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17mmv68n&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王晓明
2014年10月13日晚,装修一新的中国大戏院迎来了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的第五场选拔演出。天津的女选手王晓明,以梅派青衣穆桂英的角色,精妙优美地演唱了著名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经典片段。颇具难度的大段唱腔,满台行云流水的走功,优雅大气的扮相和身段,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专家评委的肯定。最终,她以98.321的高分,荣获一等奖,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中国京剧十大名票”。
在接受亲友们的祝贺的同时,王晓明心中无限感慨,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与京剧的难解难分的缘分,还有对越剧的喜爱,以及很多公益性的戏曲普及活动,王晓明有很多话要说。
专场演出 永远难忘
2005年4月23日,天津中国大戏院。一场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王晓明京剧越剧折子戏个人专场演出”在这里举行。这场演出在天津“伶”“票”两界引起一次不小的震动。京剧名宿、越剧先辈纷纷到场祝贺。本市著名琴师吕玉勇、著名鼓师刘云鹤、著名戏剧主持人何佩森亲自为王晓明操琴、司鼓、主持。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演出结束后观众长时间鼓掌祝贺,并送上一束束鲜花,王晓明多次谢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荣威和戏曲评论家甄光俊给予王晓明高度评价:作为一名票友个人举办两个不同剧种一人同台演出的专场,在本市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少有所闻;而且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十八”和“楼台会”两折中,她前饰小生梁山伯、后演旦角祝英台。“生”“旦”皆擅,很不容易。像这种“京越双下锅,生旦两门抱”,专业演员都很难做到,足见她艺术修养和功力之深厚。
京越兼习 比翼齐飞
王晓明是活跃在津门京剧、越剧界的资深知名票友,天马越剧票房主演,天津群星京剧梅派团团长。曾任天津电力公司三源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王晓明1979年开始作工会工作。工会逢年过节要组织职工文艺汇演,平时也开展一些音乐戏剧演唱活动。由于她是上海人,在组织职工演唱活动中对越剧产生了兴趣。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它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艺术流派纷呈,专业、业越剧团和“越迷”者遍布全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河西区马场街有个天马业余越剧团,负责人叫邵新虎(首届天津市职工艺术家)。
由于对“吴越乡音”的情有独钟,她进入了这个艺术团体。在这块越剧沃土上,她得到了原天津市越剧团于福泉、高志萍和朱丽华等老师的启蒙教育。开始她学小生,主要宗尹(桂芳)派和徐(玉兰)派,她特别尊崇嗓音宽厚,音色润美,唱腔洒脱深沉的范(瑞娟)派。范派的拿手好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她非常喜爱和倾心学习的范本。晓明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生角色的表演已然达到了一定水平,此时越剧先辈竺水招擅演生、旦两行的艺术绝活对她产生了影响,也是自己为了多学习,广受益,她开始涉足“旦”行,学习花旦表演。虽然同是越剧,但毕竟生、旦两行唱法、身段、台步、风格不同;何况晓明的小生已经习练多年,小生的艺术印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一说一唱一颦一笑上。对她来说再学旦行确实困难极大。但晓明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她下功夫学起了傅(全香)派的旦角表演艺术。难为她的是,为了避免“狗熊掰棒子”,她一边学花旦,一边还要继续学小生,时常在生、旦角色之间游弋转换。正是这种广博而深植的学习使王晓明对越剧有一个本质的全新的认识,从开始只是喜欢越剧舞台上的绮丽风光和演员飘然若仙的表演,到逐渐领悟到越剧的音韵、唱腔之美和表演艺术之深奥而“身”入越剧,“神”入越剧。
电力系统素有爱好京剧的传统,有规范的职工京剧社团。也是由于开展工会文体活动使然,每当公司京剧排练活动时,作为工会主席组织职工们参加,大伙唱,她也跟着哼哼几句,尽管过去会唱现代戏,现在面对传统戏,她竟然也是有腔有味,后来学唱折子片段,在电力系统戏剧汇演中她以《柜中缘》、《铁弓缘》京剧小段获得了一等奖,并被评为“电力局十佳票友”。在小有成就的同时,她也深感中国京剧博大精深,程序工整,没有名师指点很难学成。经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吕玉勇的介绍,她有幸结识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经文先生,并于2005年6月12日正式拜李经文为师。
师父李经文
李经文,天津市剧协副主席、原天津市京剧三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杜近芳的入室弟子,是梅派艺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对于王晓明来说,成为经文先生的学生是她艺术人生的重大转折和关键。先生教她从基本功练起,从发音、吐字、气息、身段学起,一字一句一招一式进行教授。晓明在先生的精心教导培育下,梅派艺术得到真传,渐入佳境,日精月进。2009年、2010年得先生提携,两次幸运的与经文老师同台演出《大登殿》《断桥》两个折子戏,获得成功。
汗洒氍毹 矢志不移
