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一法之第一章:一的法则前三种变貌
Copyright © 2009 L/L Research
第一章 一的法则前三种变貌
万物一体的大我纸上游戏
造物主为何要创造万物?我们的解释经常偏向造物主想要获得知识并且了解祂自己。造物主希望能认识自己。于是祂遣送自己的各个部分进入幻象中,看看会发生什么事,你们透过经验和轮回转世调配了情绪的颜色,而造物主就从被你们创造的许多颜色中学习。这个情绪调色盘包含了你的美好,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可以教导造物主没有任何其他人能教导的东西。因为你是无限宇宙中独一无二的自己。所以,这是你给予造物主的礼物,是造物主十分渴望的东西。你无法成为别人来取悦造物主,唯有成为最真切与最深刻的自己,你才能做到这点。[1]
我在导读中提过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过得很好。它会帮助你变得更了解纸上游戏的规则。它不但提供生命中的选择相关资讯,也会让你知道原因。
综观本书,我使用「大我游戏」跟「大我纸上游戏」讨论灵性追寻与选择(the Choice)。我使用「小我游戏」和「小我纸上游戏」讨论我们在那如平面纸上游戏、毫不关心灵性价值的社会中所做的种种选择。
成为一个道德上受到激励的人与大我人生游戏有关。我们非常清楚的人生游戏则与积聚资源和照顾我们的亲属有关。小我纸上游戏不可避免地带给我们灵性上的危机,却没有为我们的选择提供清楚的准则。
让你更了解游戏是我在这里的工作,当我说到这里,请记住我说的是灵性上的追寻,这是一个与我们觉醒之前截然不同的游戏,觉醒是为了忆起我们合乎正道的天性以及了解真相的渴望。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会关注一些星际邦联描绘的大我纸上游戏面貌。大我纸上游戏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反映它的一元性质。对星际邦联而言,整个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个能量场跟一件事,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场。在我们的肉体有许多能量场,它们就在器官与细胞组织里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主要的能量场,涵盖了器官与组织形成的副能量场寓居其中。皮肤代表的是我们肉体能量场的界线。我们肉体内的各个能量场彼此合作构成了整个身体的健康。
其他人、植物及动物等所有的肉体也都有这些巢状能量场。所有植物与动物的能量场加上自然力量,如风、火、水和土都在行星的能量场里头。
我们的太阳有自己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包覆着地球和其他行星、以及在这能量场运行的其他天体。银河的能量场则包覆着我们的太阳、所有其他的太阳,甚至包括其他天体,例如黑洞,它们就像是银河身体里面的器官。
最后,借由星星亮度的排序,宇宙所有的能量场都被一个伟大的原始思想或理则(Logos)包围,它近乎于星际邦联提到的造物主或是个人感觉里的神性原则。
星际邦联的讯息提到,就形而上学来说,这个星球与你我皆是一体的。你我就是今日地球上的每个灵魂,这个灵魂也涵纳了每个动物、植物、所有元素与自然力量,它们都是地球行星环境的一部分。这其中的联结也是合一的。星际邦联的Ra说:
你是一切事物、每一个存有、每一个表情、每一个事件、每一种情境,你是合一、你是无限,你是爱/光、你是光/爱。你存在。这就是一的法则。[2]
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对他们来说都有神秘的一面,那就是宣告万物根本上是合一的。许多宗教也有教条的一面,这一面通常将人们分为教条的信徒或是没有信仰的人。如果毫无容忍之心,这种分类法会鼓励批判的能力,也因此最终造成冲突。相信者批判无信仰的人,把他们当作无耻之徒,需要一番纠正。当两个宗教导向的国家选择不宽容,圣战与大屠杀就会发生。「死忠信徒」的意识形态使得创造和平世界难上加难。
也许圣经最接近这个万物合一道理的阐述来自于约翰福音的开头,上面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同样地,这道自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3]
圣约翰的意思是,造物主就是道。事实上,这个道或创造性原则可以被看作是造物主自己。这「道」是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理则」,Ra群体把这个术语用在创造性原则上。
因此,我们可以从宗教看到万物合一的暗示:即天父创造世界。我们被叙述为神的子女,神还创造了我们对四海一家、一体同心的认知。
由我们(西方)文化的立场看来,地球上的人类都是同一个生命体,这概念并非异想天开。
大我纸上游戏的科学说法
新一代的科学家像看待外在经验一样地认真看待内在经验,那些长期浸淫在内在世界的文化激发了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计划,这些经验也因此建立了和灵性传统之间的重要桥梁。
由这个新观点来看,在宇宙中和在我们星球上可察觉的每件事都是在合一的共同场域内、从该场域中自我组织着,并创造着它自己;目前这个合一的共同场域在物理学上被称为「零点能量场域」。各种新理论浮现,挑战、既有的宇宙学说,这些理论只见熵的无意义状态,而非看见各种力量的动态平衡。[4]
我们在中学听过科学与科学方法。我们学到古典科学的核心假设,就是有个「在某处」的世界与我们无关、或与我们所想的无关。科学的流程就是去观察那个世界自然发生的现象,直到你有足够的资料构成一个与你的观察有关的假设。然后你就进行一个会支持或是反对这假说的实验。古典科学家得到错误的答案或是正确的答案都一样高兴,因为不管哪一种答案,科学知识总体又前进了一点。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吸引人,而且井然有序。我们已经运
