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三大方言,是如何形成的?

行政区 2022-04-01
广东人不必去吃福建人,因为,省内就有近2000万人说福建话。除了粤语,广东还有两种与之呈三足鼎立的方言——客家话和闽语。同处岭南地区,地域如此接近,三者为何会形成泾渭分明的区域性?广东方言的“三国演义”地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近代广东开中国看世界的风气之先,加上当代香港影视作品的影响,广东的代表性方言粤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不过,在广东大地,除了粤语,还有两种与之呈三足鼎立的方言——客家话和闽语。粤语以省府广州为中心,占有主导话语权,使用人数最多,说粤语的人群形成的民系因以旧广州府为中心,所以称为广府民系;客家话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粤北山区,粤西及其他地区也有小片或零星分布部;闽语主要分布在粤东南沿海、粤西南雷州半岛,东部的潮汕片接近福建省的闽南方言,西部的雷州半岛闽语接近海南省闽方言,其他地区还有小片闽语方言。

作为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话、闽语三种方言,跟官话(普通话)差异极大,外地人不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几乎很难听懂。这三种方言都跟古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皆被不同的人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然而,三种方言除了少数词汇有共通之处外,总体上无法直接交流。


同处岭南地区,地域如此接近,三者为何会形成泾渭分明的区域性?广东方言的“三国演义”地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粤语


有学者将粤语视为保留了“秦音”“汉音”“唐音”的汉语活化石,甚至认为,粤语的主要来源,恰恰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普通话——雅言。秦人曾将山东六国的降卒、流浪者、赘婿、商人征发到岭南,参加屯垦,并与当地土著糅合杂居。不过,在秦末汉初,南越国时期,中原的雅言也只在北方移民中流行。等到汉武帝彻底平定南越,并正式设立中央管辖的行政区,有了官方驻军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在文化、商贸上有了更深入交流。

最早,岭南,及两广地区的首府是广信城,位于今广西和广东交界处,靠近南岭山脉的西江中游。当时背景下,强势文化是自上而下传播的,粤语的雏形在首府地区首先婚育,然后向更广大区域扩散传播。秦汉时期,中原闽语土著人杂居想出,相互用混,两种方言的交融中,形成的是原始古粤语,我们称为粤语1.0。

汉末天下大乱,三国孙吴政权更进一步地经营岭南,除了北方移民,又有大量来自楚、吴地区的移民,到了东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移民,带来了更多不同口音的人群到江南,而江南地区的人,又有人到岭南充军、屯垦、任职,这些移民人带来的方言,为原始粤语带来更多影响,这一时期中原、江南人带来的汉语,与古越语再次产生化学反应,对原始粤语产生了较大改变,让粤语在词汇、语法、发音上拉近了与中原官话的距离,我们称其为粤语2.0。
隋朝一统天下,唐朝迎来长期和平盛世,粤语方言有了足够的时间形成自己的体系。在唐朝鼎盛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长迅速,而与汉族长期接触的原住民在文化上也更加接近后者,受到文化影响较少的山区,仍保持自己的原始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中原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但有独立词汇文法的方言,我们称之为粤语3.0。

唐亡后,燕云地区沦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方中原和南方形成了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版图,是各地方言形成彼此差异的重要因素。南宋时期又有大批移民进入岭南,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从南宋开始,粤语等南方方言,逐渐与北方地区的方言形成了两种发展方向。北方中原官话因为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方官话。粤语,则保留了历代北方中原官话的某些元素。至元代,南宋移民口音影响下的粤语,称为粤语4.0。
当中原汉语向今北方官话方向发展时,已经定型的粤语则不受北方影响而独立发展。清代闭关锁国时期,广州作为特许口岸与国外进行贸易,所以老外进入中国后,首先掌握的是方言汉语,而非官话。许多官员在外交场合,为了方便与洋人沟通,不得不学习粤语,这就带来了粤语的北伐,尽管规模不大,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岭南地区主要放眼首次跨越了山岭阻隔,进入了官方视野。

随着近代开埠,大量广东人出海到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粤语随之传播到国外。作为中国开放前沿,粤语的主要使用地广州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这也对原有的方言产生了影响,于是不少国外元素的词汇进入粤语,如今天汉语中常说的“巴士”“的士”“摩托”“掰掰”就首先来自粤语。民国时期,虽然北方官话成为官方语言,但粤语仍有很大的话语优势。近代,广东人在政界、商界,有大量领袖,它们的影响力,也让粤语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了当代,地处南海之滨的广州在发展经济和对外交往方面得天独厚,人口、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达到顶峰。400多年前,浙江临海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他的著作《广志绎》中做出这样一个论断:
“赵宋至今仅六七百年, 正当全盛之日, 未知何日转而黔、粤。”

他生活的明中晚期,江浙一带为天下经济中心。考察、游历考察全国多地后,王士性对天下大势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做出了大胆预言:或许不久的将来,岭南的两广和西南的贵州,将成为新的繁荣之地。
今日的广东,实现了这一预言:无论经济,还是人口,两项指标均列全国各省第一,其中人口已经超过一亿。


这一亿人口中,使用粤语者约4000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2019年3月13日,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此外,粤语在港澳,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

总结
秦汉至唐宋,一千多年里,中原移民纷至沓来,各个时期官话口音又有不同,加上当地百越族群的土著方言,久而久之,粤语在唐宋时期基本形成。从三国时期开始,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又回到了南越国的都城番禺(广州),唐宋时期的广州,不仅是岭南政治、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港口城市。
到了近代,广州更是成为东西文化碰撞之地,当代更是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文化中心,自然也是语言传播中心。两千多年来,粤语于是形成了以广州话为代表,以珠三角为核心地区,并大量传播到海外华人地区的汉语方言。