王晓明学戏过程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劳动和顽强毅力。为学越剧她买了一百多片越剧名家演唱碟,下班回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放光盘。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唱段,边听边学唱。学小生要穿高靴,走台步,刚穿高靴时摇摇晃晃根本站不稳,结果把脚崴了,肿的走不了路。为了熟悉穿靴的感觉,每天回到家她不穿拖鞋穿高靴,不管干嘛活靴不离脚,有几次由于走路歪歪扭扭把饭碗摔了、把端在盘里的菜撒的满地。学旦角身段,一有时间就对着镜子比划揣摩古代淑女那种窈窕、娇媚的涵蕴。
学京剧更是下了苦功。李经文老师教授严格,一丝不苟,有时一个字的唱,一小时都过不去,一句唱词要纠正几十遍。学“指法”、“云手”,老师手把手地教练,一个招式要练上几百遍。老师说:唱功的尖团字、气口气息,字头、字腹、字尾,发声位置,结构摆放等都有特别的讲究,其理深奥,不反复体验习练不行。程式动作也必须反复演练方能准确完美地展现剧情中人物。晓明遵循老师关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戏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刻苦练功的教导,苦学苦练。每次老师教课,她都一句不落地全部录音。工余、回家后,她要反复听录音,跟着复习唱腔。公休日如不出门,录音全天都在播放,就是吃饭时也在听。她还将老师讲课录音详细地整理成文字记录,形成系统的学习资料,反复阅读体会。每睡觉前,她要将当天学的在脑子里过一次“电影”。有几次,梦里似乎有了灵感,半夜起床就练开了。她的单位与天津京剧院一路之隔,她利用经文老师学生的条件,每天早7点到京剧院,在练功房喊嗓子、踢腿、走圆场近一小时,然后去上班。经文老师告诫晓明,学习艺术就要多看、多学、多方吸取营养。在先生的支持下,她参加了市老年大学戏剧身段表演班的学习,向葛兆淼老师学身段表演,向刘凤城老师学折子戏;参加和组织群星京剧梅派团的学习、研究、排练、演出活动。她广泛汲取各艺术流派精华。学越剧,傅派、尹派、范派、徐派,她兼收并蓄;学京剧,梅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她广采博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多年苦学硬练,王晓明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她越剧小生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并不漂浮,吐字清晰且别有风味。其唱腔深沉隽永,委婉细腻,华彩俊逸,洒脱流畅;越剧花旦的表演不尚华丽、不喜雕琢、质朴平易,富有表现力。其唱腔柔和甜润,俏丽多变,清新流畅,婉转回荡。她的京剧青衣唱腔单纯朴素、平和中正、圆熟匀称、蕴藉流畅。唱、念、做讲求“心”和“情”的融入和喷发,以情入戏,带着心声和情感走进角色内心世界,展现出鲜活的“戏剧语言”,实现了“形”与“神”的互融,活化了人物形象。凡看过她演出的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她所塑造的剧中人物极具神韵,真诚感人。
自觉担责 服务大众
晓明常说,我学戏实际上是一种责任使然,是自觉肩负起传承京剧艺术和更好的推动开展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责任。多年来,她主动组织开展企业小型多样群众文化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电力公司各种文艺比赛,全力参与和推动职工业余京剧演唱活动。她组织文艺骨干创作排练文艺节目,深入现场为一线职工送文化进行慰问演出。她热情参与社会文化服务活动,经常为社区、军营、企业、学校无偿演出。2008年5月23日,在中国大戏院参加了“情系汶川”大型赈灾义演,为灾区人民献了一份爱心。
王晓明多次参赛,先后荣获“今晚报杯”天津市首届越剧票友大赛一等奖、全国京剧票友大赛天津选拔赛银奖第一名、天津市“国粹杯”京剧票友大赛金奖第二名和中国京剧票友奖;代表天津市总工会参加全国产业(行业)系统戏曲演唱展赛获铜奖第二名。京剧《蝶恋花》、《白蛇传》和《贵妃醉酒》彩唱选段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播;越剧演唱两次走进天津广播电台直播间;《天津日报》、《今晚报》、《票友与戏迷》等报刊多次刊登介绍王晓明艺术成就的专访稿;天津电视台报道了王晓明京剧越剧专场演出的片断实况;天津广播电台作了一期王晓明人物专访。由于她钻研戏曲取得优秀成绩,本职工作和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十分出色,被天津市总工会评为第四届“职工艺术家”。
知青经历 家庭简况
王晓明系六七届的初中毕业生,由于是资本家出身,下乡到沧县一个很穷的农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时候,生活无比艰苦,劳动十分劳累,只有公社大队的大喇叭,整天播放七八出革命样板戏,耳熏目染,潜移默化,能给她带来一点点快乐。听熟了,她就跟着喇叭里的戏词轻轻哼唱,不久,很多经典唱段她都能唱下来。几年的知青生活,除了让她经受了艰苦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炼,更让她收获了京剧艺术的熏陶。这就为她返城后长期热爱戏曲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晓明有一个很好的家庭。丈夫原为上海人,尽管不爱京剧,但十分支持她学戏、练戏。甚至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期间,也同意她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结果那次她荣获中央台“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的第一名。丈夫不幸于今年春节期间去世,她好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缓不过神来。这时,她可爱的三岁多的孙女给了她很大安慰。小小女娃在奶奶的影响下,已经有了很好的京剧意识,不足两岁就会伸兰花指,看到电视台播放京剧,就很痴迷地观看。同时,京剧也帮助她走出了悲伤的情绪。在亲属及票友们的劝导下,她用京剧来抑制对亡人的思念,用优美的唱段来转移自己的思维。三四月份,本市开始组织报名,进行天津地区的初赛选拔。她不打算报名,说心情不好。但经过大家的宽慰和解劝,她明白了,亲人已走向天堂,在世的人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自己用京剧艺术的钻研成绩来告慰亲人,就是最好的纪念。另外,她还计划将孙女培养成京剧爱好者,让祖国的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