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10月28日

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
2024-09-20

书房的朋友们,晚上好。

本周交易:无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41%,茅台22%,洋河14%,分众14%,古B9%。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周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当周波动


本周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上涨1.52%,老唐实盘净值上涨2.51%

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


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涨幅-5.85%,老唐实盘净值涨幅-3.83%

老唐实盘滚动三年

及滚动五年收益率


注: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取『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二者之间的低值记录,均不含新股收益。

老唐实盘vs沪深300ETF


强烈声明


本文仅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1. 分众传媒发布三季报。

  2. 古井贡酒发布三季报。

  3. 洋河股份发布三季报。

  4. 香港拟降印花税及其他。

  5. 沪深300指数创四年新低及其他。

  6. 本月阅读及好书推荐。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1.分众传媒发布三季报


周三晚,分众传媒发布三季报。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1.6亿,同比增长25.4%,环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88.5%,环比增长6.2%,单季净利率约43%。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86.8亿,同比增长17.7%;实现归母净利润36亿,同比增长69%,净利率约41.5%。

因为上周已经发布过三季报预告,实际业绩就贴着预告上沿,所以,也只需要将上周这段算式里取值35.5亿,修改为实际披露的36亿就行了。

36+16.4×80%≈49亿。预期之内,不需要考虑估值调整,继续坐等。

分众的经营特点就是成本基本固定——比如今年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25.8亿,29.4亿和31.6亿,但单季营业成本都是10亿左右,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一旦经济复苏,无论是广告价格还是刊挂率的很小比例上升,都会带来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对分众而言,与其期望公司努力(他们已经够努力了),不如坐等中国经济的复苏。整体经济复苏,分众自然就会有大幅增长。

目前,作为股东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耐心等待。

2.古井贡酒发布三季报。


昨晚(10月27日)古井贡酒发布三季报。

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6.4亿,同比增长23.4%,实现归母净利10.3亿,同比增长48.8%。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159.5亿,同比增长25%,累计实现归母净利38.1亿,同比增长45.4%。

这个业绩完全是超预期的。早在半年前,我这样写过

看来,梁董吹的牛皮又要实现了

这三季度已经159.5亿营收,38亿净利,全年营收破200亿,归母净利43亿以上,甚至到45亿至47亿之间,似乎也不是太难的目标。优秀优秀。

由于三季报过于简单,信息量比较少,从财报上看,除了银行承兑汇票,相比期初增幅略快之外(从期初的2.2亿变成期末的16.4亿,净增加14亿多),没啥需要担心的地方。

但知名白酒企业收银行承兑汇票,通常不是因为自身有资金压力,主要是帮助经销商减轻资金压力(甚至协助经销商获取银行承兑),同时也是为了占用经销商的库房、渠道和精力,防止竞争对手挖墙脚的手段。

加上银行承兑汇票本身的含金量,还是可信的。所以,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而且,除了2019年外的其他年份,古井三季报都有这种银行承兑汇票大增的情况(应收款项融资科目及应收票据科目金额,相比期初金额增幅较大),看着像古井销售渠道的惯用作法。

倒是当下的市场环境,这样的高增速,让人心里老是有点犯嘀咕,恐怕靠渠道压货取得短期增长的嫌疑,暂时还不能去除。

所以,虽然业绩大超预期,我暂时没有调整估值或买卖点的打算——而且反正也没钱买。哈哈,简单,继续呆坐。

3.洋河股份发布三季报。


与古井贡同时登场的洋河,增长速度就差多了,反而吻合我对当下消费市场的认知,感觉更踏实些,唉,这不是贱骨头嘛!

第三季度,洋河实现营收84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23.4亿元,同比增加7.5%;实现扣非净利24.5亿,同比增长11.4%。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303亿元,同比增加14.4%;实现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增加12.5%;实现扣非净利101.6亿,同比增长15%。

这个业绩,与同为浓香的五粮液、老窖、古井等优秀同行一比,差距可就太大了。但考虑到当下的市场环境,只要大胆略过最好的那几家,实际上洋河已经很优秀了

2022年全年,洋河营收和净利刚刚创下历史新高:301亿和94亿。今年的前三季度,营收就已经高达303亿,净利润更是超过102亿。

三个季度超全年,再次创下历史新纪录。

之前,我对洋河的全年预期是110亿左右。

这个数字是按照公司披露的15%增长计划,并表态努力达到18%来预估的。

现在看,第三季度增速不及预期。

按照洋河最近几年的特点估计,如果四季度没有意外爆发,全年真可能落在大多数券商研究员估计的105亿至108亿元之间。

我估摸着三季度里,市场传言的有关部门查处杨、张、丛等原高管及蓝色同盟股东的事情,对洋河销售团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的单季度增速不及预期。

