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唐估值法及运用解析(中)

唐朝 唐书房 2022-10-16

上篇解决了老唐估值方法“预计三年后15—25倍市盈率卖出能赚100%,就可以买入,高杠杆企业打七折”中的两个问题:“①股票一定会回到真实利润的15~25市盈率背后的原理”及“②如果买入后它继续跌怎么办?”。(第②个问题,还可以阅读书房去年10月推送的《散打投资13》和《散打投资14》两篇)

 

今天同时推送中篇和下篇,一次性继续解决剩余的4个问题:③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80%或50%? ④为什么是三年,不是一年或八年? ⑤如何计算三年后的真实净利润? ⑥到15~25倍市盈率就卖出吗?

 

为什么是100%,而不是其他数据,原因非常简单,三条:

A. 三年100%,年化回报约26%,已高于世界头号股神巴菲特的长期年化收益记录,再高的长期记录目前人类还没有。


而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就是个平凡人,不是闪电侠蜘蛛侠斗战胜佛或者其他什么五百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盖世奇才,“创造人类新纪录”的梦,我就不做了。所以,选择三年翻倍而不是更高收益率为决策目标;

 

B.如果真能做到长期年化26%,估计等我离开人世的时候,财富数字将大到以千亿为单位。前几天雪球有人撕一位名叫什么万亿的网友,估计这位万亿兄就是这样敲计算器的。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对默默过小日子的老唐而言,十亿百亿千亿这些数据,没啥具体概念,脑海里反应不出来区别。甚至想到那么大的数字,还有点轻微头痛。所以,我实际的年化收益梦想并没有26%那么大,能长期年化超过12%足矣,再多就推给人品!

 

鉴于我的判断一定会有错,所以我虽追求12%,但以26%为目标,其间的差额,是预留的容错空间。


通过预留容错空间,达到即便部分估算错误,或者价值回归所需时间比预想的长(例如茅台实际到2017年才做到270亿左右净利润,比我2012年预想的晚了一年),也能获得基本满意的收益率。


由于要保留一定的容错空间,所以,类似三年50%之类的较低目标,就被排除了。

 

C.图方便。反正是毛估估的,无需那么精确到92.36%或者149.31%,大致100%,利于迅速口算决策——这条理由是不是有点搞笑呢!哈哈,伟岸形象瞬间破产……

 

那么,为什么选三年为思考期限,而不是一年、二年、五年、十年呢?这个还确实没什么理由,纯经验成分。经验说,资本市场里的恐惧、遗忘和贪婪,大致在三至五年时间段里,完成交替,所以就武断地选了这么个时间段。


这是一个类似山东军阀韩复渠解释三民主义的取值过程:“为什么要实行三民主义呢?一民主义太少,二民主义不够,四民主义太多,三民主义刚好!”

 

哈哈哈,说到韩复渠,老唐跑个题,分享两首民间乱传的诗,有说是张宗昌写的,也有说是韩复渠写的。这可是老唐压箱底的笑话,也是逗乐我家领导的法宝: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哒。


《闪电》

突然天上一火链,

莫非玉帝想抽烟。

如果不是想抽烟,

怎么又是一火链?

 

说两个笑话,轻松一下,因为接下来老唐要开聊相对困难的话题:如何计算三年后的真实净利润?

 

早在去年六月的一篇书房文章里,老唐写过了利用最简单的市盈率完成估值的三大核心因素:“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未来能否持续?持续是否需要依赖加大资本投入?”

并开玩笑地指出“会看市盈率高低,是小学生技能。但懂的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市盈率估值,恐怕至少是中专生技能”。

 

市盈率是投资回报率的倒数,投资看投资回报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由于会计规则和商业模式的缘故,同样的净利润数据背后,可能是天差地别的公司经营状况。

 

因此,我们在使用市盈率快速估值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先慎重思考这三个核心问题,并牢牢记住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用市盈率估值,绝对不可以看一眼市盈率为5或100就轻率地做出低估或高估结论,那其实和电视屏幕上看图说话的股评师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

 

三大核心问题中的“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是分析历史数据的技术活,虽然不算轻松,但稍微花点儿时间,完全不难。《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整本书讲的都是这个,正如手财副标题: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


