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拆解市场对腾讯的主要担忧

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 2022-11-02

两周前,我写过一篇《腾讯的五大利空集中解析》,今天我想延续这篇利空解析,借着腾讯半年报谈谈市场对腾讯的一些主要担忧。

本周三盘后,腾讯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2736亿(四舍五入,下同),同比增长23%;实现归母净利904亿,同比增长46%;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标准调整后的归母净利672亿,同比增长17%。

由于腾讯在香港上市,依照的会计准则和A股市场有所不同。所以经常会遇到很多朋友提问,我们该看哪个?非国际财务报告标准调整是什么意思?

干脆今天借这个机会,详细的做个科普,方便做成自动回复。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要求企业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账的。但也有少数国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一套自己的会计准则。这少数国家就包括中国和美国(还包括哪些其他国家,没关心)。

于是我们就面临三种会计准则: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美国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以及国际通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三套准则目前仍然有细小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据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现在已经完全趋同国际准则了,我没跟踪,不太确定。

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当然都是依照《企业会计准则》披露财报,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就是建立在这套准则基础上的。

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披露财务报告;但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2010年后直接采用A股的《企业会计准则》报表,若有和国际准则不同的地方,在附注里披露。

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以前采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目前已经全面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貌似是从2019年转换的。我没怎么关注美国市场,不是很确定这个准确时间

许多采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披露财报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会主动选择披露一个“非通用准则调整数据”或“非国际准则调整数据”。

注意:这个“非通用”或“非国际”数据,不是法定披露义务,是企业主动披露的额外信息。

通常是按照行业惯例结合自家企业经营特点,去掉一些管理层认为的非现金收入和非现金支出,以帮助股东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更好的理解企业。

因为是按照“自家企业经营特点”,所以不同企业披露的“非通用”或“非国际”可能会有差异。但通常同行业的企业,会遵循行业惯例,采用的大体差不多的规则。

以腾讯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例——备注:港股报表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就是A股报表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或“归属母公司股东所有的净利润”,一般简称为“归母净利”。我们平时谈论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就是指的这个“归母净利”,它=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数据,是按照如下过程调整出来的:

国际准则下的报表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
+股权激励当期支出①
-投资净收益②
+因收购活动及联合营公司的收购活动,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商誉减值③
-上述①②③合计结果对所得税的影响④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

为什么这样调整呢?因为

①股权激励当期支出,是作为费用从当期收入里扣过的,但管理层认为当期公司并没有支出现金,所以加回来。

为啥加回来?没有为啥,就是给股东演示一下加回来会怎么样

②投资净收益,这部分专指那些“算出来的”收益,不包括实际卖出上市公司股票或非上市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

算出来的收益,主要指视同处置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相关费用。

它们要从报表“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里减去。如果净收益是负值,照样减去负值就行。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家应该都理解,但视同处置收益或许不太好理解。

简单的说,比如腾讯持有公司A引进新的投资者,新投资者按照较高的估值水平参股公司A。这个行为会导致腾讯持有的股权比例降低,但同时对应的A公司净资产值份额增加。

这个增加值与出让的比例之间的差额,就是视同处置收益——具体计算,可以参看2018年3月24日书房文章《希望与绝望(下)》里的演示例子。

此处我们知道两点即可:一是这笔视同处置收益,本期腾讯并没有收到现金或资产,是持股公司的净资产增加导致的对应比例股权增值。

二是这种视同处置收益在《国际会计准则》里算净利润,在A股上市公司里,只允许增加净资产,不允许计入净利润。

③因收购活动及联合营公司的收购活动,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商誉减值,同样是管理层认为的本期并没有支出现金的活动,所以加回来。

④由于剔除了上述(①-②+③)合计造成的净利润影响,那么原报表数据里与(①-②+③)对应的企业所得税也需要一起减去。

如果是(①-②+③)合计是个负值,意味着去掉它们后,剩余部分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应该比现有报表数据大,照样减去一个负的所得税(负负得正,相当于增加所得税金额)即可。

