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 熊十力

东山书院 学术大家 2022-09-24
  人 物 简 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十力”者,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用来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后来,世间出了一个叫做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动辄自称“熊十力菩萨”,牛气冲天。当然,熊十力也有牛的资本: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十力被尊为一代开宗大师、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120r09q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熊十力的故事多!一般人的故事少,不是因为他们正常,而是因为他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不能自由地表达,因为他们虽懂人情世故却不能仁守人情世理,熊先生却智及而仁守了,所以他的故事多。其弟子牟宗三曾说自己老师的生命是一个“真生命”!


神 解 真 我


熊十力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穷苦的乡村教师之家,由于家境潦倒,幼年时他只能给邻居当牧童,偶尔有时间就到父亲任职的乡塾旁听。父母相继离世后,13岁的熊十力曾到父亲生前好友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因不愿受管束,入学半年之后就迳自离开了。这就是熊十力所受的全部学校教育,但就是这样一个从未接受过旧式或新式的系统正规化教育的人,后来凭借自学独创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为一代大师,其天赋显而易见。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狂放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读到陈白沙(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于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


空 空 道 人


早年的熊十力,跟当时很多名人志士一样,最初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学术,而是革命。他14岁从军,曾投身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在辛亥革命中还参加了光复黄州的活动,后赴武昌任湖北都督府参谋;辛亥革命失败后,熊十力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但是,护法运动也失败了,这让熊十力备受打击,他眼看着“党人竞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心灰意冷。他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这一“心灰意冷”直接促成了熊十力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他下决心走出政治,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专注于学术。


35岁才弃政从学的熊十力,其时师从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法,穷得丁当响。熊十力的弟子徐复观曾描述说,“熊老师年轻时穷得要死,在某山寨教蒙馆,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魏 晋 风 度


初入北大,他即把通行的课堂教学改为旧式师生交流。讲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猛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震堂宇。因此学生们都不敢坐第一排,怕熊先生拍掌。朋友们与他谈话,也不敢靠近他,皆因怕其“熊掌”袭击也。


在北大时,熊十力常与废名探讨佛经,每每意见不合,争得面红耳赤,声音越辩越高。一日,两人身着单衣,正辩到紧张时刻,忽然陷入寂静,全无声响。众人忙去探看,发现二人扭打在一起,互相卡住脖子,难发一言。但第二天,废名又跑到熊家,与熊十力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讨论问题。


熊十力因学问与梁漱溟发生争论,争论结束,熊十力不甚解气,趁梁漱溟转身,跑上去打他三拳头,口骂“笨蛋”方休。


熊十力的夫人傅既光回忆说,她和熊十力婚后度蜜月时,熊十力利用蜜月读完了一部二十四史,她见熊十力一页一页翻得很快,怀疑他是否看清了内容,就考验他,选二十四史中的一件事,只讲开头,让他讲出其事,结果,熊十力不但讲述其事,而且还能说出此事在第几卷。


一次,王元化来访,他恰在沐浴,于是招呼王进门,自己赤身坐澡盆之中,与王谈话,一派魏晋风度。而他的信笺、著作,常写在已用过的纸背上,字迹潦草不堪。


牟先生曾回忆说:熊先生的信是很难看的,写的字表面上看是很不成样范的,但是仔细看,那种字也不是常人所能写得出来。熊先生写信的毛笔根本是秃笔,信纸也不是通常的信纸,随便什么纸都可以拿来写,写的字很难看,不常看的人不容易看懂,但是他写的并不了草,当然就更不是草书,可以说都是正字。写完信以后,先拿墨笔点一遍,再拿朱笔来圈点,大体每封信都要点过两三遍,所以熊先生的信很少有错字,也没有略句,凡是发现少一两个字。都填上去,整句整段都清清楚楚,句法都是很完整的,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


熊十力致学生牟宗三、徐复观的书信


我就是风景


在杭州,熊十力得知另一位大儒马一浮。熊十力很想结识这位大隐,便请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单不庵引见,单支吾似有难处,他是怕马大隐不给面子。熊干脆谁也不用,自己把《新唯识论》的稿本包好寄给马一浮,并说明结交之意。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无音信。忽一日,院里来了一位长者,须髯飘飘,气度非凡,自报家门,原来是马一浮!熊也不客套,上来就问马:信写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就一直没个回音?马说,若单寄信来,自是早有回复,可是你连大作都寄来了,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拜读过才能说话。两位大师惺惺相惜,一见便成莫逆,此后如高僧论道,时常往还,确也解了熊氏不少孤苦。他在其《新论》(文言文本)“绪言”中说:“自来湖上,时与友人绍兴马一浮商榷疑义,《明心章》多有资助云。”马一浮也对《新唯识论》推崇备至,并为其制雅序曰:“自吾所遇,世之谈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谓深知于化,长于语变者矣!”


