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镰状细胞贫血和疟疾的关系

生物100 2023-02-13
由于公众号消息推送改版,有些网友可能没有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为了防止错过消息,请给本公众号标星。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点击如图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

镰状细胞贫血和疟疾的关系

携带镰状细胞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在正常情况即不缺氧的情况下,只有少量红细胞呈镰刀状,但在缺氧的情况下红细胞会岀现镰状化。杂合子一般可以通过低氧的镜检、蛋白电泳或DNA检测进行确诊。这些个体只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对血循环的其他胁迫仍可以正常生活。
疟疾由疟原虫所引起。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包括:红细胞外期,即在肝内发育,以及红细胞内期,即在红细胞内完成增殖过程。一般情况下,疟原虫侵染镰状细胞血红蛋白基因携带者(杂合子)的红细胞时,会引起红细胞缺氧,使正常的红细胞变成镰刀状,这种镰刀状的红细胞或形成血栓,或破裂,然后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或清除,积聚在这些红细胞中的疟原虫也被消灭,这样杂合子就表现出对疟疾的抗性,不易因为感染疟疾而死亡,也有人认为,疟原虫主要依靠从红细胞中分解血红蛋白而获得氨基酸,疟原虫入侵杂合子的红细胞后,导致红细胞内miRNA-451大量增加,miRNA-451可靶向抑制疟原虫关键蛋白酶的表达,使疟原虫失去营养来 源,疟原虫因饥饿而死亡,所以杂合子表现出对疟疾的抗性。
镰状细胞贫血的纯合子,即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在早期就死亡了,所以他们一般很难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但在疟疾发病区,疟疾作为一种自然选择因子,对正常血红蛋白纯合子的致死率远远高于对杂合子的致死率,这样就导致,同无疟疾发病的群体比较,疟疾发病区的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较高,在东北某此地区,杂合子在群体中的比例高达40%。
近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因组学和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确定镰状细胞贫血的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发生在7 300年前。截至2015年,全球大约有440万镰状细胞贫血患者,4 300万杂合子。在贫穷国家,患者在很年轻时就失去生命。在美国,患者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0多岁。

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
相关阅读: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

人类性状遗传分析举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