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记忆|连续攻克五重难关!上海郊县第一座体育馆竟是这样诞生的
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本期,小体要带大家来了解
上海郊县第一座体育馆诞生的故事
1974年10月,上海郊县第一座体育馆诞生了。它结构新颖(轻型薄扁)、布局合理,是当时上海唯一的多柱承重装配式双曲扁壳建筑物。落成后,立即引起体育界和建筑界的兴趣,参观者络绎不绝。那时,大型的上海体育馆尚未建成,上海县体育馆建成后,经常作为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的场馆之一。
上海县体育馆外貌
上海县体育馆的建立,发挥着一馆多用的作用,给莘庄镇带来节日般的热闹气氛。1975年初,全国乒乓赛上海赛区的半决赛在这里举行,居民和农民们第一次见到威震世界的乒坛健儿们高超技艺的精彩表演,上海电视台也特地将这座别具一格的体育馆介绍给观众。观者无不感到耳目一新,只见馆内高爽明净,用一百块正方形图案交叉组成的拱形天棚简洁大方,分布着装有银色散光片的碘钨灯,把球场照得通明。看台分楼上楼下两层,有1200个座位。
果断的抉择
上世纪七十年代,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为了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场馆的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要建成什么样的体育馆,是有关同志共同反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跨度有三十米的屋盖结构方案,意见不一,分歧很大。
分歧在那里?一种意见,认为搞“桥形屋架”,简单易行,本县施工力量就可胜任;另一种意见,认为造体育馆就要体现出体育馆的特点,应当搞双曲扁壳屋盖,四角低中央高,体量不大,但要供室内有较高的净空,它的结构要与球类运动抛物线相吻合,结构形式要与使用要求相统一。
显然,后一种意见虽然比较合理,但是这样大跨度双曲扁壳屋盖结构在上海还没有先例可循,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但面对重重困难,技术人员们经过反复讨论、比较、研究,终于下决心采纳后一种大胆的方案。
敢于攻难关
一支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方面组成的设计施工队伍,在县体委组织起来了。也正是这样一支装备简陋的队伍,连破了五大技术难关:
第一道难关:双曲扁壳屋盖如用四柱承重,柱下基础必须打桩,而此馆穿越河浜,基础尤为重要。打桩要有许多大型施工设备,耗料多、造价高、施工期长。于是他们因地制宜,采用设计难度较大的多柱承重方案,将屋盖和桃楼的全部荷载,分散传给设置在周边的二十四根柱子上,柱下基础直接置于天然土层上,周边再以带形基础连成一体。刚度较好,沉降也较均匀,就可不用打桩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设备和同步顶升等大型施工设备,即可施工。
第二道难关:双曲扁壳预制板的制作,要求外形准确。设计人员同木工商量,制作一种尺寸相同的三角形定型模板来制作壳板,拆装简便,不易损坏,木材用量很少,而且用毕拆卸下来的材料,大部分还可用作门窗,实际用木料还不到三个立方米,这样大量节约木料,是不多见的。
第三道难关:预制亮板在高空安装时,要有支撑支托,用以支承屋面壳板在形成整体前的全部荷载,而屋面壳板两个方面都弯曲,曲面上各点的标高又不同,这就要求顶撑顶面的标高和曲度必须精确。另一方面,基地内原有的一条河浜,穿越东、西、南三面,还有人防工事,挖土深浅不均,回填土达一至五米,解决不好,对后期室内地面施工危害很大,会导致地坪下沉开裂,影响使用。经过反复思考讨论,工人们在室内基础施工完成后,提前填土整平,然后利用建馆和砌围墙用的砖,按标定的位置,先用来砌筑八十一只尺寸较大的砖柱顶撑,将填土压实下沉到接近稳定之后,就可在砖柱顶面测出壳板的肋底标高和曲度,为顺利吊装壳板打好基础。这批用泥沙砌的砖柱,先供安装壳板用,同时压实填土,兼作高空作业的脚手架,天棚施工完成之后,拆除下来的整砖用来砌墙,损坏率不到百分之二,碎砖还可用作地坪填层,一物数用,一举数得。
第四道难关:每块重两吨多的八十八块屋面预制亮板,怎样才能把它们分别品装到离地七公尺至十三公尺的高空呢?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心协力动脑筋,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土”就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用一吨多钢材,将原来七一公社的一只独脚把,改制成冲天高36米、摇头长22米能旋转360度的大把杆,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土法吊装,又省又快。方案确定后,施工队将壳板分先后从南北两处起吊,只用了2天时间就完成了北面44块亮板的吊装工程。后来,使36米高的独脚把杆,随着钢丝绳的牵引,平稳滑行,从体育馆北侧出发,行程72公尺,中间转两个弯,到达馆南侧就位,历时只有7小时,前后共五天,就安全无误地把整个屋面壳板吊装就位了,既省又快。
第五道难关:音响问题,也是最大的难关。双曲扁壳的双面拱形结构,虽然适应于球类运动的抛物线弧度,但是四面回声轰鸣,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无法用于开会和文艺演出,就是运动员练球也易为嘈音所扰。这个难关,也给设计人员闯过来了。就是利用每块屋盖壳板肋间凹槽24公分的空间,设置照明灯具和吸音天棚,基本上解决了音响问题,实现了一馆多用的要求。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海县体育馆的落成,反映了我国基层体育工作者、建筑家们向体育建筑现代化进军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显示了他们的决心、勇气和才干。
文:庄心辉
来源:《上海体育史话》第2期
编辑:王馨雨
审核:陆佳琦
点击上图小程序
小体推荐
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和青训教练员网上注册启动(内附链接)免费参赛福利!小体邀你明年元旦一起蒸蒸日上,跑进新年市民健身设施举步可就!松江区运动打卡地完成上新(内附名单)探寻上海体育发展百年历程 “体育之源·海派之汇”主题展走进康健社区
坚决抵制“饭圈”乱象 聚力聚焦事业大局
小体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联系邮箱:shtyx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