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经济研究》2022年数字经济领域文章整理
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兼论贸易演变的逻辑
《经济研究》2022年第三期
郭继文(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
马述忠(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日益凸显的个性化、差异化偏好能够通过跨境电商被直接满足,是数字贸易区别于传统贸易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CEPII的HS6位贸易数据测度了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程度,并结合中国跨境电商的详细物流数据构造了行业—年份—目的国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程度越大,中国对其跨境电商出口越多,核心机制在于该类市场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第二,上述效应在差异化产品、消费品、中间品贸易中表现更加明显;第三,对效应进一步分解发现,目的国的差异化偏好主要能够提升中国对其跨境电商出口的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及出口概率;第四,通过构造同一篮子的传统贸易样本对比研究发现,目的国进口偏好差异化程度越大,中国对其传统贸易出口越少,呈现出与跨境电商相反的结果,这背后反映出从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演变的过程中,出口企业的生产、交易及获利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有关偏好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传统贸易;偏好差异化;引力模型;贸易演变
人工智能与包容性增长——来自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的证据
《经济研究》2022年第四期
陈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秦子洋(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是否引发收入差距扩大,关系到社会不平等的抑制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本文采用产业层面的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数据,通过划分高中低三个技能层次的劳动者,考察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各国产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渠道及其产业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岗位更迭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作用下,人工智能总体上促进了产业内的包容性增长,缩小了不同阶层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差距;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产业智能化发展期和处于上升期的产业更容易享受到岗位更迭效应与生产率效应带来的红利。但是,在各产业生产日趋网络化的条件下,人工智能应用也带来了产业间的负面溢出效应,加剧了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本文结论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帮助中低收入群体提高其收入水平,有计划地逐步推进产业智能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包容性增长;机器人;岗位更迭效应;生产率效应
大数据、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个内生增长理论
《经济研究》2022年第四期
杨俊(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小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黄守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揭示大数据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以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拓展了内生增长理论。一是将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本中剥离,在“创造性破坏”理论框架下将大数据内生化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多部门熊彼特质量阶梯模型,理论演绎大数据促进中间品质量阶梯提升高度的“乘数作用”和引起“研发模式转型”。二是理论刻画了大数据驱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机制,并进行数值模拟检验。研究表明:大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存在“融合成本”,导致“研发模式转型”抑制短期经济产出;在长期,大数据通过“乘数作用”提升中间品质量水平和促进技术进步,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大数据的“乘数作用”随其“应用程度”提高而放大;同时,在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偏向资本情景下,大数据将发挥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拓展了大数据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大数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中间品质量阶梯;乘数作用
企业互联网使用与大数据治税的效应
《经济研究》2022年第五期
孙鲲鹏(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石丽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互联网为企业传递信息和组织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获得相应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海量数据。近年来多地税务部门推行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通过采集和分析互联网上与企业运营相关的第三方大数据,来辅助对企业的税收征管。本文搜集相关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能显著提升企业税收遵从度。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那些互联网应用更多、非国有控股、规模更大的企业,以及政策宣传更充分、以往税收征管力度更强的地区,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的影响更加凸显。机制检验表明,抑制收入隐匿和关联交易,是互联网大数据治税举措发挥作用的两个具体渠道。本文研究表明,互联网上形成的大数据可以为税收征管等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提供支持,深化了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税收征管中第三方信息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第三方信息;税收征管;税收遵从
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经济影响研究:风险与收益不对称视角
《经济研究》2022年第六期
王义中(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
林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孙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系)
摘要: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市场垄断和信息垄断,导致了与经典“风险与收益对称性”理论相悖的现象。首先,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定价和决策,以及与商业银行和消费者最优决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本文运用各类冲击,模拟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垄断定价对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再次,本文引入数据使用成本和利率最高上限政策,考察抑制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垄断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有效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冲击下,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垄断定价会造成银行生产性贷款被挤出、消费者过度消费和过度负债等负向影响;(2)由于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密切联系,平台公司的垄断行为会挤出商业银行利润,使得商业银行杠杆率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3)增加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信息使用成本和设置利率最高上限是有效的政策手段,组合使用相关政策手段能够引导平台利率下降并逐步破除平台垄断。
