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向东:铁岭地名的民俗语言学研究

周向东 方舆论坛 2023-03-16

地名研究源远流长,地名学成立后,地名研究迅猛发展,语言学借鉴地名学鲜活的地名语料,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社会语言学角度等深入发掘地名这一语言现象。但民俗语言学对地名的民俗性研究还很不够。本文试图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参考的方法搜集大量语料,统计分析,对铁岭地区下辖五县市自然村地名进行民俗性考察,透视铁岭地名中蕴藏的民俗文化和民俗心理。


一、铁岭地名与民俗文化


铁岭市地图(腾讯地图)

铁岭市下辖五县市乡村地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乡村地名的命制与铁岭地区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透过铁岭乡村地名现象能窥视铁岭地区的民俗文化。


(一)铁岭乡村地名与地理风貌


乡村地名的命名往往是依据影响度,地理风貌当然是首选的标识。铁岭地名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百姓聚居成村,所取村名首先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具有区别度的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于是占较大比例的地名形式就是以自然实体命制的地名,如某某沟,某某泡子,某某河,在通名沟、泡子、河之前,通常加上姓氏、数字、方位或是其他特征等专名。


姓氏 + 沟 :韩家沟、展家沟、赵家沟、孟家沟、柳家沟、石旺沟、郭家沟、金家沟、谢家沟、尹家沟、聂家沟(开原市)等,安家沟、鲍家沟、那家沟、郎家沟、杜家沟(铁岭县)。数字 + 沟 :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四道沟等(开原市),八家沟,铁岭县、昌图县也有此类地名。


方位 + 沟 :大东沟、大西沟、大南沟、北大沟、西南沟、西沟、后沟等(开原市),东沟、南沟、东南沟等(铁岭县)。


其他特点 + 沟 :肥地沟、木鱼沟、放牛沟、龙砬沟、马虎沟、石柱沟、石人沟等(开原市),钟楼沟、林家坟沟、樟木沟、红带子沟、厥菜沟、碾子沟、泉眼沟(铁岭县)。


铁岭县有鸡冠山乡鸡冠山村,因该乡有一山,远望主峰如鸡冠状,故名。猪头脸子、牛心山、马耳山、月牙泡、前崴子、后崴子、孤山砬子、双龙背等。


铁法市锁龙沟村,清中叶时成村,村后有山沟,形似喇叭,故名唢呐沟,后谐音为锁龙沟。


昌图县有牤牛哨乡,成村于清咸丰年间,因村侧有河,每年汛期水势猛涨,倾泻之声犹如牛吼,故名牤牛哨。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百姓赖以仰仗的根本,地理风貌当然是村民最关注的,每道山梁、每道沟谷、哪块地贫瘠、哪块地肥沃百姓都牵挂在心,因此,地名中有关地理风貌的地名正是百姓这种心理的遗迹。铁岭的百姓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家乡的地理风貌,给地名注入了鲜活的民俗文化血液。


(二)铁岭乡村地名与移民情况


铁 岭 历 史 上 属 于 边 疆 地 区, 曾 是 高 句 丽、 蒙古、满与汉杂居之地,明朝时曾大举移民,用汉人充实边境。明末清初,由于战乱、饥荒,山东、山西、河北的百姓不顾禁令自发迁徙到铁岭,之后清时政府解禁,实行屯垦实边政策,还有一部分谪戍被发配到铁岭的。铁岭地名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铁岭自然村地名中有很多以“某某窝棚”“某某窝堡”“某某马架”“某某家子”“某某堡子”为名的,移民初到新地,四周一片荒凉,荒无人烟之处并无明显地貌特征,新矗立起来的窝棚、马架等移民们临时住所成了最惹人注意的标志物,姓氏 + 窝棚 / 窝堡、数字 + 窝棚 / 窝堡的名形式就成了整个村落的地名。反映了明、清时代移民迁徙异处生活凄苦之状。


毛家窝棚、周家窝棚、潘家窝棚、沈家窝棚、张家窝棚、胡家窝棚、高家窝棚、田家窝棚等(开原),夏家窝棚、华家窝棚、桂家窝棚、任家窝棚、毕家窝棚、大冯家窝棚、小冯家窝棚、刘家窝棚、梁家窝棚、陈家窝棚、边家窝棚、李家窝棚、范家窝棚、高家窝棚、傅家堡子、上费家堡子、下费家堡子、常家堡子等(铁岭县)。


