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同富裕 | 前沿文章推荐(下)


本文由公众号企研大数据整理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

长按扫码,获取周报合辑


本期专栏将继续向大家分享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共同富裕的最新研究成果。

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考察及前瞻

作者:贾康

《学习与探索》2020年4期

摘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14亿人口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和全人类的物质文明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意味着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将因小康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体现出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走通先富共富之路应掌握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以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创业创新;二是承认各要素的贡献,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三是在"倒U曲线"前半段适当允许、容忍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应主动施加调节遏制"两极分化";四是以"阳光化、鼓干劲、促和谐、扶弱者"为要领,运用系统工程思维构建分配制度体系;五是以改革有效制度供给为龙头带动分配制度、政策体系动态优化。走向"共同富裕",必须下决心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直至经济社会转轨的最终完成和"共同富裕"愿景成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全面小康 减贫事业 收入分配 直接税

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

作者:郁建兴,任兴

《政治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是指通过矫正和补偿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现实任务,长期任务,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遵循激励相容和制度匹配的原则.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政策议程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优化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

关键词:共同富裕 发展性 共享性 可持续性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

作者:吴文新,程恩富

《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11期

摘要: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存在若干逻辑前提,比如党在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坚不可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推动富裕之"共同"。我们可以从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社会基本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等角度来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主导性逻辑,而其他分配方式是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设法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中外历史特别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我们在科学认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逻辑及其相关深化改革方略。最后聚焦于分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商榷学界的"三次分配"内涵。

关键词:共同富裕 公有制主体 按劳分配主体 五种分配方式 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

乡村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一项双案例研究

作者:徐凤增,裘威,徐月华

《管理世界》2021,37(12)

摘要:乡村要实现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面临着治理方面的挑战。本研究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视角,选取山东省博山中郝峪村和陕西省礼泉袁家村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式分析。展示了两个村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过程中,各种外来制度逻辑与原生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以及这些制度逻辑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研究发现,在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制度逻辑的碰撞和融合促进了乡村治理质量的改进。党组织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公司逻辑4种外来制度逻辑通过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决策、村庄业态规划、股份制合作等策略实现了与原生宗族逻辑的融合共存,共同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并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治理以及制度逻辑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的发现还为乡村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制度逻辑理论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实现途径

在三大超越中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规划纲领

作者:刘元春,刘晓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1(12)

摘要: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了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新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在三大超越中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规划纲领。一是必须超越简单的社会运动,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层面认识到共同富裕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基础,逐步推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循环畅通、社会秩序和谐、政治基础夯实的必然要求。二是必须超越简单的理论逻辑推演,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当前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乘势而上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三是必须超越一般的思想争论,在理论的批判中通过构建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可实施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构建三大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关键词: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三次分配

推进共同富裕:重点、难题与破解

作者:黄祖辉 叶海键 胡伟斌

《中国人口科学》2021,(06)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明晰其内涵定义,纠正认识偏差,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文章认为,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民农村,要以农民农村为共同富裕的主要抓手,突出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农村的带动与融合,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和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难题。同时,要重视初次分配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性、再次分配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性,以及“先富带后富”的制度设计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化。

关键词:共同富裕 农民农村 重点;难题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

作者:李实

《经济研究》2021,56(11)

摘要: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愿景,而且被确立为一个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但不是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推进共同富裕不能采取激进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基础,认为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和财产差距过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速度。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的建议,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方面着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

关键词: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公共服务


·END·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点击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吧


往期推荐


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 | 新能源产业专题数据库

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 | 节能环保产业专题数据库

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前沿文章推荐(上)

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通试用!

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 | 新材料产业专题数据库

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题数据库

共同富裕 | 周报:听名家谈共同富裕(三)



戳原文,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