当时马一浮甚至将他跟龙树大师并列,认为其学说已经超越了古代的玄奘、道生等佛学大师,蔡元培更是称他为“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



复性书院同仁欢迎熊十力、叶左文两先生合影留念——1948年春摄于杭州里西湖葛荫山庄复性书院庭园内,中为马一浮,熊十力与叶左文分别坐于两旁。叶左文先生系马先生友人,宋史研究专家。一同留影的还有熊、马的老弟子张立民,以及马老弟子寿毅成、吴敬生等,共计十四人。


在重庆市,郭沫若常常带着桂圆和鸡鸭去看望他,郭曾书一笺云:“愿吾夫子,永恒健康,爱国讲学,领袖群伦。” 


在重庆北碚期间,旧友新知时来相看,熊十力稍感欣慰。有一次陈铭枢请熊十力吃饭,背山临江,一派好风景。陈却背对江面,熊大不解,问陈:“你怎么不看风景?”陈说:“你就是很好的风景!”熊十力立刻重复了一遍:“我就是风景。”于是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熊十力的字一如其人,粗放草率,似童稚涂鸦,却备受白石老人的推崇。50年代初,熊先生女儿仲光曾从齐白石学画,成为白石老人的女弟子之一。齐白石有一天忽然提出访问熊十力,国画大师与哲学大师竟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熊十力的书法很少有人称赞,独独齐白石认为妙不可言。


熊十力与董必武是湖北老乡,也是辛亥老同志,年纪相仿,相处融洽。解放后,熊十力有事必找他,董便跟他开玩笑说:“我简直成了你熊十力一个人的副主席了!”熊也不介意,一笑了之,有事照找不误。



1962年10月,董必武與熊十力在北京民族飯店交談


熊十力先生與董必武會面


当 头 棒 喝


1943年,徐复观初次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读何书。熊教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不高兴地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不久后,徐再见熊十力,说已经读完。熊问有什么心得?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不太满意处。熊十力未听完便斥骂道: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它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经此一骂,徐复观立起来了。


据徐复观回忆,熊十力喜欢独处,他曾告诫徐复观,要想做学问,生活上要和妻子隔开,“你和太太、孩子这样亲密,怎能认真读点书?……吾少弱病……平生强远妇人,此全神第一着也”。熊十力说这番话的时候,与夫人就没住在一起,“师母住在相隔约300公尺的地方”。五十年代初,熊十力住在银锭桥,住在上海的夫人想到北京来住一段日子,熊十力却怎么也不肯答应。 


李耀先去拜见老师熊十力,在熊家用餐。李一口气吃了九个汤圆,碗里还剩一个,他怕不礼貌,勉为其难又吃了半个,实在吃不下去了。正在为难之际,只听熊十力在桌上猛击一掌,怒喝道:“你连这点东西都消化不了,还谈得上做学问,图功事?”犹如当头棒喝,李顿时汗流浃背、豁然开朗,肚量为之一宽,最后半个汤圆很容易就吃下去了。 


白 日 掌 灯


熊十力一生绝不媚俗,蔑视随人俯仰,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爱骂人,尤其爱骂那些达官贵人与名士。而在为民请命、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等方面绝不含含糊糊。好骂朋友与学生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忧世之思深,愤世之情急,忧愤急,而亦不忍离世,故求人也殷,责人也切”。


熊十力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一次,有个在国民党内任要职的学生再三请他赴宴,他婉拒不成,只好答应。赴宴当天,晴天朗日,熊十力却打着灯笼来到酒楼。在门口迎接他的那个学生感到很奇怪,问:“先生,您何故白日打灯笼?”熊十力顺手将灯笼递给学生说:“天下暗无天日,一片漆黑,岂能不白日掌灯?”弄得那学生哭笑不得。


1946年春,避居川中著书授徒多年的熊十力返回湖北老家,借住在汉口王孟荪先生家中。此时蒋介石正欲乘船还都南京,途经武汉,得知熊十力在汉口,便差人去请,想当面谈谈,看老夫子能为党国帮些什么忙。熊大师一听顿时光火:“要我去看他,他是什么东西!”不去。蒋先生想来耳闻熊氏脾气,也不生气,让陶希圣打电话给湖北省主席万耀煌,让其赠资百万给熊十力,以助其办哲学研究所。然而熊并不领情,说:“我熊某对抗战无寸功,愧不敢当。” 


牛 气 冲 天


20世纪30年代,佛学家林宰平先生对熊十力说:“你老熊以师道自居。”熊十力说:“我有所得嘛,为什么不居?”


