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揭秘
三台子工人村!要变了!
提起沈阳的三台子,
很多人知道那是地铁二号线的站点。
对于不少老沈阳人来说,
三台子工人村
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童年回忆,
更是承载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三台子工人村,
这个记载着20世纪50年代
沈阳工人住宅区文化特质与场所精神的
“老区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期,为加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有关部门编制三台子工人村等历史片区的保护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向社会征集建议和意见。这意味着,沈阳三台子工人村历史片区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
拟采用“最低干预模式”
与街区有机更新
三台子工人村是沈阳一块备受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区域,依据规划方案,该历史片区位于皇姑区,北陵公园以北,沈飞机场以西,为“工业遗产类历史风貌区”。从价值评估来看,认为三台子工人村历史片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初期的成果之一,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沈阳工人住宅区的文化特质与场所精神,保留了原有鲜明的“苏式”特点。
据了解,该区域规划原则包括完整性原则,也就是强调片区风貌的整体保护;原真性原则,即保护片区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最低干预原则,将采用最低干预模式实现街区可持续利用;此外,还包括有机更新原则,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基础上,改善民生,促进街区有机更新。
“核心区”拟不得
新建和扩建
依据规划,三台子工人村历史片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46.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为片区内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区域,总面积24.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为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总面积22公顷。核心保护范围包括沈飞文化宫、百花山路工人住宅区、松山路工人住宅区等。
核心保护范围将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建筑高度控制不大于9米
现有道路不得拓宽
规划提出,对建筑和构筑物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与整治;建筑高度控制不大于9米;严格控制核心保护范围内院落、绿化、古树名木、小品等历史环境要素,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环境要素需进行整修改造;严格保护核心保护区内历史街巷,不得拓宽现有道路;核心保护范围内严重破坏整体风貌的建筑逐步实施拆除,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原则。
建设控制地带拟禁止
大体量建筑形式
规划对建设控制地带控制要求则包括新建、改扩建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材料等方面应与整体风貌相协调,宜采用坡屋顶,禁止大体量建筑形式,破坏街区整体风貌;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不得破坏传统街巷的尺度和风貌;建设控制地带内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应当坚持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控制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应有助于保护和强化三台子工人村历史风貌特征。
拟拆除与传统风貌
相冲突的建筑
规划提出,通过对片区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功能、建筑性质、建筑风貌综合分析,分为修缮、维修、改善、整治、拆除等五类建筑,并分类提出保护整治措施。其中修缮类保护要素,包括已公布的历史建筑28栋,包括百花山路工人住宅区、沈飞文化宫、沈飞民品工业有限公司办公楼。整治措施要求建筑应保持原有高度、体量、色彩,建筑立面、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不得改变、真实反映历史遗存等。维修类为17栋待公布历史建筑,包括松山路工人住宅区、沈飞消防队旧址等。与传统风貌相冲突、无改造价值的其他建筑,亟待拆除的临时违章搭建建筑要拆除。对50岁以上树木进行保护实施挂牌保护。
拟活化历史建筑
再现当时的工人生活场景
非物质文化要素保护措施方面,规划提出将整理与街区发展相关的人文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延续场所精神以及留存集体记忆。可选取闲置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植入文化创意、展览展示等功能,展现当时的工人生活场景;利用街坊内开敞空间,设置展示舞台,定期举办摄影、书法、美术展览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让参观者感知工人村历史印记;保留工人村标语,将特殊符号植入到标识、雕塑小品、历史文化墙等,激发人们对社区文化的记忆,延续原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规划打造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
工业文旅节点
依据规划,在对该片区的发展定位上,提出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通过织布历史肌理、活化利用资源、整治外部环境、延续生活居住功能,并丰富业态形式、改善基础设施,赋予片区新的活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时代特色、慢行高品质宜居示范区、重要的工业文化旅游新节点。
拟尊重片区肌理
重塑场所精神
在片区的功能结构上,充分尊重片区肌理,进行一定的再造,重塑场所精神,延续主要居住功能,引入特色商业、文化休闲、旅游服务等功能,形成“一轴、两带、四节点、多片区”的功能结构。其中,一轴为贯穿片区南、北向的步行景观轴;两带则指的是连接片区东、西向的两条慢行生活带;四节点具体为沈飞文化宫和沈飞体育场形成东、西两节点,利用现状闲置地形成南、北两处公共空间节点;多片区则包括慢行宜居区、高档品质生活区、文化博览区、运动休闲区和综合服务区。
提到三台子工人村,
老沈阳人会觉得那里有点特别,
“富裕,似乎自成体系”,
其实这里当年给人特别的感觉,
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
这个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的单位
一直是三台子地区名副其实的“大咖”。
“不只沈飞,这个地方也聚集了很多其他工厂,国企集中,周边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在地理属性上又自成一隅,久而久之,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三台子逐渐形成一个熟人社会,一个独属于三台子的小圈子”,上了岁数的当地居民至今热衷于谈论这个地方当年有多“特别”。
“在这楼群当中是不是感到风都很小?”
如今,当地居民会“炫耀”,“这里的楼房带有浓郁的西伯利亚风格,建筑对防风防寒有着极高的要求,往往几栋楼一组,围成一圈,形成一个防风的格局,行走其中,凛冽的北风也减弱了许多。工人住宅最先在三台子建起过50栋楼房,都是同一风格的。质量好,这么多年还能住。”
漫步三台子工人村内,一处建筑格外夺人眼球,无论外观的拱窗还是内饰的雕花,都有着明显的苏式建筑风格。当地老人说,“这就是‘陵北综合商店’,我们当时管它叫‘大楼’,它曾经是三台子地区无可替代的商业中心”。
沈飞文化宫也曾是三台子的标志性建筑,现已被沈阳市政府批准为“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一位仍然住在工人住宅区的居民难以忘怀,“沈飞文化宫有电影院和礼堂,相当气派,是整个三台子的中心!一有电影或演出,就聚集很多人,票都买不着!”
元宵灯会和儿童乐园已退出历史舞台。文化宫后面,就是曾经元宵灯会的重要场地!
“每年元宵节,三台子地区各工厂自己动手做花灯!这对三台子地区的人来说,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事儿了,灯会一般持续三天,过节之前厂里给工人发票,看花灯猜灯谜得凭票进场……即使这样,来赏灯会的人特别多,鞋都能挤掉了……南侧是供老人活动的康乐园,可以下棋、唱戏、锻炼身体;北面是儿童乐园,有电马、十二生肖转椅、飞机、小火车……一张联票可以让小孩儿疯玩儿一整天。”
现在工人村里大部分老住户已搬走,但也有一些老人选择了不离开,一位仍住在工人住宅区的老人说,别看这只有61平方米,但算个“大屋”,在这最多住过三代7口人。当年人们都羡慕能分到这里的房子。“那是身份的象征,是特别光荣骄傲的事”。
2015年,沈阳网推出纪录片《寻城》系列,其中有一篇讲述《老红楼那些事》,里面不仅仅包括了三台子附近的苏式建筑,也有铁西工人村、二0四、767所,这些红房子彰显着那个时代沈阳的骄傲。
还在这里住的老人说:“按理说如今已是风烛残年,需要更多照顾,但子女也都忙,其实也照顾不上多少……跟老邻居挨着住一辈子了,如今还在互相照应,不走了。”
“即使有的邻居搬走了,甚至有的跟着儿女离开沈阳,但我们仍然保持联系。他们都时刻关注着工人村的消息,要是这里将被科学保护,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我相信他们都会愿意回来看看走走,希望三台子工人村能有更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沈阳网 辽沈晚报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