用科学方法走过漫漫长路,在现代文化创造了许多便利之处。
在这之前,科学与宗教研究密不可分。医学和天文知识、化学和元素研究都是紧密地与一门神秘的学科相连,我们称为炼金术。在古代,埃及与希腊伟大的炼金术思想家并未把信念与哲学从科学中抽离。丰富的炼金术士文本提供了一个精密、微妙的探索,进入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结:人类为一个单独的灵魂,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
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学术训练,以及稍后在中世纪蓬勃发展的学校,像是许多伟大的教堂和城镇建立的学校与大学,他们的课程包含文法、逻辑与修辞,这三门课称为前三艺(Trivium),加上音乐、数学、地理和天文这四门课就叫作后四艺(Quadrivium)。学习计划里涵盖了修习科学与艺术。
当时一个学生相当有可能精通所有的学问。我们的用词「大学」(university)来自这段时期,学生期待在那里学习,想在毕业前了解宇宙(universe)中所有的知识。的确,「多才多艺的人」(Renaissance man)这个术语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知道人类所有的知识。圣托玛斯‧阿奎纳(SaintThomas Aquinas)[5]在十三世纪中叶完全改变了学习科学的课程。他选择在自己关键的神学著作里将信仰从物质世界分割出来,对他来说,这个物质世界也包含了科学探索。
将信仰的研究从宇宙万物的研究中抽离具有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追踪现在科学探索的路径。直至今日,今日这些普通的臆测来自于许多人,包括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他们相信在科学与所有的艺术、形而上学、哲学之间有一道明显的界线,更进一步地说,这是条恰当的界线。
今日当我们选择在大学研究科学,便采用一套与文科、美术主修完全不同的课程。每个人会去上一些核心课程,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后,由于科学专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截然不同,往往会让专业领域不同的人谈不上话。这是因为科学使用一些特殊的词汇,这些字眼对科学家和公众而言意义完全不同。最近,因为我不了解网站设计者的术语——论坛(forum),我和我的网站负责人有些沟通上的问题。今天在网络上的论坛和古罗马的论坛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由于科学与在科技上的应用在过去两百年间创造了一些发明大幅改进我们的文明,科学家成了我们文化中的「祭司」,原本在宗教人士身上值得信赖的判断力则转移到他们身上。理性思维与实证观察已经被视为寻求真理的公认方式。信仰几乎和愚蠢无知划上等号。
然而并非所有二十世纪的科学家都属于理性主义者。物理学似乎引导出科学家神秘的一面。艾伯特‧爱因斯坦在1937年的《读者文摘》里断然地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他写这段话的时候比当时还要先进八十年。他以统合的观点看待两种思维研究十分具有前瞻性!
古典的代数与几何构成了古代世界建筑上的奇迹,并且探索了物体在静止状态的定律。艾萨克‧牛顿在距离莎士比亚一世纪后,想要研究运动定律。当他进行研究时,也开发了演算的工具。
二十世纪早期,当维尔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6]在研究物质微粒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他仍然在研究这些运动定律。他无法确定实际数据足以形成完整的结果。他在1927年的研究报告中探索这个两难的困境,因为作为一个观察者无法同时确定一个亚原子粒子[7]与其动量[8],它的动量是其质量乘上速度。一个人可以知晓亚原子粒子的位置或是其动量,但无法同时得知两者,因为他没办法同时观察到两者。假设这个人测量一个粒子的动量,他就不能同时观察到粒子的位置,反之亦然。
海森堡想出「测不准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这个定律就在量子物理的核心,将海森堡和其他同时期的物理学家都卷进去了,像是尼尔斯‧波尔(Neils Bohr)[9]和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0]的争论依然持续至今。海森堡表示微观轨道或是亚原子粒子的路径只在我们观察的时候存在。所以,观察者变成实验的一部份,观察行动的本身无法从被观察的事物中分割出来。这打破了传统概念的科学客观性。整个宇宙是一体的科学基础源自于海森堡的「测不准定理」。
量子物理学声称分开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个幻象。量子力学的应用与海森堡定理促成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工具、雷射、超导装置与激光,该理论就不能被斥为「神秘」,因为它产生看得见又有用的结果。因此,即使尚未得知这不可分割性的由来,科学家已经承认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不可分割;以星际邦联的语言来说,意识就是那个不可分割的源头。
有一个量子物理学衍生出来的现代理论叫作「弦理论」(string theory),一般来说,弦理论假定我们把物理物件分裂为原子,然后把原子分割为亚原子,电子、中子和质子,在亚原子粒子的路径上加上振荡回路。这条回路可以振动、振荡或者是在运动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变得「活跃」,就像用不同的指法扣住吉他的弦,弦就会产生各种的音符。这些回路一起振动,在恰当的情况下与其他被扣住的弦交互作用,制造「和弦」。