不过,无论年度净利润是110亿还是105亿,相对于目前仅1840亿的市值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便宜,同样坐等风波过去便是了。

我相信数百亿的营收规模,数十亿年度纳税,数十万吨存酒,数万名员工,不会被这点小事击垮,我愿意陪着她,等着我们的后腿洋变领头羊。

就这么傻呵呵的乐观

4.香港拟降印花税及其他。


由于许多不可描述的原因,香港股市这几年成交量萎靡,日均成交量仅千亿出头,相比2021年数据大幅萎缩约40%,市场每天都会有大量股票呈现0成交状态。

恒生指数现在位于17400点附近,差不多是跌回17年前的位置了。

目前,到香港上市融资,似乎对境内外企业都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对中国有信心的企业,更愿意直接选沪深交易所上市,融资能力和交易活跃度都比港交所高;而对中国没有信心的企业,现在对香港也连带没有了信心,于是香港落了个两头不占。

2023年前三季度,在港交所IPO融资的总规模,连2020全年的10%都没有,对于香港金融行业而言,生存压力巨大,也与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大滴不符。

这就是本周特首宣布要降印花税,以及即将推出3000万以上港币买入香港股票、基金、债券,可以获香港永居身份的投资移民计划背景(不针对我国内地居民,除非内地居民有第三国护照或永居身份)。

不过,即使从双边征收0.13%降为双边征收0.1%,香港的印花税负担依然是全球主要市场里最重的,估计对于刺激交易起不到多大作用。

而3000万以上资金如果能抵达香港,投资者会首选拿香港的永居身份吗?港府希望靠这些让港交所活跃起来,可能力度还是远远不足的。

说到港股,顺带说两件和我们小企鹅有关的事情。

  1. 本周发放了10月版号,但没有小企鹅的游戏。

    我个人认为这是正常态,此时政策不是朝打压方向吹的。

    本月没有腾讯的版号,只是不需要也不可能每个月都有,仅此而已。

  2. 腾讯南非大股东又转了9500万股腾讯股票到香港(实物股票转换港交所电子股票),以继续支持其减持计划。

    这事已经聊过很多次,没有继续聊的价值。知道即可。

5.沪深300指数创四年新低。


恒生指数萎靡不振,沪深股市也没好到哪里去。

本周,沪深两地股市最具代表性的HS300指数,先后跌破2020年3月疫情爆发初期恐慌性低点3503.19点、去年10月会后低点3495.50点,于本周一和周二创下过去四年里的两个新低:3450.65点和3453.10点。

市场气氛无疑是恐慌的。这恐慌背后,既有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落差原因,也有资金外流的影响。

按照外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9月是我国银行系统连续第三个月结售汇逆差,七八九月逆差分别为148亿美元、103亿美元和134亿美元(注:逆差,简单理解资金净离境,顺差就是资金净入境)
2023年前九个月,我国银行系统累计结售汇是逆差368亿美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疫情三年里,结售汇也全部是顺差:2020至2022年顺差分别为1587亿美元、2676亿美元和1073亿美元。

经济形势的严峻和市场信心的低迷,当下是肉眼可见。所以,本周又有了刺激经济、振兴市场的新政出台。

首先是增发万亿国债。

本周二,财政部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数据显示,1至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9万亿元,财政赤字3.12万亿元。

由于今年人大批的财政赤字只有3.88万亿元,前三季度已经使用了3.12万亿额度,第四季度如果想新增经济刺激,缺乏资金来源。

所以本周人大迅速审议并通过了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的方案,同意中央财政在四季度新增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全年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

这1万亿增发国债,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且拟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内使用5000亿,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见截图)。

虽然这里全程谈的是弥补自然灾害(主要是洪灾)的损失和重建,没有提疫情导致的经济伤害。

但我相信中央不会强制要求这笔款项必须全部用于防洪防灾相关工程,地方应该会有较大的自主权决定如何使用资金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它对经济的刺激会是全面的,而不仅仅限于基建、水泥、钢材、防水等狭窄领域。