景荒地村、宋荒地村、刘荒地村、项荒地村、汪荒地村等(铁法市)。昌图县有两家子、大六家子、七家子、八家子、十家子、十八家子、二十家子、三马架等。


(三)铁岭乡村地名与民族接触


铁岭古代属于边地,高句丽族、蒙古族、满族曾跟汉族一道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很多古城遗址,一些蒙语、满语音译地名就是多民族杂居铁岭的历史见证。各民族在这里共同劳动,开发铁岭,各民族相互接触、不断融合,有些蒙语、满语地名已经汉化,已经看不出是少数民族地名了,还有一些地名是汉族人根据高丽、蒙、满等族人们生活习惯或其他特征而起的村名。


用满语命名的村名有 :汪哆罗束、挠贝、货郎屯、妈妈货郎、小寨子苏伙落、小摩里红山、蚂螂屯、巴尔虎营子等(开原)。


因八旗建制而命名的村名有 :红旗营子、黄旗寨、蓝旗寨等(开原),白旗寨乡白旗寨村等(铁岭县)。与 高 句 丽 族 有 关 的 地 名 有 :友 谊、 鲜 屯( 开原),高丽坎子、高丽营子(铁岭),高力沟村中有高句丽古城遗址。


铁岭县有满语地名温池伙洛(河岔沟)、阿达伙洛、通州伙洛、上妈妈伙洛、下妈妈伙洛、昂邦河(大城)、哈尔边(鳊鱼)、业尔兴(三岔河)、毛温(园丘)等。


铁岭县的阿吉堡子、蔡牛堡子原称阿吉牛录堡子、蔡牛牛录堡子,“牛录”是满族建国初期的基本户口军事编制单位,1601 年努尔哈赤定 300 人为一牛录(大箭之意),也是清代基层官职名称。“阿吉”满语,义为小,即小牛录堡子。“蔡牛”,清初有位叫蔡牛的人在此任牛录官职,故名蔡牛牛录堡子。现存清嘉庆元年所铸古钟记载有“蔡牛牛录堡子”之称。


红带子沟,清代嘉庆年间,爱新觉罗氏从盛京十里码头迁此山沟内居住,因属清显祖叔伯兄弟的旁支子孙以红带子为标志,得名红带子沟。


昌图县在元朝至清朝属蒙古族的科尔沁游牧地,为蒙古族博多勒噶台亲王旗地,昌图系蒙语“常突额勒克”(意即绿色草原)前二字之音转。因此昌图县境内自然村地名多蒙语地名。宝力镇一名源于蒙语“薄落屯”居民稀少之意,嘉庆年间形成村落时,村民以其译音称之为玻璃屯,后谐音宝力至今。此外还有嘎辖(屯)、查罕、嘎甲、坤都、那思、那不是海等蒙语地名。


西丰县清初时封禁为清王室的围场,在围场名称基本上都是满语,更刻(明亮)、嵌石岭(边)、依马呼(鱼)、札克丹哈达(松峰)、那力珲(细流)、拉呼达(湾沟)、乌里(欧李子)、达启达(头道岭)、达启(头围)、登嘎拉巴克钦(对翼)、查库兰达(桑岭)、妞河(狼)、哈束力罕色钦(山桃)、乌鲁里(软枣)、依马呼拉达(鱼峰)等,现已更名,只保留更刻乡。


(四)铁岭乡村地名与军事活动


历代的军事战争给铁岭地名留下了痕迹,明代中央政府为抵御蒙古的瓦剌部、鞑靼及兀良哈的袭击,在辽东、辽西的辽河一带修筑土边墙,清朝则沿着明代辽河流域土边墙修建柳条边,以保卫清皇室的“龙兴重地”。并且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修炮台,筑城堡,军事重镇铁岭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在地名中足能得到求证。战争在百姓眼中是大事,地名当然是记载大事的活化石。于是铁岭地名中多了几分硝烟味。


因城堡、柳条边及边门命名的村 :付家堡、古城堡、古城子、一面城、双城子、威远堡、老边、新边、马千总台、西老边等(开原),老边台、台西、大台子、东二台子、西二台子、三台子、边西等(铁岭县)。铁法市有兀术街村,源于金代金兀术曾率兵驻此之传说,故名兀术街。调兵山镇之得名,因镇西有山古称“刁跸山”,后因金兀术曾在此调兵布阵,而谐音改名。


铁岭县有明边镇镇西堡,有明代古城堡遗址,至今城基尚存。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率兵镇守于此,古战场遗迹永安门石额和边墙、边壕、古墩台仍依稀可辨。镇西堡乡境内的养马堡、永安堡、东营盘、西营盘皆当年李总兵屯兵养马处。新坟村有总兵李成梁的墓址,墓前有石碑、石人、石马。


铁岭县催阵堡乡原名崔公堡,明末有崔姓居此,形成村落,故名崔公堡。清代中期,根据唐代薛仁贵征东在此督军攻打高丽城的传说改名为催阵堡。铁岭县的演武比试是辽代中军的教军场,清代形成村落,以教军场命名为演武比试。


