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择与AI文学
点击上方“外国文学研究”可以订阅哦
内容摘要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中,科学选择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AI(人工智能)阶段,是一个由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主导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AI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类型诞生了。AI文学就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学,即AIGC文学。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预训练和后续的微调,AIGC具备了智能化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既可以模仿人类生成类似传统文学的诗歌、小说、戏剧、故事、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可以按照AI时代的要求生成新的作为文学接受的文本。AI时代的文学生成已经不满足于文学文本的生成,正在向AIGC多模态文学转变,将催生虚拟的AIGC数字作家的出现。仿真数字作家是仿真数字人中的一个类别,它支持基于采集、训练完成的数字作家建模,生成仿真的数字人形象,不仅具有真人一样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而且还支持符合不同场景的服饰和背景变换,支持可调节语音接入、动作及表情驱动。仿真数字人是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的更新迭代,不仅古典作家可以借助AIGC在当代复活,继续文学写作生命和生成作品,而且当代作家也可以借助AIGC技术虚拟(克隆)自己生成AI数字人形象,实现真人的数字分身并生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品。AIGC文学的出现,必将引发有关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内容、作者与作品、阅读与传播、理论与批评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进而引导文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文学理论及批评的重构。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科学选择;AIGC;AI文学;AI文学理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1AWW001)
作者简介
聂珍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跨学科研究。
Title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AI Literature
Abstract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scientific selection, in some sense, is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hase, which is dominated by 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vailability of AI technology, AI literature has emerged as a new literature genre. AI literature is the literature generated by AI, that is, AIGC literature. By way of pre-training dataset and subsequent fine-tuning, AIGC acquires the ability to process natural language in an intelligent way, being capable of both imitating human beings in terms of composing poetry, novels, plays, stories, essays, and other literary texts analogous to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generating new literary tex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I era. Literary generation in the AI era is not limi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literary texts, but is now transforming into AIGC multi-modal literature and will foster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AIGC digital writers. A type of simulated digital humans, simulated digital writers, supporting digital writers modeling based on collection and training, create simulated digital human images which not only have human-like body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but also endorse clothes and background shifting according to varied settings, adjustable voice access, motion, and expression drive. Simulated digital human is the update version of chatbots represented by ChatGPT. Classical writers can be resurrected with the help of AIGC, continuing their literary writing career. In the meantime, contemporary writers can clone themselves and create their own AI digital images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generating a digital self and produce literary works of their own features. Inevitably, the advent of AIGC will trigger rumination and discussion about literary forms, literary contents, writers and works,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criticism, so as to promote changes of literary ideas and re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
