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4phlxq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兰海皎的形象,正如她的名字,是那样美丽文静,温柔敦厚。我感觉,兰海皎的唱功和做功都有一种醇厚的味道,体现了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这令我联想起苏轼称赞司空图的诗论时说过的话,苏轼认为司空图最大的贡献是将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界定为“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应该说,不仅是诗歌艺术要符合这一点,京剧艺术亦如此,兰海皎的唱功和做功所体现的艺术之美不是只体现在类似“盐之咸”和“醋之酸”的表面特征,而是在“咸酸之外”有一种迷离恍惚之韵味,这种美不会随着演唱的停止而马上消失,而是历久弥新,令人回味不尽。
她是一位本色演员
兰海皎有一种大青衣的范儿,温文尔雅,待人和善,不论是听她唱戏也好,还是听她闲话艺术也好,都能感受到一种如坐春风的亲切感。
2012年9月,天津。为了进京汇报演出,从各地会聚来很多“十大名票”,其中有兰海皎。排练的前一天,票友们下榻的宾馆附近因有人通宵唱卡拉OK,因此,大家都没休息好,兰海皎说她也感觉有点疲累,不过,当她投入排练唱起戏来时,却能精神百倍,将剧中人物演绎得得淋漓尽致。她入戏很快,排练时她演唱《望江亭》中一段西皮二六“只见他一封书信握手里”一段,剧情是谭记儿刚刚嫁给白士中,内心充满幸福的爱情,却发现丈夫收到一封书信之后很烦闷,她对丈夫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态产生疑虑,许多京剧演员都演过这出戏,不知兰海皎会怎样演绎这个人物呢?当兰海皎站在乐队面前的时候,我发现,兰海皎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本色演员,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中,那光彩、那笑靥,那一举手一投足,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谭记儿,原来的疲惫神态早就一扫而光了。
连续几天,兰海皎在排练时都是带着戏中人物的情绪上场的,即使是排练时间稍长她也能保证“不出戏”,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在这次排练中,兰海皎遇到许多老同学,他们都是她当年到天津来进修时的同学,如今,岁月的长河并没有冲淡老同学的友谊,大家再次聚在一起演出,都很高兴。琴师幽默地说:“都是老同学,中午我们尽地主之谊,请兰老师吃饭。”兰海皎却谦逊地向大家表示一定要好好唱,请大家多多支持。看到这场景,感觉到排练厅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气息,而伴奏人员与兰海皎的合作也越发默契,说实在的,听兰海皎与乐队的排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青春岁月中的京腔京韵
兰海皎小时候听京剧,印象最深的是《杜鹃山》中的柯湘,那时跟着半导体学习,基本上学会了所有的唱段,特别是《家住安源》这一段,许多年以来都是她是经常演唱的节目。2009年,在纪念喻宜萱诞辰百年的演唱会上,兰海皎就演唱了《家住安源》一段,她说她当时就一个信念,一定要唱出来江西人的骄傲。喻宜萱是江西的文化名人,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采访喻宜萱时这样评价她:“喻宜萱是中国最早一批出国学习音乐,并取得很高学历的歌唱家。她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歌坛,她与周小燕、黄友葵、郎毓秀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 喻宜萱是现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她把从西方学到的正统音乐理论体系和美声唱法观念带回中国。她和同时代的归国留学生马思聪、张洪岛、蒋英、黄飞立等从零开始,完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建制。她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作为系主任,培养了很多中国声乐界的名家名师。”谈起家乡的这位文化名人,兰海皎充满了崇敬之情,她表示她作为喻宜萱的同乡,也要为江西省的文艺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因为兰海皎太热爱京剧艺术了,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经别的老师介绍,她拜赵小兰为师,开始学习京剧,后来她分配到江西省萍乡市京剧团,后来,又到歌舞团担任主持人,再后来她就调入江西省萍乡市组织部成为机关干部。
当她回忆在京剧团的工作经历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第一次扮演杨开慧的事情,而《蝶恋花》的唱段也是她在许多活动中都要演唱的保留节目。她说,现在回想自己十八岁时扮演杨开慧的情景,真想演得更加完美一些。当时,前辈和同行们也都夸她演杨开慧演得好,她感觉也不错,觉得自己模仿李维康模仿得很像,后来她总是在想,如果当时能够在人物心理刻画上拓展更宽广的空间,这个角色就能雕琢得尽善尽美。她说她经历了岁月的磨砺,思想上文化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中年以后再演杨开慧,就能将艺术触觉延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将杨开慧这个人物演绎得更加生动感人了。