昌图县的亮中桥乡得名于传说,据传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二帝,被金国完颜兀术掳往五国城路经此桥,或云路过此河搭桥而过,后人称此桥为“两宗桥”,清嘉庆年间形成村落,谐音为亮中桥。


昌图县马仲河乡得名于传说,乾隆年间,一将领骑马经过此地,被很宽的小河所阻,将军扬鞭策马一纵而过,故名马纵河,后河东聚集成村,借名马纵河,习称马仲河。马仲河乡还有东大营、西大营等地名。


古铁岭边地上的金戈铁马、土边柳条边、古城墩台以物质遗迹的形式证明了铁岭的边境战事,而乡村地名则是铁岭军事活动的活见证。


(五)铁岭地名与宗教信仰


古代先民们在生产力不发达,自然力肆意施虐的恶劣条件下,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在崇拜自然与意欲征服自然的矛盾心理驱使下,人们纷纷转而信仰起佛、释、道三教,后又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各地兴建庙宇、道观、教堂等,都能在地名中寻找到宗教信仰的蛛丝马迹。


铁岭县有药王庙沟、古塔寺、庙岭、白庙子等地名。铁法市有娘娘庙村,昌图县有龙王庙屯,双庙子镇,庙沟、六家子庙,老母庙、黑台庙、石庙子、龙庙等地名。


二、铁岭乡村地名与民俗文化心理


(一)“天人合一”的心理


中国古代先民深受儒教影响,天、地、人三者和谐共生思想根深蒂固,老百姓尊天、尊地,与自然 和 谐 相 处, 天、 地、 人 完 美 融 合 在 一 起, 这 种“天人合一”的心理反映在地名当中,人们命制地名时,往往先把自然环境中最显著的事物作为区别他地的本质属性拿来作地名。如地理风貌类地名,某某山、河、沟、岔、泡等地名,植物、动物类地名,孤榆、两棵树、八棵树、莲花、狮子沟、老虎沟、后蚂蚁岭、喜鹊沟等。


(二)求安泰吉祥的心理


铁岭乡村地名中出现很多龙凤、兴旺、发达之类的字眼,反映了百姓热爱生活,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昌图县大兴乡名源于此,清嘉庆年间,河北保定移民来此垦荒定居,带着五业俱兴的美好祝愿,落户成村,称大兴。类似的还有太平乡、万安乡、长发乡、平安堡乡、兴隆沟、幸福、丰收、如意、元宝、卧龙、凤凰山等乡名和村名。西丰县有吉祥、如意、安民、福寿、平安、守信、富强、振兴等地名。


(三)从雅去俗的心理


铁岭地名在历史沿革过程中有从雅去俗的趋势,百姓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人们在求雅心理的支配下,地名由俗变雅是地名演变的必然趋势。如西丰县地名因求雅而改名在铁岭地名沿革中非常显著。西丰县初开辟之际,像其他县一样,多以窝棚、寨子为通名,前面冠以姓氏,民国时请老先生取文雅新名改易旧名。如付家窝棚现名英华、唐大窝棚现名文艺、朱大窝棚现名达民、贺家窝棚现名泰来、夏家窝棚现名新立、孙家窝棚现名会文、苏妈妈寨子现名平原、王妈妈寨子现名祥和等。西丰县旧时曾是贸易往来的孔道,陆路运输较为繁盛,沿途开设旅店、商铺的较多,于是地名中出现姓氏加店、街等通名的形式,但现已易名。如申家店现名吉祥、柳家店现名凤鸣、王家店现名恩光、张家店现名新丰、于家街现名德胜、姜家街现名仁义、朱家街现名治平、王家街现名亲贤等。


地名的趋新求雅跟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但地名改名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地名的标志性应该放在重要位置上,地名必须有区分度,否则多么文雅的地名也是不实用的。再者,地名是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的活化石,跟当地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毫无关系的文雅新地名就不如老地名。尤其乡村老地名古朴、粗犷,更能保持乡土气息和民俗魅力。


结论 :通过对铁岭地区自然村地名的梳理,我们发现铁岭乡村地名与地理风貌、移民情况、民族接触、军事活动、宗教信仰等社会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从中透视出铁岭乡村地名反映出来的百姓民俗心理,从乡村地名这个角度去更好地理解民俗语言学,并把地名研究纳入到民俗语言学的领域中来,以扩大民俗语言学的视域。


扩展阅读:
彰山形水势,标历史沿革,抒美好寓意,辽宁14市地名探源 | 辽宁地名里那些名人与人名 |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通过 | 依《地名管理条例》,哪些县级以上政区应该改名? | 谈谈政区专名与通名 | 观点:政区的专名、通名与通名前缀 | 地名中的通名专名化现象详述 |
打造区划地理旗舰公众号,感谢各位支持,请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