注意一个细节:这周的一万亿,和上周周记里谈到的各地政府将发行近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不是同一笔。它们是主体不同,用途不同,但金额比较接近的两笔。

本周说的这一万亿,是中央政府借的,划转给地方政府使用,但由中央政府承担偿还责任。

上周说的那近一万亿,是各地地方政府为主体借的,由各地地方政府负责偿还。

其次是汇金买入ETF。

除了经济刺激计划,本周中央汇金还直接入市购买ETF 基金。

这是继10月11日汇金买入四大行股票后的新动作,但这次的作法有点奇怪。

汇金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ETF的行为,本身并不增加市场资金,只是将汇金的钱转移给了之前持有ETF的投资者或投资机构。

没看懂汇金为什么不去申购ETF?申购才是托市,申购是把钱交给基金公司,让基金公司按照指数构成比例买入对应的成分股股票,直接增加市场新增买入力量。

而在二级市场的买入,感觉像是冲着低估来赚钱的我等俗人才干的事儿,哈哈。

或许高人有高人的想法吧,咱也不懂,也不敢乱猜。放这儿等待未来证实。

当然,如果要说间接增加了资金,也对。毕竟汇金的钱给了之前持有ETF 的投资者,这些人也可能拿着钱(全部或部分)继续买入其他股票,等于间接增加市场资金总量。

最后是社保基金的会议指导。

本周四和周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给境内投资管理人开会,强调A股进入了长期配置价值的窗口期......

这种会议,如果剔除场面话,我觉着可以这样脑补画外音:当下A股这么低估,你们这些管理社保资金的人,此时要还是不买,这就不仅是大局观的不足,更是投资能力的缺陷。这种机构和管理者,以后再申请更多资金的管理权时,恐怕是要扣分的哦。

政策起效不会立竿见影,信心的恢复需要日积月累(慢慢淡忘伤口),本周这些政策似乎也只让市场亢奋了一天,很快就又恢复到灰溜溜的状态了。

可以想象,书房里情况虽然可能比整体好点儿,但恐怕许多人的信心也在消散中。

尤其是部分朋友的家人,因为对价值投资理念理解的不足或者偏差,看着股市下跌,脑袋里免不了有那些『说的再漂亮,钱还不是不见了』的想法

正巧,本周的指数低点和去年10月底及2020年3月,惊人的一致,谷底到谷底。而且时间呢,也是整整一年和三年半有余,无论长短期似乎都是挺好的对比时点。

我们不妨以老唐实盘的数据,来看看这个『创四年新低』对我们会有多大危害。

2020年3月最低点3503.19点,出现在3月19日。当天书房发表的文章是《阴天》

从原文的记载看,不仅是中国股市暴跌,那时候是全球股市暴跌。大概是因为疫情刚刚爆发,大家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会有多严重吧?

那些日子,细想起来我记忆里气氛比此刻恐怖,因为就在2020年3月13日的文章《历史性的时刻,及新书的花絮》一文里,还有这样的实况记载:

『全球股市暴跌,据说有12个国家股市触及熔断,美国道琼斯指数创下三十多年的单日跌幅之最,巴菲特感叹活久见』。

那么,从那时到沪深300指数创下新低的今天,始终满仓的老唐实盘怎么样了呢?

2020年3月19日是周四,没有记录实盘表格,但有3月21日的表格,记录的是3月20日周五收盘数据。

当周的市场情况是:『道琼斯一周三次熔断,周内下跌超过4000点。一个月时间跌掉了1/3,两个月将过去三年的涨幅全部跌掉』

——嘿嘿,美丽国一样有三年涨幅眨眼归零的时刻,没啥特别的

当日净值3.96。指数创下新低的今天,净值是6.90,赚了74%出头。

对照当日表格收盘价看,除了海康已经在60元之上清掉之外,其他五只持股都在。

其中,腾讯还跌大约不到10%(当时的359.6到今天的292.8,期间分了京东、美团股票及6.8港币现金),其他四只持股都是上涨。

期间表现最差的洋河,也有超过61%的涨幅:此刻股价121.94元,期间每股现金分红12.74元,(121.94+12.74)/83.51>161%。

去年十月的低点更有意思。

这是去年10月29日的表格,从那时至今整整一年,这个实盘没有资金出入。除了分红再买入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交易,纯呆坐。

结果如何呢?即使不计算港币的轻微升值,它们的期间表现也如下表

除洋河下跌4.8%以外,其他四只个股在指数创新低的一年里,涨幅介于26.8%至57.6%之间。

最终实盘组合净值,从2022年10月29日的5.07到今天的6.90,上涨了36%。

这很可怕吗?我真是一点也没觉着。觉得可怕的朋友,可能内心还是有那个『这次不一样』的担心。对不?