弦理论的涵义就是万事万物、所有物质及所有的「力量」(强核子作用力与弱核子作用力、电磁学与重力),它们被合成为吉他弦可以弹奏的「音符」,也一同制造了「音乐」。今日科学家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假设正开始重新探索那些神秘主义者有史以来一直宣称的本质,即万物合一。科学与宗教对世界的观点现在拥有一个共同的窗户,那就是认定万物合一的理论地基,唯有在新发现披露更多新资料时,这个地基才会扩大。
这幅宇宙图像完全是由各个振荡、交互作用、闪烁的能量小单位组成,我们可以轻易看到星际邦联提出的统一且交互影响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模型,因为在该模型中,我们确实和宇宙的一切万物息息相关。
弦理论者与星际邦联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把宇宙的舞蹈视为随机、不规则,而后者却认为宇宙的舞蹈有其目的。
物理学家和星际邦联都同意观察者——即方程式中的人类连结了被观察的现象,因而影响了现象的作用力。当然,物理学并不试着讨论观察者可能的意图。它只是注意到观察者影响了被观察者的行动。
不过,星际邦联说过,人类在这个选择的密度拥有力量,能借由我们的肉体行动、思想与意图来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他们表明我们做的各种选择都有目的。一开始我们的意念所能影响外在环境的程度是不稳定的,但接下来就会影响周遭的人事物。这正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吸引了最渴望或最恐惧的那些事情到自己身边,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意念焦点放在它们身上。
吸引力法则阐述,宇宙是个交互作用、一体形成的系统,所以吸引的过程就会发生。我们最爱或是最怕的就是我们集中注意力吸引来的。不管我们每天做的选择有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会专心致志地想到我们喜欢或是害怕、讨厌的事情。
根据弗列德‧艾伦‧沃夫(Fred AllenWolf)的说法[11],我们可以透过自己的选择、透过我们选择要看见或不去看的事物、透过诚实的意图来改变自身最细微的现实状态,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可能跟自己说的话互相抵触。[12]
如果我们关注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吸引它发生。这是良性的循环。反之,我们若关注自己害怕的事情,那么它也会发生。即使头顶上有坏天气,我们选择的想法就会让结果不同!
星际邦联描绘出这个大我纸上游戏的面貌,此外,这幅图像来自浑然一体的动态宇宙,根据能量场的交互作用,里面每一部分都有关联,而且能互相影响。
人类在大我游戏里扮演玩家,而非卒子或任何游戏的棋子,也不是被纸上游戏绑着或捆着。人类正在坐观大我游戏的趋势,并且在轮到他的时候做出选择。
请再注意,这是一个整体、多次元的大我纸上游戏,不像西洋棋盘属于二维的平面。我们的小我纸上游戏就是我们当下感知到的生活。准备加入这场人生游戏的窍门在于走出普通纸上游戏的位置,看见真正的大我纸上游戏。我们以意志的行动这么做。
自由意志
开始领会一层又一层经验幻象真正的本质所带来的冲击不但令人怯步,而且还让人需要一段时间调整,使自我按照自由意志进入宇宙的每个发展阶段得以转化。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几乎难以与理则的自由意志区别,这理则就是你的高我,这包罗万象的理则就是灵魂之流的集体心智,这包罗万象的理则就是行星的心智,以此类推。每个存有与一个无限生命体的其他面貌相互连结,这个无限生命体即是无尽的自我,因此,容我们这么说,自由意志便是表达阴性、始终前进、结实累累的女神。[13]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自己有选择权。我们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工作与生活。我们自由地选择伴侣与兴趣。不过,对心理学家、科学家、宗教人士的权威领域来说,这种自由不过是个幻象。
科学家传统上假设这个世界本来便按照行为、物竞天择的定律运作。心理学家则深信我们的选择取决于遗传与文化。他们都说,也许我们认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实际上我们都是跟着生物本能走,接着受到父母的训练、文化权威人士、商业宣传行销和大众传播媒体影响。
宗教也倾向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特别是某些时候。它们往往把人类说得恶贯满盈,所以人就不能为自己做出巧妙的选择。它们说,人类唯有决定全然地乞求造物主的垂怜才算行使自由意志。造物主的偶像,无论那偶像是耶稣、阿拉(Allah)还是其他人物,宗教认为该偶像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唯一希望。
这两种模式都会让人感到完全无能为力。星际邦联的看法则恰恰相反,祂们认为一个人能为自己的人生完全负责,而且也有能力自由选择。
科学与宗教都说,人类被所有的文化内容与习得的偏见压迫,星际邦联的实体们也同意这一点。他们建议,我们必须从原生文化的梦境中觉醒。对人生而言,当我们意识到既有的文化思惟途径之外的东西,我们就会以自己真正确知的部份重新开始。
我们并非质疑约定俗成的实相里头的事物,好比发派报纸或是传送电力的细节。我们是在寻找一个「盒子之外」的新实相——我们生活其中的物质与灵性世界的新观点。我们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个更深层的追寻过程。我们放下那些已经学过的宗教文化、知识的假设。我们以这些基本的问题重新开始:什么是真的?我是谁?我在这里做什么?当测试完一个假设之后,又找到什么答案?
