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战中郑州共被日军占领过多久

郑子蒙 郑说 2022-07-20

近日,郑州市政府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我市将于9月18日(星期一)上午10时00分至10时31分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望市民做好心理准备,在警报试鸣期间,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提起防空警报,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郑州的“警报山”。提起这个地名,没有在郑州居住过25年以上的年轻人和新郑州人也许不会知道,但作为郑州老城区的原住民,一定不会陌生。



“警报山”位于郑州商都城墙西南垣,说是山,其实就是城墙上的一片小土堆,加盖了一个大碉堡。之所以叫“警报山”,是因为碉堡里面有郑州市的警报器,每年都实验一次防空警报。至于这个碉堡是何时修建的,家里的父辈也说不清楚是在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为何而修更不得而知。(网上也搜寻不到相关信息,如有读者朋友知晓,可加作者微信告知)



因为从小在城墙根长大,警报山之于我,就是一片游戏的乐园。印象中三四岁的时候,舅舅就带我去过那里,当时看到那碉堡似的建筑,既兴奋又有些胆怯。后来再大些了,警报山上高低不平的地势,便成了小伙伴们“藏老闷儿”(普通话叫捉迷藏)的好地方。


说过警报山,再来谈谈9月18日警报试鸣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也是日军侵华的开端。提起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受过民族主义教育的一代,都会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日军给中华民众带来的伤害,当然应让我们警钟长鸣、永远铭记。


但另一方面,那段历史也不仅是官方教科书与正面影视剧那般,都是民族战争的血雨腥风与“裤裆藏雷”,也有《鬼子来了》中表现民众的那些现实与荒诞,更有普通百姓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与生活。



祖父是民国19年生人,我小时候曾经听他老人家讲过,四十年代身在郑州的他为了躲避战乱与饥荒,逃往西安去避难。(《一九四二》中就描述了河南人抢坐火车逃往陕西的场面)



到了西安后,他起初不满16岁,就在一个钢铁铺做学徒,学打铁。后来,他又跟我讲到在西安与一个日本女人的故事。我已记不清这个日本女人是店铺的老板或是其他什么身份,唯一记着的细节,便是日本女人给爷爷做过一件衣服。


在当时的战争历史背景下,中日普通民众仍然有这样的交往,也许是有些人想不到的。只可惜爷爷逝去的时候,我年纪尚小,不能记录更多的普通人口述史。(哪位读者家中有会讲故事老人,欢迎联系作者本人,提供普通人口述史素材)


而和平年代,一些激进的所谓爱国者,受别有用心人的蛊惑去砸同胞私家车,实在离奇、荒谬。



姜文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比“卖国贼”更可怕的是“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危害却比“卖国”还大。


最后,再来梳理下抗日战争中的郑州本地史


抗日战争时期,郑州一共被日军占领过多长时间?也许当今90%的郑州人都不知道,因为官方教科书一直从宏观的角度解读历史。



位于郑州东三马路的日本领事馆旧址


■“郑州大轰炸”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1938年2月8日,日军飞机从安阳机场起飞,轰炸郑州北部的黄河铁路桥,战争烽火开始逼近郑州。1938年2月14日,正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上午10时,15架日机突然侵袭郑州。“一霎间,民房、宾馆、学校都被炸成了灰烬,树上挂着人的尸体……”家住北顺城街团结里的原郑州华阳春饭店伙计赵长海回忆说。根据史料,那次轰炸被炸死、炸伤百姓500余人,三天时间才将尸体清理完毕。继第一次轰炸郑州后,日军又多次对郑州的城区、乡村进行轰炸,造成平民大量伤亡。


■“炸毁黄河铁路桥”


郑州黄河铁路桥原址在黄河风景游览区入口处右侧,总长3010.2米,当时是京汉线上最长的桥梁。1938年,随着日军对中原地区的入侵,郑州处境危险,面对日军的紧逼,郑州一带守军实施“焦土抗战”,对一些战略目标实行有计划的破坏、外迁,以便郑州沦陷后留给日军一座立足困难、无法长期固守的“空城”。1938年2月12日,为阻击日军南犯,保卫郑州,巩固洛阳和潼关的战略地位,中国守军和当局炸毁了黄河铁路桥。同时,巩县兵工厂迁往后方,并拆除了京汉、陇海铁路线。


■“花园口决堤”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后,失败的日军改变策略,5月17日,为了截断中国守军的退路,主力进至内黄集,攻占兰封(今兰考),中国守军以10万大军组成豫东兵团,开展“兰封会战”。5月23日,兰封失陷。随后,日军取开封,陷中牟,企图沿陇海线西取郑州,沿平汉线南下,直捣武汉。


