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好食|那些年,鲁迅和梁实秋心水的土豪鸡蛋

2016-01-20 李泓江 好食记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89期匠心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haoshiji001关注。


『厨乡·味道系列之二


铁锅蛋,材料藏于一厘米厚的铁锅,依靠烧得通红的铁盖膨胀烘烤而成。


前身曾是宫廷御菜“瓷碗烤蛋”,百年前也是贵族菜世家子弟梁实秋,年收入相当于现在三四十万的鲁迅,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而今在长垣,这道当年的贵族菜,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学亮大酒店里人人点的起的招牌菜。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


去长垣的那天,雾霾缭绕,整座小城都笼罩在一股压抑的气氛中。


但到了学亮大酒店,见了这道色彩斑斓、鲜香四溢的铁锅蛋,阴霾带来的不悦又瞬间消失。


将锅盖掀去,热气“扑哧”腾空而起,四散开来。服务员将上面那层焦黄的蛋皮舀去,露出黄嫩弹滑的蛋脑,再撒上姜汁、谷醋,惹得满桌口水。


拿起勺子,像舀妈妈做的蒸蛋那样舀起一勺。蛋脑在勺里摇摇欲坠,憨态可掬,可爱得让人有些不忍下口。



▲铁锅蛋焦黄的蛋皮下还冒着热气泡


“铁锅蛋吃起来比蟹黄还要鲜美咧。”


闻听主人此话,吃货们原形毕露,纷纷动手。


回想起来,蛋脑与舌尖的接触,像是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微电影。



《铁锅蛋》

the most delicious eggs


导演:董学亮

主角:鸡蛋

配角:干贝、香菇、虾仁等小伙伴

龙套:谷醋、姜汁


故事梗概:


鸡蛋浓香,是整道菜的主角。那股子滑嫩,从唇齿间“哧溜”而过,在舌尖留下一抹鲜香的同时,也在心头留下重重的意犹未尽。


干贝、香菇、虾仁等配头,虽少但分量重,鲜爽可口,个性十足;就连跑龙套的谷醋和姜汁也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去腥解腻之间将整道菜一次次推向高潮。


▲演员剧照:主角配角融为一体

微电影



(2)


董学亮是学亮大酒店的主人,他的师傅,是餐饮圈赫赫有名的烹饪大师刘国正。


细细算来,打董学亮步入烹饪门槛起,已有四十五年了。他大嗓门、率直,身上带着长垣人的淳朴和爽朗。



▲董学亮的淳朴和爽朗让人很容易亲近


荷花鸳鸯、芙蓉兰花鸡腰、烧八宝葫芦扣江干、贝玉绣球、蟹莲相会,董学亮的拿手菜很多。但最令人拍手叫绝的,还是那道铁锅蛋。


这道菜做法难度高,极为复杂,就算是在厨乡长垣会做的人也不多。


董学亮做铁锅蛋时,要先将荸荠、广肚、鱿鱼、香菇、干贝、玉兰片、火腿等切成蝇头小丁,伴着虾仁、海米一起放入鸡蛋,打散成沫。


而后用短钳夹着一厘米厚的铁锅和铁锅盖同时放在炭火上烧烤,下面鼓风机一吹,火焰蹭蹭往上蹿。待铁锅烧至通红后,用勺子舀一大勺油倒进铁锅,手拿短钳迅速画圈,使油均匀地抹在铁锅内后又迅速将油倒出。


这个过程极为危险,如果稍不用心,铁锅便会掉落,甚至烧伤皮肤。


铁锅烧红抹油后,将其放在燃气上,小火加热。将伴有配头的鸡蛋迅速倒入铁锅,并不停搅动,确保不糊锅。待七八成熟时,将烧红的锅盖扣上,锅内的鸡蛋会迅速膨胀。


从切菜开始,到鸡蛋焖熟,至少要半个小时。


“火候不好把握,弄不好会过生或过熟,判断方法是拿铁钳敲击铁锅,看里面鸡蛋晃动情况。过生好办,可以继续加热,过熟整锅蛋就废了。”