谈到这里,我深有感触,从兰海皎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是真正热爱京剧艺术的,虽然现在她已经是京剧票友的身份了,虽一直不忘对早年的演出进行总结,不停地进行艺术反思,她这种执著地钻研京剧艺术的精神与专业演员比起来毫不逊色。
谈起学习京剧的感受,兰海皎说她从京剧中汲取了许多知识营养,也受到过启发,因此,她一生都感恩于京剧。不过,对于一个江西人来说,最初学习京剧时还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她说她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发音的问题,戏曲后台有一句口诀是:“咬字不清、道字不明,如用钝刀杀人!”对于这一点,兰海皎是深有感触的。她是江西人,江西人在讲方言时an和ang、na和la不分,因此,在发音吐字方面兰海皎就格外用功练习,为了能够把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和韵尾都清晰地唱出,她在听半导体中的京剧节目时十分认真,那时没有录音机,只得用心听,用心记,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再向京剧前辈去请教。兰海皎对京剧语言中的尖团音、上口字和湖广韵,都进行过认真分析,再经过刻苦练习,她终于过了语言这一关。
当兰海皎主持京剧票房工作以后,发现有些江西的京剧演员或京剧票友由于克服不了这个困难,就无法很好地进行京剧表演,便帮助这些票友努力克服语言难关。
职业女性的业余生活
兰海皎成为机关干部之后,工作很忙碌,不过,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她努力将本职工作、业余爱好和家务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来撰写人生的这张答卷。
令兰海皎感动的是,单位领导很支持她,每当她参加重大比赛时,单位领导都允许她请假,而她的家庭对她从事京剧事业很支持,她的丈夫也跟她一样热爱京剧艺术,虽然他并不粉墨登场,却支持兰海皎为京剧艺术所做的一切,这一点,令兰海皎很感动。我问兰海皎:“您的爱人是您的粉丝吗?”兰海皎爽朗地笑了,她想了想,说:“我爱人和我,我们是互相欣赏,有时我爱人也对我的演出提一些意见,我就虚心接受,爱人常对我说,虽然你现在是票友了,但是,还是要唱出名堂,唱出底蕴。”
谈起自己当票友的感觉,兰海皎说她最初并不适应,因为她曾是专业演员,被人称为“票友”总是找不到感觉。后来,被师妹师弟拉到票房,终于适应了票友的角色。作为票友没有专业演员演出前的那种心理压力,却可以修养身心,怡情悦性,因此,她更加热爱京剧艺术了。
不仅如此,她跟一般票友不同的是,她主动承担起了传承京剧艺术的义务,为此,她组织了社团,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了“江西省萍乡市京剧票友学会”和“江西省萍乡市老干部京剧团”,为使社团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她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制订了正规的管理制度,力争打造有品牌的社团,要社团的各方面都上档次,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包括排练过程、演出过程和财物管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严肃认真,严谨细致。
这两个社团的成员大约是八十多人,常务理事中大半是妇女同志,会员中还有四五位副处级女干部,充分体现了妇女在传承京剧艺术和组织发展群众文化运动方面的重要作用。社团骨干力量的任务主要是为票友服务,定期举办京剧艺术的讲座,在艺术上对年轻票友进行传帮带,对没有进过科班的票友进行一些引领的工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京剧表演艺术。
应该说,机关工作是严谨而严肃的,不过,机关里也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每年组织部都有本单位的春节晚会,而兰海皎组织的京剧表演活动给整个单位带来浓厚的艺术气息,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尽管兰海皎曾经获得过名票的荣誉,“和平杯”这一全国最高的京剧票友竞技舞台对她始终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她认为,和平杯是京剧界的盛事,而她所在的工作单位也很支持,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她说“和平杯”是许多人的心血凝结而成的艺术成果,因此,她格外重视“和平杯”的每一场演出。
谈起她最初得到“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荣誉,她说她很激动,觉得自己对京剧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说:“对于京剧票友来说,‘和平杯’是一个可贵的机遇,要珍惜这个机会,各级领导对‘和平杯’很重视,二十多年以来,‘和平杯’培养了众多名票,主办方付出了心血,功不可没。能够参与这场京剧界的盛事,我个人也很荣幸,也很兴奋。”
兰海皎说她年轻时为了事业和家庭付出了许多精力,而现在人届中年,心境日益趋于沉静,已经完全沉浸在京剧的韵味中。她说,博大精深的京剧,有着悠远而美好的韵律,要体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艺术修养,要像古代文人那样“疏瀹五脏,澡雪精神”,要在“澄怀观道”的基础上充分完善自己的表演艺术。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