Key words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scientific selection; AIGC; AI literature; AI literary criticism
Project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System for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21AWW001)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Author
Nie Zhenzhao is Chief Expert in “Yunshan Workshop”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and a 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 specializing i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Email: niezhenzhao@163.com
01
科学选择与AI文学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中,科学选择是人类文明三阶段中的最后阶段。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看,科学选择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AI(人工智能)选择阶段,是借助AI的方法进行的科学选择阶段。AI能够模拟、延伸、扩展和无限提高人的智能,帮助或者代替人进行自我选择、学习、工作、创造,实现仅仅依靠人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的目标。借助AI,人开始进入科学人的转变过程,人类社会可以更快地进入科学选择阶段。陈红薇教授说:“人类在人工智能革命中的选择将最终决定,在不久的将来主宰地球的是人类,还是新人类”(陈红薇、杨健林 178)。从当前社会的发展看,科学选择阶段将是一个由AI主导的阶段。
在AI时代,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将是文学创作的主要运用工具。AIGC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通过算法、模型、规则模拟人的智能以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智能技术,可以定义为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化综合运用。AIGC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普遍认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也是推动人类进入科学选择阶段的重要引擎。
AIGC是人工智能更新迭代的标志。它同GAN、CLIP、Transformer、Diffusion、预训练模型、多模态技术、生成算法等技术的累积融合,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多模态理解、生成和交互能力是AIGC的新特点,也将是AI文学的新特点。借助多模态模型技术,AIGC具有了更通用和更强的基础能力。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的进阶通道上,AIGC已经为人类社会打开了认知智能的大门。通过对模型的调整修正和在不同的单个大规模数据中的学习训练,AIGC能够掌握多个不同领域的知识,代替人类完成真实场景的任务,也能代替作家完成文学创作。AIGC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质生产力,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它是未来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并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生质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改变文学性质和观念的决定性因素。它既是一种基础性的生产力工具,也是文学生产的运用工具。
就文学创作而论,AIGC能够用很少的时间自主学习大量的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文本,能够用远超人类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文学文本,能够像人一样发挥想像力并模仿人类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结构,按照人类的要求快速或即时生成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文学文本,并能实现多模态显示。杨革新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人与机器边界的消失:“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从机械物跃升为智能人,人与机器的边界被彻底打破,机器似乎更像人,而人似乎更像机器”(423)。AIGC在文学领域的运用将带来文学的颠覆性革命,不仅将彻底改变文学发生的机制、文学存在的形式、文学的阅读方式和伦理观念的改变,而且将导致一种全新的用于解释AI文学的科学理论的出现。
2017年5月19日,微软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机器人微软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部诗集的发布,宣告了AI作家和AI文学的诞生。如果说微软小冰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不成熟的青涩作家的话,那么2022年11月发布的ChatGPT和2023年3月发布的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说明AIGC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作家了。AIGC通过在大语言模型中学习和预训练,拥有了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了诗歌的规则、模式和结构,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逻辑探索诗歌的内涵,通过模拟表达喜悦、悲伤、期待、寂寞、渴望等不同情感和心理活动,生成新的文本并实现诗歌的创新。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比拟巧妙,情感细腻,哲理深刻,无论抒情言志,还是写人叙事,完全可以堪比甚至超越专业作家。可以断言,AI文学不仅是体现科学选择的文学,也是推动科学选择向前发展的文学。
