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循证医学 静水流深:王吉耀教授《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2019版序言

唐金陵 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 2020-09-12

循证医学,简言之,无非是实事求是。它是医学应有的科学态度,也是病人健康必需的守护盾牌。


一个人越高大,他的阴影也就可能越长,除非他头上顶着光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行业也是这样。医学正是当今最伟大的行业之一。然而,循证医学在展示了现代医学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可能正在留下的阴影。


19世纪后叶,医学与科学结合,理性成了医学的主旋律,唯有科学可以解释的才是可信的,唯有科学上可信的才是可接受的。人们因为科学道理而接受检查,也因为原理科学而接受治疗。深奥的生物医学知识和原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健康和医疗上的选择和行动。这使得人们对原理深奥的医学科技趋之若鹜,也使得科学不能解释的中医门可罗雀。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生物学原理不等于临床上实际有用的疗效。疗效必须通过在人群中在重要临床结局指标上的测试才能证实,随机对照试验是验证疗效最可靠的方法。几十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给无数医学新科技走进实践铺下了坚实的路基,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曾笃信无疑的医治方法的疗效基础在塌陷。医学实践已不能承担继续忽视人群研究实证证据的代价。

循证医学由此而生。医学实践就此又回归到了“不管白猫黑猫”的模式,耗子身上令人惊喜的发现不再容易打动医生和病人的心扉。这使得发展和沉默了几十年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开始全面受到青睐,正式走入医学研究的殿堂,与基础研究分庭抗礼,成为医学主流杂志争相报道的宠儿。循证医学作为如何利用人群研究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的学问,也就成了每个医生的必修课。


然而,循证医学在中国“磕磕碰碰”地走了20多年。曾被热捧,更被后来误解、曲解、瞎解,被误用、乱用、滥用,最后被质疑、嘲讽,甚至反对。如果我们因此就扔掉循证医学,最后受损的必然是医学本身,是每一个医生敬重的事业,是每一个病人宝贵的健康。


可喜的是,循证医学还是在中国扎下了根,并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这是因为它有一批兢兢业业的守护者。


一个事业发展的“成色”反映着它背后的人的精神和性格。


我知道的王吉耀教授宁静、亲和、坚毅,大音稀声,静水流深。她是那种头上有盏明灯的人。这也正是循证医学的性格。在这个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时代,我国循证医学有这样的领头人,使这个事业的发展能够沉静、坚实、厚重而又仰望星空。这是中国循证医学的福气,也是中国整个医学发展的福气。


王吉耀教授是我国临床医学的大家,在临床一线耕耘几十年,早年又在循证医学的发源地加拿大McMaster大学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并长期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的教研工作。做好循证医学需要深厚的临床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双重功底,这样的专家在我国屈指可数。


王吉耀教授是复旦大学循证医学的开创者,复旦大学还凝集着一批全国优秀的循证医学人,他们也是本书的主要贡献者。他们受过严格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生专业训练,又在教研一线浸淫多年,很多已是各自临床专业的带头人。多年对医学的追随,对教育的领悟,对科学的探索,使得他们必然对循证医学有着全面、独到、深刻的见解。


我想你可能已经看出我为什么要极力推荐《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这本书了,虽然这不是所有的理由,但这是最重要的理由。我相信读者能够和我一样,在本书精致、细腻、执著的文字中,读出循证医学善良的性格和厚重的教诲。

是为序。


唐金陵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流行病学教授

初稿于2018年9月8日北京返港途中


原文出处

王吉耀 主编:《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第四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当我们谈论循证医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唐金陵《循证医学基础》第2版序言节选

关于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大数据研究的几点看法

Meta分析屡掀起医学圈讨论,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循证医学:不笑,不足以为道

The BMJ:引证研究:系统性综述前提下的研究【分析与评论】【2017年第6期】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