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红:梨园墙外梅花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079asrb1&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冉江红专题
编者按:京剧男旦表演艺术一直是贯穿整个京剧发展历史命脉的关键,尤其以“四大名旦”时期的繁荣盛况更是空前绝后。京剧旦行主要流派的形成无一不是由男旦演员创立的,由青年男旦演员继承前辈大师所创立的流派艺术,对经典表演的再现、流派艺术的延续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与珍贵的保护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在“和平杯”票友大赛荣获“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男旦就有:蓝仁东、陈学欣、刘铮、谢忠、阮宝利、吴金江、冉江红、丁德祺、尹晟嘉、王永斌、何晓飞、叶晋材、方林飞、苗建林、鲁威、周嗣恒、杨如意(泰国)、贾宁、洪峰、徐奥博、白洪亮、明晓东、蔡智龄、陈金强、孙跃明、孙元木、杨永树等.他们对京剧艺术出乎意料的忠诚,让我们的京剧爱好者为止钦佩,也引起了京剧界有识之士很大关注。
京剧票界男旦在这段京剧历史进程中,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丰富了艺术经验,为弘扬我国民族戏曲艺术立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勋!
冉江红,这个名字曾经被人误以为是女孩的名字,但也有人说这个名字很大气,无论如何,这都是人的代号。作为一名报社记者,对京剧也不是很了解,只是在电影《梅兰芳》首映前,我曾经采访过他,才知道除了梨园界还有像他一样痴迷京剧,痴心不改的人。
记得冉江红还在读2年级的一个下午,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正播放京剧《宇宙锋》,优美动听的音乐、精彩而新颖的表演、“另类”的唱腔一下就打动了这位稚童心灵,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买京剧磁带、模仿唱腔便开始了他的京剧生活。每次电视台有关于京剧的节目,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有时候还跟家里姐弟争吵,一次,他看到电视上一位外国人问孙毓敏关于京剧旦角发音技巧的节目,孙毓敏说了一句“猫叫的声音”。这样形象的比喻,他突然就领悟到了,于是在家、在学校、在街上,他一直地学猫叫,周围的人很不解,“这人是不是有毛病吧?”贵州电视台定期播出由其他电视台提供的普及京剧知识的拦目《说戏谈曲》,他总是拿着笔记录下京剧要点,一点点地学习京剧知识。学校举办文艺晚会,他被一位女同学偷偷地报了名,很高兴地回家抓紧时间听京剧磁带。晚会上他一个人演唱了好几段唱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听奶奶说红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贵妃醉酒》。同学们也第一次欣赏了一为男同学能唱出这些从来没听过的“歌”。同学羡慕的目光让他更坚定了继续学习京剧的信念。
初中的时候,贵州省第一位戏剧演员“侯丹梅”夺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贵阳晚报》时常出现侯丹梅的名字以及有相关新闻报道,于是他就主动写了一封信到了贵阳市京剧团想跟侯丹梅学戏,没过多久,有一位中年人来到了他当时就读的中学,通过谈话才知道这位和蔼的老人就是侯丹梅的父亲,著名的京剧演员侯剑光,当时侯丹梅到内蒙古出差了,侯老师还拿了三张戏票让他星期六晚上去看侯剑光的演出。第一次来到剧场看完了演出,心里很兴奋,于是到后台找到了热心的侯剑光老师,第二天侯老师带领他来到离京剧团不远的票房,第一次跟着乐队唱了一段《听罢奶奶说红灯》,紧张的演唱,最终还是赢得了台下老观众的欢迎。一天中午贵州电视台正在播毕谷云先生的《绿珠坠楼》,精彩的剧目一直播到将近3点,他才去上学。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学校在一家疗养院大礼堂举办了一个文艺晚会,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就主动报了名,学校要审查节目,当时班里面的另外一个歌舞节目《北京的金山上》被拿掉了,同学们一脸失望表情更让他有了一份压力和责任。