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新冠疫苗在国内上市!很多人最关心这7个问题…
2021年2月6日,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消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已在2月5日获批附条件上市[1]。
(来源:科兴生物)
这是我国上市的第二款新冠疫苗。
此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疫苗曾在2020年12月31日首个获批附条件上市。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各家机构研发的新冠疫苗陆续传出好消息。它们目前进度如何,各自又有什么不一样?
综合各方信息,我们梳理了两张表格,供大家先睹为快。
疫苗的有效率(保护效率)是什么意思呢?
以国药中生的灭活疫苗为例,有效率79.34%,意味着以前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接种两剂新冠疫苗后,患上新冠病毒所引起疾病的概率将比没打疫苗的人减少79.34%。
关于国内新冠疫苗的价格,在2020年12月31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曾表示:
“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价格可能会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有所变化。但是一个大前提是,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2021年1月13日,国家医保局介绍,新冠肺炎疫苗费用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不影响当期医保基金的收支,也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待遇。
随着新冠疫苗接连上市,谁应该优先接种?各类疫苗的优缺点是什么?我们一次性说清楚。
在2020年12月15日,我国已经开展了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从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13日,国内已累计完成超过2400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附条件上市后,国内将全面有序地推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后续再开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种。
此前建议的重点人群主要是9类:
还没有发现影响疫苗效果的变异,而且发生这种变异的可能性不高。
科学家们都在关注病毒变异的问题。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病毒变异是在意料之中的,关键看是否变异在S蛋白上,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降低目前疫苗的保护效果。
近期备受关注的英国变异新冠病毒,就在S蛋白上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变异位点,可能让病毒更容易入侵细胞,但目前普遍认为,这种变异仍在正常范围内,变异速度也比流感病毒慢得多,对疫苗效果影响较小。
假如有一天疫苗效果真的受到影响,开发多价疫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多价疫苗,就是把同一种病原体不同的致病型别或不同的病原体(如百白破)都纳入到疫苗中。现役疫苗里这样做的很多了,比如流脑4价多糖疫苗、肺炎13价结合疫苗、宫颈癌9价疫苗等。
我们的策略是,先把单价疫苗做出来,如果需要做多价疫苗,在疫苗里做加法即可,难度不高。所以,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病毒变异。
(来源:《自然》杂志[2],腾讯医典翻译)
虽然机制很明确,但如果没有拿到实锤的S蛋白免疫保护率证据,谁也不敢打包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20年初制定了5条技术路线研制新冠疫苗:
其中1条是传统灭活疫苗路线,包括了病毒的所有类型蛋白成分;另外4条基于S蛋白进行设计(重组蛋白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3]。
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颗粒,包含所有的病毒结构组分,接近或等于天然病毒颗粒,是最易于研制的疫苗种类。
(来源:《自然》杂志[4],腾讯医典翻译)
灭活疫苗是一种传统疫苗技术,有12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第一个是伤寒灭活疫苗,1896年开始使用)[5],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目前,儿童常用的灭活疫苗有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全人群常用的疫苗有狂犬病疫苗(孕妇都可以接种)。
但灭活疫苗也有缺点:
一是,不能模拟病毒的感染过程,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比较弱,通常只产生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
二是,需要先培养活病原体,再灭活做成疫苗,对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高,产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新冠病毒来说,它含有4种结构蛋白(S、E、M、N蛋白)以及更多其他蛋白。
如果确认S蛋白才是形成免疫关键成分,而灭活疫苗还含有其他组分蛋白,就相当于同等疫苗剂量下,灭活疫苗的S蛋白比例低于其他类型疫苗,有效成分降低,可能不利于产生足够强度的免疫反应。
这样一来,在病毒培养和疫苗制备过程中,可能易残留宿主蛋白或其他杂质成分,除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外,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 重组蛋白疫苗
效果和安全性高,产能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的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产品走向市场。
这种疫苗的本质是将有效的抗原成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在其他细胞内完成蛋白表达,然后分离目标蛋白、添加保护剂等,最终封装为市面上出售的疫苗。
(来源:《自然》杂志[4],腾讯医典翻译)
乙肝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的鼻祖,已经有30年的应用历史,此外还有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目标非常精确,就是病原体的关键蛋白成分,所以它的效果和安全性很可能优于灭活疫苗。其生产过程也不会产生活病原体,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低,培养细胞来生产病原体蛋白的效率很高,所以产能也高于灭活疫苗。
当然,重组疫苗也有缺点——由于表达宿主的限制,复制出的蛋白与天然蛋白常常不同,可能影响免疫原性。后期需要进行纯化分离与封装,也面临杂质的影响问题。
3. 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这两种技术都是把编码病毒S蛋白的基因转到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自己来生产S蛋白。
前者通过无害病毒(比如腺病毒)作为载体,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后者是直接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非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主要研究类型。
来源:《自然》杂志[4],腾讯医典整理翻译)
所以,这两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其实质已经不是疫苗,而是“疫苗蓝图/图纸”。
把“疫苗图纸”送入人体,人体就能依照“图纸”生产出疫苗来,确实非常神奇。