02
AI文学的作者
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预训练和后续的微调,AIGLC具备了智能化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既可以模仿人类生成类似传统文学的诗歌、小说、戏剧、故事、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可以按照AI时代的要求生成新的作为文学接受的文本。AI文学的出现,必将引发有关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内容、作者与作品、阅读与传播、理论与批评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进而导致传统的文学观念的改变,导致文学理论及批评的重构。例如学者们以《如是我闻》为例指出,陈众议教授写作的小说已经开始“对虚拟空间、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进行反思(Chen delivers his insightful reflection on subjects like virtual spa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tic engineering, cloning technology, etc.)”(Wei 405),说明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讨论文学时已经不能不讨论AI的问题。
AI文学首先面临的问题是:AI文学有没有作者和谁是它的作者?在文学传统里,作者指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指通过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学习知识、写作修改等活动书写文学文本的人。在作品和作者的关系中,作品是作者进行创作活动的产物,是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活动的文本化,而作者则是文学文本的创造者。文学文本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体现的智力成果,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口述作品,作者都是它们的创造者,是原始著作权人,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AIGC生成文学是对作者创作文学的替代,或者说在文学生成中发挥了作者创作文学的职能,实际上就是作家。既然文学是由AIGC生成的,AIGC就是它所生成的文学的作者。作家和作者是有区别的。作家是一种职业,指专门从事文学写作的人,而作者是著作权人(Copyright Owner),指创作某个作品并对其享有著作权力的人。如果AIGC是专门生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作家模型,相当于作家。AIGC可以是专门生成某种文学类型的模型,如专门生成诗歌,这个模型就是诗歌模型即诗人模型,如果生成小说,这个模型就是小说模型即小说家模型,如果生成戏剧,这个模型就是戏剧模型即戏剧家模型。如果大语言模型是通用的,既生成文学,也生成其它内容如历史、哲学、音乐、绘画、医药说明书、代码等,这个通用的模型就不是作家模型而是作者模型,是生成的每一件作品的作者。只要AIGC生成文学作品,它就是这个作品的作者。
在AI时代,AIGC可以即时生成文学作品,每当它生成一件文学作品,它就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使用AIGC生成文学作品的人不能成为作者,例如工人在一家自动化印刷工厂里开动机器生产出一幅精美的图画,但生产工人不能成为这幅图画的创造者或著作权人。在人工智能时代,作家的转型就是作家被专门的AIGC语言模型替代。当作家的所有创作都能够被AIGC替代时,作家身份就转变为文学工厂操作机器的工人。或者,作家的身份转变为使用AIGC进行写作的雇主,或者转变为使用AIGC按其要求生成作品供其阅读的读者。这时候如果说还有作家存在的话,这个作家就是生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模型(AIGC)。杨革新教授指出:“现代人类所依赖的‘人禽之辨’的伦理基础就会被人与技术人、机器人相区别的新伦理原则取代,这就是后伦理选择时代或前科学选择时代的‘人机之争’”(423)。
03
AI数字作家
在文学领域,AI时代的文学生成已经不满足于文学文本的生成,而正在向AI多模态文学转变,将催生出虚拟的AIGC数字作家。AIGC数字作家就是AI仿真数字人,它利用AI技术模拟人的外貌、声音和动作,不仅能够快速生成文学作品,而且还通过智能化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作家的身份与人进行实时对话和互动,看起来像真实的人。
仿真数字作家是仿真数字人中的一个类别,它支持基于采集、训练完成的数字作家建模,生成仿真的数字人形象,不仅具有真人一样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支持符合不同场景的服饰和背景变换,而且还支持可调节语音接入、动作及表情驱动,可以同人进行对话交流。借助AIGC仿真技术,古典作家可以在当代复活,继续文学创作生涯和生成作品,当代作家也可以借助AIGC技术虚拟(克隆)自己,生成自己的AI数字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gital Human)形象,实现真人的数字分身并生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品。
AI数字作家既可以是由计算机虚构的非现实中存在的人,也可以采用数字分身技术对真实存在的作家进行数字克隆,虚拟现实中存在的真人形象。无论哪一种数字人,都具有多模态交互、深度学习和内容生成的能力。AI虚拟数字作家是根据想像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构形象,而运用“数字分身技术”生成的数字克隆人则是真实人物的数字孪生体。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从社会人群中产生的作家越来越少,未来的作家最终将被3D虚拟数字作家和3D数字克隆作家取代。借助通用的大语言模型,可以生成满足我们基本需要的AIGC虚拟作家,但是能够生成具有不同个性特点作品的AIGC虚拟作家,则需要专门的作家模型。个性化虚拟作家实际上是一个生成文学作品的专门语言模型,是一个借助人物形象自动生产文学作品的工厂。只要在虚拟作家这个专门模型工厂里生成的文学作品,才会保留在这个模型工厂里形成的独特个性。在专门语言模型中,可以根据读者和社会的需要建构专门的作家生成,形成固定的个性化虚拟作家。从发展的眼光看,语言模型可以取代职业作家。可以预言,未来的新生作家是在专门的语言模型中产生的,一个专门的语言模型就是一个数字作家,一个数字作家就是一个专门语言模型。有多少个作家,就有多少个语言模型。每一个模型都不是重复的,都有自己的独有特点,都能生成不同于其它模型的文学作品。因此,培养或建构一个新数字作家,就是建构一个新语言模型。
