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围绕客运主业探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城市公共交通》刊发了南昌公交运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的专访文章——《固本兴新 乘势而上 大力推动公交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文内容如下:
——访南昌公交运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
江西南昌公交源于1950年开办的南昌市公共汽车管理所,距今已有73 年历史。在73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昌公交迎风破浪,奋楫前行,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公交车3885辆、公交线路379条,年客运量1.7亿人次的大型国有企业——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公交”)。近日,本刊(以下记作“城市公共交通”)就“改革增活力,转型谋发展”话题,专访了江西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
城市公共交通:南昌公交伴随城市发展一路前行,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南昌公交的发展历程。
李伟:南昌公交诞生于1950年7月17日,从32名员工,9辆破旧木炭车、2个简易修车茅棚起步,开始了艰难而曲折的创业之路。总的来说,南昌公交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艰苦创业阶段(1950年到1992年):在百业待兴的那个年代,市民主要选择公交出行,那时候的公交同样面临着物资匮乏、资源紧张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为此,南昌公交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能源供应不足就自行前往深山建窑烧炭,运力凸显紧张就自主打造装配公交车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间释放,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南昌公交千方百计缓解百姓乘车难矛盾,不仅较好地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满足了市民出行的基本需求,还在发展中实现了政企分离的转型。
奋进崛起阶段(1993年至2010年):90年代初期,南昌公交所面临的是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匹配,企业连年亏损,1993年,亏损高达1100余万元。想要生存,就必须改革,南昌公交通过改革用人、用工和分配等三项制度,使干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2001年,南昌公交开始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指标逐渐向好增长。2000年收购中巴和后续开拓远郊线路,维护了南昌市一个完整的客运市场,形成了全市公交“一张网”的格局。
创新提速阶段(2011年至今):南昌公交提出打造“文明公交、平安公交、时尚公交、温馨公交”发展目标,同时通过分立改制的方法,用了8个月的时间,对原南昌公交总公司87处房产,12.46万㎡的资产进行了确权,并将确权资产划入新公司,2015年6月30日,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昌公交也由原来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成功转变为现代制企业。改制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翻番,基本实现了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业多元化,并不断向着更高的要求迈进。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以为乘客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为宗旨,请您介绍一下南昌公交在保障市民便捷、舒适出行上的服务举措。
李伟:民之所需,行之所至。近年来,南昌公交始终坚持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线网和班次运力,不断打造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可靠、快速便捷、经济高效的公交出行服务。
一是推进公交线网便捷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主动贴合市民出行需求,以“增覆盖、减重复、优接驳、促融合,发展微循环、实现多样化”为优化思路,按区域、分层次,逐步调整地面公交线网,优化减少地面公交大长线路,增加公交与轨道接驳的微循环线路;补充轨道线路空白区域公交线路,加密轨道线网密度不足区域公交线网,减少与轨道重复线路,进一步提高了公交运行效率,方便市民乘车。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共优化调整线路470条次,中心城区站点覆盖率100%,服务满意度达到90%、发车准点率达到98%。
二是推进定制线路多元化。围绕市民通勤、旅游、就医、通学等差异化出行需求,南昌公交持续推进公交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出家校专线、家企专线、社区专线等多个多样化定制公交品种,吸引了大量自驾车主放弃开车,乘坐定制公交通勤。同时,创新推出“网红打卡铛铛车、双层巴士旅游观光线、畅游西湖专线、湾里夜间烧烤专线”等特色公交产品,打造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成为广大游客打卡的热点、爆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定制公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进营运服务品质化。结合自身运力情况和城市发展需要,南昌公交有计划地逐步淘汰不适宜承担营运的老旧车辆,并大力更新新能源车,车辆品质保持中部地区城市公交前列。同时,推进公交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大力打造敬老爱老专线,便利老年人公交出行。推出二维码查询服务,市民只需要在站台扫一扫,就能随时了解途经本站的准确时间,让乘客“掐点”乘车。聚焦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自主搭建服务热线平台,更为暖心解决乘客诉求,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同时强化舆情研究分析,进一步改进公交服务举措,以优质服务推动乘客满意。