这个结果就是这样出来的。

总结:净利润的法定数据是“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是一家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行业惯例,单独披露的辅助数据,意图帮助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人更好的理解公司业务。

希望大家一次看明白了,以后不再困惑于应该读哪个数据。

科普过后,我们来说腾讯半年报。

本期半年报数据无惊无喜,很平淡。

针对经营数据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而且更关键的是,目前市场恐惧的,根本不是腾讯业绩好或者不好,而是监管导致的巨大不确定性。

所以,我就不去阐述被市场分析人士说烂的经营数据,只重点谈论当前市场的几个主要担忧。

第一个担忧:中概股暴跌,会导致腾讯年报数据难看。

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半年报出来的时候,专门写过。原文较长,我截图放在下面。如果你不想看呢,直接跳过截图,看截图之后的结论即可。

结论就是:股价波动对腾讯利润表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

去年半年报,腾讯大约持有1万亿左右的上市公司股票。

其中持有的并表子公司股票,股价波动不影响腾讯报表。主要有阅文集团、腾讯音乐、supercell,以及不确定今年还会不会合并报表的虎牙和斗鱼等。

剩余的其他上市公司股票,有接近98%分为联合营公司股权和粽子,股价波动不影响腾讯的利润表。

只有另外2.3%的上市公司股票,分类为笋子——这2.3%的、合计市值166亿的上市公司股票,股价波动会影响腾讯利润表。

今年半年报,同样剔除并表子公司股票(这部分只要不卖——腾讯也基本没有卖出计划——无论如何波动,都和腾讯利润表无关,有关的只是经营利润),剩余的上市公司股票6月30日市值14460亿元。

这市值14460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按照5350亿元记录在腾讯资产负债表里。

套用大家习惯的“炒股”说法,腾讯作为一名投资者,花了5350亿“成本”买入的股票,带来了约9110亿浮动盈利——注意,指截止6月30日。

这9110亿元没有记录在腾讯利润表里。但如果腾讯有变现需要的话,是随时可以卖出换回现金。

或者举个夸张的例子帮助理解:如果6月30日那天,腾讯把这14460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按照当日收盘价全部卖出,上半年税前净利润会增加9110亿。

当然,这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演示。

公司可没那么傻,拿宝贵的股权换一堆没用的现金,还要被税务局割一刀。同时,也没有可能在收盘价一瞬间成功抛出万亿股票,那会把股市当场砸崩掉

这14460亿的上市公司股票,仅有225亿记录为笋子,占比1.6%。

只有这225亿市值的股票,6月30日以后的股价波动会对2021年腾讯利润表造成影响。

另外,除非上市的并表子公司之外,腾讯还持有2810亿账面成本的非上市公司。

这部分有1222亿是联合营公司股权,经营利润影响腾讯利润表——目前这些企业的盈亏总计是很小的数字,几乎可以忽略;

有1455亿是笋子,每一轮融资(指上市前风险投资的入股)的公允价值都会影响腾讯利润表,它基本确定总体是只涨不跌;另有134亿是粽子,涨跌都不影响利润表。

因此,担心中概股暴跌,或者股市转熊,会对腾讯利润表造成压力的,纯粹是杞人忧天,没有必要。

第二个担忧:腾讯的游戏业务会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腾讯的游戏业务是市场担心的要点。毕竟游戏还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营业收入2736亿,游戏相关收入984亿,占比36%),且由于游戏毛利率高居所有业务之首,利润含金量高于100%,目前依然是腾讯的第一大利润来源和现金流来源。

说利润含金量高于100%,指的是游戏业务会产生大量预收款,主要是玩家在游戏里充值款项,在腾讯报表里叫递延收入。

半年报递延收入规模超过1000亿。他们代表腾讯已经到手了现金,但暂时还没有计入营业收入,需要后续分摊在游戏生命周期里,陆续计算为腾讯的报表营收。

对于游戏,市场主要担心的点是出于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内会不会禁止或变相禁止游戏,导致游戏业务收入暴跌或者干脆归零。

