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08ozjey7&width=500&height=375&auto=0《红灯记》杨永树演唱
杨永树先生和一般的京剧爱好者不同,他不仅爱看京剧,更喜欢演唱京剧,甚至粉墨登场,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在京剧界也是享有声誉的。 像杨永树这样的中国京剧名票,与其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相比,更具有广泛性、自娱性、研习性等。虽然票友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传播,表演技艺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永树先生和一般的京剧爱好者不同,他不仅爱看京剧,更喜欢演唱京剧,甚至粉墨登场,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在京剧界也是享有声誉的。
像杨永树这样的中国京剧名票,与其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相比,更具有广泛性、自娱性、研习性等。虽然票友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传播,表演技艺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永树张派翘楚
杨永树先生自高中时就痴迷张派艺术。参加工作后,在本单位、宣武区工人俱乐部、崇文区工人文化宫等业余京剧团中演出,常演剧目:《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探母回令》、《女起解》、《玉堂春》、《法门寺》、《凤还巢》、《三娘教子》、《春秋配》、《妆元媒》等。由于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演唱颇具张派韵味,得到张君秋大师的肯定、赞赏和喜爱,虽未行拜师之礼,但与张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师徒之情、演唱水平得到内外行的认可、多次参加重大京剧票友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是深受广大戏迷朋友喜爱的票友。更是演出活动频繁的票友之一。他还多次获得票界比赛的最高奖项。“北京国际京剧票友大赛金龙奖。”“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十大名票职守、中央电视台“全国京剧票友大赛”金奖。
1986年获北京首届京昆电视大奖赛青衣组第一名。
1991年获全国“广通达杯”京剧清唱大奖赛青衣组第一名。
1993年获北京国际京剧票友大赛金龙奖。
1995年获全国京剧卡拉OK大奖赛一等奖。
1997年获全国“文友杯”京剧票友大赛最高荣誉奖。
2000年获第五届“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十大名票之首。
2001年获首届CCTV全国京剧票友大奖赛一等奖。
当年参加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一周年演出的名票只有一位,他就是曾在 1995年获得全国首届京剧卡拉0K大奖赛一等奖的杨永树先生。杨先生当天还特意带来了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演员时与他握手的照片,这不仅是他的光荣,而且也是京剧0K联谊会的光荣。
1958年,在青岛市橡胶二厂的一个男澡堂里,一阵美妙的京剧旦角唱腔从一位小伙子口中徐徐传出,让前来澡堂洗澡的工人们暗暗称奇、奔走相告,厂工会把这个小伙子请到了厂京剧团排练剧目,而这个小伙子就是年轻时的杨永树先生。
当时排演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杨永树先生饰演苏三。因为是第一次彩唱勒头,正好勒住了杨先生的脖颈子,还没等出场,杨先生就有点晕了。此时一声“苏三走动哇!"已然响起,杨永树先生只好硬着头皮往台上走,没想到杨先生看到台下的观众后激动万分,竟然忘记了脖子的疼痛,将从前勤学苦练成就的唱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台上苏三唱得忘情,台下的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要不是当初在澡堂里哼唱那两句,说不定你现在就不是名票了! ”张继安先生曾经这样对杨永树打趣道,杨永树也欣然接受,称自己是澡堂子里揪出来的名票!
在杨永树先生的记忆中,恐怕有两个数字是让他终生难忘的,那就是24和11。24个大人和11个小孩,加起来是一场演出的所有观众,但正是这三十五名观众,让杨永树先生有了继续唱下去的信心。每当说起这段往事,杨永树先生总是感慨万千,而关于这24个大人和11个小孩故事,则要从杨永树先生在北京塑料厂的京剧业余演出队开始说起。
与梅兰芳之女梅葆钥
1 9 5 8年,刚体验到登台表演快感的杨永树先生从青岛回到了北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北京塑料厂组织的京剧演出队的工作中,并在外请的老师指导下练习身段。由于杨永树先生的基本功特别好,再加上其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了演出队中的顶梁柱,顺利出演了《龙风呈祥》等众多剧目中的主要角色,跟随京剧演出队走遍了京城的各个角落。
有一次在演出《法门寺》时,因为剧场停电,致使演出无法准时开始,人们只能等待来电,可是等舞台上的灯光重新开始亮了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数数台下的观众:24个大人,11个小孩,一共3 5名观众。看着台下的这3 5名观众,杨永树先生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停电四个小时还有这么多观众呢,演出再苦再累都值! 咚,咚,锵,随着一阵锣鼓声,优美的唱腔响彻这个拥有3 5名观众的剧场。
要问杨永树先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他肯定会告诉你是不能唱戏,而那段令许多人不堪回首的岁月也同样承载了杨永树先生的痛苦往事。
随着1964年中央“文艺改革”方案的提出,杜绝传统剧目、提倡现代戏的运动在全国蔓延开来,使得传统剧目无法演出,尤其是文革开始后杜绝男旦的决定,更是让传统剧目遭到毁灭性打击, 杨永树先生也在这一股股的运动中忍受着别人所不能理解的痛苦。让一个将京剧当作自己生命的人远离京剧,这是何等的残忍啊,可是在当时的运动中,杨永树先生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杨永树先生尝试着演样板戏里群众演员,比如《沙家浜》里的王福根、《红灯记》里的喝粥人,尽管没有一句唱腔,尽管心里很失落,可是只要能站在台上,和京剧沾上一点边,也能弥补杨永树先生心中的遗憾。他想,只要能在剧团里,就有机会唱戏,当样板戏里的演员们忙着排戏时,杨永树先生便成了剧团乐队的陪练员,把《红灯记》里的所有角色的唱段唱遍,过足了饥渴已久的戏瘾。
“只要能唱戏,不管干什么我都高兴。”这是杨永树先生的心里话,同样也应该是所有票友的心里话吧!