我们在童年阶段已经接收了大量的负面讯息,了解到这一点,我们便能选择加快灵性与心智上进化的速度。在我们开始这场人生游戏以前,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解自身的本质。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知性。
借着摆脱宗教权威,我们为自己灵性与道德上的进化过程负起个人责任。借由摆脱科学观点,我们要求自己尽可能拥有更多更高尚或是美好的本性,因为我们是用较世俗的角度来学习科学与心理学。星际邦联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是永恒与无限的公民,却被世俗观点所制约,并且相信出生即注定死亡。
星际邦联的教导说,当我们决定追求真理,我们正在敲「灵性」的大门。所谓的「灵」(spirit),指的是灵性指引的整个范畴。一说到灵,有些人,如基督徒就会把灵当成是圣灵(Holy Spirit)或耶稣基督,有些人则把灵当作自然世界,还有些人认为灵就是隐藏的鬼魂世界、扬升大师和内在导师。
就星际邦联的说法而言,以上意义都包含在「灵」这个词汇当中。
圣经提到,我们寻求什么,我们就得到;当我们叩门,门就开启。[14]
就像星际邦联强调有意识地选择去寻求是重要的。当我们选择展开追寻之旅,便是提醒自己的灵魂,我们已经准备好成为人生游戏的玩家。
星际邦联表示,自由意志涉及无限造物主脱离神秘的一体状态时最初的行动。在他们的创世故事版本里,造物主使用自由意志的功能来选择觉察自己。
然后造物主发送出思维或理则,即祂的创造原则和天性的本质。理则的基本性质是无条件的爱。
然后理则使用光表现天地万物丰富的脉络。无尽的星等次序,从恒星到亚原子,逐一形成。
所以在造物主尚未显化万物之前,从原始能量分裂出来的最初变貌或行动就是自由意志。当我们唤醒自己内在寻求真理的渴望,我们仿效造物主的决定并转向自由意志。我们选择从人生游戏出发,这称为「求道的过程」或「追求真理」。
由于我们拥有大型猿类的身躯,因此容易趋向较为世俗的抉择,选择追求真相反而棘手。大型猿类的身体和心智只有虚假的自由意志。我们的生物电脑心智可以做决定,但只限于我们已知菜单上的选择!那就是假的选择,因为我们不知道所有的选项。我们仅仅知晓我们从学校、教堂和父母那里学到的部分。我们了解如何从已知的层次过生活。那就是游戏台面上看到的一般人生游戏。
当一个人将宗教、科学或是文化标准置于个人抉择之上,他选择玩的是较世俗的小我游戏。人可以小心地穿越教条的迷宫,并且进阶到下一个层次的纸上游戏,可是若无逻辑的思维或质疑,这场游戏就更难玩了。如果你不召唤来自更高源头的自由意志,那就会是你选择玩的小我游戏了。
真正的自由意志只源自于造物主,这是造物主借以选择体验自己的原则。
它创造了我们生活其中的宇宙。当我们运用较高层次的自由意志,我们就离开小我纸上游戏,建立升级的大我纸上游戏,准备进入大我人生游戏。
这个自由意志的机制将来自灵性世界源头的资料导入我们的潜意识心智之中。我们呼唤更高的自由意志仿佛它是我们内在的天使,但我们尚未认出这点。唯有向内触及真实自由意志的机制,才能让我们拓展视野,并且跳脱世俗的箱子,于是我们第一次能脱离小我游戏里头混乱的情绪,开始冷静地注视这场游戏。
大我纸上游戏上的爱
你是无限造物主伟大初始思维的一星火花。造物主存于无限当中,是无可名状的一种振动。你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充满那初始的振动,那就是无条件的爱。若没有爱的思维,是无法创造天地万物的。[15]
我们平常使用爱这个字的时候,并非代表爱的能量或大我纸上游戏上头的理则。有时候我们用这个字代表伴随着鲜花、诗句与情歌的罗曼史。我们全都理解罗曼蒂克的爱具有不安定的特性。谁知道呢?它可能延续、也可能终止。它并不是创造宇宙的爱。
这个字其他的普通用法几乎没有一个能与造物主之爱相比。我们爱自己的车、我们爱自己的行头;我们的嗜好、或离开工作度个假。我们就是特别爱某些餐馆、某部新电影或最新、最棒的音乐。不过那些情绪没有一个能揭露那创造一切万有的爱。
除非你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爱能够让造物主借由「大爆炸」抛出祂自己的无数片断进入祂创造的宇宙?祂显化只为了观察宇宙的发展?那么你就准备好去思索星际邦联的故事,这是个关于理则如何创造我们周遭宇宙的故事。
星际邦联提到伟大的初始意念或是造物主的理则即是纯粹、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的振动,根据这个意念的性质创造并且完成了所有的世界。
无条件爱或理则的一元本质和基础自由意志之选择都是大我纸上游戏的特征。我们晓得造物主的真实本质「我是」(I AM),就是无条件的爱。我们能够依靠造物主绝对、无条件的爱,造物主不会收回那份爱。祂观看自己的创作品是如何进展的,为此感到着迷。
身为人生游戏的玩家,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振动,那也是无条件的爱。这场游戏的目的有一部份在于发现我们内在伟大的起初思维或理则。宗教的教条认为我们无法在自己身上找到那份爱。不过,星际邦联的传讯却提醒我们,当我们参与大我游戏,我们将会发现,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本身会愈来愈深地揭露这份爱。
光
量子物理学家描述物质世界是由许多不同的场或是能量频率组成。所有的能量最终都可以还原成光。[16]