当叫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开始紧张起来,推开门看见学生会的干部和学校领导都在等着看他的节目,他更紧张了。不知道怎样开始唱,又不知道怎样结束的。他出门,同学们赶快上去问他节目通过没有,他半天没说话,等到全部节目审查完以后,才知道,京剧清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通过了。班主任很高兴,还留出时间让他继续排练节目。还说要不要去京剧团借服装,要把冉江红扮成“李铁梅”,最后决定还是穿上校服在礼堂演出。当报幕员说到“下一个节目,初一一班的冉江红同学演唱现代京剧《红灯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他心里更加紧张了,哆哆嗖嗖地走上了台中央,颤抖的手拿着话筒,手一直不停地发抖,5月天,心里怎么还顿觉得全身冷得发抖。“奶奶,您听我说!”台下尖叫声、惊呀的叫好声连成一片,没有伴奏的演唱,观众听得更加的真实,节目在他们的喝彩声中结束,想不到一位男同学居然能发出这样奇怪的声音,最后这个京剧节目得到了98.6的高分。
冉江红在学校出名了。有羡慕的眼光,但更多是歧视的眼光,他每次到学校总有人他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这个冉江红不正常,变态了”,有的干脆以后不再叫他冉江红,都称他“变态”,这样的刺耳的词语,曾经让他苦恼好一阵子,现在的形象已经在那些同学心中,以后还学不学京剧了?
直到有一次在票房认识了一位比他大两岁的年轻人---“黄璜”,主持人说他是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学生,学小生的,但是他在票房唱了一段《女起解*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通过一位热心的老奶奶介绍,冉江红走到了他面前,并和他坐在一起,黄璜还给他指出了很多毛病,比如“平翘舌音、尖团字、上口字”等等。还在他抄写京剧唱词的笔记本上,标明了这些字的读音,嘱咐他一定要学好普通话,主动去说普通话,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冉江红觉得他人很好,所以那他在学校的事告诉了黄璜,黄璜安慰他说那些人都是对京剧艺术不了解,少见多怪,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既然喜欢京剧就要好好学京剧,以后不作为专业,作为爱好也很好。还主动写了一个他在北京读书的地址,以后有什么问题直接写信告诉他。他的这番话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京剧的信念。上初二的时候他还给当时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写信,想一样像黄璜哥哥读戏校,但是孙校长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于是回了一封信,告诉他不要一时冲动考戏校,好好读书,学戏很难,淘汰率很高。贵州艺术学校京剧班又一次招生,他来到学校,领了报名表,最后还是被父母和班主任老师的坚决反对,最后还是没能如愿。
1996年的一堂语文课,当时还专门有一个单元的戏剧课。歌剧《白毛女》、京剧《打渔杀家》等等,老师知道他爱好京剧,于是让他给同学们介绍京剧的知识,回家后准备了京剧资料,开始给同学们讲课,京剧的历史、京剧行当、京剧的表演等等,同学们开始对京剧有了一点了解,于是趁热打铁,在学校,借了一位英语老师的录音机,自己到裁缝店买了一些布,开始自己缝制京剧服装,用画笔在服装的背面花了一枝梅花图案,缝上了水袖,自己根据京剧磁带上的扮相自己化了妆,于是10月26日晚上一台“梨园墙外梅花香---秋芳(自己取的艺名)京剧专场晚会”的演出就这样开始了,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服装真不象样,但是同学有了一个直观印象,有好几位同学还跟他学了好几段“西皮流水”的唱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有一档戏曲栏目《505空中大舞台》,每周四早上9点到10点全是京剧节目,刚好周四这个时间是化学课,于是他左耳听课右耳偷偷听收音机,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自己却满足了京剧的戏瘾。