(俄罗斯新冠疫苗的腺病毒双载体技术
来源:Sputnik V官网[6])
核酸疫苗分为mRNA疫苗和DNA疫苗,mRNA会在人体中降解,安全性不用担心;
(来源:《自然》杂志[4],腾讯医典翻译)
DNA疫苗则有可能整合到人体基因里,其安全性还有待观察,所以进展缓慢。
蓝图/图纸很容易得到,且可以批量复制,所以这两类疫苗在研发效率和生产效率上有可能碾压其他技术疫苗,这是这两种技术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mRNA疫苗。
在应用于新冠疫苗前,mRNA疫苗只在不到2000人身上试验过[7],更没有上市过,所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从新冠mRNA疫苗来看,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安全性方面,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灭活疫苗。
一般认为,mRNA疫苗可以刺激人体的抗体免疫和细胞免疫。
(来源:耶鲁大学免疫学家AKIKO IWASAKI制作[8],腾讯医典翻译)
在刺激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人体会有明显的不适。细胞免疫也比较复杂,如果过度则可能影响抗体免疫的效果,甚至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面瘫和吉兰巴雷综合征)。
因此,mRNA疫苗需要在细胞免疫方面控制好分寸,过犹不及。
细胞免疫就像警察,主要作用是“发现犯罪现场”,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更长久地维持免疫力;
抗体免疫则像警车,能将病毒控制起来,让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
如果产生的抗体足够多,病毒就不能感染新的细胞,已经感染的细胞也会死去,所以单纯的抗体免疫也能保护机体;
增加了细胞免疫后,会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被感染的细胞,更好地清除病毒、恢复健康。
人体临床试验分为3期,第Ⅲ期是为了验证疫苗在社会人群里的保护效果,所以必须在这种疾病相对流行的地区开展第Ⅲ期临床试验。
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分为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如果疫苗组的发病人数远远低于安慰剂组,就显示出疫苗有保护效果。
这要求两组志愿者必须有较高的感染机会,而中国疫情控制太好,这种感染机会太渺茫,所以不得不到疫情流行的国外去做第Ⅲ期临床试验。
目前,现役疫苗的使用经验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区分种族。所以,新冠疫苗在外国人身上取得的试验结果,可以外推到中国人身上。
不过,通常来说还要做一种比较简单的“桥接试验”来确认这一点,但这比开展第Ⅲ期临床试验要容易很多。
比如,复星医药引进德国Biotech的mRNA疫苗,就是已经在英国和美国授权开展紧急接种的疫苗,这种疫苗目前正在我国江苏的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开展960人的桥接试验[9]。
需要强调的是,紧急使用人群和临床试验人群不是一个人群,不可能算到临床试验的数据里去。但紧急使用也会存在一定的追踪观察,也可以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疫苗研发过程的补充证据。
目前,疫苗保护效果维持的时间还无法确定。
根据全球感染者的再感染情况,以及早期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的抗体追踪调查,一般认为疫苗保护效果至少在半年以上[10]。
如果将来保护下降,还可以采取追加剂次的方式来解决。个人认为,新冠疫苗不太可能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
要在重点人群中实现群体免疫,至少要让接种率达到70%。那就必须对疫苗的安全性做科学阐述,否则必将成为接种的障碍。
“疫苗与科学”陶黎纳医生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参与调查的834人中,假设他们不愿意接种疫苗,最可能的原因是担心安全性,占67%,其次是不愿意承担费用(16%),再次是担心效果(9%)。
(来源:陶黎纳医生提供)
从复星医药引进德国Biotech的mRNA疫苗的现阶段经历来看,这款疫苗在国外通过第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效果和安全性后,还在国内进行了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以证实该疫苗对国内人群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不是保护效果)。
再往下一步走,可能需要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也可能不需要。由于目前还没有成功上市的案例,具体还是看国家审批机关如何决策。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
1. 接种一款疫苗后发生了过敏
这种情况需要更换为另一家公司的疫苗,建议换同种类型的疫苗(比如这次打的是灭活疫苗,换成别家的也应该是灭活疫苗)。
2. 单纯为了增进效果
以宫颈癌疫苗为例,一般认为2价疫苗对宫颈癌的保护率为65%~93%,9价疫苗针对的病毒型别更多,保护率会高于2价疫苗[11]。
有些人接种过2价疫苗后,还希望接种9价疫苗进一步提高保护率。这种愿望并没有被禁止,但一般认为没必要那样做,安全性没问题,主要是性价比太低了。
新冠的灭活疫苗比mRNA疫苗的保护率低约10个百分点(前述表格数据计算可得,95%减去86%),接种灭活疫苗的人想再接种mRNA疫苗也可以理解,不过新冠疫苗比宫颈癌疫苗特殊,在现实中如果告诉接种医生已种灭活疫苗,这次再来接种mRNA疫苗,估计不会被允许。
总体来说,由于作用机理不同,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是两种不同的免疫机制。
所以,在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遵循医嘱,不然可能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随着新冠疫苗在国内接连上市、接种疫苗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面对病毒也有了更强大的底气。
春运期间,大家出行时仍然要做好防护,相信我们终会胜利!
特约作者:陶黎纳 | 疫苗科普达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硕士
审稿专家:卢学新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免疫学博士
参考文献
[1]http://www.sinovac.com/?optionid=754&auto_id=922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7-020-0365-7
[3]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10/13/content_454888.htm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98-3
[5](美)普洛特金,《疫苗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https://sputnikvaccine.com/about-vaccine/
[7]胡瞬, 易有金, 胡涛, 等. mRNA 疫苗的开发及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11): 105-112.
[8]https://app.biorender.com/biorender-templates/t-5f178d344f5fad00a7792332
[9]https://www.yicai.com/news/100883539.html
[10]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359&gecstype=1
[11]王华庆, 赵方辉, 赵旳, 等.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简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9, 9(6): 4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