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大方言区:分别对应哪些城市?
秦代以来,我国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一统国家。在“书同文”的前提下,因各地地理、文化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共同的汉语之下,形成了各种方言。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区,目前人们最常使用、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方言分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版本。
我国及世界华人区使用的汉语方言总体上分为两大块,一是官话,二是非官话,非官话9种,加上官话,方言区分为10种:
官话、晋语、赣语、徽语、吴语、湘语、客家话、粤语、平话、闽语
这个版本,平话的分区,引起的纷争最大。平话,指的是广西、广东、湖南、云南部分地区的若干类方言的泛称,分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内部比较一致,具有显著的粤语特征,过去一直归入粤语。桂北平话则具有某些湘语特征,又与湘南土话有一些联系。
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桂南、桂北平话合一,作为一个独立方言,造成了较大误导,这里我们将桂南平话划入粤语的白话(粤语在广西的分支),将桂北平话划入湘语。这样,全国汉语方言一级区,就分成了九个:
官话、晋语、赣语、徽语、吴语、湘语、客家话、粤语、闽语
九大方言区在地理上如何分布?各自人口比例如何?各方言区以哪个城市为代表?各自最大的城市又是谁?接下来一一解答。
官话区,人口8亿5000万,最大城市——北京
北京-北海白塔
所谓官话,顾名思义,官方通行的语言,先秦称“雅言”,汉晋时称“通语”,元代称“天下通语”,明清称“官话”,因为古代统一王朝多建都北方,所以官话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话在不同时期,标准和内容并不相同,经历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明清官话和现代官话四个阶段。今日所说官话,指的是现代官话,又称“普通话”“国语”“北方方言”。
目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约有15亿人,其中70%的人口说官话,其中,国内使用官话者人口约8亿5000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实际上使用官话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尽管官话过去曾被称为“北方方言”,但地理分布上,官话并不局限于秦岭淮河以北,相反,广大的西南地区和长江、淮河之间,说的也是官话。
它主要分布在今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和西南、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官话区是主流的汉语方言,其覆盖最广、人口最多,代表性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青岛、大连、天津、济南、石家庄、西安、郑州、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南京、合肥、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贵阳。
官话的标准方言,以北京官话怀承片中的滦平话为采音基础,该区最大的城市是北京。
官话又分为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其详细介绍,我们在下一篇文章推出。
吴语区,人口超过8000万,最大城市——上海
吴语,又称吴方言、吴越语、江南话、江浙话,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南部、上海全市、浙江绝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港台以吴语为祖地的人口,以及日本九州岛、美国旧金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8%,使用人数约7700万,这是前些年的数据,现在说吴语的人口估算在8000万左右。过去,曾有的学者把徽语划入吴语,如果将这部分人划入广义的吴语,那么吴语的总人口应该在8500万左右。
苏州评弹,无语的代表性艺术
昆曲
吴语之下可分为太湖片、台州片、温州片、金衢片、上丽片、宣州片,其中太湖片分布在苏南、上海以及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一线以北,是吴语使用人口最为众多的一支,占吴语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太湖片、宣州片与官话接壤,受官话的影响较深;其余四片保留了较多吴语自身的特色。
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该区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闽语区,人口约7500万,最大城市——台北
闽语,又称闽方言、闽越语、福建话,台湾地区称台语。闽语,是所有汉语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一种,内部又分闽南、闽东、闽中、莆仙、邵将、琼文片区,其中以闽南、闽北和闽南最为典型。
闽东片:北片以福安音为代表,南片以福州音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的宁德、福州、马祖、东南亚多国以及美国的华人街区。
福州
闽南片: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海南、广东东部以及东南亚华人地区。广义的闽南语又叫河洛语,除了福建闽南、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还少量分布在江苏宜兴、温州苍南、广西的部分地区。
莆仙片:主要分布在莆田和仙游,以及从两地走出的华侨、华人所在地。
闽中片:主要分布在三明、沙县、永安。
邵将片: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邵武、将乐。
闽北片: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除浦城之外的其他地区。
闽语国内使用总人口约7200万人,海外有1000万以上,以闽语为母语的人群,全球粗略估计约有8500万。
歌仔戏艺术
典型的闽南语以厦门、漳州、泉州方言为代表,典型的闽东语以福州话为代表——这两大片区占了闽语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该区(闽语区)代表性城市有福州、厦门、台北、潮州、汕头、湛江、海口,最大的城市为台北,大陆最大城市为福州。