对此,我的看法简单粗暴:

①喜欢游戏是人类的天性。要求人类永远学习、永远工作,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因此,禁止游戏向上想到极限,顶多也就是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当然,真要这么做,我认为他们大概率是去学山鸡陈浩南抽烟打架砍人混社会,而不是省下时间学习数理化、背英语单词

腾讯对待未成年人的问题,一直走在全行业最前面——走在前面,并不意味着全面符合监管要求,只是比其他同行更接近监管要求。

按照半年报披露,监管部门现在要求未成年人法定节假日最多可以玩3小时游戏,非节假日做多1.5小时。腾讯现在的限制是节假日2小时,非节假日1.5小时。

目前未满12岁的玩家禁止在游戏里充值,同时利用一切技术手段打击未成年人购买或冒用成年人账号。

因此,目前16岁以下的国内玩家,给腾讯带来的流水仅为全部游戏流水的2.6%,其中12岁以下玩家带来的流水仅占0.3%。

真正未成年人的游戏权利彻底被剥夺了,也就这么大个事儿。

当然,冒用账号仍然会永远存在,即包括技术漏洞的冒用,也包括家长主动充值并帮助孩子冒用。

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不会是主流,也不会对腾讯的游戏收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②同时,腾讯的游戏目前正在大力出海,游戏海外收入正在不断增加。

面对国内越来越严的监管政策,我相信游戏的国际市场,会是未来腾讯主要推动方向及不断扩大的利润来源。

如果游戏真的有害,出去嚯嚯外国人,给我国创造就业、收入和税收,相信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禁止吧?

因此,这个市场热炒话题,我个人不是很关心。我相信腾讯的团队有能力拥抱监管,并持续将这个产业做大。

第三个担忧:关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对这个问题的担心包括,反垄断、拆分、国有化等。

我直接引用腾讯业绩说明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的回复吧,我不可能阐述的比他更清楚。以下翻译文本来自书房读者@杨文理谢谢杨文理