1997年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他,没有继续复读,家里的实际情况让他选择了入伍。父母辛苦拉扯三个儿女长大很不容易,经过亲戚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说在部队里也可以成为文艺兵的,于是青春年少的他就开始了新的军旅生涯。
来到部队,跟原来在学校的生活完全不同,高强度而艰苦的军事训练,让他很吃不消,一天两次五公里曾经让他口吐白沫,每次吃饭都像三天没进食一样。新兵动员大会上,他看见了二十多位跟自己不一样的兵,来到新兵营。漂亮的军装,更让他羡慕的是每人都有不一样的乐器,在大会上演奏只有学校广播才能听到的音乐。心里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加入这个团队就好了。春节前夕,部队的新兵营和老兵营联合要举办一台“新春文艺晚会”,连长和指导员知道冉江红爱好京剧,于是安排他和其他爱好文艺的战士可以不参加训练,专心排节目,离演出还有两个星期,这样可以有两个星期不用跑5公里了,自己心里很高兴。离演出日期越来越近了,因为是团领导都要观看演出,所以节目质量都很要求很严,新兵营长更加重视这次的节目质量,连长和指导员还经常审查节目,霹雳舞、独唱、小品、相声等等都在加班加点排练。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三天,这天下午,新兵营开车送这些“演员”来了团部礼堂,这些新兵蛋子都是规规矩矩地“一二一”喊着口号步入礼堂。看见其他参加节目审查的老兵们坐在观众席前排,有几位还是在新兵动员大会上看到演奏音乐的老兵,有的在舞台上调试音箱,而新兵们一个个严肃地坐在这些老兵的后面,不敢说话。一会儿审查节目领导来了,新兵们立刻起立迎接领导。听说有一位政委是专门负责晚会节目审定的。哪些节目可以上,哪些节目被拿掉就是他一句话,现在想起来,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一样,都有“枪毙”的可能。节目一一审查完了,看见其他老兵们的节目,真让我打开眼界,特别是那些演奏音乐的老兵们的节目,舞蹈跳得好,歌唱得好,小品也演得好。坐在回新兵营的车上,我们都不知道哪些节目被毙掉了,回到连队,连长通知冉江红继续排京剧节目。三天后在团礼堂演出,此时冉江红太高兴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想这几天没有白白在指导员寝室里跟着录音机的京剧磁带一遍遍地唱。正式演出那一天,他在后台看见其他老兵在化妆,而冉江红的节目是男兵唱旦角,穿上刚刚授衔的列兵军装的他,怎样化妆呢?负责舞台监督的领导知道后,让地方上的音乐老师给他化了一个淡妆,第一次擦口红,打粉底,老老实实地在侧幕看一个个节目的演出。主持人开始报幕“下面由新兵四连冉江红为大家带来的京剧演唱《霸王别姬》,他齐步走向舞台中央,敬军礼后,京剧音乐响起,此时他心里在想,他又一次站在了舞台上,而这次是专门为部队的广大官兵演出,前一排都是团长、政委以及市委等领导观看,自己要好好表现。“劝君王----”顿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这礼堂好象都被这掌声震动了似的。
演唱过后他感觉他得到的掌声比任何一个节目的掌声都多。三个月的新兵集训要结束了,大家都在为自己能分到哪一个连队而担忧,说实话冉江红的军事训练不是最好。一天中午,连长突然把他叫到连长的办公室,跑到办公室给连长、指导员敬礼后,他才知道是团军乐队的队长想让他到军乐队去,哎呀,竟有这样的好事,他很快就答应了。
来到军乐队,先到的新兵把他认出来了,集合以后,有二十多个新兵都是来自新兵营喜欢文艺的战士。两个多月的集训考核以后,他们都被分了各自的专业,冉江红被分到了木管乐吹撒克斯,每天到河边跟老兵师傅学号。
