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宇宙第一难题:要不要读博?

KK 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 2021-03-21


正文:3362 字

阅读时间: 9 分钟

到底要不要读博?



01

直击灵魂的拷问


最近总有学弟学妹来咨询KK,关于读不读博的话题,对于一个博四的老阿姨,这真是一个比较凝重的话题。


前几天,在校内瞅到一则笑话,它是这么说的:


楼下有哥们在打电话:‘我操,要不是我赌博,我现在起码有十几万,一个月八千多没问题,现在每个月就八百,买张火车票就没了。我他妈真的不应该赌博啊!


我听了一愣,后来想了想,判断他说的是‘读博’,不是‘赌博’。



想想,确实现在中国的读博成本真是高的吓人,导致很多博士还没出去找工作呢,就已经开始惴惴不安如坐针毡。


可是市场的供需讨论往往被批驳为“太物质”,因为还有更理想的一层观念存在


有人认为无论劝人读博还是不读博都是扯淡,因为个人的选择乃是及其私人的事情,同样禀赋的个人完全可能做出不同的“理性选择”,从个体经验出发的劝告毫无意义。


但我以为,虽然理想高贵,当进行自己所谓的人生规划时,只谈理想,不论现实,与其说是理想主义,不如说是中二未愈,幼稚逃避。


如果对于读博or不读博你还在徘徊,你知道你究竟在动摇什么吗?



02

我为什么不读博?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


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接近30,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


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家庭,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


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


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


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并不是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


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


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


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


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


3、读博的辛苦,就像扒了层皮


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


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


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


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03

我为什么读博?


1. 在有些领域你只有获取了博士学位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 


正如一位合成化学教授所言,”有了学士学位,你就可以制造分子了,而有了博士学位,你就可以决定制造哪些分子了。” 


简单地说,就是博士学位既能体现你的管理能力又能增强你在技术研究以及职业发展领域中所做决策的权威性。你的经历、经验或许能够体现你的聪明才智,但博士学位是在你申请技术性工作时能取得招聘者信任的一大利器。 



2、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


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还有,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


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


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



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


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


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


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因为博士不像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


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


04

遵从自己的选择


其实,关于考博及读博的种种,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事情,没什么好评判,唯有一点是共通的:


既然选择一起合作,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情,彼此都认可对方的价值才能走得更长远,即使在校园,学生和导师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想,最可怕的,莫过于选择了学术道路并在未来后悔,乃至憎恨起学术来。


我不希望任何人选择错误的人生后将所有的愤怒倾泻于他原本向往的理想中。


所以我想所有的人,在考虑读博之前,都一定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我真的喜欢学术吗?我喜欢做本专业的学术吗?真是如痴如醉的喜欢吗?


2.我具备从事学术的能力和资质吗?我能够保证自己能够给这一学科带来真正的贡献吗?如果不能,我是否依然能从治学本身中得到快乐?


3.我能够确定从事学术这一“理想”,是真正的带有责任感的理想,而并非仅仅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压力的逃避吗?


4.我能够忍受学术道路给我带来的巨大落差吗?我能够安然看待其他同学都已经娶妻生子,有房有车,而自己仍然无怨无悔吗?


读博,无关金钱,名利,外人的看法,只在乎你自己对做科研感兴趣。


所谓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兼得,读不读博,大家还是谨慎考虑而为之。



-END-


推荐优惠

  1. 免费上门取样重磅来袭,还不快来给指南针打call【附支持高校名单】

  2. 年底预存优惠:最高享受95折!

  3. 指南针数据分析服务,过年不打烊,专职为您服务!


推荐阅读

  1. 那个发过nature的博士,最后去做了金融

  2. 中国30岁以下正教授大盘点,谁会是下一个颜宁,卢柯?

  3. 当今中国最年轻院士大盘点,比39岁颜宁还开挂的科研人生。| 科学指南针原创

  4. 15岁考上复旦,20岁师从杨振宁,张首晟:最接近诺奖科学家竟是投资人?

  5. 五大不务正业科学家排名,第一名比陈涌海博导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6. 27岁收到死亡通知书,哈佛学霸誓要逆天改命,感动奥巴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