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州家风|大山深处公仆情 ———记市人大驻大熊山扶贫工作队队长钱局新

2017-09-06 胡琼露 九州家风

作者| 胡琼露

来源|新新网

钱局新(左一)陪同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谢志雄(左三)、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邓光吕(左二)入户走访


 2015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派农业农村委主任委员钱局新进驻大熊山,担任市人大驻大熊山扶贫工作队队长。她是大伙心目中的“拼命三郎”,虽是女同志,但大伙都相信她行!


 市人大的驻村帮扶点在新化县大熊山金龙村,由原来的金坪、九龙两村合并而成,位于娄底的最西北角。这里山高林密,路陡沟深,平均海拔在880米以上,大熊山最高峰———海拔1662米的九龙峰就坐落在此村。全村总面积3.6万亩,占大熊山林场的三分之一;总人口859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77人。


 一边是苍山莽莽、流水潺潺的美丽自然风光,一边却是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群众生活现状。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钱局新的心头油然生起! 


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送法律送传统文化送种养殖技术下乡


(一)


 2015年4月中旬,市里开完动员会的第二天,钱局新就和另一名工作队员开赴村里了。他们翻山越岭走遍所有贫困户,仔细了解,耐心询问,认真分析致贫原因,苦思脱贫良策。摸清情况后,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的帮扶工作规划,并安排人大机关59名干部全部与贫困户结对,每年组织入户走访4次以上,经常保持各种联系,确保贫困户每年有3000元以上的现金支持,并且因户施策、因人施案,“一对一”精准帮扶无遗漏。从此,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连结了市人大所有干部职工和金龙村的父老乡亲———


  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多次来大熊山走访慰问,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各委室主任和责任干部都把扶贫对象当成亲人,全心投入,主动帮扶。他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两年共协调到位帮扶资金400多万元,修缮和新建了1880米水渠,解决了3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新建饮水工程3处,解决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燃眉之急;修建了组级旅游公路3.2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还另外争取资金建好了大熊山首座移动通信基站,完成了全覆盖的提质扩容农村电网改造……困扰全村多年的水、电、路、通信、灌溉等“牛鼻子”老大难问题全部得到根本解决。


 在市人大常委会和扶贫工作队的悉心帮扶下,金龙村建起了8家“农家乐”,旅游旺季家家爆满,一户“农家乐”一个周末收入就超万元;争取市文旅投投资近2000万元的露营中心项目即将启动;21户贫困户被送到怀化等地学习天麻、猕猴桃种植技术,还把种养殖专家请到村里来传授技术。现全村已基本形成天麻、猕猴桃、玉竹、油茶等种植和石蛙、黑山羊、土猪、土鸡等养殖产业,并通过“大户带动”和“四跟四走”,让贫困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两年前,我们一进村就失联,一到晚上就停电,一到秋冬就没水喝。大家调侃说,这个天高地远的地方: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可现在,这种情形一去不复返啦!”钱局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笑了。


钱局新(右)到新化县政务中心帮助贫困户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事宜


(二)


 扶贫工作队刚驻村时,部分村民不理解:要接受刨根究底的调查走访,要填这个表那个表、开这个会那个会……觉得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有的嚷嚷不如直接发钱好,有的甚至在背后捣乱,差点把钱局新气哭。

 

但她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向村民群众宣讲党的扶贫政策,鼓励大家抓住机遇,趁势而为,脱贫致富。同时,她也毫不留情地批评那些等靠要的思想和不求上进的落后观念。有一次,她到一个组里走访,与贫困户一起聊天。她要几个年龄相仿的中年男人伸出双手,结果有一个人的手特别白嫩。钱局新就用力击打这双手,大声数落说:一看你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你个子不矮,长得不差,没有残疾,又不痴呆,怎么就不晓得勤劳发奋、成家立业?快五十岁的人了,一心巴望着吃救济,怎么就这样没志气呢?那位村民被她说得满脸通红。后来扶贫工作队专门为他送去一条猪仔,还立下规矩:“猪吃饱了,你才能吃!”活脱脱把个懒汉整变了。