一次去河边训练的路上,偶尔听到了附近有京胡和唱戏的声音,他的嗓子开始“痒”了,这时候好想唱戏。经过队长的同意他找了邛崃市京剧研究会京剧票房。以后基本上每周四都在那里跟他们一起活动。1998年正值全国军民抗洪救灾,他在业余时间写了一个京剧联唱《抗洪英雄颂》,于是就跟当地的京剧票友一起合作,参加了团里举办的文艺晚会演出,这个节目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也同样能来到了师部参加调演资格。1999年师部要组建军乐队,这次是集合师部各团的文艺精英,经过半年的挑选和集训,他和其他战友一起来到美丽旅游城市的乐山。在去乐山之前,他曾经跟邛崃的一位戏迷一起来到成都文化宫京剧票房,认识了成都著名的琴票钟为洁老师,他听说冉江红要去乐山后,主动写了当地票友的联系电话。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冉江红来到位于乐山人民公园的票房找到了他们,俗话说“天下票友是一家”,票友见票友格外的亲,不仅认识了他们,还认识了乐山京剧团的老艺术家叶敏芳老师,老太太一身休闲花衬衫,戴着墨镜,整齐的银发,看上去很有艺术气质,她走进了票房,只听得她唱的《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嗓子虽然不比当年,但韵味十足,后来得知拉京胡的钟为嘉、唱杨派老生的钟为济、唱梅派青衣钟为若都是她的儿女,慈祥和蔼的老人看见一位年轻的解放军唱京剧,她很高兴,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他总觉得这位老太太很亲切,他唱了《贵妃醉酒》和《望江亭》“南梆子”后,老太太就建议他学梅派。第一次得到老人家的这样评价,而且每次去都能见到这位老太太,并且得到老太太的指点。所以他更加地珍惜每次去票房的机会。终于有一次冉江红很冒昧地得到了老太太的电话和地址想亲自登门拜访这位老师,可是由于对乐山不熟悉绕了好几圈才找到乐山师范学院。打了电话后老太太接到了她家。老太太跟他聊很久,生在汉口的她因为喜欢戏,也为了全家生活无奈到科班学戏。学戏还要伺候师傅生活起居,喝酒喝多了师傅就要睡,如果是没喝够,不是打就是骂。年纪轻轻她因为战乱随戏班来到四川,艰苦的从艺经历,让她饱受了人生的艰辛,最后来到乐山当时还是眉山军分区京剧团。从此以后在乐山京剧团待了大半辈子。这样慈祥的老师如果能叫她奶奶,那关系不是很亲了吗?老太太欣然答应了。每次到票房来或是当她家,对冉江红便更加的严格要求了。三年半和她相处,学到了不少的京剧知识。成都和乐山要举办2000年新春京剧专场演出,老奶奶为他选了梅派剧目《生死恨》,因为要彩唱,所以每次都到她家里学习身段,有几次奶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她依然为年轻的解放军做示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到位,包括叫头、念白、唱腔等等,一遍下来使她上气不接下气。钟为嘉老师知道后批评说“你奶奶身体不好,不要让她太累了。”但是奶奶依然地这样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笔者看到了老艺术家对艺术一丝不苟的宝贵精神。冉江红说除了他自己的戏以外还要为程派票友梁启东配演的《锁麟囊*团圆》演出获得了成都观众的认可。同年的五一劳动节在乐山文化宫两地又联合举办了演出,老奶奶鼓励他又演一次《生死恨》,还有大戏《龙凤呈祥》,由冉江红和程派票友梁启东分配饰演前后孙尚香,但后来梁启东单位有事,就由他一人担任这个角色,奶奶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冉江红,“怎么不商量就随便接活儿,这么大的戏,又没有什么演出经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骂归骂,最后老奶奶还是每次到排练厅现说戏,“洞房”、“别宫”、“跑舟”、“回荆州”的舞台调度、身段表演等等都得说,当说到具体的地方,她还走一遍。总算是到了正式演出,老太太老早来到后台为冉江红把场,跟饰演刘备的老师说“这小孩没什么经验,您在台上多带着他点儿,您辛苦了。”就这样她基本上跟每个和冉江红配戏的演员都说这样的话,深怕他演砸了,孙尚香每次出场演出,老奶奶无不为他揪着一把汗。第一次戴凤冠,加上包头老师勒紧了点,“跑舟”演出过后,包头老师怕他受不了,取下了凤冠,过后另一位老师还以为的戏已经完了,就帮他取下片子,还没取完,舞台监督老师就来催冉江红上场,眼见再重新贴片子已经来不及了,干脆“回荆州”那场戏就没演,后来他们还开玩笑说“诸葛亮还没来接呢,刘备和孙尚香就没了,感情那两口子私奔了吧”。
五年的时间,冉江红在部队学会了很多,也成熟了许多,部队给了他很多荣誉“嘉奖、文艺先进工作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等等。
