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测试]批判性思维第一课:区分事实和观点

2016-09-11 C Team C计划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批判性思维ABC与你分享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常识与思考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到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媒体转载C计划的原创文章,请联系小C,注明作者,在文首标明文章转载自C计划,文末保留C计划简介二维码,并以“阅读原文 ”的方式回链到本文。

Fact or Opinion?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事实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于事实的陈述,是可以验证的,可以判断真伪的。例如北京8月份的最高气温是34度。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昨天是教师节。
而观点,无所谓唯一,它是人们的主观表达。34度的气温,我可以说“好热”,刚从赤道回来的你也可以说“好凉爽”。
那开头这句话,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你可能会觉得,这显然是事实啊!周围那么多家庭妇女,男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赚钱养家,女性则要相夫教子。当你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一个无需质疑和讨论的事实,你会怎么做呢?让女人承担一切家务、男人在外奔命应酬,就会显得理所当然?
但其实,这句话却是一个观点。家庭A,男人在外工作,提供家庭收入;女人当家庭主妇,带孩子做家务——这是一个事实。家庭B亦如此。当我们看到CDEF多个家庭都沿用这样的分工方式时,进行归纳概括,男主外女主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分工模式——所以,这是一个归纳概括的过程,虽然以部分事实为依据,但是一个观点。
凡是观点,都是需要论证的,也是值得讨论的。


当今社会指中国还是世界范围?怎么定义“男主外”,“女主内”?如果男女在外工作,只是女性工资较低,承担相对更多的家务,这算是男主外、女主内吗?

更进一步说,这个观点背后的证据到底是什么?进行归纳时的,我们的“抽样”是不是有代表性、样本数量够不够多?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样的假设呢?是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别,决定了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没有其他的反例,可以驳斥这个观点?母系社会里的情况是什么样?在性别更加平等的北欧国家,也有很多的奶爸在全职带孩子?


这些质疑,又还会继续引出一连串问题:性别的分工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分工是不是合理的?我们应不应该,又该如何去打破性别分工的桎梏?
对于观点的表达,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例如在34度时觉得热是对的,觉得凉爽就是错的。人们基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个人经历和偏好,面对同样的事实,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在伦理底线之上,包容异见,保护言论、信仰的自由,是文明社会的根基。但是对观点的论证却有好坏之分。依据的信息越全面充分,思考分析越深入严谨,就有可能得出越好的观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需要辩论、需要说理,以此来比较观点的好坏,促成共识的形成。
这就是区分事实与观点的意义所在。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身边一些理所当然的“事实”,其实都是值得讨论的观点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更深入的质疑和反思。而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将一个可以讨论的观点,不假思索视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忽略背后必须要提供的复杂论证。不允许质疑,不容忍他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策。
区分事实和观点,也因此成为了我们进行思考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分法,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讨论。因为验证事实的过程可能有局限性,陈述的差异也会影响判断,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你觉得事实和观点好区分吗?来试试看。(在公号后台回复“答案”,即可获取参考答案。)



这十道题有标准答案吗?是不是发现其中有一些非常tricky?

我们为大家提供这个小测试,不是为了检验思考,而是为了引发思考。

如果你还想和我们更详细的探讨,赶紧来报名参加我们最新一期的课程吧:“大脑加速器:事实,观点与论证”。

从9月20日起,三周时间,C计划的线上课程,以社群化的学习方式,教你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了解如何对观点作出有力的论证,如何更好的说服他人和反思自己。
了解详情,请戳“阅读原文”。迫不及待就想直接报名?直接识别下方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报名表啦~


总之,期待遇见每一个渴望成长与改变的你!


C计划的课程正在报名!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报名表
大脑加速器9月19日起,三周时间,区分观点与事实,学习论证基本常识。
堵住思维漏洞9月26日起,四周时间填补错误归因、过度概括、非黑即白、立场先行四大脑洞!

PlanC-Edu Civic EducationCritical Thinking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或许你还想了解更多批判性思维八要素时间管理公民教育身份与暴力性别偏见
思辨 X 赋能 X 改变Change your mi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