与胡适的观点针锋相对。然而,结合1929 年诸桥辙次的博士论文《儒学之目的与宋儒(庆历至庆元百六十年间)之活动》来看,他于胡适的思考多有呼应,表现在着眼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聚焦北宋学者李觏思想的影响上。诸桥辙次的思考立足日本学界的土壤,留学期间收获了中国学界的启发,他与胡适的观点碰撞与思想关联是20 世纪20年代中日学术交流史上一个新的侧面,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胡适 诸桥辙次 研究方法 宋代儒学
《文献》2021 年总目录(185)
“古籍保护”栏目稿约(188)
本刊获取方式如下:主要发行渠道为邮发。统一刊号:CN11-1588/G2,国内代号2-272,国外代号Q774。2021年单期定价38元,全年228元。如未能从邮局订购,欢迎致电编辑部,发行电话010-88545591或办公电话010-88545562,或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店(点阅读原文)购买。
转自“古代小说网”公众号。购买“文献杂志”,识别海报二维码即可!
相关链接:
新刊|《文献》 2021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新刊丨《文献》2021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新刊丨《文献》2021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新刊丨《文献》2021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新刊|《文献》2021年第1期目录和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