回到地方的他,更家积极学习京剧艺术,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门为戏迷票友开办的栏目《戏迷俱乐部》,参加节目的选手不仅可以参加擂台赛,还可以得到评委老师的点评,于是2003年7月,他接到中央电视台的电话通知参加擂台赛,一人来到遥远的北京,来到了从来不敢想的中央电视台擂台赛上,他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紧张了,因为部队锻炼了他,即便是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他演唱了京剧《夫妻们分别十载》、《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过后他得到了京剧名家温如华老师、李配红老师、史依弘老师、孙毓敏老师、周桓老师以及朱文相老师的点评,虽然取了周赛的优胜奖冠军和月亚军,但他真正得到的是这么多名家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指出了他在演唱中很多不对地方。回到贵阳后,他一直想好好跟一位老师继续学习,但是复员回来一直没有工作,不可能跟老师学戏,直到有一天经贵州名票舒伍寅介绍认识了贵州省京剧团京剧名家周百穗老师,周老师听了他唱的《生死恨》后,觉得他嗓音条件很好,得知他经济情况不好时,当场答应他,拜师那天不收礼、一切费用由两位师姐周菲和肖丽蓉承担,当时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拜师那天,全市各京剧票房的领导、戏迷票友以及专业的京剧团老艺术家都来了。300多人参加冉江红他们的拜师会,气氛既热烈又感人,戏迷票友演唱京剧唱段,京剧团老艺术家李红韵致辞,周百穗老师带着徒弟们演唱了《霸王别姬》,还在台上讲了深情感人的欢迎词。周百穗老师爱才疏财的精神,又让笔者看到了梨园界优良艺术传承精神。拜师结束后,冉江红每天早上8点准时来到她家学习《贵妃醉酒》身段表演。对于这样身段繁重的表演,周百穗老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地耐心教授,有时还没理解透,她总是形象地讲解,为什么要整冠、为什么要在九龙口亮相、甩水袖、抖水袖又是为什么等等,两个多月下来,才把前面“四平调”身段说完。最让冉江红感动的是,一天早上,周百穗9点准时在贵州省京剧团排练场等,周老师给徒弟们教授《断桥》,她故意把冉江红放在前面,为的是以便纠正刚学京剧不久的冉江红,老师看到他错的地方,就夸张地学他的动作,大家笑了,于是周百穗老师就说对他说,你刚拜我不久,学的东西很多,刚刚学身段是很困难,我把你放在前面,你做错动作,我夸张学你,大家笑你,其实不是嘲笑你,是让你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都下午两点了,戏才基本说完,2点半她还有一节课,她中午连饭也没吃,在排练场休息一会后,又等待她下一拨学生的到来。她这样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到底是为什么?而且学戏都不是她专业的学生,只是把京剧当作业余爱好的人。有时候不光在她家里学戏,还在她家里吃饭,师生之间的融洽可能不是其他老师所能及的。
第八届'和平杯"与梅子姐姐、日本菅野尚生合影
2006年天津和平区要举办“第八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周百穗建议冉江红以《生死恨》剧目参加,在这之前,这出戏冉江红还得到了贵阳京剧团张佩珍老师的指点,周百穗老师为了尊重冉江红的奶奶叶敏芳老师和张佩珍老师,对《生死恨》身段表演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同时还得到了周百穗老师的姑姑周素霞和她母亲周素兰师奶奶的帮助和指点。尤其是师奶奶跟他说怎么样纺车才是真正的纺车表演。那一段时间,冉江红在这出戏上对韩玉娘角色的领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周老师说这出戏要注意内心的活动变化,要配合这段“二黄原板”中“但愿得我邦家兵临边障,要把那众番兵一刀一个斩尽杀绝,到此时方称心肠”,通过唱词、剧中潜台词、眼神、唱腔一起表达出来,所有这些都是了突出她为了国家宁愿抛弃儿女私情、希望丈夫及大宋子民为了国家积极去抗战,这样才能表现韩玉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贞女子形象。