 

2016年3月,扶贫工作队筹措资金给一组、二组建设饮水工程。动工那天,二组村民突然发难,不同意一组村民与他们共建一个水塔喝水。原来是几年前修路,一组没有兑地给他们,故结怨至今。钱局新很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做思想工作。她亲切而又威严地说:如今地球都是一个村了,你们还在分一组二组!为了修这个水塔,我们花了10个月时间做前期准备,反复征求你们的意见,又从30吨加大到50吨,家家户户都签了字。要动工了你们又反悔,那怎么行呢?再有,这是人大筹措的钱,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能只给你们喝呢?三组和五组也是共建一个水塔,他们多和谐!当然,水源是二组的,地也是二组的,你们不同意我们也不好过分勉强。不过总得有个交代,我们要把原因写出来,刻在石碑上,立到组里的中心位置,让一到秋冬就没水喝的子孙都知道个中缘由……一番劝导,正气和良知得到激发,饮水工程如期开工了。4个月后,清澈的山泉水伴随着欢声笑语,流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家中……钱局新的真诚与无私彻底折服了金龙村的父老乡亲!


 42岁的张茂初是全村最贫困也最可怜的人:重度智障,还有一个严重驼背,个头不到一米高的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居住在一栋建了60多年、现已摇摇欲坠的小木楼里。不仅漏风漏雨,而且后墙已完全腐坏,随时有垮塌的可能。


钱局新从入村第一天起就特别关心这对母子。他家虽已列入异地搬迁名单,但要搬进新居显然还需假以时日。尤其令钱局新放心不下的是,张茂初连话都说不清楚,连钱都不会算,在村里还有邻里帮衬,还有田可耕、有土可作。一旦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他们怎么生存?经过可行性研究,扶贫工作队花了4万元为张茂初修缮了房屋:掀掉屋顶上的老树皮,换上崭新的石棉瓦,换掉后墙和两根柱子,地面全部用水泥硬化,还修好了排水沟,维修了照明电路。剩余的材料也不浪费,帮他修好了牛棚,支持他搞养殖。张茂初86岁久病在床的老母亲硬是看到百年老屋修缮一新,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寒来暑往、日升月落,整整两年多时间,钱局新克服山高路远、日晒雨淋、蚊虫叮咬、晕车呕吐、生活不便等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扎根金龙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坚持到今天,从没叫过苦、喊过累。老母亲过生日、患青光眼动手术她都没能回家。有一次,母亲在微信里看到女儿戴着一顶宽边小布帽,在烈日下为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锄猕猴桃地的照片,非常心疼地说: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抛家舍业的住到大山里,太拼命了!

  


可钱局新却安慰母亲说:没关系,我是心甘情愿的,我的心是甜的……


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两年多时间朝夕相处,钱局新与金龙村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她每次去村里从不空手,车子尾箱里总是塞得满满的,光高压锅就送了近30个。看到孩子总要塞一把糖果,看到老人总要拉拉家常,并送上蛋糕、点心之类好吃的东西。除多方支持帮扶对象,她还自掏腰包近8000元资助其他困难群众。因为常驻村里,主人家的狗———黑子成了她的好朋友,每次回村,老远就出来迎接,平时紧随左右,像保镖一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钱局新用她的无私奉献感动了金龙村的群众,也赢得了社会对她的赞誉。今年6月,她被评为娄底市首届“最具责任心领导干部”。她受之无愧!


更多精彩,请点击:

女扶贫队长心声(一)努力真抓实干  彻底改变“穷”样

女扶贫队长心声(二)倾注真心真情  立志崭断“贫”根

女扶贫队长心声(三)坚持真我本色  充分展现“新”貌

【原创】大熊归来话扶贫

扶贫应先扶“心”

弘扬红旗渠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