未来的AI文学除了新生的虚拟作家外,还有一类数字克隆作家。通过AI分身技术,无论是古典作家还是现代的、当代的作家,这些真实存在的作家都可以通过AI技术克隆出一个同真实作家一模一样的3D数字作家。借助数字克隆技术,已经去世的作家可以复活,如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英国的莎士比亚、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诗人,都可以重新出现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通过AI模型训练,他们不仅在面貌、声音、口型、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类似真人,而且还可以深度学习自己的作品以及后辈作家的创作,体验他们去世后的社会生活以及掌握新的知识,既可以像他们生前一样写作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像他们的后辈作家一样写作新时代的诗歌。现实中存在的作家也可以借助数字克隆技术分身,代替真实的作家学习、创作和同读者进行交流。
04
AI文学的理论重构
AI文学的出现必将导致文学理论的科学革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数字文学的生成、形式和消费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满足用户(读者)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沉浸式消费需求。借助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机器通过学习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使自己学习的知识快速增长,从而可以模仿作家生成文学作品。与之相比,传统上作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通过AIGC在大语言模型中瞬间就能完成了。不仅作家的文学创作可以被AIGC取代,而且批评家和读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通过阅读和思考才能完成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借助AIGC的计算分析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因此,AI时代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理论家,都将成为人文科学家,作家变成了操作机器生成文学的工人,即技术员和操作员,读者变成了订购产品和消费产品的终端用户即订户和顾客,批评家和理论家变成了文学数据统计师、分析师或讲解员。
ChatGPT、Bert、Open AI、Midjourney、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的更新迭代,人类社会快速进入AI时代。AI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结果是AI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人变得越来越弱小。在AIGC技术的推动下,C.P.Snow提到的把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割裂开来的鸿沟就要消失了。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快速渗透,促使人文科学主动或被动地向自然科学转向,形成新的文理交叉的新兴学科即所谓的交叉学科或跨学科,转变成科学的人文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文学者来说,我们固守的那条“意识形态”的理论防线已经被科学突破,文学将变为科学,像以前那样凭借自己的天才和能力从事文学创作和人文研究日益变得不可能。人文学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选择:要么变为科学,要么死亡(to be scientific or to die)。
AI文学是一种AIGC生成的文学,是对过去的所谓的意识形态文学的解构。因此,过去那些以作家为对象研究文学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理论以及以作品为对象研究文学的起源、本质、原理、审美、阅读、传播的理论,显然已经不适用于AI文学的分析研究了。既有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受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制约。长期以来,文学研究一直被看成是意识形态研究或审美意识形态研究。审美意识形态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主导思想,甚至被看成文学的本质属性。文学理论体系以及批评话语的建构,都坚持审美意识形态的立场、坚持审美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标准。可以说,文学审美在中国变成了文学研究的政治正确,言必称审美、文必论审美成为文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当作者、读者、意识形态、审美等概念被消解或被科学概念如AIGC、GAN、CLIP、Transformer、Diffusion、预训练模型、多模态技术、生成算法、参数、微调等置换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AI时代无论文学研究还是人文研究,其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理论和话语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
直到现在,文学一直被看成是意识形态的抽象存在,只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以后,文学才按照载体分类被划分为书写文本、电子文本(数字文本)和脑文本三种文本形态,开始从认知上把意识形态的文学转变为物质形态的文学。文学借助载体才能存在,才能传播。载体又称作介质(medium)。书写文本的介质是书写材料,电子文本的介质是可记录电子信息的物质材料。脑文本的介质是人的大脑组织,本质上是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也是计算机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基础。电子信息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的数字信息,这是电子文本区别于书写文本和脑文本的基本特征。电子文本也称为数字文本。按照载体分类,电子文本的载体类型可分为磁介质、光介质、电介质(半导体介质)、DNA介质等主要类型。目前最常用的是磁介质、光介质和电介质。因此从科学原理说,无论是以书写文本呈现的还是以电子文本或脑文本呈现的文本形态,本质上都是物质形态而不是意识形态。即使在AI时代,AI文学在性质上也是一种由数字组成的属于物质形态的文学。