在理则负责的创造之自然过程中,当祂选择知晓自身,祂召唤光,以光子(photon)[17]的形式来配合其爱的思维。杜威‧拉森(DeweyLarson)的互反理论(Reciprocal Theory)即以最佳的方式形容这个过程中的物理部分。在拉森的核心方程式里,他以速率取代量子物理学家所说的振动。这两个字眼都指出,宇宙里的所有粒子都在运动中。在拉森的互反理论当中,速率或振动取决于两种创造万物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都跟空间与时间之间必要的稍微不协调有关系。这种错置对于实现这个幻象世界是必要的。我们看到的万物确实由能量构成。因此,不管我们是在说无形事物,例如概念或是力量,或者提到有形的东西具有重量、形状,我们谈的都是幻象(illusions)。
在这场大我游戏当中唯一最真实的就是造物主。我们作为大我游戏玩家是造物主的一小片火花,同时选择要认识我们自己。
造物主连结空间与时间的第一种方式创造了空间与时间的不匹配,并且偏好时间。星际邦联把这种不匹配称为时间/空间,它创造了内在次元(inner planes),也有人称为形而上的世界、幽冥世界和潜意识的诸多层面。
当求道者运用自由意志决定去追求社会框框以外的真理,他即是从时间/空间呼唤大我人生纸上游戏。
造物主连结空间与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在空间与时间的不匹配,并且偏好空间。星际邦联称这种不匹配为空间/时间,它创造了让我们有意识体验的物质世界。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玩小我游戏,这游戏让我们以为只有今生可活。如果我们很迷人、富有、婚姻幸福、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好工作或是做些看起来很成功的事情,我们才是赢家。又如果我们乏人问津、贫穷、遇人不淑、无知、工作不顺或看似失败,我们在这场游戏里面便输得一塌糊涂。
当我们选择玩大我游戏就会让人生更有意思。我们使用小我纸上游戏是为了搜集大我游戏的材料。之后我们自己转移阵地到大我纸上游戏,它就位于意念与选择构成的内在世界里。当我们完成了此一步骤,我们也可以回归到日常生活,把我们从大我游戏学来的智慧运用到小我游戏上面。
身为求道者的我们整合这两种实相:一是内在与灵魂意识的永恒生命构成的灵性实相,二是外在与肉体生命实相、与生化电脑般的心智觉知。我们可以同时活在两者的世界里,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要这么做。
大我纸上游戏的幻象
当无限造物主想要体验自己,祂伟大的心脏跳动出整个造物,包含所有的密度、次密度以及那些密度与生命所有的模式。
祂召唤出时间与空间,于是先前那些无法衡量、无法知晓的东西变成一连串的幻象,矛盾地,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可知的,造物主深切地渴望这些认知的幻影。每一个星火与幻影皆是无限造物主的代表与意念,所有的意念围绕、聚集在一个伟大的起初思维,那就是爱。所以,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理则,一阶阶递减其频率,直到你们能够经历现在体验的特有幻象。而你们每一个人都透过许多经验与密度,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在当下精致地达到平衡。[18]
我五岁时掉了一颗牙齿,生平第一个幻象就此破灭。我的父亲假装成换牙仙子(Tooth Fairy),到我的卧房留下一枚硬币,从床头桌拿走我的牙齿。那时我刚好是醒的。从换牙仙子这件事情,我才开始明白原来耶诞老人、复活节兔子都不是真实具有肉体的生命。
不过,我的确注意到,忍受掉牙的痛苦使我得到奖赏。我在复活节接收到绿色稻草编成的篮子、彩蛋与其他好东西。我在耶诞节收到礼物,空气中弥漫着亲切与快乐的氛围。我认为这种幻象并非黑白分明。幻觉可能不具纯正的真实性,却对我的人生与小猪扑满(储蓄罐)有可观的影响。
就其他层面而言,我在打字的手指是幻觉、我看到我写了什么的电脑萤幕也是幻觉、我坐的椅子是幻觉、房子的地基和楼层是幻觉,这个星球和我肉眼所见的一切皆虚妄不实。如同复活节兔子,我们认定是坚实的一切都不是真正地坚实,却又有着具足轻重的影响。我可以沿着我的能量场——身体来移动自己。我的世界把这些幻觉维系起来。键盘在运作、电脑在跑程式。椅子和我的房子无时无刻、日复一日地保持这个状态。一切都尽其所能地维持原状。这个看似内外一致的现实世界已经被一般人当成事实。
然而,科学却告诉我们不同的事实,透过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特写观察,我们发现固态开始消散,我们的细胞或是所有物质的分子,无论是有机或无机的,看起来就像是闪烁的夜空。在显微镜的观察水平,我们看起来像是无垠宇宙的一部份,这个小宇宙有恒星与环绕的行星,这个恒星系统和其他太阳系的关系有很多种。
如果拿出氢原子的模型,比如,假设一个质子为豌豆般大小,置于足球场的五十五码线上,第一个粒子的轨道点就座落在外环的廉价席位上。对观察者来说,氢原子电子的绕行轨道,也就是所谓的固体几乎完全是空的。质量本身是个难搞的问题!基本上是宇宙的能量在运作或是振动,宇宙里的物质是不会静止的。
东方的信念体系会说整个物理世界纯粹是个他们称为「玛雅」(Maya)的幻象。他们视之为无物(nothing)。他们表示,这个字眼只用在它被揭露的时候,这些不断冒出来的幻觉都是虚无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超越所有的幻境,栖身在无欲无求的平静虚空之中。