▲奖牌挂了一墙,其中就有铁锅蛋的中国名菜奖,也有董学亮的金厨证书和烹饪大师证书


(3)


人们对美食的热爱是共通的。


在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有过这样的记载。“这道菜的妙处在于铁锅保温,上了桌还有滋滋作响的滚沸声。这道理同于现在所谓的‘铁板烧’,而保温之久犹过之。”


记忆中的美味,已不单单是一种美味,也是一段往事和情怀,因为时间的发酵,变得格外诱人。


民国早期,梁实秋最爱去的,是北京的厚德福。直到后来去台湾后,梁对厚德福的铁锅蛋仍念念不忘。


▲铁锅蛋不单是种美味,也承载了一段回忆


其实不仅仅是梁实秋,就连鲁迅也对铁锅蛋情有独钟。


那时的豫菜馆子,北京有连锁名店厚德福,上海有梁园致美楼。据《鲁迅日记》记载,自1927年在上海定居后的十年间,他最常去的,就是家乡味的知味观和豫菜馆子梁园致美楼。


1934年到1935年一年之中,鲁迅曾先后五次在梁园请客。他每次来必点的,除了“糖醋软熘鲤鱼焙面”、“炸核桃腰”、“酸辣肚丝汤”,便是“三鲜烩铁锅蛋”了。


(4)


即便繁琐麻烦,但董学亮的酒店里,这道菜也不过几十块钱,属于大众消费得起的范畴。


但在过去,铁锅蛋却常常是寻常人眼中不可企及的美味佳肴。


民国时期的厚德福,消费水平相当高,是达官贵人的聚集地。梁实秋就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的四品官梁芝山。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还曾向“厚德福”饭庄投资,是“厚德福”的大股东。


▲民国时期厚德福里的铁锅蛋,给梁实秋留下了深刻印象


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封建大家庭……家里有高厨掌灶……小时候我常随祖父开着洋车去品尝京城各家的美味。”


且不说出身官宦家庭的梁实秋,就连鲁迅的生活也远非常人能比。陈明远在文革时期专门研究过鲁迅的收支情况,他的文章《揭秘:鲁迅一生究竟挣了多少钱》中写道:


“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鲁迅有平均每年相当于2009年人民币34万元、每月人民币2万到4万元的收入。


仅是为了写作、译述、教学、研究等购置的图书就达到16万多册(幅),24年中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



(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向来,在“王谢堂”和“百姓家”之间扮演桥梁作用的,除了生产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作用。


据传,铁锅蛋的前身是北宋的宫廷御菜“瓷碗烤蛋”。清末陈连堂在瓷碗烤蛋的基础上创制出铁锅蛋,并由其“厚德福”饭庄专营,将铁锅蛋推向高端市场。


后来特级烹调师杨振卿和董学亮又先后改进“铁锅蛋”,虽然口味口感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程序繁杂,不易烹制。


董学亮的儿子董利伟在父亲改进的基础上,引入燃气、电热,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套制作铁锅蛋的器具,并申请了专利。


在保证口味口感的同时,使得制作过程更为简单。原本至少要用二十分钟的一道菜,在董利伟设计出的器具上,只要八分钟便可做好。


“儿子脑子好使,整套器具看起来像是一个分四层的推车,就算是随便推到马路边儿也都能做了!”


文|李泓江

编|张慧子


『匠心地图,想去品尝美味的伙伴们看这里』

匠心地图

高记学亮大酒店

四川新乡 长垣 长城大道西段宏大小区北门





『点击蓝色字样,查看往期系列』


匠心好食|分分钟干掉“歪果仁”炸鸡,不服你尝尝

腊八一碗粥,佛祖心中留

老字号|张凉粉的万有引力

中国好匠|这个老板,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不务正业

《芈月传》中让人舔屏的那些菜,来一份可好?

浆面条,热三遍,给个皇帝都不换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观素文化创意工作室。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或发邮箱:1572889817@qq.com

或者加微信zhzdym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