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考点解读(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

中考政治 2023-02-12
热点推荐   

七八九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

2022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1-2022年九上道法第一单元单选题1

九上道法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检测2

2021-2022年九上道法第一次月考主观题2

2021-2022年八上道法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测试题1

2021-2022年八上道法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3

2021-2022年七上道法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检测题2

2021-2022年七上道法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检测题1

【真题】九上道法 1.1坚持改革开放

【真题】八上道法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4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共2个考点)
考点17.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P4-7(下面的两个角度要结合材料注意区分)
(1)社会离不开个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2)个人离不开社会(在社会课堂中成长)。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每个人生存和发展都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考点18:知道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具体要求P17-20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具体要求(结合“网络改变世界”P10-16内容,理解考点知识)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媒介素养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能力)
(2)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互联网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网络无限,自由有界。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具体要求
(1)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阅读课本P19,联系考点9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潜力,考点22负责任的公民,考点17亲社会,考点3做更好的自己,考点27公民的政治权利中的监督权,考点37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注意: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生活只是途径,并没有丰富民主的内容)
(2)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共3个考点)
考点19.知道社会规则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规则 P24-26
1. 社会规则(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的作用
(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涉及以上内容要准确联系规则意识、道德素质、法治观念、亲社会行为、责任等)
(1)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材料涉及具体道德要求、法律规定等情况)
(2)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措施。有人破坏秩序时受到处罚则体现此内容)
2.正确对待社会规则(遵守规则)P26-31
(1)自觉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要发自内心地)敬畏社会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坚定维护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劝导的技巧:有礼有理有节。有礼: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晓之以理,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有节:劝导时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拔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联系负责任、亲社会、维护公平正义、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知识点)
(3)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20.理解诚信的意义及践行诚信P41-45
1.诚信的意义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1.不同于之前的道德角度,而是法律角度;2.是民法,要区别于其他类型法律)。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对个人而言)隐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 “通行证”
(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对企业而言,诚信经营关乎企业形象和信誉。)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对国家而言,诚信能增进互信,促进和谐,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例:在国家交往中,美国不断的退群事件。
2.践行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重信诺,做到“三实”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讲道德与守法相结合,尊重他人隐私与诚实发送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近年来,国家建立健全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失信者进行惩治,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中考常考点
考点21.知道违法行为的内涵、类别及承担责任,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预防犯罪”P48-5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违法行为的内涵P48(建议:用图表梳理知识点,典型案例引路,落实了知识,又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违法行为是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指犯罪。
(1.根据含义区分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是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2.根据P48、54法律责任的内容倒推违法行为类别)
3.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能说承担刑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
(1)针对的对象不同。行政处分针对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行政处罚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
(2)作出决定的机关不同。行政处分一般由与被处分人有从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由特定的和法定组织作出。
(3)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分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及失职行为;行政处罚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4)制裁的种类不同。行政处分的种类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的主要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或暂扣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
(5)执行的程序不同。行政处分由作出处分的行政机关执行。处分决定归入被处分人的人事档案,被处分人对行政处分不服,不能向法院起诉,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诉;行政处罚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自己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处罚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4.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5.预防犯罪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要杜绝不良行为。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以上知识点,图表汇总如下:
    违法行为
内容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的法律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
违反刑事法律法规
造成的社会危害性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应承担的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感悟:
不同点:所违反的法律不同;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由关注我,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考点22.正确理解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1.对责任的理解(责任与角色同在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在社会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以学生自身为例,思考怎么做是对自己负责。可以从以下几个身份入手,如:学生身份、子女身份、班级成员身份等。)
2. 做负责的公民P69-73
(1)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合理选择责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3)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隐喻: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3.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第7课,积极奉献社会)
(1)要心怀善意。(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道义上支持,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关怀。)
(2)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爱心;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3)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考虑他人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吧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2个考点)
考点23. 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维护国家安全(复习该考点时,可考虑简要回顾一下“国家利益”及国家安全与公民个人的关系等知识)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
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该考点可结合中美贸易战、国际互联网大会、香港骚乱等问题来谈。与案例结合起来,会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教育。
2.维护国家安全
(1)公民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
考点24.知道劳动的价值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结合考点9-3-(1)勤奋学习、自觉劳动、用于创造,有利于开发创造潜力;4.9-3-(3)生活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开发创造潜力要去尝试、探索和实践。5.考点29-1-(3)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另外结合考点6,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担,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7.结合考点17.参加公益劳动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8.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9.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往期资料分享

2022中考道法复习核心问题归类整理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选择题
七年级道法上册知识汇总+思维导图
中考道德与法治: 答题方法和技巧
2021年中考道法模拟试题法律汇编
2022年中考道法八个专题核心知识汇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