——注意,这里的净利润数据是否为真,并不单指造假问题。还指有些公司由于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地位的问题,赚取的利润可能只是账面数字或不可信假设下计算出来的理论数字,无法变成可供股东支配的真金白银。


排除造假公司以及利润难以变成真金白银的公司,核心是应收账款、关联交易、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等数据分析,这些内容手财里都有,此处就不展开了。


唯一提醒的是:排除企业和确认造假不同,前者疑罪从有,后者则要求严格证据。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警察。所以坚持疑罪从有,有疑不投即可。“股市的公司那么多,靠谱的其实没有几个,不要爱过了、错过了,留下了站岗的你,独自唱情歌~”(预备唱)投资行业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人因为你不投某企业而罚你退场。

 

投资真正的难点,在后面两个问题“未来能否持续?”、“持续是否需要依赖加大资本投入?”。这两个问题,需要真正看懂一家具体的公司才能做出判断。那,怎样才算看懂了一家公司呢?

 

在去年5月的书房文章《看不懂与看得懂》里,老唐归纳了四条:对于一家公司,能明确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基本上就可归为看得懂。

①这家公司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眼看这家公司坐享丰厚利润,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更高性价比,即可以是同样质量/数量+更低价格,也可以是同样价格+更高质量/数量) 

④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然而,不要轻视,四个问题其实是相当不容易回答。个人经验,没有该行业从业经验的投资者,至少需要认真阅读过去五年公司及直接竞争对手的财报,才可能做出基本判断——不是一定能做出,只是“可能”有能力做出。这个工作,没有捷径,没有万能公式。如果有,一定是错的。

 

由此,老唐个人有个习惯,喜欢在网络上关注那些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盯着某一个行业甚至某一个公司的投资者,而不是什么都能谈的头头是道的人。


坦率说,一般看见提问者报个公司名或代码,某某人就能够谈出对该公司的看法、估值甚至买卖建议,老唐心中立刻会降低对此人的信用评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出现在此人过去并没有深入谈论的多个行业或公司,其看法的价值,就基本可以归为菜市场大妈级别了。

 

在书房里,也经常有朋友发来一个公司名字,或者一个代码,以及简单的几项财务指标,然后问老唐:“老唐,你认为这家公司合理估值多少?”老唐只能苦笑,要么假装不在,要么回复“抱歉,不懂。”

 

正因为此,对于那些能够不停地挖掘出新黑马,一年能分析甚至交易50家公司的投资者,老唐是无法理解的。在我看来,按人生50年投资生涯算,如果这辈子能够理解50家公司,就已经是顶顶厉害的牛人了。


毫无疑问,这种牛人是稀缺的,而且你会发现他们会持续多年,翻来覆去地说着那有限的几家公司,无趣的很。正如巴菲特所说“我希望自己每年能有一个好想法,两年一个也行。”

 

阅读财报是理解公司的起点,这个工作是个体力活,无人可以替代你,它必须一份一份、一年一年地积累。巴菲特的准接班人卢.辛普森曾经分享过他心目中对满意的标准,是一天啃15份公司报表。这标准挺吓人的,老唐没做到。所以,人家能管理百亿级别的美金,确有过人之处。

坐下来一份份地阅读财报,那么枯燥(尤其是开始。多读一些后,反而会发现乐趣无穷),这恰恰是价值投资永远是小众的原因。正如格伦.格林伯格谈到价值投资无法普及的原因时说的,


认真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且很少能够得出大量买入的清晰结论。翻阅许多公司的资料后,最终只是发现大部分公司即无过人之处,又没有被大幅低估,这是件相当乏味的事。而同样乏味的,还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即使股价表现很好,但大部分时间我们仍然感觉股价停滞不前甚至将要下跌。

因此,无论价值投资理论多么清晰,多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必将是“懂得了很多价值投资的道理,但依然做不好投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简单体现在理念上,不容易则体现在理解具体公司上。

 

接下来,老唐要用几条老帖,演示看懂企业并决策的过程。毫无疑问,涉及到“嘚瑟”茅台的问题。再次强调,每年上涨的股票一大堆,茅台股价毫无嘚瑟价值,截图和旧帖仅仅用于演示思路和理念,请唾弃下篇中的嘚瑟(若有)意味……

iphone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