2006年7月在贵州省京剧团排练场举行了选拔赛,冉江红取得了复赛的资格,直到9月份,他得到了贵州省戏剧家协会的通知,准备到天津参加决赛。周百穗知道后,高兴之余又抽出时间对这出戏进一步提高。在临行前,周百穗老师一再叮嘱“你作为贵州省一名选手参赛,能进入决赛,师傅已经能高兴了,名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在中国大戏院这样的演出剧场比赛、演出,你应该感到自豪,比赛期间你要多向其他票友学习,要虚心请教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把你在我这学到的好好地演就可以了,别有其他思想负担。”因为冉江红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热心的老票友董阿姨还资助他一千元钱做为路费来到天津。说实话,冉江红第一次参加这样全国性的戏迷票友比赛,来的时候就曾听说天津的“和平杯”就是京剧的“奥斯卡”,含金量很高,来的都是全国票界佼佼者。虽然是这样,但是冉江红还是以平常心对待那场比赛。在观看选手的排练和比赛中,冉江红学到了很多。到了他那一场,他沉着稳重,一句叫板,得到了台下的天津观众喝彩,“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一句导板后,又是一阵的叫好和掌声。从“丝边”走出来的韩玉娘立刻感觉到天津观众的热情,天津观众能对一位来自西南偏远省份的选手这样爱护。这更加让他有了信心把这个戏演好,演出结束以后,观众又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下来以后,他轻松了,身边的日本选手菅野尚生说“你在侧幕的时候,我看你一点都不紧张,这是你的优点,看上去很老道。”其实在比赛之前他们就认识了,同时也还认识了甘肃的女选手米桂云,三位已经成为好朋友,比赛的时候都互相帮助。比赛的名次一直没有向选手公布。直到在颁奖当天中午11点聚餐的时候,组委会的孙元木老师悄悄地对他说“恭喜你,得了金奖,可千万别激动,吃完饭我们开个会,你准备一下今晚的汇报演出”。他第一次参赛就得了金奖,这时他并不怎么兴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这个消息告诉给他的师傅,周百穗老师特别高兴,说演出完以后,上海来,她要请冉江红在上海好好玩一玩。然后又给在上海的车铃老师打电话,车铃是他在比赛之前在贵阳认识的,她觉得冉江红的嗓音条件非常好,没想到在贵阳还能有这样条件好的男旦。于是车铃也邀请冉江红到上海来。到了上海,他马上跟车铃联系,认识了上海的梅派票友,车玲老师自己还掏了三千元在一家酒店包房里与上海的梅派票友老师们见面,在一起唱戏,同时从北京赶来的中国梅兰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迎先生也来了,他听到冉江红的演唱以后,用笔记录下了10多处毛病,包括梅派的口型、咬字、行腔、气口、梅派的特色等等毫不保留讲出来。这时周百穗也从上海戏校赶来。周老师一再跟大家介绍她的这位学生情况,还感谢车玲老师这样关心帮助冉江红。离开上海的时候,车铃老师还把她老师卢文琴先生的《京剧声乐研究》这部书给了冉江红,希望他好好学习梅派,多听梅兰芳先生的录音。要学高层次的。坚持卢文琴先生的原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后来才发现这书里还夹了三百元钱,她这样爱护冉江红,真不知道怎么样报答她。
由于在参加和平杯期间聚餐的时候,就听江西选手说江西京剧团招聘演员,他就想试一试,于是跟江西京剧团团长打了电话以后,11月份一人坐火车来到江西南昌并找到了江西京剧团,团领导见到了冉江红,还请了团里的琴师为他调嗓子,听了以后,就决定让他先在团里实习。实习工作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并且安排在元旦节过后,在新建南昌剧场演出,让他回上海好好跟周百穗学戏。又一次来到上海,正巧上海京剧院史依弘要演出《玉堂春》,通过周百穗经常到京剧院上课的便利,有机会观摩了史依弘老师的排练和演出。一个星期时间,天天听梅兰芳先生的《女起解》录音,天天看梅葆玖先生的配像的《女起解》,又得到夏慧华老师《三堂会审》的VCD光盘。周百穗只要有空,就让他到教室里学。到了晚上还挤出时间一遍遍的教。一个星期后,基本上学完了,回到贵阳以后,又得到贵州省京剧团刘桂珠老师的指点,热心的班光线姐姐自己出了三千元钱为冉江红在票房演出了《女起解带会审》,演出不能说非常成功,至少有了一次彩排的机会和经验。回到江西京剧团,第一次在南昌剧场和专业的演员一起演出折子戏专场,当时第一场演出《生死恨》。第二场就是他的专场《玉堂春》,观众前个星期已经看了他的《生死恨》,这次来的观众就更多了。演出前,很多观众到后台看他化妆,他们对这位新人很好奇。演出结束后,他一次次的谢幕,观众久久没有离去。团长和书记对他的这次演出非常满意,并且还经常随团到周边地区演出。之后团领导下一步还准备安排他演出梅派大戏《凤还巢》。在团里待了快半年,里面辛酸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剧团的情况很复杂。虽然团领导很重视冉江红,但是没有一个老师在身边,你无法想象那是多么的困难。虽然他自己每天坚持在舞台上练功。没有人能帮助他,团领导一直想让冉江红跟团里老艺术家邓薇薇老师学戏,但是邓老师一直在台湾。因剧团改制,他离开了江西京剧团。一个人来到重庆开始了他新的京剧之路。