1955年的一天,张岱年拜访熊十力,熊十力正在那里叹气。张岱年感到奇怪,问:“熊先生为什么叹气?”熊十力答:“我担心今后人们都不会思想了。” 


1911年,武昌起义后,熊十力任湖北都督府参谋。当年12月,熊十力与吴昆、刘子通、李四光聚会武昌雄楚楼,庆祝光复,史称“黄冈四杰”。聚会期间,李四光曾书“雄视三楚”,熊十力则书:“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熊十力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孩子想吃桌上的一块肉,熊十力却立刻夹到自己碗中,说:“我身上负有传道的责任,不可不吃,你吃了何用?”于是坦然吃下。


殷海光拜访他,谈起冯友兰、胡适和金岳霖,熊十力对三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说胡适的科学知识不如“老夫”,冯友兰不识字,金岳霖所讲是戏论。听罢此语,即使对熊十力盛气凌人已有所闻的殷海光也深感意外。


一九四四年,有一次徐复观和熊十力先生谈天,熊先生说章太炎除了文章写得好,及懂一点小学外,并无学问。徐复观还听说熊先生在杭州时看到章氏谈佛学的文章,批上“尔放狗屁”四个大字。


伟 哲 癖 好


张岱曾云: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代伟哲熊十力先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癖好及习惯。


熊十力每天清晨4点起床读书写作,中午亦只闭目坐上片刻。为怕来访者久坐耽误时间,他的书桌边贴着“说话勿超过三分钟”的字条。


熊十力好静。20世纪30年代,他独住北京沙滩银闸路西一个小院子,门总是关着,为免闲人打搅,门上贴着一张大白纸,上面写着:


“近来常常有人来此找某某人,某某人以前确是在此院住,现在确是不在此院住。我确是不知道某某人在何处住,请不要再敲门。”


认真又啰唆,令人莞尔。


他爱吃肉,吃素的梁漱溟先生无可奈何地说:“熊先生一顿能吃一只鸡!”朋友弟子来看他,一般要给他买鸡买肉才好。


1926年到1927年间,梁漱溟在北京西郊大有庄租了几间平房,和熊十力以及十几个青年学生同住一起。当时梁、熊两人都没有固定收入,靠发表文章、出版书的稿费维持十几个人的简单生活,大家基本上都跟梁一起吃素,可是熊十力爱吃肉,学生薄蓬山管理伙食。有一天,熊十力问薄:“给我买了多少肉?”“半斤。”当时是16两一斤,熊十力一听是半斤,骂薄:“王八蛋!给我买那么点儿!”过了两三天,熊十力又问:“今天给我买了多少肉?”“今天买了八两。”熊十力一听高兴得哈哈大笑说:“这还差不多!”此事在学生中间传为笑话。


寂 寥 暮 年


“文革”开始,熊十力不挂领袖像,只设孔子、王阳明、王船山座位,朝夕膜拜。后来,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他目光不再炯炯有神,谈吐不再潇洒自如,情绪也不再热烈激昂,而是“常独坐桌边,面前放一叠白纸,手中握支秃笔,良久呆坐”。一段时间里,他的精神都错乱了。他不断地给中央领导人写信,硬让家人寄出去,还经常写很多小纸条,甚至在裤子上、袜子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


在万般悲苦中,他曾作一联寄友人:“衰年心事如雪窖,姜斋千载是同参。”



晚年的熊十力先生孑然一人


在这样无限寂寥的暮年,熊十力感叹: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绝无问学之青年,后顾茫茫……即使如此,这位现代中国新儒家最富原创性的奠基人,仍然寄托宏愿于未来:“有依人者,始有宰制此依者;有奴于人者,始有鞭笞此奴者。至治恶可得乎?吾国人今日所急需要者,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一切依自不依他,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诸倚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唯自救而已哉?”


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享年84岁。一代旷世奇哲和千千万万的文化人一样,被残酷地淹没在“文化大革命”浊流之中。对于自己一生的意兴豪放,熊十力曾自辩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这两句话,或许也是对熊十力自己一生最好的概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