十万火急下,蒋介石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策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山地作战略上之转进,同时决定黄河决口,企图做成大规模的泛滥,阻敌西进。从6月4日到6月7日,赵口两处决口,可是决口内河身出现了沙洲,堵塞口门,决口失败。随后,国民党决定再次决堤,地点定于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6月9日上午,花园口开始放水,口门下的4个村庄全部冲毁,所幸村民预先知道决堤而及时迁走,并没有人伤亡。可是,当日,突然暴雨倾盆,这场雨让决口陡然变大,洪水最终冲垮了两道决口间的50米长堤。



至此,黄河改道,大水由此冲向了千里平川……自此事件,日军被黄河水阻隔,暂时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郑州和武汉的计划。可是同时,黄河水淹没地区从西北到东南,共长400多公里,宽数十里,流经豫、皖、苏三省,形成区域广泛的“黄泛区”,成为中日两军的“军事分界线”。


据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发布的统计,花园口决堤,死亡民众89万人,1200万人受灾,1942~1947年,豫、皖、苏三省多次遭遇特大蝗灾。“花园口决堤”成为抗战史上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剧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抗战胜利后,1946~1947年,进行了黄河堵口工程。


■“郑州之战”


1941年9月,日军发动长沙战役,为了牵制驻河南的中国军队南下支援,10月2日,日军约5万人分三路进犯郑州,遭到守军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的阻击,双方死伤惨重。最终由于敌人火力过猛,第三集团军撤至郑州南十八里河、西南黄岗寺一带。10月4日,郑州沦陷。10月底、11月初,中国守军全面反攻,收复了郑州、广武,迫使日军龟缩于中牟县城、邙山头霸王城。在郑州沦陷的一个多月里,日军制造了上河王村惨案、黄岗寺惨案等血腥屠杀。


■“沦陷”


1944年1月24日,日军大本营为摆脱太平洋战争的困境,同时逼迫蒋介石投降,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4月18日,豫湘桂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豫中会战开始。豫中会战中,日军向南边的郑州、荥阳、新郑、密县等地发起攻击。4月20日,郑州沦陷。郑州开始了长达1年多的日军占领期。


无数抗战英雄 为郑州开启和平新生活


1944年4月,郑州沦陷后,日军在郑州进行最为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在郑州及其四邻的密县、登封、中牟、荥阳、新郑、巩义等地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据史料记载,日军在此期间奴役民众、残杀平民、强占村庄土地、开展特务行为……把郑州变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


而我们的人民从未屈服过。面对日军的暴行,郑州成立了郑县抗日游击队、荥汜抗日民主县政府等抗日组织。郑州军民殊死抗争,出现了孤胆英雄勇杀敌的农民赵继、杲村“一个村子的保卫战”“十八里河村民炸毁吴河铁路桥”等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抗战期间,驻守郑州的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军部就设在广武镇苏寨村。三十八军原属杨虎城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十七路军,抗战时期,改编为第四集团军。部队中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爱国官兵为国捐躯。该部主要将领长期与共产党合作,曾被毛泽东誉为统一战线的一个典范。


第三集团军在日军犯郑时,坚持正面进攻、与敌后游击队相结合,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退进犯郑州日军。


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改称为豫西抗日战争独立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开创了以嵩山为中心的大片抗日根据地,部队从1700多人发展到近万人,建立了10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从日军手中收复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八年抗战,在1945年的8月,终于画上了句号。


1945年8月15日,四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2日,国民党第一战区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在郑州前进指挥所礼堂举行。在郑投降日军计43334人。当日,在郑州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颁发日军投降命令受降仪式。受降仪式在长春路(今二七路)一个礼堂举行。9月下旬,第一战区所属部队分头开进,接替日军原驻郑州、开封、洛阳、商丘、新乡等地。


自此,郑州人民开始了没有战争的新生活,因日军占领而迁出的郑县县政府等机关单位迁回郑州,因战争破坏而荒芜的农田开始了新的耕种,因战争而停业的工厂、商店、银行开始运营,学校开始复课……


以上部分资料引自《郑州市志》


综上所述,郑州在抗战中一共沦陷过两次。第一次,1941年10月4日至11月初;第二次,1944年10月20日至1945年9月22日。


两次加起来约一整年的时间。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非营销原创,望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作者简介: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唐子巷。曾为政治学人与媒体人,做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现回乡定居,于民企谋生。关注城市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构建。



也欢迎更多土生土长的老郑州加作者本人微信,增进认同,凝聚共识,发现历史,寻找未来!





更多文章:

谁在叫俺“郑县”,给他点颜(li)色(shi)看看

唐子巷——期待重生的郑州老街

关于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