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腊八一碗粥,佛祖心中留

2016-01-18 孙岩岩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87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昨天腊八,你喝粥了吗?

只是你可知道

最好的腊八粥不在别处

而是在寺院里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腊八大早,当我还躺在热被窝里时,家中的老父亲就早早起床开始熬粥,大米、糯米、玉米、红枣……熬成一锅,稠糊糊的。


早餐,一家人围坐桌边。喝粥、聊天,腊八美好的早晨从这碗腊八粥开始。


曾经我问父亲:为什么腊八粥这么稠?


父亲说:粥越稠寓意来年越富有。


当然,父亲说的仅是民间流传的说法。


关于腊八的传说有许多,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头了。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


据佛经记载,腊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每逢这一天,大小寺院的佛门弟子都会举行庄严的诵经法会,以各种干果杂粮熬成粥,供佛和施粥送福给百姓,这粥称为“佛粥”或“腊八粥”。


腊八节的这一习俗传入民间后,百姓纷纷用谷物干果熬粥,又称“八宝粥”,用来敬佛和祭祀先祖。


▲释迦牟尼佛



(2)


今年腊八,偏离在郑州西郊的村落里,一座名为“十方院”的小寺庙,早早就开始为施粥做准备了。


清晨薄雾参和着寺庙中袅袅香火味,缭绕在“十方院”上空。从进寺的那一刻起,心就静了。


▲清晨的十方院,薄雾缭绕,安静而祥和


院内,已经有大和尚和香客们在佛堂诵经祈福。后面厨房,老厨师王仁已开始熬粥了。


王师傅在“十方院”做厨师已有二十多年。他说:每年腊八,都是他来熬粥。



▲ 早上九点,十方院王仁师傅开始熬粥了


▲寺院里的居士也早早来这里帮忙,为腊八施粥做准备


粥的食材非常朴实,有大米、糯米、薏米、花生等十几种五谷粮食。之后,王师傅还要经过反复试做、品尝后,才能保证这碗粥的品质和味道。


粥的原料都是寺院里的大和尚加持过的。寄希于保大家身体健康,小孩喝了开智慧,老人喝了身体安逸。


因为腊八“十方院”要施粥,吃的人多,所以灶台要从屋内搬到寺院的后院。木柴生火,大锅熬粥,差不多从早上九点王师傅就开始起锅熬粥了。


大锅熬粥的配比非常精准,王师傅说:“熬粥要先放豆类,再放米;糯米不能多,不然就变成米饭了。”


做这一大锅腊八粥可不是轻松的事。因为粥里有红豆、薏米、花生等坚果,粥又稠,所以王师傅要不停搅拌,以免糊锅。


煮粥需要整整两个多小时,王师傅也要在锅边翻搅两个多小时。每年腊八日,都是王师傅最累的一天。


(3)


上午临近十二点,“十方院”突然热闹起来。后院人群乌压压一片,人们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却没有一个大声喧哗。佛门圣地就算施粥,也井然有序。


施粥前,寺院住持进行了一个小仪式。来吃粥的百姓们在粥锅前排起两行长队,双手合十,低头默念。



▲施粥前,十方院住持进行施粥仪式;人们虔诚地双手合十,感恩五谷



仪式结束,寺院住持开始在锅边盛粥,挨个分给领粥的人们。在当天室外温度已低于零下的寒冷里,这施粥过程却是一丝不苟。大家从住持手中接过腊八粥,就各自找地方,站着吃了起来。



▲仪式完毕,十方院主持开始施粥


这粥稠得很,融入了五谷的色彩,入口黏糯香甜。蜜枣的甜腻、花生的香醇、麦仁的筋道、葡萄干的甘甜……各种滋味,在入口的那一刻四散开来。


除了腊八粥,王师傅还做了一盆凉拌白菜,酸爽可口。配着腊八粥吃,再合适不过了。一锅粥还有大半的时候,这凉拌白菜早已见底儿。



腊八粥集合了五谷的味道,升腾的热气里粥越熬越香;配上王仁师傅刚做好的凉拌白菜更为好吃



腊八粥配凉拌白菜。大家都说,恐怕也只有十方院有这种吃法。


▲与腊八粥搭配的凉拌白菜最受欢迎


在十方院这一带的老辈人,每年都要领家人去寺院喝到这一碗腊八粥,才算过了这腊八节。


▲没有吃完的腊八粥,大家分掉,带回各自家中给家人吃。寺院的腊八粥是一点都不会浪费的。


(4)


腊八粥中的米豆均是田野的粮食,是大自然的生发,是物与物的百味调和。


阳光、雨露、土地孕育了众生,在寺院中喝粥,越喝越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难怪有人说最好的腊八粥是在寺院里。


所以腊八寺院中吃粥,味道应该是其次了。


如今的腊八粥已不是昔年寺院的赈济之意,而成了人们聚在一起的缘由。



▲聚在一起吃粥的人们,满脸的喜悦与满足


年年岁岁,待到这一日。人们在寺院中、在寒风中、在瑞雪中、在阳光下,喝着这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共同回味着人生的甘苦,细细品味着土地赠与的真实的味道。


▲十方院厨房的王仁师傅是最后一个吃上腊八粥的,但我想他的内心应该也是幸福的


其实幸福,就是一碗暖心的腊八粥。

昨日腊八

一碗暖粥

身心皆暖

年味渐浓

愿可温暖整年


文|孙岩岩

编|张慧子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老字号|张凉粉的万有引力

中国好匠|这个老板,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不务正业

《芈月传》中让人舔屏的那些菜,来一份可好?

浆面条,热三遍,给个皇帝都不换

老字号|馄饨 活下去 春至

油茶不哭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