来到重庆,虽然物质生活比在江西京剧团优越,但是毕竟离开了剧团,他还经常到武汉、宜昌、成都、贵阳、河北等地演出。
2007年12月央视大赛《生死恨》
2007年年底,正值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三届全国京剧票友电视大赛,在参加复赛的时候,就有些票友对冉江红不满参加比赛,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专业演员,只是在江西京剧团实习和学习的票友。经过层层选拔,还是取得了参加中央电视台决赛的资格。这次比赛他还是拿《生死恨》比赛。那场比赛他得到了银奖,但是很欣慰的是,当他比赛完以后,评委李军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领导范梅强两位老师到台看望了冉江红,还鼓励他不要灰心,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时隔不久又接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燕升访谈---戏苑百家》的通知,到北京录制访谈节目。
2008年9月还参加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在泰州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而举办的《梅绽千秋---梅派戏迷挑战赛》,每位票友都为能在纪念梅兰芳先生的演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2008年9月,参加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在泰州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而举办的《梅绽千秋——梅派戏迷挑战赛》。
2008年7月在湖北与尚慧敏老师同台《女起解》后合影
2009年10月26日四川省内江市师范学院举办冉江红京剧艺术走进大学之一,演出《断桥》、《贵妃醉酒》,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报道演出。2010年7月在贵阳贵州京剧院参加“全国京剧男旦盛会”活动。
2010年10月应邀参加和平杯成立20周年十大名票演唱会。
2013年10月应邀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办第二次冉江红京剧艺术走进大学活动。
自从成立了自己的京剧工作室---“重庆芳华京剧艺术中心”后,他的学生四川外国语学院李睿智曾参加2010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高校京剧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京剧比赛”中,以《凤还巢》一剧荣获了二等奖,同样是四川外国语学院的陈欣迪也在跟他学戏,一年后陈欣迪因京剧才艺表演和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从此以后不断有京剧戏迷、票友找他学戏,他也在不断地实践演出,日程每天排得满满的。在追求京剧艺术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很多老师以及前辈,这条道路虽不能说有多么的坎坷,但他告诉我说,他一直在总结过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这么多好老师、热心人帮助他、关心他,我想这已经很满足了,只有更加努力学戏,在学戏的同时更要学习周百穗老师、学习叶敏芳老师(已去世)身上的艺德,和对京剧艺术执着追求、认真负责的精神。
学习梅兰芳先生的虚怀若谷、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想才可能体会和学到梅派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