闽语



闽语的发展轨迹与粤语类似,不同的是,它是历代中原官话与闽越地区土著语言长期融合所形成。福建地区的地形相比广东,更加崎岖,所以闽语在福建各地,因山河阻隔,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现象: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支离破碎,各个地方的土著语言本身就有所不同,跟中原汉语融合后,形成的发音也就有了差异;另一方面,因为交通便利程度不差异,中原文化在福建各地的普及程度也有差异,所以闽方言内部又分成了闽东、闽北、闽西、闽中、闽南、莆仙、邵将等片区。

广东境内的闽方言,是福建闽方言的延伸。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与闽南地区地形、气候、水文等基本一致,地域上又是邻居,所以闽南语成为这里重要的沟通工具。潮汕地区与广州的粤语区为不同流域——前者属于发源于福建的汀江-韩江流域,后者属于珠江流域,中间有一道分水岭阻隔。
至今,广东省使用闽语的人口约1700万人(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2019年3月13日,广东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闽语,也是泰国、柬埔寨、法国等华人社区的流行方言。

总结
闽南地区山多地少,又靠近海滨,人们天生喜欢出海贸易,而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则是通往东南亚的中转站,通商、航海的过程中,大量的闽南人移民至此,并与海南岛原有的土著语言结合,形成闽南语的一个分支。

客家话


客家话来自客家人。
关于客家人说法的起源有许多种:有的说来自南北朝时的“给客制度”;有的说是来自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有的说源自清初广东西部地区对惠、潮、嘉、汀、赣移民的称呼;有的说是相对于“主人”而言的一种对称,即外来人的意思。
关于客家人族群的来源,主流普遍的认知是:从秦末至宋初,黄河流域汉族居民数次从中原南迁,抵达粤、闽、赣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少数族群血缘、文化交流融合,经过千年演化形成的民系。

从来源和历史背景来看,操粤、闽、客家话的人,有其相似的一面,都有移民文化背景,之所以最后形成三种方言,应该跟地理环境,即迁入目的地有关。
客家人最终稳定形成,集中于赣南、闽西南、粤东北,这三块区域其实是一个地理单元,只是因行政区划而分属不同省份。用通俗的话来说,在古代这属于“三不管地区”,究其原因,这是三省之内地形最复杂、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区域。最早进入江西、福建、广东的人群,首先会选择更适合生存的河谷、平原、台地,而将最不适宜人生存的区域留给后来者。相对前两者,大批客家人应是较晚迁入的,在其他区域已经人满为患的条件下,他们不得不走进三省交界地带的高山密林。
这一区域的独特地理单元,与其他区域相对隔绝,所以在长期积淀中,形成了客家话和客家民系,并衍生出特征鲜明的客家文化。

制图:Rich4
从空间顺序来看,客家话首先在更靠北的赣南和闽西南形成,进而来到粤东北。据考证,宋末元初,客家人第一次大规模入广东。当时的福建、江西,是宋元斗争的重要战场,所以赣南闽西的客家人多受此影响而迁入粤东、粤中、粤北等地。
《嘉应州志》引用古籍南宋王象《图经》说:“郡,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意思是,当地经过一段战乱,土地荒芜,当地人从事农业的少,而福建汀州、江西赣州的移民于是就大量到此耕种。
到了明代,又有更多客家人进入广东腹地。
如《英德县志》所言: “明初地无居人,至成化年间,居民皆自闽之上杭来立籍,间有江右入籍者,习尚一本,故乡与粤俗差异。”明成化年间,居民从福建上杭迁来,偶有南岭北麓江西人,这两个地方的人习俗接近,与广东差异很大。
总结
今天的广东客家人以及从广东迁出的客家人,其方言有共同源头——早期形成于赣南、闽西的客家话,而赣南、闽西客家话又源于古赣语— —古赣语是北方移民与江西地区古楚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宋末以来,赣南、闽西客家人大量迁入广东,随之也带来了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

  • 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中部、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客家方言区),方言区的东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客家方言区毗邻。方言区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岛的湛江市区以南为界与闽语区毗邻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
  • 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区和雷州半岛。其中东南沿海的潮州、揭阳、汕头、丰顺为潮州话大方言区,汕尾、海丰、陆丰为海陆丰话大方言区。雷州半岛的湛江市区以南的县市:雷州、徐闻为雷州话大方言区。
  • 广东境内客家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客家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部(不包括东南沿海的闽语地区)。方言区的西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粤语方言区毗邻。东南端以潮汕、海陆丰地区为界,与闽语大方言区毗邻。
除了这三大方言区,广东还有许多小方言区,如高州、廉江等地的三大块客家小方言区,粤北韶关各县区、连州、连南广泛分布的粤北土话,中山、广州南沙以及顺德南部的隆都方言区,惠州惠城、博罗的东江话,惠东、博罗等地的闽南语方言区。
还有更小的方言岛——一般由几个村镇组成,如深圳关外客家地区的粤语方言岛、中山粤语地区的客家话、隆都话方言岛。
更细碎的是多种方言的混杂区,如增城、宝安,西部本地人以粤语为母语,东部本地人以客家话为母语,当地人常常两种方言都会说。总体上,由于粤语方言的主道和强势,部分与粤语方言区毗邻的客家地区,当地人在自家说客家话,遇到说粤语的就说后者,这种现象以深圳龙岗为代表。

注:转自头条号大地理馆。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国最难懂的方言:温州话

中国九大方言区:分别对应哪些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