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京剧十大名票”蔡智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984whuj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年,去采访蔡智龄先生时,感觉他与一般票友不太一样,言谈举止都有浓浓的书卷气,一问才知,蔡先生是吉首大学的教授,本职工作研究动物专业,不过,他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对京剧艺术也情有独钟,自退休以后,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京剧艺术的研究和表演中。
2012年蔡先生76岁,因为年事已高,他的学生张昊不放心老师一人来津,特意请假陪着老师参加“和平杯”比赛,在参赛期间,张昊对蔡先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包括演出服装、衣食住行以及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事情都由张昊打理。他们之间这种浓浓的师生情,令人十分感动,或者正是京剧艺术这个纽带联结了他们师生的心,因为,张昊的本职工作虽然是园林研究,但是,也是京剧戏迷,专工麒麟童麒派。
一、注重研究京剧文化
蔡先生与一般京剧票友的最大不同就是作为大学教授出身的蔡先生更注重京剧艺术的学术性研究,十分重视京剧艺术中的语言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多年以来,蔡先生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如《也谈京剧走进高校的意义和具体步骤》、《试论程派声腔艺术的演唱特点》、《京剧艺术的味儿从何而来》。他认为,演唱京剧发音要准,要研究汉字的声韵,比如他就十分注意在演唱中如何分辨和处理“自然尖音字”和“变声尖音字”的问题。蔡先生说他对程砚秋先生所讲的“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注意尖音团音和上口字”一直铭记在心。
蔡先生在全国高等院校京剧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他笑着说,如今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了,人生的荣辱浮沉都经历过,曾经担任过的职务也不再印在名片上了,可是,全国高等院校京剧委员会的职务还是他最看重的。也就是说,他要在晚年圆京剧艺术之梦,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他经常与几位热爱京剧艺术的高校教授在一起研讨京剧艺术,如山东大学京剧协会会长姜可喻等,都是学养深厚的学者,为弘扬国粹而默默奉献,蔡先生说在声韵学方面他受到了姜可喻先生的影响,对于他演唱中的发音吐字帮助很大。讲到关键处,蔡先生便学唱起赵荣琛先生的“芍药开,牡丹放”来说明唱词中所用的韵是湖广韵,因此,为了唱好京剧,蔡先生在音韵学方面是下过一番苦功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先生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是同事,并且在一起切磋过京剧艺术,袁隆平在聚会中总是静静地听大家发言或演唱,偶尔也会哼唱一句“恨董卓专权乱朝纲”,唱来也是字正腔圆的,回想到这一细节,蔡先生还兴致勃勃地学着袁隆平的样子唱了起来。
二、与京剧艺术结缘
蔡先生一生从事动物科技教学与科研,业余偏爱京剧艺术,这对他的事业和健康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蔡先生说:“古人云:‘山不可无泉,石不可无苔,水不可无藻,花不可无蝶,乔木不可无藤萝,人不可无癖。’人须有健康的嗜好,生活才充满情趣。我不抽烟不饮酒亦无牌瘾,唯嗜京腔京韵这一口,这与我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我出生在被誉为湘西明珠的洪江市,一个湖南西部山区的商业重镇,山峦起伏,沅水环绕,为桐油木材的集散地。三十年代日本鬼子企图入侵,被雪峰山阻挡就是打不进来。抗日战争期间浙、鄂、皖、苏等地的军政要员、富家商贾,纷纷西迁,在此落脚避难。一时间小山城热闹非凡,有‘小南京’之称。商业经济的发达,文化戏剧亦随之繁荣,从江浙一代来了不少戏班子。我跟随大人进戏院子看了不少戏,见过不少角:如陈少云的父亲陈俊伦,阎亚军、季云霞、张伯衡、毛剑秋、毛剑佩、刘凤萧……等等。在我儿时心灵打上很深的印记,从小就爱上戏曲,尤其热爱京剧。”
蔡先生中学时代就读于“省立十中”,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的英文老师杨育南先生在一个晚会上串演双出《女起解》与《武家坡》,令他十分羡慕,六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蔡先生考入江西农业大学攻读本科,得识一位果蔬专家老师操得一手好琴,另一位图书馆员袁先生,曾是上海梅剧进修会的学员,得过杨畹农先生亲传。在他们的指导下,蔡先生利用课余学了几出梅派戏。
蔡先生还讲了一些往事:“有意义的是五十年代末,我有幸在南昌观看了梅大师和荀慧生先生的戏。记得看梅大师的戏,我几乎排了近一华里的长队才买到一张《奇双会》的票。荀先生到南昌演出正好是在暑假,为此我放弃了学校组织去庐山避暑的机会。看到荀先生扮演的红娘美妙绝伦……散戏已是晚上十点半了,已无公交车回校,又没钱住旅馆,于是带着看戏后的兴奋,乘着月光,一个人步行三十华里,半夜两点多才赶回学校宿舍,真不知哪来的劲头与胆量,热情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啊!”