梨园春放花千树
与张派名家温如华
当文革浩劫戛然而止,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春雷般惊醒沉睡许久的中国大地时,被禁锢已久的传统戏戏开始触底反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大江南北涅槃重生,一时百花齐放,打破了八个样板戏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杨永树先生也如鱼得水,在流派纷呈、争奇斗妍的旦角中尽显独特风采,多次和名角名票出演多出传统曲目,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称赞,展现了他的不凡实力。
在1986年夏天于北京举办的“首届京昆票友电视大奖赛”中,年届五旬的杨永树先生一鸣惊人,以一段《女起解》将张派“美、脆、娇、甜”的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征服了现场观众和电视屏幕前的广大戏迷,同时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赞扬和肯定,一举夺得了电视大赛青衣组的第一名。
此后,杨永树先生先后获得了“ 北京国际京剧票友大赛 ”金龙奖、第五届“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十大名票第一名、中央电视台第一届“全国京剧票友大赛”金奖等众多奖项。而杨永树先生在得到张君秋大师的指点后, 演唱水平更是百尺竿头,日益精进,成为最受广大戏迷喜爱的票友之一。其张派造诣更是受到了李瑞环同志的赏识,特意把他请到天津为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张派主演教唱《审头刺汤》和《玉堂春》的唱腔,充分显示了其非凡的艺术造诣。
张君秋师徒情深
当年杨永树先生以一段张派《女起解》,一举夺得“首届京昆票友电视大奖赛”青衣组的第一名,惊动了张君秋先生,张先生亲自为其颁奖,并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岂不知,杨永树先生和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之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 1 7岁之前,杨永树一直是喜欢梅派唱腔的,也曾对《霸王别姬》、《宇宙锋》等剧目喜欢得如醉如痴。可是当他看到3O多岁的张君秋演出的《祭塔》后,便被张君秋俊美的扮相、细腻端庄的表演和宽亮甜润的嗓音深深打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张派青衣的学习当中。1961年,杨永树先生在著名画家孙菊生先生的带领下曾经到过张君秋先生家里,可惜由于当时到张君秋先生家里登门请教、拜师学艺的专业演员太多,张君秋先生无闲暇时间给当时只是京剧爱好者的杨永树先生说戏,在没有听到杨永树先生唱腔的情况下只留给他一张剧照。没想到这一次的拜会,竟使这对师生相会推迟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
小小的挫折并没有摧毁杨永树先生学习张派的信心和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一有时间,杨永树先生便去看张君秋先生及其弟子吴吟秋先生的演出,把能找来的唱片反复听,模仿,悉心揣摩张派唱腔奥妙和演唱特点,在日积月累中深得张派之真谛。也许是因为1961年登门无缘得到张君秋先生的指点,加上张君秋先生已是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因此当张君秋先生在“首届京昆票友电视大奖赛”上为其颁奖,并连说三遍“有空到我家去”时,杨永树先生却没有及时去张君秋家中拜访,反倒是张君秋先生事后多次打听杨永树先生的消息,使得杨永树先生感动不已。一次在杨淑蕊的引荐下,一对本应该在25年前相会的师生终于见面了。见面当日,两个人都十分激动,张君秋先生连说几遍“怎么不早来! ”以示其期盼之情。由此,杨永树先生和张君秋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张君秋先生也毫无保留的为杨永树先生指点迷津,指正其在唱法上的瑕疵。
张君秋先生逝世后,杨永树先生悲痛欲绝,每天都去灵堂为张君秋先生守灵,圆润的嗓子生生哭哑,使得在场的人无不为其动容。而每年的清明节,杨永树先生都会和吴吟秋先生一道去张君秋先生的墓前扫墓、献花。杨永树先生和张君秋之间的师生情谊也成为戏剧界一段广为人知的佳话。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