好像2020年3月13日大跌时写下的这段话,可以一字不改的再说一次,哈哈。

这次会不一样吗?我也不知道。但我选择继续下注『这次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套用本周刚去世的前领导人的一句话:『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经济形势、财政收入、就业形势、社会稳定,各方面的因素,会迫使某些作法的改变,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自己在这个过程里被击倒。

回看2020年3月19日最低点的那天,《阴天》那篇文章下的有条留言挺有意思,很适合此时此景。

『稍微以长远一点的眼光看,你会发现或许指数起起伏伏基本没涨,但优质企业不知不觉就进二退一,创出新高了。』

这不就是历时三年多的现场版教材吗?它告诉我们的就是《巴芒演义》里最重要的六个字:别瞅傻子,瞅地。

无论宏观环境如何跌宕起伏,每天赚回来真金白银的优质企业组合,不会让股东失望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更何况,担心除了折磨自己以外,也没用啊!是不?

6.本月阅读及好书推荐。


本月读书四本,其中四星推荐三本。

不过,这三本里两本还没地方买,一本不需要买。哈哈。

①《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的一本政治科普读物。

挺好。不过好像下架了,也不知道为啥。如果能找到电子版的话,四星推荐。

②《沃伦·巴菲特:终极金钱心智》,这是杨天南最新译著,还没出版,我看的打印稿。

作者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我在去年10月22日早上的帖子里写过他。

这人挺励志的,他是1984年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券商应聘研究员,然后券商搞培训,随机分了部分企业年报让他们学习,结果分给他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报。

这就是他第一次知道伯克希尔,第一次知道巴菲特,然后他就迷进去了。

后来就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本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专著《巴菲特之道》——更早的《超级金钱》是收录了许多投资者,巴菲特只是其中一位。

正是这本《巴菲特之道》让哈哥名利双收。面世十年内,仅在美国就卖了120万册,然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畅销。

紧接着,哈哥一本一本的专著跟着出来,而且本本畅销。再然后,哈哥还凭借从伯克希尔年报里学到的理念,成了一家著名基金的基金经理。

我手头由哈哥写的书,有这么几本(两本《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内容一样,只是译者不同)。

这本《终极金钱心智》比起《巴菲特之道》要差一些,只能给四星。不过,作为深度巴菲特研究者,该书还是值得一读。

它几乎不能提升读者对企业的研究和估值水平,但却能帮助投资者从底层逻辑上理解投资所需的淡定情绪,应该如何建立,怎么才能拥有。

或者换个说法,投资一共只需要学习两门课,一是学会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二是学会给企业估值。这书是第一课的范畴。

第一课不费脑,也没啥数字。但我一贯认为如何面对波动,可能是决定投资者在股市里是赢还是亏的核心因素,而估值能力只是决定赚多与赚少的次要因素。

相比而言,简单的第一课,价值容易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这本《终极金钱心智》可以算是第一课的读物之一。

四星推荐,不过,可能面世还要一段时间呢。

③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一本非常好玩、非常有趣的消闲读物,以《西游记》故事串讲职场官场秘籍。

还是马伯庸一贯的“历史可能性”小说风格,读完后,你会感觉马伯庸的解释,比吴承恩原著更合理。让你笑酸腮帮的同时,收获多多。

我好像说过好几次了,马伯庸的书基本可以无脑入,品质靠得住。这本书,微信读书里就有,薄薄一本,估计一天就能翻完了。四星推荐。

本周运动


本周特意没运动(除周三到周庄古镇旅游一天之外),想看看单纯的16+8轻断食本身的效果。

总体来说,效果勉强。饮食本身没有做任何改善,依然是大块肉、大碗酒,今天早上同口径除皮净重84.7kg,微涨0.4kg。

下周恢复跑步,附以16+8,再看效果。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