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害怕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2017-09-23 C计划-郭兆凡 C计划


阅读提示


上周,我们发起了一个互动话题,关于育儿,有许多家长留言,有一位妈妈谈到了如何发掘孩子天赋的问题,今天兆凡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如果有什么具体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可以留言到后台呦~或许下个得到主创一对一分析的就是你啦~


如何发掘孩子天赋

作者|郭兆凡

编辑|廖   廖


HI,C计划:


我的孩子快四岁,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阶段挖掘孩子的天赋,但我不知道要怎么做,很怕错过了发现他技能点的时机。孩子性格比较谨慎,在自己觉得安全的情况下才玩,不会做一些特别危险的事情。就目前的兴趣来看,现在最喜欢的是恐龙,所以关于恐龙的都会感兴趣。他喜欢踢球,玩儿童平衡车,在爸爸熏陶下也喜欢玩游戏,看游戏视频,之前喜欢看爸爸在玩的射击类游戏视频,现在自己爱上了“我的世界”游戏。我也尝试过挖掘他的兴趣,但好像他对“学东西”不感兴趣,在家给他自己画画,没多久就说“妈妈画”,给他乐器,玩一会就闲置了…歌是喜欢听,而且喜欢自己换歌词,有时会跟着歌“跳舞”,但跳得像打拳,我问他要不要去学打拳武术,他说不要。在幼儿园,当老师提出互动需求的时候,一群孩子举手要参与,他就是那种坐着看着老师,毫无表示的孩子…但单独跟他互动时,他是很投入也会有反馈的。我要怎样去发现他的天赋并且引导呢?


Serena


Hi,Serena:


能感到,作为家长,很多人会很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担心耽误了孩子的天赋,让Ta长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很多家长因此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也可能会因为孩子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或展现过人之处而显得沮丧。


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可能需要我们先好好思考一下,和天赋有关的几个问题。这封信里涉及到的某些情况,或许并不适用于你个人,但希望这些思考,也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天赋?

一种可能的定义是,由于先天的因素,在某些领域拥有比一般常人更快的成长速度。但这看似简单的定义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在界定天赋的时候,应该避免成年人的偏见和功利心。


有的家长自身带有偏见,例如觉得数学家、科学家是更优秀的,而艺术是“不入流”。有的家长带着比较功利的想法,例如觉得孩子对数字敏感,未来可能成为银行家,这是好事儿,但如果特别喜欢研究小动物,那就没什么用。这反映出某些成年人狭隘的眼界和单一的价值观。


天赋的价值,一定要转变成在家长认可的领域的名声或利益吗?未必。

其实从整个社会来看,天赋可能存在于任何领域,也都有各自的价值。


这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的领域,但其实宇宙中的万物,都可能成为人类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例如研究动植物、矿物、天文、某种小众的运动等等。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热爱并擅长摄影的法兰去南美的雨林跟着摄影大师拍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也非常重要。


其次,一定要达成卓越的成就才能称为天赋吗?怎么界定卓越呢?

梵高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这毋庸置疑。他27岁才开始画画生涯,十年中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而且作品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这样天才型的天赋毕竟少之又少。



有的家长可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天赋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成就,例如成为知名的钢琴家、数学家、运动员,或者起码能上报纸、电视节目,又或者在所在的兴趣班能长期轻松地保持第一名。但天赋不一定是要“战胜”大多数人,如果为社会或自身创造出了价值,或许也是天赋的一种体现。


再次,说某个孩子在某个领域有天赋,是和别人比,还是和自己比?

或许这里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但与他人比较,注定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胜出”。更有价值的,或许是关注孩子自身:在不同领域中,这个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对哪个领域的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可能是对数字敏感,可能是随着音乐舞动。如果与自身相比,每个孩子应该多多少少在某个领域比其他领域更擅长。



最后,天赋和兴趣是一回事儿吗?

或许不是。

有时候一个孩子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很感兴趣,有一种天生的执念。例如有的孩子对数字很敏感,学习数学的能力很强,同时也对数学很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天赋和兴趣相得益彰,在教育得当的情况下,往往能得到好的发展。

有的孩子擅长的领域和兴趣并不一致。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花很多时间练习,但作品很平庸。




但我觉得两者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

兴趣,往往是很好的老师,它让孩子能自发的学习和投入。在感兴趣的领域,孩子往往能更快速的学习和成长。而且很多领域对先天的要求未必很高,兴趣驱动下,后天的成长可能更重要

如果缺乏兴趣,天赋也很可能被浪费。这时如果家长因为觉得孩子有天赋而强迫他学习,有时候可能达到反效果,一旦成年,能自主选择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再愿意接触这个领域。

所以从关注孩子的兴趣入手,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回过头来看,你的孩子在踢球、恐龙、游戏视频、听歌、跳舞这些领域都初步显示出了兴趣,这其实都很好,很有价值,也很值得重视。



第二个问题是:天赋的价值是什么?发掘儿童天赋的目的是什么?