对星际邦联而言,「空无」的太空反而实际上是充盈的(plenum)。Q'uo群体是这么说的:
你我的宇宙皆是充实的,生命本身的第一次显化充满浩瀚无垠的光芒。[19]
Dictionary.com(字典网)对「充盈」下的定义是:「整个空间充满了物质,与真空相反。」看似空空荡荡的太空什么都有,无论是我们身体的内在宇宙充满了原子或是在外在宇宙里充满不同的世界,处处皆为振动的能量填满。能量是活生生的。
传统瑜珈称这种能量为普拉那(prana)。以前的科学称它为乙太(ether)。之后的科学家则根据其他的事情称它为「零点能量」。零点能量在现今的科学里被视为「潜藏」的能量。也就是说,它有潜力进行物理学所谓的做功,像是产生运动,可是它却处于隐藏的状态。不管它叫什么,它都充满了造物主的能量。在无限造物中永远都不会缺乏能量!
一般人偶尔会遇到不可思议的经验,这些经验揭示我们周遭世界的虚幻本质。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用针刺某个人,暗示一点都不痛。这个人感觉不到刺痛。或是催眠师暗示某个人行走在燃烧的炭火上毫发无伤。而被催眠者也的确如此。你或许曾读过一个弱女子的小孩被困在汽车之下,她却抬起整辆车的前端拯救了自己的孩子。人在某些情况下全心全意地相信可以改变这个幻境,他们就真的能改变现状。
然而,若你当真认为这个肉体、键盘和电脑、椅子、房子乃至脚下的大地都不是固态的,并以这个态度生活与工作,那是很傻的。
在这个共识实相的幻象里,一切都是固态的。这是我们一般可信赖的清醒实相。可是,为了抓住大我纸上游戏的本质,我们有必要牢记宇宙就是振动和运动的状态,而非静止、固态。有些科学家仍旧坚持「均势」(equilibrium)的概念,他们认为这个字眼代表一个无限的持久状态。不过根据星际邦联的说法,宇宙的每一部分都会同时互相影响,当生命自己透过所处的密度发展下去,这些振动从未在数十亿年间达到科学家所谓的均势。
大我纸上游戏的催化剂
很难想到献给太一无限造物主的主要与核心服务即是存在。不过那就是你们来到地球的目的。你来这里是为了做你自己;呼吸空气;参与地球的幻象;通过你们接收到的每个催化剂的细节、并且予以回应,完成喜悦与苦难的历程、这都是催化剂提供给你们的东西。
你首要的责任永远是做自己;尽可能地检视你自己、尽全力去了解自我。你希望了解自己,但不是以批判或是自责、赞美自己的方式,而是单纯地成为你觉察到之自我身份。[20]
在第一章当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关乎我们身处的宇宙真实的面貌。在星际邦联的眼中,我们活在一个合一的、万事万物共存又交相影响的世界,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发现造物主创造的作品皆是因为造物主想要了解自己才创造出来的,这个创造的法则,或者说是造物主的精髓,即是思维或无条件之爱的理则(Logos)。
我们已经知道理则使用原初的光,也就是光子,来进行创造,生物的主要构造是能量而非物质;在光子自然生成各种元素的过程中建造一个宇宙[21],所有元素的组成就位于一切被创造的东西里头。而我们也已经知道所有被创造的东西都是虚幻的。要是我们调查得够仔细,就会发现我们认为坚固的东西并不坚固。这不是共识实相的(小我)纸上游戏。大我纸上游戏则呈现了一个和我们世界远远不同的图像。在这个较大、形而上的纸上游戏里,我们玩家不会被这种实相的幻觉给困住。我们晓得这些东西的本质并非如同表象所见,我们从相信凡事眼见为凭的牢笼里,释放了自己的感官。
这包括了我们看见、听闻关于自己的部份。我们是谁?我们的父母都告诉过我们了、我们的老师也都告诉过我们了。不管住在我们世界的其他大人物在我们小时候是否告诉我们这一点,亲近的朋友、伙伴或是其他人都继续在我们成年后这么告诉过我们。但我们无法相信他们的说法,至少,我们还没有允许这些意见决定我们的真实本质。
我想起小时候从夏令营写信给父母,我试着写下一个完整的回信地址。我写下名字、路名、镇名与州名、国名,然后加上「地球」和「宇宙」。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样的地址还是不够完整。
同样地,孩提时我母亲要我写一篇关于我是谁的短文。我写下我是个叫作卡拉的人,1943年7月16日清晨六点四十二分出生在伊利诺州的佛瑞斯特湖(Lake Forest)。我是珍与泰德‧鲁柯特的女儿。我是女性、我是美国人。我是上主之子。可是,我的自我界定依然不完整。我发现没有一处比旧约圣经中造物主所言的「我就是我」(I Am what I Am)更为明确,或者你可以更简洁地用「我是」(I Am)来表达。
我们全都尝试定义自己,我们屡次在人生旅程中尝试这么做。
我们的文化聚焦在外在的事物,倾向以我们的工作来定义我们。
没有人会在派对里问我们是谁。他们只会问我们的工作或是兴趣。这样的对话趋于肤浅,因为我们不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的事业或工作一点也不接近我们的本质。我们的婚姻状况、性倾向或是其他外在的事物也都与我们的真实面貌无关。
我们活在幻象罗织的网之中,我们正追寻一个对自己真实身份比以往更为深刻的了解。如果我们不是自己的生物状态或是智商、如果我们不是自己的工作和嗜好、如果我们不能被自己的出生地与社会阶级定义、如果在我们心中,我们并非分离的个体,那我们真正又是谁?而我们又是如何认真地开始调查这个问题?
