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境界:用私人银行的家族信托,解决投资银行的资本市场问题
点击上方“Amy姐的跨境金融圈”,关注公众号
跨境金融圈大小事,你都能尽在掌握
文/Amy姐的跨境金融圈
ID/chinashintay
看个数据:
“香港上市的家族企业中,1/3都是以家族信托持股”。
Amy姐无从考究数据的真实性,但翻看港交所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也七七八八啦。
好,开始说正事,
>>>>先简单介绍下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是一种契约关系,就是指由个人或家庭作为委托人,将信托资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机构(一般是信托公司)管理,并指定受益人来享受信托资产收益权的一种契约关系。
与境内信托产品有不同,境外的家族信托是一个工具,一个用以持有家族资产的很好的工具。
如何使用好这个工具,就是如何设计好信托契约了。
也所以,知道有这个工具的不少,但把飞机当做大炮来用的更多。
(注:本文所述家族信托,均指境外家族信托;所述信托产品,指境内信托啦。)
回到今天的话题,关于资本市场与家族信托的结合,
>>>>先上amy姐结论:
1、家族信托和资本市场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资本市场造了富,家族信托来守富和传富;
2、在境外资本市场上,以家族信托持股,在公司控股权的稳定性、风险隔离、以及税务筹划方面,比其他持股方式更胜一筹;
3、境内资本市场和家族信托的结合,即投行和私行领域的结合,值得期待。
下面分控制权稳定性、风险隔离、以及税务筹划三个方面,看家族信托的运行机制。开始啦。
控制权的稳定性
此处稳定性,主要指从家庭关系层面的股权不分散,两个意思,
一是不因婚姻关系而分散,
二是不因代际传承关系而分散。
>>>>先看国内,直接持股存在的问题:
因股权纠纷或被分割,IPO不了的有,并购不了的有,丧失控股权也有,
并且还将更多,因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代们,开始要传承了。
例子太多了,随便看几个,
这是当时很风光的土豆,时运不济,终被对手并了。留给后世的,是一个足以媲美VIE的“土豆条款”。
这是你穿的地素,命运多舛,临门前被拌了一脚。
资本市场需要清晰无纠纷的股权,股权不稳定不清晰在资本市场是没法混日子的。
当然,已上市的会好一些,但真因婚姻关系,动辄被分走十来个亿的,
或者看着辛苦打拼的江山传给子女,而子女不成器或关系不和谐而被“野蛮人”盯上的,也是空余恨。
>>>>为何会这样?
看境内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方式,无外乎三个:公司、合伙企业、个人,(可能后面会有3类股东)
而无论哪种方式,持有的股权都属婚姻法、继承法下可分割 可司法划转的财产,
财产跟随家庭关系而变动,而家庭矛盾又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控股权。
本来上了市融了几次资,股权也被稀释的差不多了,那是万万动不得吖。无奈。
>>>>再看境外:
以香港为例,1/3家族信托持股,
Amy姐(公众号:Amy姐的跨境金融圈)先分析家族信托持股的架构,
一般地,通过中间的持股公司如BVI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避免披露太多,且便于管理(你用个UBS信托公司直接持上市公司股份,每次谁来开股东会来着,股东盖谁的章,麻烦死)。
>>>>那么,家族信托架构能使公司控股权稳定的机理是:
家族信托持股下的控制权,有几个层面的控制含义,
1、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指股东权益和经营管理权,个人直接持股与通过家族信托持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和经营管理权无任何变化,该由谁控制还是谁;(对于家族信托持股,在香港IPO上市时的控股股东的认定,你去看龙光地产招股书,不再详细讲)
2、BVI公司的控制权,减持股票的资金回流到BVI公司,BVI实际就是个家族资产储蓄池,而BVI公司是董事掌权,董事可以是委托人,从而控制了BVI公司家族资产的投资决策权;
3、信托资产的分配权,是通过信托契约来控制,酌情信托的,委托人和保护人随时调整增删分配对象及金额,委托人完全可控。
(2、3指非全权委托给受托人的情形)
家族信托结构的灵活,归根在于,它受其自己的“信托契约”章程管辖。
>>>>下面看效果,
看个龙湖地产的例子,