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交客运主业面临发展困境,需要发展辅业助力解困,请您谈谈南昌公交这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李伟:近年来,南昌公交围绕客运主业探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千方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主业支持辅业、辅业反哺主业”的良好生态。
一是综合开发开发公交场站,培育物业板块对外创收。坚持自主投资和综合开发理念,从2002年开始,南昌公交大规模场站建设,并衍生出资产优、回报高的物业租赁产业。目前已建成综合性公交枢纽站16个、首末站及停车场22个,楼宇面积50余万平米。除自用面积25万平米外,剩余25万平米全部对外出租,年均创收6000余万元。
二是加油站实行租赁经营,经营效益当年实现倍增。南昌公交自有11座加油站,自营期间存在“经营资源有限、创收效益不高、资质久办不下”等问题。为此,南昌公交创新经营思路,并于2021年12月将石油站经营权打包租赁至省属国企江投能链公司,签订8年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按照“成熟一批、移交一批”的原则,将下属11个加油站分批移交运营。从经营效益来看,自营期间石油公司年利润约为1100万元;租赁经营后,首批移交3个站的收益高达2610万元,并借力省属国企资源,成功办理昌南加油站成品油零售许可证。
三是主动投资共享电单车,积极抢占末端出行市场。共享电单车项目是地面公交迎合客运市场变化、探索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可以称之为“两轮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是极其重要的末端出行,可解决乘客出行最后几公里的突出问题。既可补齐产业链条,也可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为此,南昌公交紧跟居民出行市场,主动投资共享电单车项目,先后获得南昌市1.6万辆和南昌县1万辆运营份额。项目采取运营外包模式,即与单车收入挂钩分成的对赌模式,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也可解决国企与多方交涉的麻烦。目前,注册用户人数已突破326万,为4200余万人次提供出行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是企业头等大事, “平安公交”是公交工程建设首位,最后请您谈谈南昌公交是如何建设“平安公交”的。
李伟:公交作为车轮上的企业,与民生关系紧密,安全工作对公交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南昌公交高度重视“平安公交”建设,强化责任落实、优化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于2022年取得“零亡人、零群伤”的目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第一,打好责任压实传导的“组合拳”。制定下发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书,提炼出安全管理工作要点,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理清且明确了各层级安全责任。同时,用好监督执纪指挥棒,构建“基层单位自查、业务处室检查、纪委专项督查、领导班子挂点督导”的安全生产四级督查督办机制。在重大或敏感时期,还会派出工作组深入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全面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严肃追责,并盯牢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第二,打好风险防范化解的“组合拳”。大力推行和用好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实现危险驾驶行为事前预警,事中上报。同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实现预警处置闭环管理,较好地解决了驾驶员在营运途中监管难、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着力打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确保各类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切实解决安全管理人员“风险看不到、隐患不会查”的问题。此外,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驾驶员心理情绪疏导工作,让一线人员始终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
第三,打好安全专项整治的“组合拳”。本着“哪里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坚持开展覆盖全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全力攻坚化解各类苗头隐患。并按照“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各项安全生产评比。对安全管理前三名的单位按5万元/单位的标准进行奖励,同时对后四名单位在大会上进行严肃批评;对查到“抢黄灯”等不安全行为,按500元/起进行奖励,以充分调动起全员自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第四,打好安全习惯养成的“组合拳”。首班前,管理人员将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告诫和酒精测试。车辆发出前,严格落实爱车例保,确保各项机件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同时,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驾驶员的业务技能和引导驾驶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此外,还以创建“安全班组文化建设”为抓手,着重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让“安全生产,我要、我会、我能”的安全文化理念入脑入心。亲情教育上,坚持常态开展家访、发送安全祝福短信,邀请家属参加安全座谈会,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家庭,让员工亲属常吹安全风,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来源:南昌公交集团)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