为了查出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利用垂手可得的当下时刻以及它从生活周遭幻象带给我们的一切。这是大我人生游戏里很了不起的一点。你在哪里都可以玩这游戏!只要在你脑海深处设定好了,就可以随身带着(大我)纸上游戏。记住,幻象并非真的存在,却对我们有实质的作用。幻象带给我们的就像是巴巴·兰姆·戴斯(Baba Ram Dass)所说的「磨坊用的谷物」。[22]
星际邦联把这个有利的谷物称为「催化剂」。当我们对外来的催化剂有所反应,就会多发现自己一点。
在化学中,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并且能加速化学反应,或者在不同的条件下,让低温时的化学反应比较容易发生。催化剂本身并非引起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我们从周遭人事物身上无时无刻都可以收到催化剂。
催化剂可能只是与我们是谁无关的简单物体。当我早上坐下来书写,我的肉体催化剂就是那依然高挂在天上的太阳,它对我的眼睛来说太亮了。我的反应就是拉下办公室上半部的百叶窗,好让我的眼睛避开阳光。我对催化剂的这个反应几乎与情绪无关,有很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无法让我们感动。它们是随机、中性的催化剂。
不管关于我们本质的资讯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掌控的,通常催化剂会提供关于这些资讯。正面的催化剂会让我们快乐。负面的催化剂会让我们不满。也许有车子突然换车道,而我们必须煞车以免碰撞。我们该咒骂那位驾驶吗?或者我们在煞车时其实是在对自己说:「老兄,我可为你腾出空间来了。」
我承认自己若没有咒骂那个人,至少也是在心里抱怨那位冒失的驾驶!我的叔父马利昂现在已经蒙主恩召,有次他在快速道路上让出位置给一辆抢道的车子,他就在我面前说:「好,老兄,我让你。」随后的紧急煞车让我扭伤了手腕,我从马利昂车子前座弹起来,我很生气。我的叔父对这件事情从未表示任何意见——除了纯粹的慈悲,他用尽全身的力量煞车。我真心地相信我的叔父离开这个幻象之后,已经在他的大我人生游戏获胜。
我的态度则是认为这位驾驶心中无爱。我却没发现自己跟他是一体的。在这个例子里,我没有正确地运用小我纸上游戏的催化剂在大我纸上游戏做选择。
当我观察马利昂叔叔在那个情况下的反应,我发现他的身份与本质,这包含了他自觉、训练有素的觉察力,他晓得其他人和自己都是一体的。当一辆车子忽然冲上眼前逼近,马利昂叔叔内在本质的回应平衡了恐惧的一刻,他对真理的强烈自觉让他克服了幻象。恐惧与爱无法并存。只有其中一个会占上风。当我们感到某种程度上的危机,都会倾向从恐惧的角度看事情。唯有把爱带进来才能平衡这种反应,当我们多次与催化剂交手时,把爱带进来是基本的道德挑战。
我们将会在本书中大量地考量各种选择。没错,这一册的副标题就是选择。就是催化剂带给我们选择的时刻。
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已经有技巧地对正面的催化剂予以回应,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多么令人愉快。我们在享受当中迷失了。浪漫的爱情抹去了我们内在地图的许多细节。友情,良伴带来的喜悦和轻松时刻,所有生命的祝福在我们的人生里头交迭替换,当一切都过去了,我们才发现自己对这些事物心存感激。在这令人目眩的幸福中记得表达感谢可是个挑战。从大我纸上游戏的角度观看,将一切祝福视为理所当然等于是跟祝福说再见。即使它们继续存在于我们俗世的生活中,它们仍旧不是大我人生游戏的一部份。
感谢那些将催化剂提升到大我纸上游戏层次的事物。感激的态度将正向催化剂安置在我们心中,于是它就能在我们的进化过程当中运作。
我们人类真的比较注意负面的催化剂:被老板开除、或伴侣离开我们、遭受侮辱或灾难的打击等等。我们觉得沮丧、或生气、罪恶感、丧失自我价值——以下自己填吧!