09年,龙湖地产在港交所上市,看其上市股权架构,吴亚军与蔡奎分别设立了吴氏家族信托、蔡氏家族信托持股,两只信托的受益对象分别是吴亚军家族、蔡奎家族。
12年年底,吴亚军与蔡奎被爆“已经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
而此离婚事件,并未给龙湖地产造成股权纷争,对股票市场的冲击也不大,了无硝烟地就过去了。
原因,无他,大家早就谈好了嘛。
谈好了意为,设立信托时对方同意了,可对抗婚姻法。
延伸一步,已放在信托的资产,同样可对抗继承法,
比如香港信托法下设立的信托,可以对抗继承法,其他离岸地亦如此。
资料来源:香港信托法
企业资产与家族资产隔离
此处的隔离,主要指两个层面的隔离,
一是管理层面,即分开管理公司资产和家族资产,公司资产是公司的,你家的是你家的;
二是风险层面,隔离公司层面的债权人,别像老贾一样,因为LS公司的债务,却被网友追着数落人家美国的家庭资产(这只是个玩笑,别当真)。
>>>>先看国内,老贾们的问题:
1、大把的家族企业,绝大部分财产就是这个家族企业。企业兴,则家业兴,企业衰,则家业衰。
2、企业不行了,或经营决策失误、或行业周期、或代际传承各种风险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了家庭资产。
将企业的资产当做自家的,这是民营企业最好的时光,也是最坏的时光。
>>>>那么,回到问题的本质,
Amy姐认为管理层面的隔离,是在于思想上,是臣妾做不做的问题,
而风险层面的隔离,就在于公司的持股架构及工具的使用上,是臣妾想做,但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思想上的,去看看最近披露减持阿里巴巴计划的马云、蔡崇信,打算减持300个亿(港元),用作慈善承诺及财富管理。
这是家族财富的管理策略,和比尔.盖茨如出一辙。
盖茨每年都在减持微软公司的股票,减持资金用于家族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盖茨管微软与科技板块的投资,科技以外的交给专业人士管理。将微软公司与盖茨家族资产的分开管理,家族财富增长更稳健。
该图片及部分资料来源:新财富,http://www.xcf.cn/tt2/201609/t20160921_776729.htm
我们今天不讨论思想,我们看境外风险隔离层面的工具——
>>>>家族信托架构,隔离风险的机理是什么?
一是家族信托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不可撤销的信托自信托成立之日,资产便于委托人分离,就是法律上不属于你提供资产的人了,即便后面有债权人来追,也追不到。(Tips:要看信托类型及契约内容的,并非全如此)
二是比较成熟的家族信托司法管辖地,都有一套成熟的信托法规,围绕信托法的,公司法、税法、破产法、婚姻法、继承法等,赋予信托优先权。并且对于任何外国法院的裁判,与此不一致的拒绝承认执行。
举个例子说人话,就是说你在离岸设了个家族信托,境内有债权人追你,哪怕境内法院判你输,要你拿离岸信托的资产偿债。但只要你成立信托契约时完全合法合理,无隐瞒欺诈行为啥的,离岸司法地有权拒绝境内的司法裁判。
股息红利、利得税的筹划
此处所指税务筹划,主要指股息红利和资本利得税,
>>>>假如准备在香港上市,通过个人、公司或合伙企业形式直接持股,那么,问题来了:
1、股东以后港股的分红、减持港股的收益,香港不交,但需在国内交税;
2、管理层的激励,无论期权,还是合伙企业直接持,或其他形式,都应在国内交税。
苛政猛于虎也。
>>>>而家族信托避税的原因在于:
其一,家族信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纳税主体,而在征税规定上,个人、公司与信托税制完全不同;
二是,家族信托的司法管辖区和税务管辖区也可能不一致,在涉及多个税收主体、多个司法辖区下,又是考验税局和顾问谁跑得快的游戏了。
此处不深入讲,有需,来勾搭Amy姐(公众号:Amy姐的跨境金融圈),一起探讨吧。
后记:
家族信托之于资本市场,在于将公司经营与股东家庭做好安排。
对于股东来说,掌控住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好家族财富的增值,安置好家族后代的和谐,再最大限度的避好税,适当地做好慈善。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各为其安,乃传承也。
本文完。
我是小米
ID:amy_mi001
添加小米
加入跨境
金融圈
高端社群
Amy姐的跨境金融圈
专为探讨企业和人跨境的专业问题而设,
比如境内外资产市场,如何在国际市场融资,
搭建国际避税架构,设立境外家族信托,
设立离岸基金,移民财产申报,CRS与FATCA应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