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新市长施政思路首次系统阐述,振奋人心

点击关注→ 沈阳地下铁 2021-05-29

                                                                      

从1月22日履新沈阳,到2月6日当选市长,除去开会,王新伟一直在密集调研、体认沈阳,春节期间依然马不停蹄。



从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沈阳,新市长的施政思路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交流、学习中逐渐“聚焦”。


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市长王新伟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


据6日出版的《沈阳日报》报道,


王新伟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我们深受鼓舞,深感重任在肩。


沈阳要突出“一个转变”:努力由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强化“两个抓手”:抓好高质量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为发展营造更好的生态、提供更好的土壤。


推进“三个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流量型、总部型经济,推进产业转型;优化空间、经济、城乡、生态格局,推进城市转型;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社会转型。

实施“四个行动”: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着力解决产业链、技术链“卡脖子”问题;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实施高品质城乡建设行动,完善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王新伟表示,我们将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问题,认真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把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王新伟还就支持沈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建议。


突出“一个转变”、强化“两个抓手”、推进“三个转型”、实施“四个行动”,是沈阳市政府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要求的形象概括,也是新市长施政思路的首次系统阐述。


综观王新伟提出的“1234”战略,“创新”成为一个关键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新伟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振兴发展的“牛鼻子”。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依靠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让创新成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叫响“创新沈阳”品牌。


王新伟代表表示,沈阳市围绕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把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重要的功能定位。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走创新路,加快培育新型创新体系,组建产学研创新专项联盟,创新科技攻关体制机制,构建以浑南科技城为引领,以沈阳高新区、沈阳经开区、辉山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园区为支撑的‘一城三园’创新空间格局,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新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微集分注意到,王新伟提出的三个转型,在其履新沈阳调研第一站的沈河区行程中均有提及。


特别是在多福社区,王新伟与社区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听取他们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社区治理的情况介绍。他强调,总书记视察多福社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养老、社区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深刻把握“两邻”理念的核心要义,高起点谋划工作,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落细落到位。他希望多福社区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式,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安全、舒适、温暖、充满希望的幸福家园。


在产业转型中,王新伟提出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流量型、总部型经济,即所谓“五型经济”。


世界顶级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变化趋势表明,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高能级创新注入的内核,以及总部高度集中、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球的特性,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构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刚刚过去的2月下旬,王新伟参加或主持召开了多个专题或领导小组会议,工作重点可见一斑。


2月20日,沈阳市政府召开2021年城建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市长王新伟在讲话中指出,城市是活的史书、是历史的积淀,城市风貌透射出城市内在的本质和特性,也浸润着城市中人的品格和情怀。城市的建设水平是城市治理理念、经济实力、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四个提升”行动,让我们的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一年一个样,每年大变样。


王新伟要求,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做到快速立项、高端设计、专人负责、事不过夜、案不积卷。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实施周例会、季观摩,严格督查考核,理顺管理体制,激活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标准,健全管理导则,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动城市“洁化”“序化”“智慧化”,增强城市“韧性”,做到心中有花、针脚绵密、追求卓越、久久为功。


2月23日,市长王新伟主持召开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王新伟指出,抓好对外开放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突破口,是推进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构建高水平开放通道。打通、拓宽空中、陆地、海上、网上四条通道,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二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进一步提高自贸区、自创区和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等开放平台建设水平,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三是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压缩通关时间,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法律监管,创新金融生态,实现多式联运,全面降低市场交易和要素保障成本。


王新伟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建链”,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构建创新、服务、开放、流量、总部、枢纽等新经济形态,提升城市功能、服务、生态、文化品质,建设重大平台等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强化招商方式创新,做实重点招商活动,紧盯项目,一抓到底,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2月24日,市长王新伟主持召开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他要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坚持以项目论能力、论水平、论作风、论英雄,做好六方面工作。深化项目谋划,围绕园区、产业、城乡高品质建设等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开展“1+3+4+N”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不见面办”,推行“信用+监管”“拿地即开工”模式。强化用地保障,完善政策体系,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方式。畅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建立项目融资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项目与配套设施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务实开展“一联三帮”,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王新伟要求,抓好项目建设“四个强化”:强化责任落实,各级领导要定期调度项目,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推动项目落地;强化本领提升,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狠抓落实的能力;强化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严格考核投资完成率、招商落地率、问题解决率等关键指标;强化氛围营造,组织开展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引看投资、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活动,提高抓项目、促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月25日,市长王新伟主持召开沈阳市土地出让和城市规划会议。王新伟要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建立集中统一高效运转规划编制体系。要明确规划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节约、严守底线,全域统筹、以人为本,依法依规、规范运行。要理顺规划编制体系,实行编制计划管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注重规划的战略研究,抓好城市有机更新相关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规划审批,实施分级编制、统一审批。要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引进优秀设计单位,充分吸纳先进设计理念。要提高规划实施效率,厘清权责,形成高效管理体系。


2月26日,市长王新伟主持召开沈阳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王新伟分析了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高标准规划建设科技城,以浑南科技城为引领,以铁西、大东等若干科技园区为支撑,以建设新型创新体系为重点,以政产学研利益联结机制为保障,以重点产业方向为攻坚点,全面推进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新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整合资源要素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完善平台体系,建设“5+4+7+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人才引进,加大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聚焦难点痛点断点加大“卡脖子”问题攻坚力度。


着力解决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实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15个产业链提升方案,以“龙头企业+专班”为链长,强力补链、强链、建链。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全面实行“平台+企业+孵化+园区”模式,实施组织模式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全面实行项目负责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开展知识产权分配制度改革。营造一流生态环境支持创新创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优化人才服务,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标准规划建设新经济园区;强化政策服务,做好金融供给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司法保障。注重开放合作组织大型创新活动,叫响“创新沈阳”,让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风尚,为沈阳转型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沈阳日报  经济日报  辽宁房产特刊  沈阳公交网 

                                                                      

热点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