催化剂自身并不特别起眼。随时随地都会来到我们身边。事实上,在比表意识更为深层的地方,我们彼此分享催化剂。我们全都知道嫉妒和羡慕、怠惰与愤怒的情绪是什么。我们都有这些人类的共同情感。
当情绪的能量在我们身上被催化剂启动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假如我们的反应是愤怒,我们能够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催化剂的代表,例如一个人身上,不管他的感觉,直接表达我们的愤怒吗?
或者,我们会把愤怒隐忍下去,不断地磨利它,让它变成一个巧妙的甜蜜复仇吗?我们会眼睁睁让它溜走,既不好好把握也不在乎吗?或者我们会指出内在的愤怒,指责自己、认定自己不值得尊重?我们对这些催化剂衍生的能量该如何是好?
这是一个能量的世界。我们对自己的能量支出做出各种选择,这在我们玩大我人生游戏时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只有这么多秒可以活。在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离开肉身之前,我们只有这么多次心跳。在我们的人生尚未结束之前,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机会去感觉、接受、思考和选择如何回应。每一个来到你身边的催化剂都是珍贵的礼物。此时此刻,是参与大我人生游戏的最充足环境。
追寻真实自我的另一个重点是:万物一体的天性和造物主的本质都是无条件的爱,我们真正的本质即是无条件之爱的精髓,这乃是合乎逻辑的判断。星际邦联明确地保证这一点,并且鼓励我们体现自己就是造物主的火花,并且拥有祂的本质。我们是祂的爱变得可见的见证,其他所有生命也是如此。
然而,怎样用可信靠的方式发现这一点才是问题!那是真正的挑战。大我人生游戏是场漫长的游戏,把它从头玩到尾是个挑战,如同极限运动、马拉松或奥运一般的挑战。不过,任何人都能参加这场游戏,也都可以表现得很好。
原则十分简单。一旦清楚了游戏规则,使用这些内在的原则会让真正的玩家成为一个形而上的运动员。
这一切听起来很困难。当然,那是个艰巨任务。但它也是一生的功课。只是它的报酬——毕业进入一个新生命以及超乎想象的冒险旅程——是值得的。
[1] 原注:Q'uo群体在爱与光研究机构于2003年7月17日的通灵记录。
[2] 出自《一的法则》卷一,1981年1月15日爱与光研究机构第一场集会通灵资料。
[3] 根据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段。
[4] 出自www.ratical.org/LifeWeb/#articles 网站,已得到作者的授权。
[5] 译注:圣托马斯·阿奎纳(St.Thomas Aquinas,又译圣托马斯·亚奎那,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6] 译注:维尔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因创立量子力学而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7] 译注: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
[8] 译注:动量 =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9] 译注:尼尔斯·亨瑞克·大卫·波尔(Niels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波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0] 译注:薛定谔(Erwin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为量子物理学之父。
[11] 译注:弗列德‧艾伦‧沃夫(Fred AllenWolf)生于1934年12月3日,量子物理学家与作家。
[12] 原注:在这个资料丰富易懂的网站可以读到他更多的文章。网址是 www.fredalanwolf.com
[13] 原注:Q'uo群体于2003年1月26日透过爱与光研究小组传达的讯息。
[14] 原注:圣经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九节:「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15] 原注:Q'uo群体在爱与光研究机构于2003年4月6日的通灵记录。
[16] 原注:艾默利‧麦可(Emory J.Michael)《神圣生命的炼金术:创造光的文化》(The Alchemy of Sacred Living: Creating a Culture of Light)于1998年普雷斯柯特出版社发行,出自于原文第163页。
[17] 原注:在物理学中,光子是造成电磁现象的基本粒子。它是携带电磁射线的波长,包括能量的次序,如伽玛射线、X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微波和无线电波。光子不同于其他基本粒子如电子和夸克,因为光子有静止质量(zero rest mass)。
[18] 原注:Q'uo群体于2001年3月29日透过爱与光研究小组传达的讯息。
[19] 原注:Q'uo群体于1987年11月29日透过爱与光研究小组传达的讯息。
[20] 原注:Q'uo群体于2005年5月17日透过爱与光研究小组传达的讯息。
[21] 原注:1981年时,Ra群体对元素如何在互反理论系统下建立有详细的说明,他们阐述了最近乎精确的地球物理状态,详见杜威‧E‧拉森的《时间、空间的新希望》(NewLight on Space and Time)以及其他作品。
[22] 原注:出自于巴巴·兰姆·戴斯(BabaRam Dass)的《有利可图的事》(Grist for the Mill),该书于1988年改版,在亚马逊网络书店可以买得到。
Translated by 爪子
翻译出处:http://llresearch.org/library/living_the_law_of_one_chinese/living_the_law_of_one_chinese.aspx
英文出处:http://llresearch.org/library/living_the_law_of_one_the_choice/living_the_law_of_one_the_choice.aspx
欢迎长按下图关注一的法则
(公众号: thelawofone)
这里会分享最近翻译的新资讯。
(在线阅读一法:www.lawof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