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2025年通车257公里!
日前,沈阳出台“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沈阳将围绕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建设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全面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把沈阳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大都市。
“一枢纽四中心” 沈阳打造 “1小时通勤圈”
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构筑都市圈空间协同一体化格局。以沈阳为中心,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阜新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为支撑,打造“1小时通勤圈”。
在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方面,《规划》提出围绕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东北地区科创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空间方案。
在做优县域发展空间方面,《规划》提出提升县城集聚能力,提升辽中、康平、法库与新民中心地区城市功能与服务品质;推动中心镇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小城市、县域副中心”的定位,打造茨榆坨、前当堡、兴隆台街道等3个层级17个中心镇。
桃仙机场融入高铁网 打造东北信息传输枢纽城市
在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方面,《规划》提出提质扩容桃仙国际机场枢纽能级,开展T4航站楼方案研究,预留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快线与普线,推动桃仙机场融入国家高铁网、沈阳都市圈城际网与沈阳全域轨道网。结合沈阳地铁2号线引入机场,适时启动T3航站楼东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和T2航站楼改造。完善沈阳国际物流港,结合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发挥沈阳铁路综合货场站和深国际公路综合物流港优势;全面规划临空经济区多式联运中心,增加全货机航班,发展高铁快运与航空快运。构建国家信息枢纽,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新建3.6万余座基站,建成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成为东北地区信息传输量最大的枢纽城市。
建设“轨道上的沈阳” 地铁通车里程达到257公里
在支撑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方面,《规划》提出利用苏抚铁路开行沈抚城际铁路,实现“国铁公交化”运营,谋划沈新、沈辽与沈康市域(郊)铁路。研究“商务快线+文旅快线”组成的快线网络,谋划建设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完成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推进地铁3号线、4号线、6号线、2号线南延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到2025年,通车里程力争达到257公里。启动第四期地铁建设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持续加密轨道普线,新增轨道快线。
围绕轨道上的沈阳,沈阳市还将打造“多层次、多方式、一体化、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按照“站城融合、交通一体”的综合开发理念,推动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有机融合。依托在建及已建地铁线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重点发展板块地块开发,对轨道交通枢纽开展TOD站城一体化开发与城市更新改造,全面释放地铁沿线城市空间土地价值。建设P+R换乘枢纽,引导跨市车辆及外围地区居民换乘地铁进入市中心,形成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在完善绿色宜行城市交通方面,实施“两环十横十纵”有机更新,增加行人过街设施,完善休闲座椅等“城市家具”,提升城市道路功能。综合整治城市背街小巷,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全面消除内涝积水点
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以1000米步行范围为基准形成街区空间,完善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科普、养老、卫生等便民设施和文体广场、口袋公园等活动设施。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25年前,完成全市172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结合新建公园、广场、城市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等设施,加强标准避难场所建设,力争人均避难面积达到国家标准1.5平方米。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显著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实现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续建四山连爬绿道 适时启动辽河景观带、北沙河景观带
《规划》考虑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条由外延伸到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中布局郊野公园,围绕南北环城运河、蒲河等水系沿线,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打通浑北主城慢道断点、新建浑南水系慢道、贯通浑河两岸慢道、续建四山连爬绿道,形成南北环城水系慢道和棋盘山“四山连爬”登山慢道,储备辽河景观带、蒲河景观带、浑河景观带、北沙河景观带等骨架绿道,以及二级山水慢道与三级人文慢道建设项目,并适时启动。
擦亮“盛京皇城”文化名片 打造城市书房、书屋
在实施“文化+”战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规划》提出推进盛京皇城“一轴三组团”、盛京皇城博物馆群建设,持续完成《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各类项目。
推动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标识的“红色”地标群、以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飞航空博览园为标识的“文博”场馆群、以沈阳皇城为标识的“盛京文化”展示群、以沈阳美术馆为标识的“艺术”展馆群、以盛京大剧院为标识的“品牌”演艺群、以奉天工场为标识的“老旧厂房更新”创意群等“标志性”文化地标群建设。加快城市书房和城市书屋建设,实现每个区、县(市)建设1-2个城市书房,每个街道建立1-2个城市书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提出弘扬乡村历史文化、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一网统管”数字城市 新建筑执行“绿色”标准
在全面建设数字城市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工作、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推广智慧路灯、智慧站牌等新型承载网络、新型智能设施和集成载体。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率先在大东、浑南、铁西开展自动网联汽车试点。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沈阳指南 市发改委 辽沈晚报 沈阳公交网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