AI文学既是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解构。就文学生成而论,AI文学解构了作者,同时又建构了AIGC作者。在传统的文学理论中,作者是创作主体,是具有情感、意识、想象力的个体,他们的创作过程是情感和思想的自由表达。然而,AI文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观念。AIGC可以代替作家在大语言模型里体验生活,学习知识,而且还能做到更好地理解语言规则和语义,并将其应用于文学生成。这是一种文学自动生成的过程,AIGC上升到了作者位置,而作家似乎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不大了。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赋予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作品同作者进行交流。但是在AI文学中,作品的意义不再是作者个人的表达,而是由算法和模型决定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AI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同人类智力发展的局限性相比,AI使用新的算法技术、增加更多的训练数据、优化模型结构等方式对算法、模型、数据集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在AI基础上迭代的AIGC创作文学的能力有了更大提高,已经不是作家能与之相比了。
人的智能不如AI的主要原因是AI可以做到永无止尽的自我学习并快速提高智能水准,而人却做不到。同AI技术的持续性更新迭代相比,人类大脑发育到20岁时基本成熟,25岁时停止发育,40岁后,神经细胞每天以一万个的速度递减。因此,决定人的智力和智能的神经细胞数量不仅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相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是,模拟人的大脑的计算机芯片则不同。1964年,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即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当价格不变时,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其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在20世纪六十年代,芯片制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制程尺寸只有10微米。今天看来这种芯片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它为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已经是了不起的技术进步。经过60年的发展,芯片制程技术已经实现了1纳米制程,当时10微米芯片最高可集成一百万个晶体管,而2024年的一纳米芯片则可集中500亿个晶体管,是20世纪六十年代10微米芯片集成晶体管的50000倍。郭雯指出:“对应当代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时代,人脑似乎已不占优势,机器可以表现得更像人,由此可见,技术正在重塑人性、深刻地颠覆了我们对‘人’的观念”(116)。
人脑同AI技术从性能上相比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但是人脑可以发展AI技术并掌握AI技术,让AI技术为自己服务。文学同样如此。AIGC在技术标准上大大超越作家的大脑,但AIGC在本质上至少在目前只是作家的工具。尽管如此,AI文学理论的建构需要消除人脑永远强于AI的传统观念。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算力算法、脑机接AI口等技术的不断突破,AI文学会越来越完美,建构新的AI文学理论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尽管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数字人文的著作,也有不少学者发表了数字人文的论文,但是有关AI文学研究的理论和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概念术语等,远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建构AI文学理论,寻找研究AI文学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无论如何,现有的文学理论肯定需要新的符合科学的理论替代,尽管目前还难以设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但是不必怀疑新的理论的产生。
建构AI文学理论将从计算分析和计算批评开始。王永指出:“外国文学的计量研究,既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使然,又是深入挖掘文学问题,开拓文学文本研究范式的必然”(641)。传统的文学分析与批评主要依靠阅读、理解、感悟进行的主观分析与评价,属于经验分析和主观判断。由于每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同一个作品、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人物的言行就没有了客观的标准而变成了各不相同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这种莫衷一是的非科学的文学分析和评价,往往被美其名曰为个性化的分析批评,被看成是学术研究的独特性。这种文学批评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标准,主要依靠作者自己的主观理解和心理感受评价文学。然而在AI文学的计算批评中,无论是作品主题、艺术技巧、伦理价值,还是人物的伦理选择分析,身份判断,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都可以通过AI的计算得出更客观、准确的结论,从而避免陷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虚无主义文学批评陷阱。计算批评就是统计分析,王永指出,“这是文学计量研究中最为重要,但难度较大的步骤”(648)。