提问:最近监管动作频频,有哪些监管动作是你们几个月或者几个季度前没有预料到的,这些监管会如何影响腾讯的战略和经营?
刘炽平:你提到的监管动作,我猜具体是指对教培行业的监管。
教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广告商,我们这个季度,以及下个季度都会明显感受到教培监管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教培企业是我们平台重要的广告投放商,失去了他们,我们的广告位出现空缺,需要时间寻找其他的投放企业,开始肯定会有影响。
我想今天可能有很多问题关于监管,所以在此一并说明下。
首先,互联网的监管是一个国际性的趋势,不止在中国,而且也在美国和欧洲发生。
中国正在建立一个更加体系化的监管框架,这也应该是能被预期到的。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的体量和重要性,中国对于行业的监管历史上非常松。
其次,监管部门的重点在于识别并力图纠正于行业乱象,同时也通过发布制度,强调企业合规、社会责任和行为端正。
我们预见,在非常近的将来,更多的监管规定会发布。
从我的理解上,政府实际上是希望培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政府认可互联网行业在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做出的贡献。
所以政府希望培育长期的健康的行业环境。
我们的态度是希望拥抱这个新的环境。我们希望我们完全合规,这对我们好,长期角度看对行业也好。相比于行业其他企业,我们将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好的位置,拥抱监管环境。
我们一直致力于经营合规,这也是我们的经营哲学。
我们的策略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对商业化一直相当克制,并通过开放系统支持小企业。我们一直以来重视社会责任,强调科技向善。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监管政策短期来说有不确定性,但是我们相当有信心符合监管要求,长期来说和行业一起健康发展,并受益于此。
至于这两天刚刚报道的政府全资子公司持有抖音1%股份,引发的对所谓国有化的恐慌,我认为是完全的误解。
是否入股,完全不改变政府是所有公司的“干股合伙人”的事实。参看8月7日书房文章《腾讯的五大利空集中解析》
但通过象征性的持股成为公司股东,以股东权利去主张对公司经营方向的知情权,以及向公司管理层表达股东(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相比监管部门直接出法规和政策去要求企业,这本身就是法治化的进步。
不要将最高层想的那么蠢。
这些人基本都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亲身体验过国有经济的低效率,见证过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税收和社会福祉,尤其是在国有经济从无成功先例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内,绝对不会蠢到杀鸡取卵自断生路的。
坦率说,就算谁想逆社会发展潮流回归Guoyou体制,我也不认为他有能力实施下去。
第四个担忧:关于税收优惠政策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腾讯五大利空集中解析》里谈过,观点没有变化。这里直接引用最新的管理层回复即可。
腾讯CFO 罗硕瀚:税收返还肯定是逐步降低的。腾讯之前有4到5个企业符合重点软件企业税收优惠,但是去年符合要求的企业数目降低了很多。
2020年腾讯的有效利率是11%,2021年的上半年也是11%。我们预期2021全年的有效税率维持在类似水平。
由于视同处置等产生的利润不需要交税,这使得我们的税率看起来偏低。
如果扣除那些不需交税科目的影响,2020年的有效税率大约在10%-20%的左端位置,2021年的有效税率在10%-20%的中段位置,两年税率差异大约是3个百分点。
第五个担忧:关于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以及500亿有关投资。
这事很简单: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共同富裕即不是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
共同富裕,无外乎分三层:
一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社会财富的总体增加;
二是通过税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福利政策等多种手段,提升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受益相对偏低的社会底层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建立激励政策,鼓励高净值、高收入人群通过公益、慈善等手段反哺社会。
这对应的也就是三次分配:市场竞争中按照各自的能力和竞争优势,分享新增财富,这是一次分配。一次分配是所有分配的基础,是做大蛋糕的过程;
税收财政福利政策及转移支付,构成社会的二次分配;利用各种政策鼓励公益慈善行为,就是三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良好的一次分配基础上的分蛋糕行为。
当前阶段强调的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简单粗暴一点说,就是:
未来会更多地针对资产征税(比较容易预料的就是房产税),更多地针对高收入或灰色收入征税。
同时会利用税收优惠、舆论引导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企业家更多的参与到公益事业及慈善事业中去。
我认为就这么简单,如果很容易就联想到更可怕的内容,通常就是因为“股价跌的时候,一切因素都自动成为利空”造成的不多评价了。
另外,关于腾讯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的事情,似乎很多人理解为腾讯要捐出去500亿,或者要拿500亿打水漂,并顺带担心这会不会影响腾讯的净利润。
这依然是误解。和4月份宣布的首期500亿元投入“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一样,这500亿是规划未来公司的投资侧重方向的。
腾讯每年都有大量的对外投资,这两个500亿,相当于是界定部分资金的投资方向,就好比腾讯宣布准备投500亿在游戏行业,投500亿在新能源行业一样(注意,腾讯没宣布这两个,我是随口举例),是一种对未来投资方向的规划。
且这些领域的投资,并不意味着钱丢出去就没了。它当然有响应国家号召,造福人民的成分在内,但这些领域的投资成果,同样可能会有部分产生商业化的结果,给公司带来利润。
比如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计划,是侧重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食物、能源与水、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
共同富裕计划,是如何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帮助和完善医疗救助系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资助普惠教育共享等。
这些领域一样都是被人需要的领域,被需要就可能会有商业机会,就可能会产生利润,只不过或许不是短期立竿见影的利润罢了。
我始终相信:给别人创造了价值的人,不可能两手空空。同样,给别人创造了价值的企业,也不会没有回报。
以上就是老唐对腾讯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观点。观点无疑都是乐观的,否则我也不可能坚定持有腾讯。
但我希望我的看法仅仅是你的参考,请你理性思考,千万不要因为老唐的乐观做出任何交易决策。
因为:腾讯是老唐第一重仓股,老唐的乐观完全可能是因为持股导致的屁股指挥大脑,甚至可能是不怀好意的“吹票”。切记切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