粤语区,人口约七八千万,最大城市——香港
粤语,又称粤方言、岭南华、广东话,因广东人在海外数量较大,说粤语者多,海外粤语又被称为“唐话”。全球使用粤语为的约有1.2亿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和海南等地。关于粤语人口,说法不一,以广东省内为例,官方统计部分给出的数据是4500万人左右,个别研究者认为广东省内粤语使用者为6500万人,其中很可能包括了多方言融合区,既会讲粤语,又会说客家话或潮汕话的人口。
香港
有人将广西平话也划入粤语,并据此估计全球范围内说粤语的人口数达到了1.2亿。
粤语人口总数,是个谜。国内粤语使用者,主要以广东省珠三角及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岛)、广西中东部和港澳地区,总人数应该有7000万至8000万人之间,海外人数不详。
本区域代表性城市有广州、香港、澳门,最大城市为香港,大陆最大城市为广州。
晋语区,人口约6500万,最大城市——太原
晋语,又称晋方言、山西话,由于部分晋语方言和其他官话互通度高,曾被认定是官话一支,现在仍有学者坚持认为,晋语属于官话。
现代晋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方言,代表城市有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最大城市是太原。
据统计晋语人口2007年,晋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约6305万人,估计现在约6500万人上下。
赣语区,人口约5000万,最大城市——南昌
赣语,又称赣方言、赣话、江西话、江右话,主要分布在于江西中北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按照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统计,赣语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5省的102县市,说赣语的人大约4800万人左右,其中江西约2900万,安徽约450万,湖北月530万,湖南约900万,福建约27万使用赣语的人口大约在4800万。
估算下来,说赣语总人口应该在5000万左右,本区域代表性城市有南昌、抚州、吉水、宜春、浏阳,最大城市是南昌。
客家话区,人口约5000万,最大城市——梅州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客话、客家语、客语,在中国南方、东南亚的客家人,以及大部分畲族同胞中广泛使用,空间分布覆盖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西北部和广西东南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意思是“客人的家”。尽管客家话与普通话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的语音并不能相互理解——因为,古代中原普通话与现代官话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客家土楼
梅州客家小镇
据学者林文映统计,截至2013年,客家话使用人数大约4782万人。据此保守估计,客家话使用者因该有5000万人左右。
客家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代表性城市有赣州、汀州(长汀)、梅州、惠州,深圳有浓厚的客家文化遗存,不过这座移民城市,最主要的语言已经是——普通话了。
湘语区,人口约4000万,最大城市——长沙
湘语,又称湘方言、湖南话,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湘江、资江流域,包括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一带。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四川东北部[7]以及贵州南部[8][9]的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至2010年,湘语的使用人口约为3800万人,估计现在总使用人数约4000万上下。
湘语以长沙话为典型代表,主要代表性城市有长沙、湘潭、岳阳、衡阳,本方言区最大城市为长沙。
徽语区,人口约500万,最大城市——黄山市
徽州话,又称徽州话,是以新安江流域古徽州府为核心,包括周边部分区域的一种方言。及周边以古徽州府为核心区域。《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视为汉语的一级方言,但有学者认为徽语应归入吴语——徽语与吴语、闽语共同起源于古代江东方言,现代徽语是从吴语分化出来的一个变种。皖南地区本来的母语是吴语,是苏南与浙西吴语的延伸,徽语是其南片,受赣语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殊方言。
尽管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徽语是中原汉语向江南传播过程中,先后形成吴语、赣语等,然后又融合了古徽州土著语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徽语分为绩歙、休黟、祁婺、旌占、严州5片。其中绩歙片、休黟片及祁婺在历史上皆属徽州府辖地,可视为徽语核心区或本土区;其余两片位于徽州核心边缘,可视为徽语的辐射区或延伸区。徽语,主要分布于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包括安徽省旧徽州府地(含婺源)、浙江省旧严州府地今淳安县与建德市、江西省旧饶州府地今德兴县与浮梁县。
古徽州歙县渔梁镇
古徽州宏村
据统计,徽语地区人口约500万人左右,代表性城市有黄山、建德,最大城市为黄山市。
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多样,语言也是如此。何一种划分方法,都无法完全包含我国各地方言。除了以上方言,还有许多使用人口不多的土话,一是因为其特殊性,二是因为缺少资料和研究,暂时无法形成独立分区,又无法纳入其他分类体系。不同方言还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界限,其实很难那么明确。
这就是我们汉语的九大方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划分方法。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没有绝对标准答案,有争议实属正常。欢迎大家踊跃流言、探讨。愿包括方言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旗帜下,永远昌盛、永葆活力!
注:转自头条号大地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