关键词: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市场垄断;信息垄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数据交易之悖论与突破:不完全契约视角
《经济研究》2022年第七期
龚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班铭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
刘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数据交易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必要前提。本文依据数据的“场景专用性”特点,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揭示了数据交易存在“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之悖论的理论机制。数据交易的“可用不可见”是突破数据交易悖论的关键,隐私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可用不可见”不仅是数据交易技术的变革,更是交易模式的创新,即从传统的“数据所有权交易”转变为“数据使用权交易”。相比数据所有权交易,数据使用权交易能给予更充分的数据生产与采集激励,促进数据资源市场化交易,实现数据要素的高水平积累与价值释放。然而,建立“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交易环境需要一定技术投资,市场主体私人投资激励可能不足。为此,有必要适度超前布局数据交易基础设施,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加强共建共享统筹规划,解决共性基础技术难题,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从而更广泛、更充分地释放数据动能。本文指出,数据安全不仅不与数据流通相悖,反而是数据流通价值释放的关键,数据安全将成为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数据要素;数据交易;数据安全;不完全契约
交易成本、销售渠道选择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经济研究》2022年第八期
汪阳洁(中南大学商学院)
黄浩通(中南大学商学院)
强宏杰(中南大学商学院)
黄季焜(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大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经营模式,其影响也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向广大农村的下沉市场持续渗透,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否一定促进交易主体福利提升尚存争议。本文在微观市场均衡理论和最优生产分配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一个农产品“线上+线下”双渠道两期均衡模型,探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市场均衡的影响。模型显示: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有助于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提升农产品销售利润,但电商化规模进一步扩大能否带来上述均衡结果的持续改进取决于农产品本身的保鲜特性以及农民线上经营时面临的额外成本;额外成本和保鲜难度的提高可能制约农村电子商务规模扩大的正面影响。对农户实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规模扩大有助于增加农产品交易量和提升销售利润,但线上运营的高额外成本会显著削弱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本文研究表明,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降低农民线上经营的额外成本,培育更多农民参与电商并销售更多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一刀切”地“去中间商化”。本文结论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成本;销售渠道;中间商;市场均衡
双重电商平台出口的规模效应与中间品效应——兼论新发展格局下两个市场的利用
《经济研究》2022年第八期
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洪俊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陈泳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
高恺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基于Melitz(2003)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研究双重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整合2002—2016年1688、阿里巴巴国际站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库中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了加入双重电商平台(同时加入1688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主要结论是:第一,电商平台的出口效应存在显著的排序特征,表现为加入“双重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的顺序,即同时加入1688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突出,仅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次之,相比之下,仅加入1688的促进作用最小。这是现有文献中首次对双重电商平台优势问题的探索性研究。第二,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效应和中间品效应是企业参与电商平台影响出口的两大重要渠道。同时,加入双重电商平台的企业凭借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所发挥的规模效应和中间品效应显著强于单独加入一个平台的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与本土企业借助双重电商平台发挥的出口促进效应更突出。本文从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视角,为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关键词:双重电商平台;新发展格局;两个市场;企业出口
数字化转型与线上线下动态竞争:消费者信息的视角
《经济研究》2022年第九期
尹振东(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龚雅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石明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消费者信息的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对线上线下竞争均衡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分析市场演变的动态过程。为此本文构建了线上线下企业的动态空间竞争模型,研究发现:随着线上线下企业先后拥有数字化能力,可以利用消费者购物信息进行差别定价,市场均衡结果将呈现非线性变化,竞争程度先增强后减弱,企业利润和行业利润先下降后上升,消费者福利先增加后减少;如果企业具备数字化能力还能向消费者提供精准服务或者降低企业成本,则将进一步强化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数字化转型对市场均衡的动态影响基本保持不变。本文的发现既能解释当前线上线下竞争涌现的一些新现象,又能为数字经济时代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竞争;电子商务
💡相关推荐
2021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 》。依据这一权威文献,企研数据更新了数字经济产业企业微观库的建库思路,并改造与新增子库,构建新版数字经济产业专题库。
2023-04-12
加入企研·社科大数据平台数据分享群,获取更多数据资源及新鲜资讯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