天赋,是导致孩子获得世俗意义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吗?很难讲,因为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


其实有些时候,很难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完全分开。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可以培养一些能力,这可能因为接受了好的教育,能更有效的吸收前人的积累和智慧。另一些人可能因为不当的教育或者不利的成长环境,而浪费了天赋。从结果来看,有时候很难判断,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成就,多大程度依赖于先天,多大程度依赖于后天,往往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某些领域,先天的不足可能成为后天努力的瓶颈,先天的优势可能让后天的努力事半功倍。


即便如此,天赋还有哪些价值呢?

天赋和兴趣,可以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不把孩子和他人比较,不看重天赋能否带来名利的时候,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天赋和兴趣最原初的价值。喜欢研究恐龙的孩子,变得更了解恐龙,即使这没有为他带来财富或是别人的赞扬,这件事情本身也有意义。

天赋和兴趣,也能让孩子感到更快乐、更充实。即使没有把天赋和兴趣作为职业,即使没有因此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它们也更可能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很多成年人因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觉得精神空虚。有自己执着喜好的人往往能从中获得快乐。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没能发挥自己的天赋?


从孩子自身方面,可能有几个因素。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兴趣是什么

-孩子欠缺某些发掘自己天赋的能力,例如行动力、专注力、勇气

-孩子对自己擅长的事情缺乏兴趣



但上面这些因素,往往是由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的。但我并不详细了解你的家庭,所以这里仅列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供反思和自查:


1.家长给孩子提供的选择太单一,没能开阔孩子的眼界

有的家长自己生活比较单一,大量闲暇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并没有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首要模仿的对象,如果孩子观察到父母的生活是千篇一律的,那他们有可能会觉得千篇一律是生活的常态。

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的选择很有限,常见的如学习钢琴等常见乐器,舞蹈,画画,书法。其实兴趣的范围可以很广:动植物,种植养殖,天文,地理(如收集矿石),摄影,乐高,手工,科学实验...世间万物,都可能成为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家长需要扩展让孩子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渠道。


2.家长不了解行动力、专注力和勇气的重要性,缺乏这方面的培养

儿童探索的过程,其实需要一些基本的能力作为支持。例如勇气,专注力和行动力。有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先天的性格,更可能是后天成长中受到的影响。

勇气可能和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有关。可以反思家长或老师是否没有给孩子创造出安全而充满信任的环境?是否常常给孩子负面的评价?是否过于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当然,勇气也未必一定要体现在在幼儿园积极发言或者参与互动,它也可能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孩子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得并不积极,但在个人探索中充满勇气。

在专注力方面,有研究显示,过早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破坏儿童的专注力。


3.家长的教育方式挫伤了孩子的兴趣,或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有时,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对某个事物仍不感兴趣,那或许没必要强求。即使那是父母的梦想,或者父母觉得很重要,或者父母觉得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那都是父母单方面的想法。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本身的感受应该被尊重。

但也有的时候,孩子觉得不感兴趣,可能是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方式,很难让孩子有深入体验。比如让孩子尝试某个乐器,但孩子并不会弹奏,可能也没感受过这个乐器有多美妙,这种情况下孩子有可能觉得很无趣。但如果孩子在音乐会等场景下感受过音乐的美妙,或参加过有指导的体验课程,感受可能会不一样。

还有的时候,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没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这些挫折打击了孩子的兴趣。我有一次陪伴一个七岁的男孩儿玩乐高,他第一次玩,感到挫败,觉得太难了,很快就想放弃。我试着了解他感到的困难,尝试简短给他介绍说明书的一些基本规律,但并没有代替他拼乐高。他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和信心,自己独立拼成了一个模型,后来尝试了更多乐高玩具。


第四个问题: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对应着前面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就能找出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案。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丰富家长自己的生活,丰富和孩子共同的体验。例如户外运动,参观博物馆,看纪录片,听音乐会,旅行,研究恐龙,去球场看球赛……

-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气、专注力和行动力。例如肯定孩子的尝试、给孩子营造心理安全的环境、了解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学习一些相关的家长课程……

-尝试一些更容易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例如带孩子体验真实的情景、给孩子创造一些找到某领域的偶像或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机会、陪伴孩子一起克服某些困难……

-反思自身对某些领域的偏见,尽量减少功利心,肯定孩子探索的过程,而不过度看重结果。





最后还是想说,错过了童年时期,天赋就不再能得到发挥吗?


未必。很多人在成年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

但童年的经历,确实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人在童年时,更容易不带有功利目的的,真心的热爱某个领域,并持续终生。



所以作为家长,尽自己的能力发掘和支持孩子的天赋和兴趣,这非常重要。但也没必要因此而焦虑,甚至把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造成反效果。


没有完美的家长,没有完美设计出的人生,孩子并不是家长的财产,他们也会有自己成长中的际遇和路径。享受和孩子彼此相伴,共同探索这个世界的这一段旅程,看重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结果。


相关阅读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

强势的父亲才能培养出冠军女儿?

培养“听话”的孩子,真的就是你想要的结果?


支持C计划 顺手赏一个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