1959年蔡先生参加工作到湖南省立安江农校任教,与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同校共事近三十年。因教学任务繁重不能过多分心于京剧艺术,但也还是忙里偷闲步行去八里以外的镇上看戏,此间有缘与湖南省安江纱厂专业京剧团的老师和资深票友柳正良先生等结识,一起吊嗓学戏。记得1963年的暑假在徐月樵老师的指导下蔡先生首次登台化妆演出了《苏三起解》(梅葆玖先生的本子路数),算是过了一回戏瘾。谈到后来的经历,蔡先生说:“后来工作越来越忙,政治气候也越来越紧,传统戏消失了,全国上下大力普及样板戏,我们学校也在‘农业院校办在城里岂不是见鬼吗?’的思想指导下,被赶到更加偏远的靖县与农场合并,除了劳动改造就是政治学习。就在普及样板戏的高潮中,领导要我组织青年职工学唱、排演样板戏。于是乎我大着胆子‘导演’了一场《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拿到县里会演还获得二等奖。”
三、赵荣琛先生的一封信
改革开放以后,京剧艺术有了新的转机,传统戏逐渐恢复。通过电视看到了《锁麟囊》等优秀剧目。蔡先生对赵荣琛先生等名家很敬佩,1985年突发奇想,给赵先生写了一封仰慕求助的信件,谈到此处,蔡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寄出这封信之后又自觉好笑,我这一个身处边远地区的爱好者给一位京城的京剧名家通信交流岂不是妄想吗?不曾指望能有回音。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不出一月,赵先生竟还给我来了回信(经前几年赵锡宇先生监定,认为来信内容可能是由赵夫人代笔,下面的落款却是赵荣琛先生的亲笔签字,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学习程派的决心和毅力。” 蔡先生寄给赵荣琛先生的信中,提出想得到一本《锁麟囊》的剧本,赵荣琛先生回信说,许多资料都在“文革”中毁掉了,不过,他可以向蔡先生提供相关的录像带。蔡先生一直将赵荣琛先生的回信珍重地收藏着,他认为这封信体现出赵荣琛先生对京剧业余爱好者鼓励、支持和爱护的无私精神。
四、艺无止境
1988年经袁隆平的推介,蔡先生调到张家界市新创办的一所高校——武陵大学。大约在1995年秋,武大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面对三千多名师生员工,蔡先生用伴奏带清唱了一段《将相和》,次日由张家界市电视台播出之后,市内京剧票友协会的负责人竟找上门来,从此与票房建立了密切联系,推为张家界市京协副会长和艺术顾问。直到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才全身心地投入票房活动。
开始,蔡先生是梅程荀张几个流派都学唱,后来得到江苏省常州市一位资深习程的老票友王继衡先生的引导,才专心学习程派声腔艺术。这位王老先生曾于四十年代在重庆与赵荣琛先生有过密切的交往。他给蔡先生提供了不少赵先生的录音和曲谱资料,使蔡先生的学程走上了规范之路。此后,蔡先生也读了不少关于程腔和程派艺术的书藉与资料,从中受益匪浅。
蔡先生退休之后,精神生活很充实,经常应邀赴省内外参加票友艺术节和海外京剧票友联谊演唱会,得到了赞许,更得到了锻炼。1999年在张家界举办的全国性票友艺术节上获最佳表演奖;2004年在湖南省白沙杯京剧票友大赛中获金奖第二名;2007年来又应邀参加了每两年一届的全国高等院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在这种学术氛围比较浓的研讨会上他曾先后发表过三篇论文。在与高校师生交流切磋的同时,他也加深了对京剧艺术的理解,2009年蔡先生被推举为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理事。
五、参加“和平杯”比赛
2011年,在广东工作的大女儿接蔡先生到她家过冬,到了广东,蔡先生经友人介绍加入广州市老干大学京剧社,颇受重视。他报名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京剧艺术大赛,此次大赛同时也是第十一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参赛资格的选拔赛;经6月份的海选初赛,8月份的复赛,11月份的决赛三关严格的评比筛选,他脱颖而出,最终被评为金奖头名(金奖三名,银奖五名,铜奖七名),让他感觉离“和平杯”又近了一步。但今年5月份 “广东京剧促进会”不再推荐70岁以上的老人参赛,对他来说算是冷水浇头。但他对“和平杯”的憧憬与热情并为因此而衰减,他又重新在湖南报名参赛,经初赛、复赛直至决赛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结果。蔡先生说:“回想起来,我还是感谢广东的朋友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感谢湖南京协对我的关爱与帮助,更应当感谢天津‘和平杯’组委会和评委老师对我的肯定与支持。”
六、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好
提到这次参赛,蔡先生的心态特别好,他老人家开玩笑说:“这次参赛我能‘保底’拿个三等奖就行,京剧艺术能够带来健康和快乐,我已经很满足了。”蔡先生以前在全国各种京剧比赛中也得过三次金奖,这次在“和平杯”上演唱程派名剧《六月雪》中“坐监”中的唱段,就是因为蔡先生十分看重“和平杯”赛制的正规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感谢“和平杯”能够给湖南省四个名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湖南增光。
陪同蔡先生前来参赛的学生也说,蔡先生之所以长寿就是心态特别好,一生淡泊名利,可以说达到了“霁月光风耀玉堂”的人生境界,因此,蔡先生才在专业研究和京剧艺术追求上,默默无闻地付出,不求回报,应该说,蔡先生这种奉献精神是特别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
在吉首大学的网站上,我读到这样一条消息:近日,第十一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业余京剧团成员蔡智龄老先生在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了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称号。
76岁高龄的蔡智龄老先生是决赛中年龄最大的京剧票友,他演唱的《六月雪》以其精湛的演绎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最终,他荣获一等奖,并与其他9名选手一同获得了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光荣称号。
蔡智龄本次获奖实现了湖南省在历届京剧票友演唱比赛中“金奖”类零的突破,受到了湖南省文化厅和京剧协会的高度评价。
读完这条消息,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蔡智龄先生一辈子沉醉于京剧艺术,不仅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而且也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向蔡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最后以蔡先生的一段自述结束本文:“在我热爱和研习程派艺术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当代作家刘绍棠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学习程腔和程派艺术,首先要学到程派的精神,讲气节,有风骨,清高处世,洁身自爱,没有高尚的人格,学不到程派的真谛,唱不出程派的正味儿。’我将坚持学习到老,修炼到老。”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