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工作者日常图

科学指南针 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 2022-07-09

本文来源:芳博士/CSDN募格课堂



科研有以下不易。


01

科研的不易,在于身体上的劳累
科研圈流行科研三件套:文献、实验和文章,文献是基础,实验是方法,文章是结果。在科研圈中,人凭文章贵,多少有志青年终日沉迷实验,投身文章撰写,期望有朝一日收到文章接收的喜讯。而没有文章的科研人员,就像没有皇子的嫔妃,终究不受待见。

1

对于刚刚入门科研的人来说,文献和实验是标配,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周末做实验,假期看文献,每天都在过着找问题、解决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生活。一篇文章也就几个图片,可是这仅仅几个图片是在无数次摸索实验后做出来的。一个图片,需要前期的实验摸索,实验条件的优化,各种实验条件的改变,最终才能成就一个拿的出手的图片。而那些无数次摸索实验的结果,或许会有幸成为补充材料中的一个图片,或许他们只是实验记录本上的一个图片而已。

然而,只会做实验的科研人员并不是好科研人员,故事虽好,会写才是关键,而写出来的成果关乎职称晋升。写,少不了文献查阅,少不了实验结果解析,又是一个搞脑子的事情。不能有啥说啥,要清楚自己该说啥,该写啥,明确需要回避的地方。对于那些实在瞒不住,漏洞比较多的地方,要主动出击,引用文献,辅助自己的推测,毕竟自己承认比较好。
对于科研工作者,人凭文贵,可是一篇也贵不了多久,需要源源不断的文章产出。所以,这些科研工作需要把自己的文章拿出去卖个好价,换点钱回来,继续造文章。在科研圈,有句调侃的话,想要基金就别想过年了。

02

科研的不易,在于心理上的煎熬
在美国做博后的同学感慨到,博后工作辛苦,但是更多的是身份的不确定以及无尽的漂泊感。其实在国内,特别是博士或者博士后群体,实验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归宿又何曾不是压力。
科研不像生产工人,每天有产出,不像个体户,每天能看到收入,科研是一个需要很长周期才能出结果的过程。在科研过程中,那种不知道实验结果会如何的困扰,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答案的忧虑,不知道今后自己归宿的迷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当昔日同窗晒结婚,晒娃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地点个赞,关掉朋友圈。
即便博士毕业,博后出站,找到高校或者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他们的压力也不会减少。科研经费、职称晋升、教学评估、赚钱养家等难题困扰着他们,何以解忧,唯有文章。


学校出台的高压政策,要求年轻的科研人员早点出活,出好活,多出活,如果出不了活,只能离岗走人,不再续聘。所以,年轻的工作者只能加班加点,恨不得把 24 小时全部用来搞科研,以便在单位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每天都被威胁滚蛋走人。
科研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是一名科研工作人员,请体谅他们的不容易,体谅这群为我国 CNS 添砖加瓦的人。


 ——END——


推荐优惠

  1. 论文润色|最实用的五条SCI投稿建议!

  2. 科研干货|关于荧光定量PCR的一切

推荐阅读

  1. 材化生环低薪重灾区?985应届硕士的血泪校招复盘!

  2. 金钱和科研,就是“青椒”们的诗和远方

  3. 博士:你能活出哪吒的样子吗?

  4. 五年直博变八年硕士,学位滑铁卢的他经历了什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领取首样免单优惠券

科学指南针 科研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