AI文学重塑了数字文学的形式、消费方式和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或虚拟线上空间为载体的文学产品。未来AI文学的生成形式也会发生变化,有更大可能出现库存文学、即时生成文学和数字作家文学三大类型。库存文学指的是预先存储在网络空间或图书馆数据库中的文学,消费者可以根据存储目录随时调用消费。即时生成文学不是预先生成并存储下来的文学,而是AIGC根消费需要以多模态形式即时生成的文学。数字作家文学是由虚拟数字人生成的文学。数字作家可能是某个古典作家如莎士比亚、李白、杜甫等作家的复活,也可能是当前得到社会认可的某个作家的分身,更可能是虚拟体现某些特点的虚拟数字作家。数字作家文学可以满足特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能够以多模态方式实现消费交互,在生成文学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有益帮助,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选择、合理消费。无论库存文学、即时生成文学还是数字作家文学,它们将重塑数字文学的生成模式、消费模式和批评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个性化、即时化、沉浸式、引导式的文学消费需求。
AI文学既是当前伦理选择阶段新生的文学,也是科学选择阶段的特有文学。在科学选择阶段,伦理道德转化为科学技术标准,即科学取代伦理,技术取代道德,伦理道德因为不再需要而消失了。伦理道德的消失既是人类文明高度道德化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高度科学化的结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伦理选择阶段进入科学选择阶段有一个较长的对接和重叠过程。这是一个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同时并存的阶段,杨革新教授称其为“后伦理选择时代”和“前科学选择时代”(423)。这是科学选择的初级阶段,也是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重叠的阶段。由于伦理选择延升至科学选择阶段并继续发挥作用,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伦理科学选择时期。21世纪二十年代初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可以看成早期科学选择阶段开始的标志。因此,AI生成的文学既体现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并存的特点,也记录伦理选择和科学选择如何相互融合而进入科学选择阶段的对接过程。
传统文学的作者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进行伦理判断和选择,进而按照某种学界认同的模式创作文学作品。与之相比,AI文学不是通过文献阅读和生活体验创作文学作品,而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推理和选择按照某种模式生成文学作品。同作家相比,AI作家的文献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大大超过了人。尽管AI作家用算法和数据分析代替伦理选择提高了文学生成的效率,突出了文学生成的科学性,但是现阶段的AI文学仍然是伦理选择的产物。
就文学的价值而论,现阶段AI文学的价值同传统文学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选择方法与模式产生影响。AI文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科学选择提供伦理引导,二是为科学选择提供科学知识。早期的科学选择是在伦理引导下的选择,科学选择既要符合科学,同时也要符合伦理,预防利用科学危害人类利益。以AI文学的生成为例,伦理准则仍然是AI文学生成的第一准则,即任何文学不得危害人类利益。无论是开发生成文学的语言模型的计算机专家和商业投资人,还是生成文学的消费者,都需要受到伦理的约束。在早期科学选择阶段,尽管科学和道德水准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科学犯罪的可能。一些心怀不轨的消费者,心理扭曲的犯罪分子,没有是非观念的科学家,唯利是图的开发商,仍然需要科学伦理防止他们通过AI文学实现非法目标,也需要科学伦理引领他们做出符合科学伦理的选择。
在科学选择阶段初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AI文学不仅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和载体,而且也成为知识的来源。科学知识转换成一种形式,成为AI文学主要内容,过去从学校获取知识,现在变成了从AI文学获取知识,传授知识的教师也由AIGC替代了。因此,获取知识的文学消费者和生成知识的AIGC,都需要伦理引导。对于文学消费者,AI文学为他们建构道德大厦,提供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进行科学选择。因此,科学选择阶段早期AI文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建构AI文学伦理的工具。
总之,AI文学是正在出现并将取代传统文学的新生文学,如何认识、解释和评价AI文学,如何开展AI文学研究,如何建构AI文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需要我们做出回答的课题。随着AIGC不断更新迭代,AI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的预期,但是有关AI文学的理论是严重滞后的,跟不上AI文学的发展。AI文学是AIGC生成的科学文学,是难以用过去的理论解释的文学,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文学观念和重构文学理论。AI文学理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理论,它是在有关大语言模型的原理、AIGC内容生成机制、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理论等AI理论基础上建构的文学理论,也是AI理论融入文学的理论。
责任编辑:谢 超
此文原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
由于公众号篇幅所限,原文注解和引用文献省略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W.J.T. 米切尔 | 从机械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图像学
会 讯 | “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2024年年会成功举办
会 讯 | “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成功举办
目 录 | 《外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
王丽丹| 从特写集《西伯利亚》看拉斯普京的历史意识
END
关注《外国文学研究》官方微信平台
《外国文学研究》
官方微信平台
投稿网址:http://fls.ccnu.edu.cn
联系电话:027-67866042
联系邮箱:wwyj@mail.ccnu.edu.cn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